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刘娟陕西省府谷县第二学区贵峁完小719499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感悟能力,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感悟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对于落实“课标”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感悟能力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注重积累、感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途径。积累是感悟的基础,语文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语感的培养,在阅读中加深体验,达到阅读水平的较高层次。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意义

1.感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必由之路。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但这种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儿童总是通过感性认识获取表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可见感性形象在儿童思维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往往存在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教师习惯于将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逐字逐句地讲解,而缺乏对学生主动感知课文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们逐渐被训练成“知识”型的阅读者——对一篇课文的生字、修辞、句型之类的知识点倒背如流,而对课文本身却是“管中窥豹”,没有形成感性认识。要使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它本身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感悟能力的培养。

2.感悟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有效手段。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甚至也不受语言的限制。一个阅读者如果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就能够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丰富的感受,从而吸引他进行更多的阅读。在每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时,由于心境的不同,个人经历的改变,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不断地得到新的感悟,这个过程带给人的快乐是难以言喻的。

3.感悟是形成健康审美观的必要条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给阅读者带来直达心灵的震撼,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往往是含蓄的,有时甚至是隐晦的。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对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显然,这里仅让学生了解表面上的词义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启发学生调动自己的感悟能力,通过阅读上下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才能体会这平淡的文字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悲凉和愤慨。这种平淡中流露出来的强烈情感,比之直白的情感宣泄另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但要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动人的力量,靠老师灌输是不够的,只能靠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感悟作品细微之处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策略

1.“感悟”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必须以语言为媒介,只有在阅读中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课堂上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烦琐的讲解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所能达到的。只有通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聆听”作者的倾吐,领略作者笔下的人、物、情、景,感受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体验语言文字在特定语言情境中所展现的生命力,语言文字才不再是枯燥、机械的抽象符号,才能在读中悟情,培养语感。

2.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感悟。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的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教学《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拉回到现实中,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悟阅读。在改革教学手段和优化课堂结构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充分发挥了电教媒体的优势,从实质上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播放了《满池荷花映天红》的音乐,学生边听范读的课文,边欣赏着与之相配套的乐曲,唤起了他们学习的情感,这样就能用音乐的感染力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和情感。

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感自悟”。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学生阅读,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应是他们感悟课文的基本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例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学生们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用得好。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

标签:;  ;  ;  

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