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规模考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考试管理,考试安全,考试信息化
大规模考试论文文献综述
肖国亮,李汉才,程煜[1](2019)在《大规模考试信息化监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监考信息电子化的主要作用是从根本上解决身份识别验证方法单一、防范考试作弊手段滞后、考务数据链路不通等问题。信息化监考系统的设计应围绕考前、考中和考后构思,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硬件应考虑设计一款提供多种身份验证手段和数据交互接口的集成式便携设备,软件可以设计为包括身份验证、活体指纹采集比对、照片人脸比对识别和考试进程记录监管共4部分功能模块的信息化监考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考试》期刊2019年04期)
赵海燕,辛涛,田伟[2](2019)在《大规模教育考试作文评分中的严厉度漂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严厉度漂移是指在主观题评分过程中,评分员的严厉度效应的跨时间、场合或任务的波动。本研究基于某高利害性大规模教育考试的作文评分现场收集的操作性数据,借助传统检测方法侦测严厉度漂移,并比较不同模型变式和效应指标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评分任务上,评分员在整体上并未发生明显的严厉度漂移,但有相当比例的个体评分员显示出波动现象,并且分离模型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交互作用模型。静态和动态严厉度效应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加合或对应关系。评分员是否发生严厉度漂移并不取决于其静态效应的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考试》期刊2019年02期)
王晓慧[3](2018)在《等值问题在大规模考试中的研究——以上海市信息科技学业考等值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影响,实现多次考试的目标,等值技术可以为大规模考试项目提供科学、可行的数据处理技术支持。文章以上海市普通高中信息科技学业水平考试为切入点,在具体分析其等值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主流等值技术,提出了符合等值设计原则的科目等值数据采集设计方案和后期的数据等值机制,以期实现科目考试等值目的。并将方案推广至不同等值环境的大规模统一高考外语科目以及其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保证考试的可比性和公平性,实现改革科学地落地。(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评估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曹晓颖,周宇航[4](2018)在《北京市最大规模考试作弊案一审宣判》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8月7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章无涯等6人4年至1年8个月不等有期徒刑,并处4万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这是近年来北京市发生的最大规模的一起组织考试作弊案件,本期"图片报道"特别关注。(本文来源于《法庭内外》期刊2018年09期)
黄晓宇[5](2018)在《北京最大规模组织考试作弊案:“枪手”的罪与罚》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7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海淀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章无涯等6人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中组织30余名考生考试作弊一案作出一审宣判,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判处章无涯等6人有期徒刑4年至1年8个月不等刑罚并分别处以4万元至1万元不等的罚金。据了解,本案是近年来北京发生的最大规模组织考试作弊案件。(本文来源于《法律与生活》期刊2018年17期)
黄洁,张雪泓[6](2018)在《北京最大规模研究生考试作弊案宣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天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章无涯等6人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中组织30余名考生考试作弊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章无涯等6人有期徒刑4年至1年8个月不等刑罚,并分处4(本文来源于《法制日报》期刊2018-08-08)
王亦君[7](2018)在《北京近年最大规模研究生考试作弊案宣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8月7日电(海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王亦君)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今天上午依法对被告人章无涯等6人,利用无线传输方式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中组织30余名考生考试作弊案作出一审宣判。法院以组织考试作弊罪(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8-08-08)
章建石[8](2017)在《考试改革如何冲破应试主义的藩篱——兼论大规模教育考试改革的几个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应试主义》一书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应试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我国,高利害性考试对教育教学发挥着强烈的反拨作用,在实践层面承担着引领教育改革的任务,这个现实在教育领域将长期存在,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围绕考试本身进行的改革,其意义将显得格外重要与关键。考试应当考查什么样的能力、以什么知识为载体来考查、知识如何呈现、考试结果如何解释等,正在以特有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教育,也为冲破应试主义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黄啸波,李盛丹,刘晓华[9](2017)在《浅析大规模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规模考试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网上报名方便了考生报考,提高了考试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对如何确保网上报名的数据安全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分析了大规模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隐患,并给出了相应的信息安全预防策略,以防止针对系统的恶意攻击,防范内部人员主动或无意识的信息泄露,进一步确保大规模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中国考试》期刊2017年11期)
卢荣伟[10](2017)在《项目反应理论在大规模考试试题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如何利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二参数Logistic模型对大规模考试中的二级评分项目和多级评分项目进行分析,并以广西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将传统的描述性分析与项目反应理论结合进行试题分析,更能充分的挖掘出试题测验结果信息,既有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为命题老师提高命题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7年10期)
大规模考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严厉度漂移是指在主观题评分过程中,评分员的严厉度效应的跨时间、场合或任务的波动。本研究基于某高利害性大规模教育考试的作文评分现场收集的操作性数据,借助传统检测方法侦测严厉度漂移,并比较不同模型变式和效应指标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评分任务上,评分员在整体上并未发生明显的严厉度漂移,但有相当比例的个体评分员显示出波动现象,并且分离模型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交互作用模型。静态和动态严厉度效应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加合或对应关系。评分员是否发生严厉度漂移并不取决于其静态效应的强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规模考试论文参考文献
[1].肖国亮,李汉才,程煜.大规模考试信息化监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考试.2019
[2].赵海燕,辛涛,田伟.大规模教育考试作文评分中的严厉度漂移研究[J].中国考试.2019
[3].王晓慧.等值问题在大规模考试中的研究——以上海市信息科技学业考等值研究为例[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
[4].曹晓颖,周宇航.北京市最大规模考试作弊案一审宣判[J].法庭内外.2018
[5].黄晓宇.北京最大规模组织考试作弊案:“枪手”的罪与罚[J].法律与生活.2018
[6].黄洁,张雪泓.北京最大规模研究生考试作弊案宣判[N].法制日报.2018
[7].王亦君.北京近年最大规模研究生考试作弊案宣判[N].中国青年报.2018
[8].章建石.考试改革如何冲破应试主义的藩篱——兼论大规模教育考试改革的几个趋势[J].当代教育科学.2017
[9].黄啸波,李盛丹,刘晓华.浅析大规模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J].中国考试.2017
[10].卢荣伟.项目反应理论在大规模考试试题分析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