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道德原则论文-徐椿梁

网络道德原则论文-徐椿梁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道德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舆论,危机,道德审视,道德原则

网络道德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徐椿梁[1](2013)在《网络舆论危机的道德审视及其调整的道德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舆论危机是社会现实危机在网络空间中的一种传播形式,它包括酝酿、发展、爆发叁个阶段。网络舆论危机道德层面的主要表现为舆论内容的非道德性与舆论评价的非道德性。就其危机生成的原因,从道德层面分析主要包括网络道德虚拟性、媒介的价值偏好、网络道德规范的滞后与公众情感的偏执。网络舆论引导应该坚持舆论主体的主体性原则,现实社会"良序"道德的指导原则,以及理性的道德原则。(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马艳萍[2](2012)在《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构原则及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生活的网络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是一种趋势和必然,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因素,探讨了网络道德教育建构的原则路径。(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2年08期)

张雪媛[3](2012)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教育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教育原则是一个相对已经成熟的体系。固有的高校道德教育原则,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始终。道德原则又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将随着人们对网络社会的道德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以及网络道德教育实践的总结,日益丰富和发展。综合网络环境实际,结合高校固有道德责任教育原则,本文总结指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叁项原则,分别为开放融入、自由自主、互惠互利。(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2年06期)

贾文[4](2009)在《浅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及道德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阐述了网络安全的道德原则。(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09年12期)

王韶华[5](2007)在《建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大踏步进入网络时代,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一连串的狂喜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一些网络上不道德的现象,也利用网络的神秘性和隐蔽性呈愈演愈烈之势。由此带来了关于网络应用和运行过程中人的道德问题探讨,带来了"网络道德":关(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期刊2007年32期)

付晓春[6](2007)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中国化维度与治理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社会发展情势,笔者认为网络社会是一个全新的德育发展场域,对其危害性的判断是一个扩展的社会发展症候,对其立场的选择是一个基于全球化视野的中国化维度,对其实行治理的依据是一个可尝试建构的原则框架,并基于实践层面提出系列建议。(本文来源于《教育与职业》期刊2007年23期)

唐晓燕[7](2006)在《网络社会道德原则构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真空”状态直接引发了大量道德失范问题的出现。对道德原则的熟知和遵守尤为重要,唯有如此个体才能做到无论面对如何复杂的道德情境都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基于西方网络伦理学发展的状况,西方网络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成为构建我国网络道德原则的理论背景和资源。(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06年23期)

张金凤[8](2005)在《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是网络文明时代的呼唤。网络伦理道德建设需遵循 以人为本的原则、因势利导的原则、无公害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05年06期)

戴汝为[9](2005)在《网络道德的叁个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道德的叁个基本原则是全民原则、兼容原则和互惠原则。全民原则主要指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全民原则包含两个基本道德原则:一是平等原则。每个网络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从网络社会结构上讲,他们都被给予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本文来源于《中国信息界》期刊2005年13期)

戴汝为[10](2004)在《网络道德的叁个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社会中,网络将逐渐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必须品。众多网民(上网的人)的行为必须有所规范,理所应当地必须遵循“网络道德原则”。 在网络道德方面可供采用的叁个斟酌原则是全民原则、兼容原则和互惠原(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期刊2004-12-16)

网络道德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生活的网络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是一种趋势和必然,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因素,探讨了网络道德教育建构的原则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道德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徐椿梁.网络舆论危机的道德审视及其调整的道德原则[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马艳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构原则及路径探究[J].民营科技.2012

[3].张雪媛.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教育原则[J].现代交际.2012

[4].贾文.浅析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及道德原则[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

[5].王韶华.建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原则[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6].付晓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中国化维度与治理原则[J].教育与职业.2007

[7].唐晓燕.网络社会道德原则构建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

[8].张金凤.构建网络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初探[J].理论观察.2005

[9].戴汝为.网络道德的叁个原则[J].中国信息界.2005

[10].戴汝为.网络道德的叁个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

标签:;  ;  ;  ;  

网络道德原则论文-徐椿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