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质,环糊精,羚羊角,胶料,乳酸菌,蛋白酶,甲基。
蛋白质类论文文献综述
章月,徐飞,杨隽永[1](2019)在《采用吸光光度法测试彩绘文物颜料中蛋白质类胶结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鉴别彩绘文物颜料中的胶结材料,研究中首次基于双缩脲反应并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了蛋白质类胶结材料的存在与含量。以明胶为标准样品,建立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标准曲线,在0.20%到0.01%浓度范围内明胶蛋白质浓度与吸光度之间呈正比,线性关系良好。测试了盐宗庙彩绘中不同颜料的蛋白质类胶结材料含量,其中绿色颜料蛋白质含量为0.058 9μg/mg,白色地仗蛋白质含量为0.007 9μg/mg,蓝色颜料蛋白质含量为0.261 4μg/mg,并且双缩脲法测定结果与酶联免疫分析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缩脲反应的吸光光度法不仅能够快速地测定彩绘颜料中蛋白质类胶结材料,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9年07期)
陈款民[2](2019)在《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类药物作为一类生物技术新药,其作用性强,针对性高,副作用小,在治疗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紊乱等疾病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容易被体内的蛋白酶水解,胃内酸催化降解,胃肠道吸收屏障阻碍,肝的首过效应等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研制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新剂型尤为重要。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壳聚糖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肠道粘附性,被广泛用作控制药物输送系统的基质材料。本研究通过酯化反应,将β-环糊精(β-CD)和生物素(Bi)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上,再以叁聚磷酸钠作为交联剂,制备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β-CD-Bi-CMCS NPs),以期获得一种新型的给药载体用于提高蛋白质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激光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制备的β-CD-Bi-CMCS聚合物以及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和表征。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蛋白质类药物被包载到纳米载体中,表现出理想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后,以pH值为1.2、6.8、7.4的磷酸盐缓冲液模拟胃液(SGF)、小肠液(SIF)、结肠液(SCF),研究了纳米载体中所包载的BSA的释放行为。研究发现,载药纳米载体具有典型的pH依赖的控制缓释的作用,BSA在SGF中释放量较少,在SIF和SCF中释放量较高,可以保护药物在胃中不被消化酶降解。此后,将β-CD-Bi-CMCS纳米粒作为胰岛素的载体,研究了胰岛素在β-CD-Bi-CMCS NPs中的包载及释放行为。以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实验检测Insulin、β-CD-Bi-CMCS NPs和Insulin/β-CD-Bi-CMCS NPs对Caco-2细胞的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对Insulin/β-CD-CMCS NPs、Insulin/β-CD-Bi-CMCS NPs的摄取。结果表明,制备的β-CD-Bi-CMCS NPs对Caco-2细胞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由于生物素对Caco-2细胞的靶向作用提高了细胞摄取药物量。因此β-CD-Bi-CMCS NPs具有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朱俐,李薇,刘鹏[3](2019)在《蛋白质类生物制品几种不合格冻干外观及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冻干即真空冷冻干燥,是利用升华的原理使物料脱水的一种干燥技术,其广泛用于生物制品,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制品的生产,以保护生物制品生物活性成分。外观是冻干制品的重要质量属性之一,合格的冻干制品外观应是疏松多孔、色泽均匀、质地细腻的固体。在大规模生产中,由于冻干参数复杂、设备操作的灵活性等因素,冻干制品的饼块有时会出现收缩、裂化、塌陷、雾化、回熔、喷瓶、结膜等不合格外观,从而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近年来在蛋白质类生物制品冻干过程中易发生的几种不合格外观及解决方案作一概述。(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谢明真,蒋丽云,车团结,何津春[4](2018)在《太赫兹技术在检测蛋白质类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技术是基于太赫兹(THz)波的远红外波段光谱测量新技术,近年来在医疗诊断、食品检测和生物研究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迅速。本研究结合THz技术的特点,介绍了近年来利用THz技术在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构象、动力学及定量检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比较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定的同种氨基酸和肽在THz波段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阐述了THz技术在研究混合氨基酸的定性、定量分析,氨基酸水溶液的应用以及不同氨基酸的THz波谱存在差异的原因;综述了THz技术研究蛋白质构象、水合动力学、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和蛋白定量,初步探讨了THz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中的前景和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曹红光,李燕妮[5](2018)在《硫酸软骨素中蛋白质类杂质去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工业生产角度分析与硫酸软骨素(CS)共存的蛋白类杂质去除方法。方法采用蛋白酶水解从软骨组织中释放出CS糖链,经稀碱处理去除与糖链共价连接的肽段,乙醇沉淀去除蛋白质降解产物,得到CS。结果软骨经过蛋白酶充分水解后,经乙醇沉淀可将CS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至3%以下,继续使用稀碱处理可将CS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至0.1%以下。结论使用乙醇沉淀和稀碱处理,可有效控制CS中蛋白质的含量。(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8年04期)
赵永超[6](2018)在《蛋白质类泛素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正常细胞内,数万种蛋白质的精确合成和降解形成了蛋白质代谢的动态平衡。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负责细胞内环境蛋白质代谢稳定的主要清理系统,通过控制细胞内80%~90%的蛋白质的降解,进而调控一系列关键生理过程,如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应答、信号转导、基因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8年03期)
刘睿,朱振华,吴佳,钱大玮,段金廒[7](2018)在《羚羊角与山羊角蛋白质类成分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SDS-PAGE与LC-MS/MS技术对羚羊角与山羊角中蛋白质类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研究。采用胶内酶切制备羚羊角与山羊角酶解肽段,通过nano LC-LTQ/Orbitrap MS鉴定蛋白质类成分,从羚羊角中鉴定了101个蛋白质,山羊角中鉴定了140个蛋白质;羚羊角中共含有43个角蛋白(KRT)及角蛋白相关蛋白(KAP),占总蛋白数量的42.6%,山羊角中KRT与KAP共52个,占总蛋白数量的37.1%。羚羊角与山羊角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共性成分是以角蛋白为主的分子结构相关蛋白质,两者在蛋白质种类构成方面具有相似性。该文研究为羚羊角与山羊角系统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测定方法与实验数据,对角类动物药的功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肖博,魏书亚,宋燕[8](2018)在《应用热辅助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技术(THM-Py-GC/MS)对壁画中蛋白质类胶结材料的分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彩绘类文物一直是文物保护的重点之一,而胶结材料更是彩绘类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病害及保存状况会产生重要影响。热辅助甲基化一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THM-Py-GC/MS)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并且样品前处理简单的优点。应用该方法对古代常用蛋白质类胶结材料的现代标准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找出其特征热裂解化合物,区分文物中所含的具体胶结材料种类。并在相同条件下分析采集的西藏邦纳寺、唐加寺和大昭寺的壁画文物样品,根据其所出的特征热裂解化合物,判断其中含有蛋白质类胶结材料,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信息。(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任世英,丁沈利,王玲,刘飞[9](2018)在《产蛋白质类抑菌物质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取传统发酵泡菜汤,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出一株兼性厌氧型乳酸菌,菌落周围能产生抑菌圈,将其标记为A5。菌体呈短杆状,为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运动性。淀粉水解实验呈阴性,明胶液化实验、甲基红实验、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纤维素分解实验呈阳性。排除酸抑制作用和过氧化氢抑制作用后,发酵上清液依然维持较高的抑菌活性,而将发酵上清液用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综上实验说明,该乳酸菌A5发酵上清液中存在一种蛋白质类的抑菌物质(细菌素)。将发酵上清液的pH进行调节,然后测定其抑菌活性,发现在pH 2时仍然保持较强的抑菌活性,表明A5所产的抑菌物质对酸有良好的耐受性。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属于鼠李糖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rhamnosus),暂命名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p.A5。该类物质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的抑菌谱,而且对酸有良好的耐受性,为其开发成为一种天然无毒的广谱抑菌剂提供可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杨鹏[10](2017)在《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积聚的大分子表界面化学及材料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表/界面功能化是实现材料用途,特别是实现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附加值应用的关键环节,其内容是赋予材料表面丰富的化学和物理性能,如亲/疏水、抗腐蚀、生物活性/惰性、微纳米结构、多层/多种材料复合等等。目前缺少对高分子、金属和无机都适合的普适性表面改性方法。我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积聚的多用途、普适性表面功能化方法。其科学本质在于一个新的蛋白质组装机制被揭示。在该机制中,只需对溶菌酶的水溶液做一个温和的刺激(Adv.Mater.2016,28,579),如在溶菌酶的HEPES缓冲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硫键还原剂叁(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溶菌酶就可以快速发生相转变,并驱动自组装过程而形成纤维网络和纳米薄膜。两种组装结构均可以快速吸附到各种材料表面而形成稳定涂层,从而为进一步的功能化或者直接使用奠定了良好基础(Adv.Mater.2016,28,7414)。(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期刊2017-10-10)
蛋白质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蛋白质类药物作为一类生物技术新药,其作用性强,针对性高,副作用小,在治疗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紊乱等疾病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在口服给药过程中容易被体内的蛋白酶水解,胃内酸催化降解,胃肠道吸收屏障阻碍,肝的首过效应等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因此,研制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新剂型尤为重要。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壳聚糖的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肠道粘附性,被广泛用作控制药物输送系统的基质材料。本研究通过酯化反应,将β-环糊精(β-CD)和生物素(Bi)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上,再以叁聚磷酸钠作为交联剂,制备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β-CD-Bi-CMCS NPs),以期获得一种新型的给药载体用于提高蛋白质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激光动态光散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对制备的β-CD-Bi-CMCS聚合物以及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和表征。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蛋白质类药物被包载到纳米载体中,表现出理想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后,以pH值为1.2、6.8、7.4的磷酸盐缓冲液模拟胃液(SGF)、小肠液(SIF)、结肠液(SCF),研究了纳米载体中所包载的BSA的释放行为。研究发现,载药纳米载体具有典型的pH依赖的控制缓释的作用,BSA在SGF中释放量较少,在SIF和SCF中释放量较高,可以保护药物在胃中不被消化酶降解。此后,将β-CD-Bi-CMCS纳米粒作为胰岛素的载体,研究了胰岛素在β-CD-Bi-CMCS NPs中的包载及释放行为。以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MTT实验检测Insulin、β-CD-Bi-CMCS NPs和Insulin/β-CD-Bi-CMCS NPs对Caco-2细胞的毒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aco-2细胞对Insulin/β-CD-CMCS NPs、Insulin/β-CD-Bi-CMCS NPs的摄取。结果表明,制备的β-CD-Bi-CMCS NPs对Caco-2细胞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由于生物素对Caco-2细胞的靶向作用提高了细胞摄取药物量。因此β-CD-Bi-CMCS NPs具有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类论文参考文献
[1].章月,徐飞,杨隽永.采用吸光光度法测试彩绘文物颜料中蛋白质类胶结材料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9
[2].陈款民.β—环糊精—生物素—羧甲基壳聚糖离子交联纳米粒作为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载体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3].朱俐,李薇,刘鹏.蛋白质类生物制品几种不合格冻干外观及解决方案[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4].谢明真,蒋丽云,车团结,何津春.太赫兹技术在检测蛋白质类有机化合物的应用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5].曹红光,李燕妮.硫酸软骨素中蛋白质类杂质去除方法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8
[6].赵永超.蛋白质类泛素化研究[J].国际学术动态.2018
[7].刘睿,朱振华,吴佳,钱大玮,段金廒.羚羊角与山羊角蛋白质类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8
[8].肖博,魏书亚,宋燕.应用热辅助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技术(THM-Py-GC/MS)对壁画中蛋白质类胶结材料的分析鉴定[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8
[9].任世英,丁沈利,王玲,刘飞.产蛋白质类抑菌物质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抑菌特性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8
[10].杨鹏.基于蛋白质类淀粉样积聚的大分子表界面化学及材料系统[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B:生物大分子.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