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技术及补强设计方法研究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技术及补强设计方法研究

陈团结[1]2003年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技术及补强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陕西省已建成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国内外路况评价模型的特点,利用不同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评价模型,其中包括基于Fuzzy综合评判的路况评价模型、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路况评价模型以及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路况评价模型。并且根据各模型评价精度的不同,推荐采用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路况评价模型。 根据陕西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以及使用性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代表弯沉值的计算方法以及下卧层模量的反演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有限单元理论、遗传算法以及有效厚度法等理论对加铺层厚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对比,本文认为,比较理想的补强设计方法是通过遗传算法对旧路面各结构层模量进行反演,并通过多层弹性(或粘弹性)层状体系方法对加铺层厚度进行设计。 为了对沥青路面补强设计方法进行验证,还对补强设计的结构组合、补强原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等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崔洪川[2]2008年在《珲乌一级公路路况检测评价与路面补强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吉林省已建成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国内外路况评价模型的特点,利用PQI不同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路况评价模型,并对PQI模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PCI及SSI两个指标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根据吉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以及使用性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代表弯沉值的计算方法以及下卧层模量的反演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对加铺层厚度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旧路使用状况调查、钻探、取样及试验,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确定不同路面破损情况下的路面补强结构。为了对沥青路面补强设计方法进行验证,还对补强设计的结构组合、补强原材料的选择等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陈峙峰[3]2003年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及其应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性破坏或功能性缺陷,严重影响了公路使用质量。使得养护工作越来越重,养护费用逐年增加,大量水泥混凝土路面都面临着翻修改建的任务。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复方法及规程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首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对不同标准的路面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本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中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叁维有限元法对补强层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评价,为补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研究分析国内外现有的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半刚性补强层的结构设计原理,并提出了多指标补强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路段的设计和施工,对该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改性沥青(SMA)、Superpave、BBM和STRATA应力吸收层等新材料、新工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罩面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该类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

李念[4]2014年在《高速公路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结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大量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着急需改造的问题。由于沥青面层能提供优良的路面功能性性能,而且加铺沥青层能充分利用旧路面结构强度,施工周期短,使加铺沥青层方案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选择加铺层结构、材料的盲目性大,加铺层设计方法不完善以及缺乏成熟的施工技术等原因,导致加铺改造措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加铺层设计理念、材料与结构组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理论计算论证了潭耒高速拟定的加铺方案,得到水泥混凝土板的综合疲劳应力为3.0MPa,小于它的弯拉强度标准值。基于潭耒高速路面调查数据,建立了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以此计算沥青加铺层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应力及变形,研究合理的沥青加铺层结构方案。结果表明,在直接加铺沥青层的情况下,加铺厚度应该要达到30cm,而在设置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抗裂层的情况下,加铺总厚度可以减小到18cm。在相同的总加铺厚度条件下,设置抗裂层后,加铺层的最大剪应力减小了3.7%,加铺层层底拉应力减小了 31.2%,说明抗裂层能有效改善加铺层的受力状况。因此,在对旧水泥路面进行沥青层加铺改造时,应根据旧路结构强度,采取有效的抗反射裂缝及补强措施,减小沥青层的加铺厚度,以取得更好的结构性能和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本文还对掺玄武岩纤维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及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是它一种很好的抗裂层材料。

申爱琴, 陈祥, 郭寅川, 李鹏[5]2019年在《基于灰靶决策理论的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采用钢渣替代部分天然粗集料的方式制备钢渣沥青混合料,对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以及水稳定性能进行研究,并基于室内加速磨耗试验,系统分析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结果表明,钢渣替代部分辉绿岩粗集料可显着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钢渣掺量为50%时,钢渣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达到最优;经低温弯曲试验表明,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明显优于普通辉绿岩沥青混合料;且钢渣的掺入可显着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与长期抗滑性能;基于灰靶决策模型,最终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中钢渣的最优掺量为50%。

参考文献: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技术及补强设计方法研究[D]. 陈团结. 长安大学. 2003

[2]. 珲乌一级公路路况检测评价与路面补强设计方法研究[D]. 崔洪川. 吉林大学. 2008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 陈峙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4]. 高速公路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层结构研究[D]. 李念. 长沙理工大学. 2014

[5]. 基于灰靶决策理论的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J]. 申爱琴, 陈祥, 郭寅川, 李鹏. 硅酸盐通报. 2019

标签:;  ;  ;  ;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性能评价技术及补强设计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