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热管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管,高温,过程,换热,极限,性能,稳态。
高温热管翅论文文献综述
赵蔚琳,李树人,庄骏,张红[1](2005)在《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温热管翅作为翅片强化换热的设备,可以大大地提高换热器的传热能力。为预测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性能,推动高温热管翅的开发与应用,将12根高温热管翅的冷凝段排成2排置于管道内组成换热设备。运用FLUENT软件,选用TGrid网格技术方法、k-ε湍流模型、SIMPLE压力-速度耦合方法对该换热设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表征了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对流换热系数场;表明管道换热设备内因为有了高温热管翅,流动速度加大,表面换热能力加强。第1排热管翅的换热系数高于第2排热管翅的换热系数。随流量的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增大。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基本趋势相吻合。(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赵蔚琳,刘宗明[2](2005)在《高温热管翅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特殊结构特点的高温热管翅的出现推动了高温热管技术的发展。高温热管翅至今还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对高温热管翅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概括高温热管翅的研究状况,并通过实例说明高温热管翅的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2005年04期)
赵蔚琳,刘宗明,张照忠[3](2005)在《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前国内长度最短的与最长的高温热管翅进行传热性能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根高温热管翅具有相似的起动温度曲线,起动温度均比理论值高出约30℃左右;理论分析发现,高温热管翅主要受到声速传热极限和携带传热极限的制约;进一步研究表明,最长高温热管翅的传热系数值约是最短高温热管翅的10倍。(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05年03期)
赵蔚琳,张照忠[4](2005)在《高温热管翅传热极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极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热管翅主要受到冷冻起动极限、声速传热极限和携带传热极限的制约,不受连续流动极限、粘性传热极限、毛细传热极限、沸腾传热极限的限制。(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赵蔚琳,张照忠,刘宗明[5](2005)在《高温热管翅在功率变化时的起动与运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温热管翅在不同功率下起动与运行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给出各种功率下高温热管翅的壁面温度分布及相应的温差分布。结果表明该高温热管翅在不同功率下连续工作稳定,无异常现象,没有遇到声速传热极限、携带极限、毛细极限的制约。即使功率的瞬态变化使高温热管翅的壁面温度分布有波动,但对温差的平均值影响很小,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性能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05年01期)
赵蔚琳,庄骏,张红[6](2004)在《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对流换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的性能 ,对带有热管翅片的单管进行了实验研究 ,给出了实验传热系数曲线及其准则关系式 ,并与光管换热关联式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用热管翅做翅片强化管内换热效果明显 ,其传热系数远高于光管内的传热系数(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04年04期)
赵蔚琳,庄骏,张红[7](2004)在《异型高温热管翅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结构特殊、长为 6cm的异型高温热管翅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蒸发段长度、绝热段长度、冷凝段长度、散热条件及其放置位置 ,观察其壁面温度分布情况 ,掌握其最佳工作状况。结果表明 ,当热管翅水平放置且在自然环境下散热时 ,不凝性气体的影响使热管翅冷凝段末端温度偏低 ;当蒸发段长度太长时 ,热管翅蒸发段会出现过热点 ,而冷凝段出现温度回升现象 ;若使热管翅的冷凝段在有限空间散热 ,则温度回升现象消失 ;当热管翅倾斜放置时 ,热管翅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4年04期)
赵蔚琳,庄骏,张红[8](2004)在《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技术——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技术———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技术。阐述了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其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其传热系数远远高于光管内的传热系数。最后给出该种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展望。(本文来源于《工业炉》期刊2004年03期)
赵蔚琳[9](2004)在《高温热管翅性能及其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热管翅是一种极为短小的、以液态金属为工作介质的小热管。之所以称之为“翅”是因为它以一种翅片形式引入到空间表面进行强化换热,如可用于高温沸腾床内取热、急冷换热器、高温矿物的冷却等。热管翅作为热管界的新课题,它的研究开发将会给热管的工业应用带来新的发展,同时也将丰富强化传热内容,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实际工程应用亦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工作重点是研究高温热管翅性能及其强化传热过程,主要作了如下几项内容:1、对高温热管翅起动性能进行研究:运用分子运动论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温热管翅起动时管内蒸汽从分子流动转向连续流动的过程,将高温热管翅的起动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根据高温热管翅内工作介质在固体状态下能否顺利起动,建立了高温热管翅成功起动极限判据(FLS ≥1)。对目前国内外最小的高温热管翅(直径为25mm,长度为60mm)进行起动性能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高温热管翅从分子流动向连续流动转变的实际转折温度约为460℃;当高温热管翅倾斜放置时对冷凝段末端温度影响偏大;高输入功率下的起动将缩短高温热管翅的起动时间;将试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发现理论转折温度与实际转折温度相对误差为6.5%,高温热管翅的实际起动过程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将本试验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相比得到了相一致的温度分布趋势;试验还验证了当起动极限判据FLS <1时,高温热管翅受到冷冻起动极限的限制。2、对高温热管翅的温度特性进行研究:用热阻网络模型分析了高温热管翅复杂的传热过程,理论计算得到高温热管翅的热阻值,结果表明在蒸汽腔直径一定的情况下,短的高温热管翅热阻偏大。为分析瞬态功率变化对高温热管翅温度的影响,借助集总参数模型,求解出功率瞬间变化时温度与时间的理论关系式。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理论值与试验值相吻合。3、对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极限进行分析:依据文献分析各种传热极限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高温热管翅主要受到声速传热极限、携带传热极限的限制,特别是 500℃左右时声速传热极限明显制约着高温热管翅的传热能力。高温热管翅不受到连续流动极限、粘性传热极限、毛细传热极限、沸腾传热极限的限制。4、对高温热管翅内工作介质流动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建立了高温热管翅内二维蒸汽流 I<WP=4>摘 要动理论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大传热量下蒸汽连续流动时蒸发段有明显的不等温性,存在着一定的压力损失;长度为 300mm,蒸汽腔直径为 18mm 的热管翅蒸发段末端温度与始端温度比为 0.91,压力比为 0.57。其次对高温热管翅内吸液芯工质的流动压降进行了定性分析,指出在吸液芯横截面积一定时,高温热管翅有效长度越短,工作介质液体流动压降越小。5、对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确立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 FLUENT 软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k ?ε 模型能较合理的反映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能力, 直观地表征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温度场、速度场以及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状况;管内插入高温热管翅片,对流换热系数加大,管内换热能力明显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还表明第一排翅片管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于第二排翅片管的对流换热系数;随流量的增加,对流换热系数增大。6、对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用 12 根高温热管翅建立一套完整的强化管内换热试验装置,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热管翅作为翅片在管内工作运转正常;带有热管翅的管道换热系数随流量增加而增大;管内第一排高温热管翅片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于第二排的对流换热系数;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性能明显高于光管的传热性能,当流体处于过渡流动时,带有热管翅片的管内换热努谢尔准则数 Nu 与光管内努谢尔准则数Nu 的比值范围约为 3.6~4.4;当流体处于湍流流动时,带有热管翅片的管内换热努谢尔准则数Nu 与光管内努谢尔准则数Nu 的比值范围约为 6.5~7.0,并由试验数据整理得到管内强化湍流换热的准则数方程为Nu = 0.4214Re0 .6775;将试验值与相关文献中各种强化管内换热数据相比,明显表明热管翅片强化管内换热能力较强;将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比较发现试验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04-01)
赵蔚琳,庄骏,张红[10](2004)在《倾斜角度变化对高温热管翅工作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温热管翅在应用过程中倾斜放置对换热设备的性能影响 ,对一高温热管翅在不同倾斜角度下进行实验 ,比较分析该高温热管翅在不同角度下起动、稳态运行的工作情况。实验结果表明 ,在起动过程中 ,倾斜角度的变化对蒸发段温度影响不大 ,但对冷凝段末端温度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在低功率下工作时。在稳定状态运行时 ,传热系数随功率的增加而增大 ,同一功率下热管翅倾斜放置在 4 5°的位置传热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备》期刊2004年01期)
高温热管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特殊结构特点的高温热管翅的出现推动了高温热管技术的发展。高温热管翅至今还处于开发研究阶段。对高温热管翅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概括高温热管翅的研究状况,并通过实例说明高温热管翅的工程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热管翅论文参考文献
[1].赵蔚琳,李树人,庄骏,张红.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换热的数值模拟[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5
[2].赵蔚琳,刘宗明.高温热管翅的研究与应用[J].化工装备技术.2005
[3].赵蔚琳,刘宗明,张照忠.高温热管翅的传热性能分析[J].化工机械.2005
[4].赵蔚琳,张照忠.高温热管翅传热极限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5].赵蔚琳,张照忠,刘宗明.高温热管翅在功率变化时的起动与运行性能[J].工业炉.2005
[6].赵蔚琳,庄骏,张红.高温热管翅强化管内对流换热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2004
[7].赵蔚琳,庄骏,张红.异型高温热管翅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4
[8].赵蔚琳,庄骏,张红.一种新型高效强化传热技术——高温热管翅强化传热技术[J].工业炉.2004
[9].赵蔚琳.高温热管翅性能及其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
[10].赵蔚琳,庄骏,张红.倾斜角度变化对高温热管翅工作性能影响[J].石油化工设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