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茜
(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医疗的需求不再只是简单的“看好病”,人们对医疗要求的提高主要表现于治疗手段的先进和优化,同时还应有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对于患者而言,治疗效果显著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满意度。而对医疗单位而言,提高护理安全的水平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消化内科的病患数量位居前列,因而对护理安全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如何加强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就成为了管理工作讨论的重点。
一、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因此容易产生沟通不当以及配合治疗不积极等问题,而消化内科的疾病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在治疗后若不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并且也会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状,为患者的身心安全带来隐患。但是,从目前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特别是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护理人员问题。由于消化内科患者人数较多,日常的工作比较繁重,护理人员较为缺乏是引起护理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护理工作者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因此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而在消化内科,病床的周转速度比较快,护理人员不能按照院方规定的要求做好巡房护理,当患者出现病情突变或突发性出血等症状时未能及时通知医生,影响了最佳抢救的时间,给患者造成健康受损;其次,工龄较短的护理人员在处理问题时不够细心,并且护理经验不足,对于一些突发状况不能有效的应对,从而引发护理安全不当的问题;在消化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日常接触唾液、血液等传染分泌物较多,并且消化内科的手术护理操作都与内部消化道有关,若出现感染且消毒工作不到位时,容易给患者带来消极影响,从而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2.患者配合性较差。消化内科的患者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且许多内科疾病都是具有过往病史的,从而发展为慢性消化疾病。从护理的经验来看,消化内科的患者大多在日常中未能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对疾病了解不够深刻,经常在病情开始缓解或症状不明显时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没能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来用药,在护理的过程中也出现配合不积极的问题,影响了护理效果。
3.药物使用不当。消化内科患者本就存在消化系统障碍的问题,药物的使用能够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在护理工作中,若不慎将药物种类记错、记混,以及用错药物剂量,使用方法不当等都会直接给患者带来不适,严重时还会引发并发症状,为护理安全的正常开展埋下了隐患。
二、如何加强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
通过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消化内科的护理安全系数较低,体现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弱、护患关系有待提高等,为了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护理环境,并为其他科室或单位提供正确的指导,在如何加强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上作出了重要的调整策略。
1.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在管理工作中,通过考试、实操等模式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通过模拟实操来进一步领悟,理论和实践两种考核同时通过时才能够正式上岗。其中,培训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沟通表达能力的学习、护理操作细心的重要性、良好心态的保持等方面的内容。因为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较为繁琐,在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平的前提下,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对护理工作耐心、细心,才能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开展。而护理人员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若存在疑问和不解时,需要及时提出,避免对操作环节或用药知识了解不透彻,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现影响患者健康的失误。
2.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消化内科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治疗的流程和护理工作尚未能准确地了解,因此需要在入院期间,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病情状况、治疗方法、治疗操作的大致过程、护理要求等,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不安感和紧张感,不仅有利于增强护患关系,还能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配合度,除此之外,患者若出现疑虑时还能及时咨询护理人员,让护理人员为其纠正错误的想法,可以有效保证护理的安全性。
3.定期检查药物的使用和保存状况。护理人员在对药物进行分类保存时,要提前做好标注和记录,对于需要特殊保存的药物要分类摆放;在使用前仔细核对药物的名称,查看药物的保质期,准确记录好药物使用的药量。将药物发放给患者时,要在每一类药品上记录好服药剂量、用药频率、时间等药素,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