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波差动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直流故障,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arti模型
行波差动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薛士敏,孙亚冰,刘白冰,陆俊弛[1](2019)在《基于Marti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纵联行波差动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能源并网,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及交流系统异步互联等方面。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线路模型出发,以行波理论和Marti模型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故障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闭锁前的故障特征。结合行波保护速动性和纵联差动保护可靠性的特点,提出纵联行波差动保护新原理。该原理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保护的快速性要求,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易于整定和实现。通过PSCAD/EMTDC大量仿真,验证了该保护原理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傅庆燕,高亮,裴翔羽[2](2019)在《基于等效行波的柔性直流电网差动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流线路保护是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的通信技术难以满足传统行波差动保护对高速采样数据的实时传输要求这一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等效行波的柔性直流电网差动保护方法。作为单端量主保护的后备保护,该方法仅利用少量能表征原故障电流行波关键信息的模极大值进行数据交互,在线路两端重构出能完美复现原故障电流行波的等效故障电流行波,不但大大减少了构造行波差动保护判据所需的通信数据量,而且可实现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区域和区内直流线路不同类型故障的可靠、快速识别。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对所提的基于等效行波的柔性直流电网差动保护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03期)
董新洲,雷傲宇,汤兰西,王宾,施慎行[3](2018)在《行波特性分析及行波差动保护技术挑战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波差动保护以行波电气量构成,具有两个特点:行波是电压和电流的组合电气量,天然地包含了分布电容电流;行波是运动电磁场,传输时延是运动的必然属性。因此行波差动保护与电压等级、分布电容电流和线路长度无关。行波差动保护可以按照暂态电气量构成,也可以按照稳态电气量构成,前者动作速度快,后者抗干扰能力强。行波差动保护可以应用于交流线路,也可以应用于直流线路。文中首先综述了国内外行波差动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然后系统地总结了行波特性,接着指出了行波差动保护实际应用面临的挑战,最后重点分析了行波差动保护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直流输电线路和半波长交流输电线路上的应用,并展望了行波差动保护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8年19期)
董新洲,雷傲宇,汤兰西[4](2018)在《电力线路行波差动保护与电流差动保护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基础是线路的RL集中参数模型和电荷连续性。行波差动保护的基础是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和行波传输不变性。针对两类差动保护在电力线路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和仿真对比研究。指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行波差动保护考虑了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和空间传播特性,而电流差动保护把线路看成节点,完全忽略了分布参数特性和空间传播特性,差动电流是行波差动电流的退化形式。对于特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行波差动保护相比于电流差动保护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对于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行波差动保护和电流差动保护性能无显着差别,电流差动保护可以胜任该类线路。(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8年01期)
黄景光,梅李鹏,林湘宁,翁汉璃[5](2016)在《故障行波特性对光纤差动保护时延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差动保护对保护两侧电气量数据传输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大的时延将会影响数据的同步精度从而造成差动保护误动或拒动。在实际运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保护通道时延问题。而在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中电气量的时延效应不容忽视,传统的时延分析方法没有考虑到电气量的行波效应。综合考虑了自故障发生到保护完成故障判断的过程中,电气量行波和光纤信号在各个环节的时延效应。由于故障发生的位置不同和光纤通信设备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总时延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叁种随机型分布的概率时延模型来反映总时延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正态分布模型更适合时延分布规律,总时延可以作为保护装置的选型优化和两侧数据同步提供依据。最后运用正态分布模型对广域保护通信结构时延与网络节点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6年07期)
蒋小平,张红菊,马速良,曹贯强[6](2016)在《特高压带高压并联电抗器线路的行波差动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电流差动保护无法应用于带高压并联电抗器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行波差动保护方法。首先计算叁相电压、叁相电流暂态量,经过相模解耦变换,若得到行波电流模分量,则判断系统发生故障;然后以线路两端初始方向电流行波波头开始数十微秒内的积分作为特征值构成新的保护动作判据,以判别是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该判据能够有效地躲过系统正常运行和区外故障引起的暂态不平衡差流,同时对区内各种故障都有很高的灵敏度。理论及MATLAB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动作可靠,速度快,对采样频率、通信系统及计算机技术没有过高的要求,能够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实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6年02期)
向龙海[7](2016)在《水轮发电机定子接地的行波电流差动保护与故障选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内的行波传播规律,并进行参数分析,建立相应的电路模型,在对波动电路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判断以行波电流零模量的高频分量作为差动保护故障依据的可行性,并利用电流模量特征进行故障选相。目前,我国关于行波故障分析在大型发电机故障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很多研究理论缺乏可行性,本文将深入地研究行波的故障分析在水轮发电机差动保护中的应用,并通过建模仿真验证故障定位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6年01期)
袁硕[8](2014)在《超高压交流电网超高速行波差动保护研究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交流超高压电网,尤其是交流特高压交流电网,由于其担负着远距离输送巨大电能的任务,输电线路上的短路故障扰动极大地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特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的动作速度越快越好,显然,要实现超高速保护,基于工频电气量原理的保护是不能完成的,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基于暂态电气量的超高速继电保护领域。(本文来源于《电气时代》期刊2014年11期)
袁兆强[9](2013)在《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行波电流积分差动保护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坚强智能电网战略的不断推进,超(特)高压电网建设也加快了推进步伐。因此,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继电保护的动作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输电线路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由于动作灵敏、能够可靠地保护线路的全长,不受系统振荡和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它是基于工频故障信息的,动作速度较慢,且受电流互感器饱和及过渡电阻、线路分布电容等因素影响,难以适应超(特)高压、长距离输电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基于故障暂态电气量的超高速继电保护方案,其中行波差动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行波差动保护利用线路两侧方向电流行波的差值构成保护判据,动作速度极快,且不受过渡电阻、分布电容、系统振荡、电流互感器饱和、母线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行波差动保护特征量的选取、利用、去噪、适用范围等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系统地研究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波过程。首先研究了单相分布参数导线的波动方程及其在给定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探明了行波在输电线路上的传播规律,以及在波阻抗不连续点(即母线处)行波的折反射规律。然后,将单相导线波过程演绎到叁相输电线路的情况,引出了相模变换概念。在分析了常用相模变换(克拉克变换和凯伦贝尔变换)存在问题后,导出了一种新的相模变换方法及相模变换矩阵。利用该方法进行相模变换后,所获得的任意一种线模量(1模量或者2模量)都能够反映任何类型的故障。凯伦贝尔相模变换和克拉克相模变换中的任意一种线模量不能反映所有类型的故障,在构造保护算法时,不得不同时采用两种线模量(1模和2模),因此使得保护的计算量增大。采用本文导出的新型相模变换方法,只需要应用一种线模量来构造行波保护算法,因此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保护的动作速度。本文还提出了选用较大的线模量构造保护算法的方法,即虽然本文导出的新相模变换方法可以只用一种线模量,但是应该选用较大的线模量以提高保护的灵敏性。具体方法是:当故障选相元件给出的是BG、BC、AB等叁种故障类型时,应选用1模量;当选相元件给出的是AG、CG、CA等叁种故障类型时,应选用2模量;而当故障选相元件给出的是BCG、ABG、CAG及ABC等四种故障类型时,应比较1模量和2模量,选用较大者。2、为了解决行波信号的去噪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形态学滤波器和形态梯度算法。本文从集合论的角度研究了形态学基本运算——腐蚀和膨胀的运算规律及其对结构元素的要求,强调为了行波保护准确地提取到行波波头到达母线的时间,结构元素的几何中心必须选择在原点。然后,分别研究了形态开-闭滤波器和形态闭-开滤波器、形态交替组合滤波器、多分辨率形态滤波器以及形态梯度算法,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种结构元素长度线性增长的多分辨交替组合滤波器作为前置滤波器,并且利用交替组合滤波输出结果构成的抗噪形态梯度算法作为提取方向行波突变时刻的工具。3、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保护安装处的线模方向电流行波波头的积分值作为保护的特征量,以线路两端特征量的差值来构成行波差动保护的动作判据的方法。以500kV电网为例,通过对被保护线路内、外部发生经各种过渡电阻发生各种类型短路情况的大量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行波差动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由于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为了解决工频过电压、运行电压过高、单相重合闸期间潜供电弧熄灭等问题,往往会在线路两端安装中性点带小电抗的叁相并联电抗器。为了探究本文提出的行波差动保护方法是否适用于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研究了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在内外部发生短路故障时,行波在跨越并联电抗器安装点前后的传播规律,从理论和仿真计算两方面证明了本方法适用于带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3-11-01)
仇琦玮,徐佳康,曹炜[10](2013)在《高压直流线路行波差动保护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行波传递的原理分析了故障暂态过程中直流线路分布电容电流的形成机理,以及分布电容电流对直流差动保护的不利影响。经理论分析验证得,故障暂态过程中线路分布电容电流的大小与故障信号传递至线路两端保护的时间差成正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过程分布电容电流补偿的直流差动保护方案,通过合理地补偿线路两端保护接收到故障信号的时差,可以有效地提高直流差动保护的可靠性及灵敏度。大量的仿真实验证实了该保护方案适用于一般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13年10期)
行波差动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直流线路保护是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电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目前的通信技术难以满足传统行波差动保护对高速采样数据的实时传输要求这一突出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等效行波的柔性直流电网差动保护方法。作为单端量主保护的后备保护,该方法仅利用少量能表征原故障电流行波关键信息的模极大值进行数据交互,在线路两端重构出能完美复现原故障电流行波的等效故障电流行波,不但大大减少了构造行波差动保护判据所需的通信数据量,而且可实现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区域和区内直流线路不同类型故障的可靠、快速识别。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对所提的基于等效行波的柔性直流电网差动保护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波差动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薛士敏,孙亚冰,刘白冰,陆俊弛.基于Marti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纵联行波差动保护[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傅庆燕,高亮,裴翔羽.基于等效行波的柔性直流电网差动保护研究[J].电力建设.2019
[3].董新洲,雷傲宇,汤兰西,王宾,施慎行.行波特性分析及行波差动保护技术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
[4].董新洲,雷傲宇,汤兰西.电力线路行波差动保护与电流差动保护的比较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5].黄景光,梅李鹏,林湘宁,翁汉璃.故障行波特性对光纤差动保护时延的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
[6].蒋小平,张红菊,马速良,曹贯强.特高压带高压并联电抗器线路的行波差动保护研究[J].高压电器.2016
[7].向龙海.水轮发电机定子接地的行波电流差动保护与故障选相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
[8].袁硕.超高压交流电网超高速行波差动保护研究动态[J].电气时代.2014
[9].袁兆强.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行波电流积分差动保护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10].仇琦玮,徐佳康,曹炜.高压直流线路行波差动保护的分析[J].华东电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