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性气孔论文-梁磊,孙章,梁英华

反应性气孔论文-梁磊,孙章,梁英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性气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反应性焦炭,溶损反应,气孔结构,演化

反应性气孔论文文献综述

梁磊,孙章,梁英华[1](2019)在《钢渣基高反应性焦炭气孔结构的溶损演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配合煤中添加1%钢渣制备高反应性焦炭,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分析高反应性焦炭(HRC)和普通焦炭(BC)在1100℃下溶损不同比率碳素(5%~50%)后焦炭的气孔结构,并结合分形理论研究焦炭溶损反应过程中孔结构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碳素的溶损,HRC的吸脱附曲线的变化幅度比BC的大,吸附等温线由Ⅰ型向Ⅱ型的转变较晚;焦炭的比表面积和微孔孔容随碳素的溶损先增大后减小、总孔容逐渐增大,而HRC的比表面积增率(ΔS_(BET)/Δx)比BC的大,孔径分布也相对较宽;HRC的分形维数D_1和D_2随碳素溶损而变化趋势与BC的有较大差异。这说明高反应性焦炭中的钢渣通过增加了焦炭表面上活性点影响焦炭溶损过程中气孔结构的演化行为。(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孙章,梁磊,梁英华[2](2018)在《钢渣基高反应性焦炭气孔结构的溶损演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配合煤中添加钢渣作为添加剂进行炼焦,利用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测定1100℃下不同溶损率(5-50%)的溶损反应,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表征焦炭的气孔结构参数,分别利用BET方程和BJH法计算焦炭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考察焦炭溶损反应过程中孔结构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溶损率的增加,焦炭的吸附曲线类型由Ⅰ型向Ⅱ型吸附等温线转变,比表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孔体积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2~10 nm的孔径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2018第叁届焦化行业节能环保及新工艺新技术交流会暨“晋、冀、鲁、皖、赣、苏、豫”七省金属学会第十九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0)

谢铮一[3](2012)在《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运用X射线CT法对煤中气体扩散系数和气孔率的关系和煤热分解中气孔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气孔构造和反应状态及粉化来观察反应性和反应强度(本文来源于《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5)

张玉平[4](2000)在《电机铸铁件反应性气孔形成机理及其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电机铸铁件常见的反应性气孔形成的机理。从浇注温度、铸型水分和透气性、合金液含气量、铁液氧化、铁液中S、Mn元素含量和孕育剂处理等六方面 ,提出了有效消除电机铸铁件反应性气孔的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期刊2000年05期)

反应性气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配合煤中添加钢渣作为添加剂进行炼焦,利用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测定1100℃下不同溶损率(5-50%)的溶损反应,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表征焦炭的气孔结构参数,分别利用BET方程和BJH法计算焦炭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考察焦炭溶损反应过程中孔结构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溶损率的增加,焦炭的吸附曲线类型由Ⅰ型向Ⅱ型吸附等温线转变,比表面积先增大而后减小,孔体积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2~10 nm的孔径变化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性气孔论文参考文献

[1].梁磊,孙章,梁英华.钢渣基高反应性焦炭气孔结构的溶损演化行为[J].化工进展.2019

[2].孙章,梁磊,梁英华.钢渣基高反应性焦炭气孔结构的溶损演化特性[C].2018第叁届焦化行业节能环保及新工艺新技术交流会暨“晋、冀、鲁、皖、赣、苏、豫”七省金属学会第十九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3].谢铮一.关于气孔构造对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C].2012冀苏鲁皖赣五省金属(冶金)学会第十六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张玉平.电机铸铁件反应性气孔形成机理及其消除方法[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0

标签:;  ;  ;  ;  

反应性气孔论文-梁磊,孙章,梁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