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修文二中陈华
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进行各种尝试,总结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不喜欢数学课,绝大多数取决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放下架子,走下神圣的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去。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共同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才敢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要创设有关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尽可能的和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再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做到学有所用,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例如教“生活中的不等式”时,首先列举出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等关系,如公路限速牌,化肥中的元素含量,隧道限高牌,袋装牛奶营养成分表,天气预报中温度范围,电梯载重量等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关系;在教“从三个方向看”时,依次给出茶壶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猜图片中的物体,或给出楼房的俯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等让学生猜图片刻画什么场所等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让学生凭空去想象,好多学生就会因缺乏完备的思维力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烦的感觉,这样好不容易培养的一点学习兴趣也会慢慢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声形同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提高。笔者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探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在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我利用课件将两个相似三角形中的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个角的大小进行动画演示,学生很清楚的得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结论,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演示了其对应边,学生又很轻松的得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结论,从而深刻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四、对学生分类教学,积极评价,在获取成功中保持兴趣
数学和其它文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有很大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功,那么无疑会让他们感到快乐与自豪,继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学习兴趣。这种效应在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身上更能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加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有着知识连续性的特点,学生如果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将直接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在教授某一章节时,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一样的要求,布置一样的作业,定造成基础差的同学“消化不良”,同时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营养不足”。分类教学的目的就是立足学生的具体情况,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性的发展。分类次教学不仅对学生分类,还包括教学目标分类、作业布置分类、课后辅导分类、测试和评价分类,即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教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成就感,正是这种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而换来的成就感,使每个学生都获取了成功。
总之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学老师面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仅提几点浅薄的建议来让同行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