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移技术论文_臧瑞环,汤明玉,段智勇,马凤英,杜艳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移,全息,光子,微波,技术,海相,轮廓。

相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臧瑞环,汤明玉,段智勇,马凤英,杜艳丽[1](2019)在《菲涅耳非相干相关全息相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菲涅耳非相干相关全息术(Fresnel Incoherent Correlation Holography,FINCH)属于同轴全息系统,需要通过相移技术去除零级像和共轭像。通过对FINCH系统记录及再现过程的理论分析,根据系统点扩散函数推导出了n步相移数学计算公式,模拟仿真了相移步数n对FINCH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搭建了非相干光反射式数字全息记录系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相移步数不能显着提高再现像质量;二步相移能够提高记录速度,通过去除原始图像和小波分解的方法可以抑制零级像,提高再现像质量;通过对叁步相移每个相移全息图拍摄多次求平均值后得到的再现像与拍摄一次得到的再现像对比发现,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加,得到的再现像质量越来越好,背景噪声大大减弱,再现像强度越来越大,为FINCH系统再现像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郭振涛[2](2019)在《基于电光外调制的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光子学方法相结合而诞生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在诸如雷达、卫星通信、宽带网络、传感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微波光子学技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相控阵天线方面,突破了电域技术瓶颈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具有带宽大、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调制器(PolM)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和基于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的双功能微波信号处理器方案。本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首先,提出了基于PolM和对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polarization sensitive electro-optical phase modulator,PS-PM)的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在该技术方案中,具有正交偏振成分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由PolM和光带通滤波器OBPF产生,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该单边带信号的两个频率成分进行非同步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由理论分析可知,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该方案能够实现全360°相移,在整个相移过程中微波相移信号的幅度(功率)保持恒定。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做进一步的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此系统的相移范围是-180°~+180°,工作带宽是4~38 GHz,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其次,提出了基于级联PolM生成正交偏振单边带信号的微波光子相移器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级联两个偏振调制器产生具有正交偏振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单边带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仿真研究了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与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相位差的关系,当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为0.31V,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信号相位差为90°时,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达到最大,为21dB,此时可以实现正交偏振的单边带调制。仿真结果显示,相移响应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可以实现360°相移。(3)再次,提出了基于DP-DPMZM和PolM的倍频和相移双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器。在不使用光滤波器的情况下,实现了基于集成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ual-polarization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DP-DPMZM)和偏振调制器(PolM)的二倍频全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MWPPS)。在其中一个支路上具有90°偏振旋转器的DP-DPMZM用于实现正交偏振的光载波抑制的双边带(OCS-DSB)信号。PolM用于对正交偏振成分进行相反相位调制以引入相移。在仿真系统中搭建了该倍频-相移器,在只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情况下,MWPPS能够实现连续可调的360°相移,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本地振荡信号和RF/IF信号驱动的DP-DPMZM用于实现载波抑制的单边带调制,直流偏置电压驱动的PolM进行相位调制,实现了变频-相移双功能器,仿真结果显示,该变频相移器在仅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条件下能够实现360°相移,并且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变频带宽分别为IF信号50MHz-500MHz,RF信号2GHz-48GHz,在此带宽内,系统在变频的同时可以实现360°相移。(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12)

臧瑞环[3](2019)在《菲涅尔非相干数字全息相移技术及单次曝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菲涅尔非相干相关全息术(Fresnel Incoherent Correlation Holography,FINCH)属于非相干同轴数字全息系统,对光源的相干性要求比较低,且光路简单,系统稳定,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该系统需要通过相移技术去除零级像和共轭像的影响。传统的相移技术通常是叁步相移和四步相移,即至少需要拍摄叁幅相移全息图才能实现物体的再现,降低了FINCH系统的记录速度;为了提高记录速度,人们还尝试用二步相移实现FINCH系统的重建过程,但是二步相移经过线性运算后,并不能完全去除零级像,从而影响了二步相移再现像的质量;此外,相移技术并不能实现FINCH系统的动态记录过程,阻碍了FINCH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对FINCH系统记录及再现过程的理论分析,根据系统点扩散函数推导出了n步相移数学计算公式,模拟仿真了相移步数n对FINCH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搭建了非相干光反射式数字全息记录系统,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去除原始图像和小波分解可以抑制二步相移再现像的零级像,提高再现像质量,从而提高FINCH系统的记录速度;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的分区加载特性,通过在SLM上加载同时包含多个相移信息的复合掩膜,实现了FINCH系统的单次曝光,并研究了基于不同步数相移技术的单次曝光的适用范围;最后基于FINCH显微系统的成像原理,我们对FINCH显微成像系统的单次曝光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简单叙述了非相干数字全息术的提出和发展、FINCH系统的提出与研究现状、数字全息单次曝光的提出和研究现状。(2)对全息术中的离轴全息和同轴全息进行了理论过程的推导;系统地介绍了卷积算法、菲涅尔变换算法和角谱算法叁种全息图的再现方法;基于本文的主要工作,详细介绍了SLM的分类和作用、FINCH系统成像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该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再现距离、系统放大率的数学表达公式。(3)研究了FINCH系统的相移技术。在FINCH系统记录及再现过程的理论基础上,对二步相移、叁步相移、四步相移技术的数学公式进行了详细推导,并对相移步数对该系统再现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实验验证。模拟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相移步数不能显着提高再现像质量;二步相移能够提高记录速度,通过去除原始图像和小波分解可以抑制零级像,提高再现像质量;通过对叁步相移每个相移全息图拍摄多次求平均值后得到的再现像与拍摄一次得到的再现像对比发现,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加,得到的再现像质量越来越好,背景噪声大大减弱,再现像的像素强度越来越大,为FINCH系统再现像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实验基础。此外,通过对不同尺寸物体的记录和重建过程,研究了二步相移技术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二步相移技术对于离散颗粒状分布且细节特征较少的物体的再现效果比较好,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粒子场的分布、物体的定位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支持。(4)研究了FINCH系统的单次曝光特性。在SLM可分区加载的基础上,通过在SLM上加载透镜阵列模式的复合掩膜,一次拍摄就能得到物体多个相移的复合全息图,从而实现了该系统的单次曝光记录过程。然后以叁步相移单次曝光为例,研究了不同相移顺序的复合掩膜对FINCH系统单次曝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移顺序对再现像质量的影响不明显;最后通过拍摄不同尺寸的物体,研究了基于不同相移步数的单次曝光的应用范围。实验结果显示:二步相移单次曝光适用于尺寸较大且细节特征较少的物体,对于物体的追踪和定位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基于叁步相移技术的单次曝光对于细节较多、尺寸较小的物体重建效果比较好,为微小形变量的测量及细胞的观察等领域提供了新思路。(5)研究了基于二步相移技术的FINCH显微成像系统的单次曝光特性。在FINCH显微成像系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FINCH系统的单次曝光,通过对NBS1963A分辨率板和大小约为300 um~500 um的金刚石颗粒的记录和再现,实现了FINCH显微成像系统的单次曝光记录;通过去除原始图像和小波分解对二步相移单次曝光结果的处理,提高了二步相移再现像的质量。本研究不仅提高了FINCH系统中图像传感器CCD幅面的利用率,而且为该系统在微小形变量、器件微小缺陷的探测等领域打开了一扇大门,进一步推动了FINCH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翟文胜[4](2017)在《基于新型光子器件的高频宽带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子相移技术已成为微波光子学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应用在光控波束成形网络(OBFN)相控阵天线中,有利于改善系统的波束延时精度、频率稳定度和输出稳定性等参数。基于光子相移技术的相控阵雷达(PAR)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波束延时精度高等优势,进而在新型雷达、智能天线、深空探测和星际通信等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得到重视。另外,由于光子信号频率远远高于射频信号频率,光信号处理相对于传统电域处理具有高频、超宽带、传输损耗小与可调谐等优势。同时,光子相移技术有利于微波光子处理系统实现、动态范围大、频率稳定度高和PAR系统光纤拉远等,该技术逐步成长为新技术的增长点。由于新的半导体材料被接连的研发出来,新型光子器件相续孕育而生,光控相移技术已是微波光子学科中最重要的研究分支,其在未来PAR系统应用中将体现出核心价值。论文紧紧围绕提高微波光子移相器(MWPPS)的波束延时精度、频率稳定度和输出稳定性等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对相关思路和方案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研究。本文以电相移技术理论为基础,引领光控相移技术成为新技术的支撑点,推出了新型光控相移技术的研究方案,搭建了基于相位补偿技术、光谱分离处理技术、射频信号远距离光纤传输实验平台。实验实现了波束延时精度高、频率稳定度好和输出稳定性强的光子相移系统。本文初次提出了基于光子相移系统的负反馈技术来抑制相位漂移,实现了射频信号光纤远距离稳定传输。以上相关研究,为光控相移技术在未来通信领域应用奠定基础。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基于微波光子相移系统的相位补偿技术。为了改善和提高微波光子相移系统的波束延时精度和输出稳定性,延时处理单元由线性啁啾光纤光栅(LCFBG)来实现,相位补偿单元由光相位调制器(PM)来完成。考虑LCFBG的物理性质,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对应不同的反射点,实现不同相移。因LCFBG存在不可避免的延时抖动效应(GDR),为了消除GDR的影响,PM给予信号一定的相位补偿。在高频宽带的范围内,提高了波束延时精度,改善了系统输出,对该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2.搭建基于光谱分离处理技术微波光子相移系统。考虑调制信息安全性,减少噪声干扰,结合光载波不携带调制信息和LCFBG的物理特性,提出了光谱分离技术处理方案。对光载波进行单独的延时处理,不同波长光载波的相移信息转化为系统输出RF信号相移信息,实现了高频宽带。经实验测试,光谱分离处理技术是简单可行的,波束延时精度得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从而光谱分离处理技术研究方案是新颖的。3.提出基于负反馈光子相移系统射频信号光纤远距离稳定传输。在光控PAR光纤拉远分布系统中,光纤容易受到温度和机械应力等因素影响,易引起传输信号相位漂移和输出功率抖动,系统的波束延时精度、频率稳定度和输出稳定性等参数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本文采用负反馈技术来抑制RF信号相位漂移。由负反馈网络采集并处理链路远端节点信号的相位信息,对中心节点处的光载波相位参数进行补偿。在高频宽带的范围内,实现了相位校准,改善了波束的延时精度、频率稳定度和系统输出,进而提高PAR远距离分布及各子雷达准同步。经实验测试,方案是可行的,该设计是微波光子学科中的一个新应用。4.提出基于微波光子相移系统射频信号频率稳定性分析。在信号远距离光纤传输中,相位噪声积累直接制约着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通信各节点之间的信号质量和准同步等。相位噪声抑制程度主要通过系统频率稳定度来评估,度量频率稳定度的方法包括相位噪声功率谱法和Allan方差分析法,结合两种方法评估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会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在信号远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为提高系统频率稳定度研究建立基础平台。(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6-15)

徐姣,罗晶,张黎明,龚立[5](2016)在《90°相移技术在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W地区多口井在二迭系茅口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测试产能较高。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茅口组属于裂缝型储层,未对白云岩发育层段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地质资料,分析总结了茅二a亚段白云岩储层的地质特征,利用90°相移技术在薄地层和岩性解释上的优势,采用川东W地区近年采集的叁维地震资料进行不同角度的相移尝试,使地震反射同相轴与岩层相对应,大大提高了储层预测成果的精确度。通过对比实际钻井成果,讨论了不同角度相移对储层预测的影响,并分析了90°相移技术与道积分技术的差异,最终认为90°相移技术适用于川东地区的薄储层解释。(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6年04期)

刘晓蒙,戴曙光[6](2016)在《结合白光光弹和相移技术解包裹等差线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条纹色彩的变化确定等差线级数,是一种普遍应用的白光光弹方法。另一种具有较高的精度、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的光弹技术是相移法。由于色彩特征变弱,白光光弹用于辨识叁级以下的等差线条纹。相移法得到的等差线都是包裹的相位,并非等差级数,解包裹等差线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根据受力构件中应力是连续变化的性质,将白光光弹和相移技术相结合,得到一种解包裹全场等差线的新方法。所述的解包裹方法不依赖于零级条纹,不需要确定零级条纹。最后通过分析径向受压的圆盘,演示了解包裹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6年04期)

孙海滨,孙平[7](2016)在《基于光学涡旋相移技术的离面位移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基于光学涡旋相移技术的离面位移测量实验方案,实现了电子散斑干涉中相移的数字控制.该方法利用输入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中的叉形光栅产生涡旋光束,通过涡旋光束绕轴的旋转产生相移;同时,产生的涡旋光束又作为参考光与物光干涉.实验中,在物体发生离面位移前后依次输入四幅叉形光栅,产生相移步长为π/2的涡旋光束,利用CCD获得涡旋光与物光的干涉光场,从而获得离面位移场的包裹相位;再通过解包裹,获得物体离面变形的相位变化.光学涡旋相移法可应用于离面位移测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任宏兵,李金龙[8](2016)在《π相移技术在钢轨三维面型复原中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TP)中,频谱中的基频分量包含物体的高度信息,基频分量的提取效果对物体叁维形貌复原的精度有重要影响。通过π相移技术可以消除背景分量,即零频部分,从而能更好地提取出基频分量,减小测量误差。文中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含有噪声的光栅条纹图像进行叁维恢复,证实了π相移技术对提高FTP测量精度的作用。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钢轨表面轮廓的叁维复原和测量,为钢轨磨耗和表面缺陷的测量提供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彭斌,李根,秦明新,宁旭,潘文才[9](2015)在《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测量脑血流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监测脑血流的设备和手段的不足,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Magnetic Induction Phase Shift,MIPS)的无创非接触脑血流测量系统。为了明确此系统测得信号所代表的物理含义,首先进行了物理模型实验,采用微型泵和橡胶管分别模拟心脏泵血和血管搏动;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实验系统检测脑血流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又进行了10名健康志愿者临床实验,并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去除整体基线漂移、高通滤波去除呼吸干扰、频谱分析和3次样条差值去除局部基线漂移等信号处理,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波形面积计算,以便统计分析同一个体的重复性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物理实验结果表明MIPS方法测得的信号代表橡胶管的舒张与收缩,反映了橡胶管搏动的物理机制;志愿者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信号波形形状类似于脉搏波,反映了脑血流的周期性变化,MIPS信号频率在1 Hz左右,通过统计分析面积数值发现10名健康志愿者的P值均大于0.05,实验中每位健康志愿者的各组测量数据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脑血流的基本变化情况,且系统具有非接触、精度高、灵敏度高、可连续监测等优点,作为一种监测脑血流的新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靳艳,黄晶晶,同向前,高亮[10](2015)在《基于级联STATCOM的CPS-SPWM脉冲相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载波移相SPWM(CPS-SPWM)技术作为级联H桥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最常用的调制方法,对级联H桥STATCOM输出电压精度、实时性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CPS-SPWM技术的叁种脉冲生成方法—自然采样法、对称规则采样法以及不对称规则采样法,提出基于不对称规则采样的CPS-SPWM脉冲相移技术,以解决传统CPS-SPWM技术在级联H桥数较多时DSP控制复杂、FPGA硬件资源不足等问题。与传统CPS-SPWM技术的仿真对比表明,当级联H桥数目较多时,所设计方法能够在保证STATCOM输出特性的基础上,有效减少硬件资源,简化了电路设计,更便于工程应用。(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14期)

相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光子学方法相结合而诞生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在诸如雷达、卫星通信、宽带网络、传感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微波光子学技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相控阵天线方面,突破了电域技术瓶颈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具有带宽大、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调制器(PolM)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和基于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的双功能微波信号处理器方案。本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首先,提出了基于PolM和对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polarization sensitive electro-optical phase modulator,PS-PM)的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在该技术方案中,具有正交偏振成分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由PolM和光带通滤波器OBPF产生,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该单边带信号的两个频率成分进行非同步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由理论分析可知,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该方案能够实现全360°相移,在整个相移过程中微波相移信号的幅度(功率)保持恒定。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做进一步的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此系统的相移范围是-180°~+180°,工作带宽是4~38 GHz,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其次,提出了基于级联PolM生成正交偏振单边带信号的微波光子相移器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级联两个偏振调制器产生具有正交偏振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单边带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仿真研究了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与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相位差的关系,当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为0.31V,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信号相位差为90°时,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达到最大,为21dB,此时可以实现正交偏振的单边带调制。仿真结果显示,相移响应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可以实现360°相移。(3)再次,提出了基于DP-DPMZM和PolM的倍频和相移双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器。在不使用光滤波器的情况下,实现了基于集成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ual-polarization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DP-DPMZM)和偏振调制器(PolM)的二倍频全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MWPPS)。在其中一个支路上具有90°偏振旋转器的DP-DPMZM用于实现正交偏振的光载波抑制的双边带(OCS-DSB)信号。PolM用于对正交偏振成分进行相反相位调制以引入相移。在仿真系统中搭建了该倍频-相移器,在只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情况下,MWPPS能够实现连续可调的360°相移,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本地振荡信号和RF/IF信号驱动的DP-DPMZM用于实现载波抑制的单边带调制,直流偏置电压驱动的PolM进行相位调制,实现了变频-相移双功能器,仿真结果显示,该变频相移器在仅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条件下能够实现360°相移,并且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变频带宽分别为IF信号50MHz-500MHz,RF信号2GHz-48GHz,在此带宽内,系统在变频的同时可以实现360°相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臧瑞环,汤明玉,段智勇,马凤英,杜艳丽.菲涅耳非相干相关全息相移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郭振涛.基于电光外调制的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臧瑞环.菲涅尔非相干数字全息相移技术及单次曝光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翟文胜.基于新型光子器件的高频宽带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5].徐姣,罗晶,张黎明,龚立.90°相移技术在川东W地区茅口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6

[6].刘晓蒙,戴曙光.结合白光光弹和相移技术解包裹等差线的方法[J].机械强度.2016

[7].孙海滨,孙平.基于光学涡旋相移技术的离面位移测量[J].光子学报.2016

[8].任宏兵,李金龙.π相移技术在钢轨三维面型复原中应用效果分析[J].信息技术.2016

[9].彭斌,李根,秦明新,宁旭,潘文才.基于磁感应相移技术测量脑血流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5

[10].靳艳,黄晶晶,同向前,高亮.基于级联STATCOM的CPS-SPWM脉冲相移技术[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论文知识图

基于迈克尔逊的干涉系统基于马赫-曾德尔的干涉系统系统和HHI合作的InP基单片集成相干接...投影设备标定示意图基90°相移光混合器结构示意图...

标签:;  ;  ;  ;  ;  ;  ;  

相移技术论文_臧瑞环,汤明玉,段智勇,马凤英,杜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