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相关程度初探

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相关程度初探

一、初论内部控制审核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关联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凌风[1](2021)在《秦电信分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璕[2](2021)在《C事务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为使企业能够渡过难关,我国出台了诸多减轻费用及降税的政策。各级政府对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增设各种专项资金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事务所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以便能更及时、更全面的发现企业、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时拨正,保证企业健康、科学的发展,以及国有资金的合理运用。企业如果通过高企的认定,不仅在所得税征收上可以享受按减15%的优惠,在企业的社会认可度上、及重要项目的招投标也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参与更多的经济建设,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C事务所为4A级会计师事务所,自高企申报以来承接了许多高企专项审计业务。为解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风险问题,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高企专项审计的背景、国内外专项审计研究现状。其次采用现场调查法收集近几年C事务所高企审计资料,针对C事务所专项审计流程及风险分析,结合近三年高企申报的通过率的比较,及专家的意见反馈,提出风险控制方法,进而设计高企风险控制体系,量化审计风险。最后采用具体的案例分析的方式,以W公司为例,运用新体系进行分析研究。测算出本次审计的风险,对W企业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及C事务所应对审计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并将对W公司的审计验推广至其他高企专项审计中。通过本文的研究,根据C事务所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流程的优化,建立恰当的风险导向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丰富了高企专项审计风险的防范知识,以实际案例为例给审计人员提供实战经验,从而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业务的多样性,审计人员在专项审计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审计风险,风险控制体系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量化风险,但更需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怀疑,把控风险点,完善审计程序,合理安排审计过程,提高审计质量。

武子栋[3](2021)在《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国家发布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大力发展集约型、服务型经济。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直观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整体效益,是影响企业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组织、系统、流程、人员、法律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每种因素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引发财务共享风险。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将阻碍财务共享实施的进程,影响其实施的效果。因此对企业财务共享风险进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围绕企业财务共享风险评价这一主题,选取TR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TR公司打造“数字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战略,从财务共享服务理论、财务共享风险内涵和风险管理理论的角度出发,沿着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的思路,对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体研究内容为:首先,以财务共享服务和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对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含义进行界定,分析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一般风险特征,为风险评价研究方法的选取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TR公司概况以及公司财务共享系统实施现状进行分析,从组织变革、流程再造、系统建设等方面对TR公司财务共享风险进行识别,并分析和探讨了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主要风险后果。再次,结合风险识别所得出的结果选取相关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风险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TR公司财务共享风险的识别及评价,发现公司面临着财务组织变革、业务流程管理、财务系统建设、财务人员管理、税务法律和运营管理六种风险,且六种风险对TR公司财务共享的建设影响程度相似,均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共享的建设。最后,为了确保TR公司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行,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应对举措:明确财务共享组织机构隶属关系、提升机构间协调工作能力;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优化具体业务流程;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优化升级、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系统的融合;强化企业税务信息沟通、完善税务风险识别方法、深化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等,希望帮助TR公司及其他同行业企业更好地实施财务共享。

康嘉雯[4](2021)在《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增速,国内经济局面稳定,当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模式也日趋信息化。企业规模日渐壮大,分公司布局覆盖范围逐步扩大,业务呈现多元化趋势。集团企业的版图扩张不仅仅带来机遇与利润,也产生许多问题。特别是财务部门作为公司核心管理部门,产生问题对整个公司管理层面影响重大。例如财务组织结构的多层次带来业务运作的滞塞,管理效率低下;机构职能相近造成人员冗余,提高运作成本等。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公司预期发展目标及扩张步伐,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新选择。本文基于业财融合的理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涉及财务共享中心构建步骤与保障措施。首先从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业务流程、财务报表、信息系统方面分析D集团公司当前财务发展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就当前问题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提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必要性。并结合D集团公司自身实力,提出在D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可行性。其次是以国有运输D集团公司为背景,结合当前财务问题,以实现业财融合为目的构建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明确财务共享中心战略目标,选择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构架共享中心组织结构,梳理财务流程,进行人员分配,建设信息系统等步骤来解决当前财务问题。最后,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制度等方面施行保障措施。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构建提高公司财务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司财务程序信息化程度;同时构建基于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中心有利于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推动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好的发挥财务在公司管理层面的作用,为公司战略的制定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参与公司管理决策。

罗晶[5](2020)在《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公立高等院校规模持续扩大,高校经济业务和资金来源也日益多元化;然而,高校财政拨款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建设项目贪腐等经济问题却频频发生。可以看出,高校内控水平与高校发展规模不匹配,二者存在显着的矛盾。随着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财会[2012]21号)和教育部《高校内控指南》(教财厅[2016]2号)的颁布,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规范指出高校应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因此,高校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已经成为政策层面的强制性要求。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健全,有关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高校内部又缺乏能够胜任内控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迫切需要借助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人士力量来帮助公立高等院校建立一套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MPAcc专业实习阶段参与了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对公立高校内控评价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将论文选题确定为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本文结合公立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以整合观导向的内控评价模式为主,构建了一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部分构成,单位层面包括发展规划、内控工作组织架构、内控工作运行机制、内控管理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会计及信息系统等六大要素,业务层面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七大要素,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74个具体评价指标。同时,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AHP-FCE)对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最后,将本文构建的公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Q高校,发现Q高校内部控制存在关键岗位人员轮岗机制执行不到位、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机制未建立、采购执行不规范、建设项目招标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得出Q高校内控水平处于良好且明显偏向中等的结论,并提出保障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本文构建的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为公立高校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参考标准。

刘建民[6](2019)在《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工程审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严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重视的课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的国有企业,加强审计风险防范很有必要。审计是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并未被重视,导致审计风险理念普遍缺失。而如果审计风险一旦出现,往往会给企业造成非常重大的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不但要注重审计质量,承担审计责任风险,还必须正确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本文以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工程项目审计为背景,控制工程审计风险为目的,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风险管理理论运用于工程审计风险评价,首先构建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工程审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使用扎根理论分析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风险评价指标的研究,发现影响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按重要程度依次为被审计单位内部风险,审计人员风险,工程建设风险,审计过程风险,承担责任风险。从研究结果可以知道,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要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审计人员管理等方面入手,对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开展工程审计工作以来也证实了这一点。本文对工程审计风险控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双重指导意义,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审计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对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减少因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工程审计降低风险提供参考。

王凡平[7](2019)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并购重组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资本运作方式,并涌现出一些成功案例。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并购重组乱象,给公司并购后发展带来了隐患,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正当利益,并给政府部门的监管提出了巨大挑战。在文献梳理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对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一是并购到底是否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二是如何选择并购对象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本文的理论与实证部分均是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采用了综合财务绩效和经济增加值两个指标,从公司整体视角和公司股东视角分别进行了研究。理论上,并购重组既应该为公司带来更好的业绩表现,也应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这两个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然而,现有文献对综合财务绩效的研究结论差别较大,对经济增加值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空白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于第二个问题,根据内部化理论,选择与自身关联度较高的并购目标,更容易实现公司间资源的整合,从而带来更优的并购表现。但是,目前有关公司关联度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研究不多,研究结论更是千差万别。事实上,对于并购公司关联度这一概念本身,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指标,这可能是研究结论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这一点切入,提出生产上的关联才是促进公司并购后整合、发挥公司规模效应的根本原因,并以“投入-产出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了并购公司行业关联度这一创新指标作为后续实证研究的关键变量。然后,本文分别对并购重组是否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绩效衡量指标,并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并购行为本身并不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本文对并购公司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选择同一行业、同一产业并购,还是选择横向、纵向、混合并购,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均不显着,只有选择行业关联度较高的并购目标,才有可能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这一结果证明了本文关于行业关联度影响并购绩效的逻辑有一定合理性。其次,本文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和经济增加值衡量指标,并针对目前经济增加值计算中的争议,结合研究目的给出了处理方法。实证分析发现并购同样不能为公司股东带来价值提升,且行业关联度指标也无法对并购后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产生正向影响。本文还对这一结果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上对于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漠视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结合可能的创新与不足,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

刘琳瑞[8](2019)在《Z会计师事务所对H公司的整合审计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国家相关要求自2012年起,我国主板市场发行上市的公司必须披露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且此规定逐渐向我国中小企业和创业版的上市公司推行。依据《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有关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单独执行两项审计,也可以执行整合审计。比起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独立实施,整合审计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降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从以上描述的整合审计的优势来看,推行实施整合审计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审计人员和学者不断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整合审计成功经验,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对整合审计的研究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紧密结合,审计人员如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执行整合审计已经成为了现在我国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整合审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在文章的理论研究部分,首先阐述了整合审计的概念并对整合审计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阐述整合审计指引及标准,说明实施整合审计在理论上切实可行且在实务中是势在必行的;其次结合Z会计师事务所对H公司的案例分析整合审计的执行流程,从整合审计计划阶段、整合审计实施阶段以及整合审计完成阶段三个过程进行梳理,提出整合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计划、实施、完成、外部环境四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整合审计有帮助的建议。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为我国开展整合审计的实务操作提供借鉴作用。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实施整合审计是有益的,主要表现在整合审计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节约审计资源。整合审计能够提升审计行业对内部控制审计认识的高度,提高企业完善自身内部控制的意识并优化其管理理念。审计行业应该有细化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提高执业质量,保证审计执业质量。有关部门应该在《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南》的基础之上制定更加详细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整合审计规范以及实施指南。我国整合审计想要长期高效的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部门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协同努力以实现内部控制审计与财报审计的双重目标要求。

邓文文[9](2019)在《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作为老牌国企,江苏H集团近年来多元化战略失败,在新的管理层上任后重新收缩战线,聚焦主业,经营情况开始改善,集团也重提“做全球醋业领跑者”的宏伟愿景。食醋作为餐饮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又因为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涌入大量竞争者。面对完全竞争市场,也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国企改革的方针,集团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能连接战略和经营的最佳管理手段,集团也重新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希望能让集团的战略落地,也希望能更大程度控制企业的经营行为,但通过几年的试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和优化方案的设计,帮助H集团优化现存的全面预算管理,同时能给同行业的集团型企业带来一些启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发展进行了回顾,然后对全面预算管理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H集团的预算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其在预算管理的环境、预算对战略的保障、预算编制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最后,笔者设计了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并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方案。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本就复杂,集团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集团层面的视野,对集团的整体管理进行规划,然后以战略为导向,再辅以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不盲从、不跟风,持之以恒的优化和改善,最终必定能实现企业目标。

顾治滔[10](2019)在《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A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公立医院是为提供医疗服务而成立的专业型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医疗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院迎来了重大发展的机遇,各种医疗机构、医疗模式以及医疗技术等纷纷涌现。2015年到2018年我国医院总数量逐年上涨,其中民营医院数量涨幅远远超过医院总数量涨幅,而公立医院数量却逐年下降,从2015年开始民营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数量并呈扩大态势。公立医院在获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5年到2018年我国医院诊疗人次逐年增长,公立医院数量逐年减少而承担的社会医疗责任却逐年增多。2006年我国开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规模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医患矛盾、医疗事故、财务造假、资源浪费等现实问题仍是困扰现代医院管理的顽疾。财政对医疗投入的转变和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意味着,公立医院必须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和管理,以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核心竞争力。我国对内部控制相关研究始于1996年,当时的内部控制是旨在为确保企业经营业务有序开展、保护资产安全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开展的程序。随着我国学者对国外内部控制研究先进经验的借鉴和国内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我国内部控制研究成果丰富,尤其是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研究则相对较少,其内部控制呈现出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充分和内部控制普遍缺乏科学有效运行等特点。2012年我国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公立医院必须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和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识别公立医院经营和管理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才能保障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对于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研究目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总结国内外文献关于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评价和医院内部控制的研究,分析医院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和理论成果,为本文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构建适合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以方便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进行量化评价;三是采用灰色关联法对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并分析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状况、缺陷及影响因素,希望通过灰色关联法在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实际应用对灰色关联法在我国公立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中起一定推广作用。本文是基于灰色关联法下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对内部控制进行文献研究,为本文提出研究方向。第三章是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分析部分,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阐述,阐述灰色关联法的应用原理并验证其在本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可行性。第二章和第三章为本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本文的案例分析部分,即基于灰色关联法对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进行具体研究,并对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五章是本文的对策和建议部分,作为本文研究的总结,对完善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出对策建议。本文是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主要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公共利益理论和控制理论三个角度阐述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动因、客观要求以及内部控制建设操作机制,有利于完善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和评价理论基础。(2)本文结合我国公立医院实际情况,以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主要理论依据,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为蓝本,构建的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3)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法作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灰色关联法具有过程简单易行,且最终量化分析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一致的特点。本文论证了灰色关联法作为研究方法对应用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可行性,并将灰色关联法实际用于了对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并取得评价结果。因此,应用灰色关联法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具有推广作用,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初论内部控制审核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关联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论内部控制审核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关联度(论文提纲范文)

(2)C事务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高企认定专项审计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企认定
        2.1.1 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
        2.1.2 高企认定流程
    2.2 高企认定专项审计风险
        2.2.1 专项审计
        2.2.2 审计风险的概念
        2.2.3 高企认定专项审计风险
        2.2.4 高企认定专项审计风险的成因
    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3.1 现代风向导向审计的内涵
        2.3.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2.3.3 风险导向审计在高企专项审计中的应用
第三章 C事务所高企认定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3.1 C事务所简介及审计流程
        3.1.1 C事务所基本情况
        3.1.2 高企专项审计执业资质
        3.1.3 C事务所高企专项审计的流程
    3.2 C事务所高企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3.2.1 高企专项审计数据统计
        3.2.2 目前存在的风险分析
        3.2.3 C事务所风险责任控制制度
    3.3 C事务所高企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的问题
        3.3.1 业务承接重经济效益轻审计风险
        3.3.2 日常审计执行阶段过分注重形式忽视实际风险
    3.4 高企专项审计风险的成因
        3.4.1 审计人员缺乏经验
        3.4.2 复核制度执行不到位
        3.4.3 没有贯彻风险导向审计
第四章 C事务所高企专项审计风险控制体系的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基本框架
        4.2.1 设计原则
        4.2.2 设计思路
    4.3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建立
        4.3.1 重要性评估
        4.3.2 可能性评估
        4.3.3 综合评估风险程度
    4.4 具体审计计划的执行
        4.4.1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4.4.2 实施关键审计程序
        4.4.3 三级复核
        4.4.4 出具审计报告
第五章 C事务所风险控制体系的应用——以对W公司审计为例
    5.1 W公司的情况简介
        5.1.1 W公司研发情况简介
        5.1.2 W公司高企相关财务数据
    5.2 风险控制体系的应用
        5.2.1 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
        5.2.2 对W公司实施具体审计计划
    5.3 W公司应用风险控制体系对审计的效果分析
    5.4 C事务所高企认定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的保障措施
        5.4.1 精准的提出问题
        5.4.2 完善高企专项审计的管理办法
        5.4.3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
        5.4.4 巩固内部监督
        5.4.5 提前进行高企财务指导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财务共享概述
        2.1.1 财务共享的含义与发展
        2.1.2 财务共享中心理论基础
        2.1.3 财务共享中心业务范围
        2.1.4 实施财务共享优势探析
    2.2 财务共享服务理论基础
        2.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2 规模经济理论
        2.2.3 组织结构扁平化理论
        2.2.4 交易成本理论
    2.3 财务共享风险内涵和理论基础
        2.3.1 财务共享风险的内涵
        2.3.2 财务共享风险的特征
        2.3.3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
        2.3.4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
    3.1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现状
        3.1.1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背景
        3.1.2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现状
    3.2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面临的风险因素
    3.3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过程
        3.3.1 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设定
        3.3.2 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3.4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识别结果
        3.4.1 财务组织变革风险
        3.4.2 业务流程管理风险
        3.4.3 财务系统建设风险
        3.4.4 财务人员管理风险
        3.4.5 税务法律风险
        3.4.6 运营管理风险
    3.5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后果
第四章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
    4.1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原则
        4.1.1 风险指标确定原则
        4.1.2 风险评价方法与选用
    4.2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4.3.1 基于问卷调查的风险指标权重赋值
        4.3.2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4.3.3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4.4 风险类别和风险后果的排序分析
        4.4.1 风险类别的排序分析
        4.4.2 风险指标和风险后果的排序分析
    4.5 基于因子分析的风险类别划分过程
    4.6 风险类别与风险后果的相关性分析
    4.7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应对
    5.1 财务组织变革和人员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1.1 明确财务共享组织机构隶属关系
        5.1.2 提升机构间协调工作能力
        5.1.3 加强员工素质和风险意识培训
    5.2 业务流程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2.1 推进业务流程标准化
        5.2.2 优化具体业务流程
    5.3 财务系统建设风险应对措施
        5.3.1 推动信息系统建设优化升级
        5.3.2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系统的融合
    5.4 税务法律风险和运营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4.1 强化企业税务信息沟通
        5.4.2 完善税务风险识别方法
        5.4.3 深化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TR公司关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风险因素调研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业财融合的研究
        1.2.2 关于财务共享的研究
        1.2.3 关于业财融合在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财务共享相关概念
        2.1.2 业财融合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组织变革理论
        2.2.3 流程再造理论
        2.2.4 资源配置理论
        2.2.5 协同效应理论
第三章 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3.1 D集团公司基本概况
    3.2 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3.2.1 D集团公司财务组织架构分析
        3.2.2 D集团公司财务流程分析
        3.2.3 D集团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3.2.4 D集团公司信息系统框架
        3.2.5 D集团公司调查问卷分析
    3.3 D集团公司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3.1 财务组织结构复杂
        3.3.2 人才结构不合理
        3.3.3 信息系统繁杂
        3.3.4 信息系统单向传输
        3.3.5 业务与财务疏离
    3.4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必要性分析
        3.4.1 改善财务组织结构,降低财务成本
        3.4.2 完善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标准
        3.4.3 优化业务流程,强化业财融合
    3.5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可行性分析
        3.5.1 自身因素推动
        3.5.2 改革环境推动
第四章 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
    4.1 财务共享中心架构
    4.2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原则
    4.3 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目标
        4.3.1 优化财务组织结构
        4.3.2 优化人才结构
        4.3.3 规范业务流程
        4.3.4 支撑公司经营决策
    4.4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设计
        4.4.1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模式选择
        4.4.2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职能
        4.4.3 财务共享中心组织设计
    4.5 财务共享中心人员配置
        4.5.1 行政管理岗位
        4.5.2 业务处理岗位
        4.5.3 运营管理岗位
    4.6 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4.6.1 费用报销业务
        4.6.2 资产采购业务
        4.6.3 固定资产报废流程
    4.7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
        4.7.1 账务报销管理系统
        4.7.2 影像管理系统
        4.7.3 银企互联系统
        4.7.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4.8 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
第五章 D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保障措施
    5.1 信息技术保障
        5.1.1 完善财务数据管理
        5.1.2 统一数据信息接口
        5.1.3 注重会计信息安全性
    5.2 人力资源保障
        5.2.1 培养复合型人才
        5.2.2 优化员工激励制度
    5.3 公司制度保障
        5.3.1 制定适配的内部控制制度
        5.3.2 执行规范化管理流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表——关于D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5)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内部控制评价
        1.2.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2.3 文献评述
    1.3 相关理论与概念
        1.3.1 基础理论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1.5.1 研究的难点
        1.5.2 本文的不足
2 我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现状
        2.1.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相关制度
        2.1.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2.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2.2.1 高校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
        2.2.2 高校内部缺乏内部控制评价专业人士
        2.2.3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待统一
        2.2.4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组织及评价制度建设不完善
        2.2.5 高校对内部控制评价认识不足且重视不够
3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模式的选择
        3.1.1 现有模式的概述和比较
        3.1.2 整合观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3.2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设计
        3.3.1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
        3.3.2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3.3.3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3.3.4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3.4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1 运用AHP确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权重的可行性分析
        3.4.2 构造判断矩阵
        3.4.3 相对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5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处理
        3.5.1 运用FCE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处理的可行性分析
        3.5.2 高校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
4 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Q高校为例
    4.1 Q高校基本情况概述
    4.2 Q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4.3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应用
        4.3.1 Q高校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
        4.3.2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结果
        4.3.3 Q高校内部控制总体评价结果分析
        4.3.4 Q高校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3.5 Q高校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分析
    4.4 Q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保障措施
        4.4.1 单位层面实施保障措施
        4.4.2 业务层面实施保障措施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Q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调查问卷
附录B 判断矩阵结果汇总
附录C 指标相对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6)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工程审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章小结
2 工程审计理论
    2.1 工程审计介绍
    2.2 工程审计的内容
    2.3 工程审计的流程
    2.4 工程审计要点
        2.4.1 严格审查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
        2.4.2 精通费率运算规则
        2.4.3 重视工程量的审核
        2.4.4 重点关注定额子目套用
        2.4.5 严格把控材料价格审核
        2.4.6 审核签证,保障审计质量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扎根理论风险因素识别
    3.1 扎根理论
    3.2 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工程概况
    3.3 审计风险因素筛选
    3.4 会展中心项目审计风险分析
    3.5 审计风险成因
        3.5.1 受益主体不相同
        3.5.2 审计职能的变化
        3.5.3 经济环境的因素
        3.5.4 审计人员因素
    3.6 会展中心项目的审计风险因素确定
    3.7 本章小结
4 会展中心项目审计风险体系分析
    4.1 审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4.1.1 原始数据的处理
        4.1.2 计算关联系数
        4.1.3 求关联度
        4.1.4 排关联度
        4.1.5 综合评价结果
    4.2 案例计算
    4.3 结果分析
    4.4 案例审计风险管控对策
        4.4.1 被审计单位内部风险对策
        4.4.2 审计人员风险对策
        4.4.3 审计过程风险对策
        4.4.4 工程建设风险对策
        4.4.5 承担责任风险对策
        4.4.6 体制机制风险对策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并购重组
        1.2.2 行业分类
        1.2.3 财务绩效
        1.2.4 经济增加值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结构安排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公司并购动因理论
    2.2 并购与公司绩效
        2.2.1 并购绩效的研究方法
        2.2.2 并购影响公司绩效的研究结论
    2.3 并购双方关联度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2.3.1 相关并购对绩效的影响
        2.3.2 横向、纵向、混合并购对绩效的影响
    2.4 现有文献述评
第三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指标的构建
    3.1 以“投入-产出法”衡量的生产关联
        3.1.1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发展沿革
        3.1.2 “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3.2 行业关联度指标的选择及其逻辑
    3.3 行业关联度的具体度量
        3.3.1 基本流量表
        3.3.2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3.3.3 直接分配系数与完全分配系数
        3.3.4 行业划分标准及数据来源
    3.4 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关联特征分析
    3.5 由宏观行业关联到并购双方行业关联:绝对控制的视角
第四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影响并购绩效的理论分析
    4.1 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4.2 关联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4.3 不同类型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4.3.1 横向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4.3.2 纵向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4.3.3 混合并购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4.4 并购行业关联度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第五章 公司综合财务绩效指标的选择及测度
    5.1 因子分析法原理
        5.1.1 公共因子和因子载荷矩阵
        5.1.2 因子命名与因子旋转
        5.1.3 因子得分及相关系数矩阵
    5.2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5.2.1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5.2.2 本文选取的并购绩效评价指标
    5.3 实证过程
        5.3.1 指标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5.3.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5.3.3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5.3.4 因子分析和综合绩效得分
第六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影响综合财务绩效实证分析
    6.1 研究假设与模型描述
        6.1.1 研究假设
        6.1.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6.2 研究设计
        6.2.1 案例获取及筛选原则
        6.2.2 财务数据获取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变量特征分析
        6.3.2 总体显着性分析
        6.3.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第七章 并购行业关联度影响经济增加值实证分析
    7.1 经济增加值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7.2 经济增加值参数的确定
        7.2.1 关于经济增加值确定方法的文献
        7.2.2 经济增加值重要变量的确定
    7.3 研究假设与模型描述
        7.3.1 研究假设
        7.3.2 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
    7.4 研究设计
    7.5 实证结果分析
        7.5.1 总体显着性分析
        7.5.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7.6 股东视角与会计视角实证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直接消耗系数表
附表2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直接分配系数表
附表3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完全消耗系数表
附表4 国民经济42 个行业间完全分配系数表
附表5 待选财务变量的Spearman相关性检验
附表6 自变量与控制变量及控制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附表7 并购重组样本列表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Z会计师事务所对H公司的整合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
        1.3.2 国内研究文献
        1.3.3 文献述评
2.整合审计基本概述以及理论基础
    2.1 整合审计基本概述
        2.1.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2.1.2 整合审计的概念
        2.1.3 整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4 整合审计指引及标准
    2.2 整合审计理论基础
        2.2.1 协同效应理论
        2.2.2 信息加工理论
        2.2.3 成本效益理论
3.Z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案例介绍
    3.1 Z事务所整合审计实施背景介绍
        3.1.1 Z会计师事务背景介绍
        3.1.2 H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3 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
    3.2 Z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计划阶段
        3.2.1 Z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业务委托
        3.2.2 Z会计师事务所计划整合审计工作
    3.3 Z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实施阶段
        3.3.1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3.3.2 控制测试阶段
        3.3.3 评价控制缺陷并考虑对实质性程序的影响
        3.3.4 实施实质性程序
    3.4 Z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完成阶段
4.Z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整合审计计划阶段的问题
        4.1.1 整合审计范围把握不到位
        4.1.2 部分控制测试的时间临近期末
        4.1.3 对关联方交易风险意识薄弱
    4.2 整合审计实施阶段的问题
        4.2.1 审计证据相互利用不到位
        4.2.2 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范围小
        4.2.3 部分内部控制审计形式化
    4.3 整合审计完成阶段的问题
        4.3.1 整合审计人员责任追究不明确
        4.3.2 复核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5.Z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审计改进建议
    5.1 整合审计计划阶段改进建议
        5.1.1 注重整合审计范围把握
        5.1.2 合理安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间
        5.1.3 强化审计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5.2 整合审计实施阶段改进建议
        5.2.1 注重审计证据的相互验证工作
        5.2.2 加强整合审计人员沟通交流
        5.2.3 扩大控制测试取证范围
        5.2.4 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
    5.3 整合审计完成阶段的改进建议
        5.3.1 明确划分整合审计人员责任
        5.3.2 保证整合审计复核质量
    5.4 外部环境方面改进建议
        5.4.1 完善整合审计相关规范与指南
        5.4.3 提升审计人员的整合审计执业能力
6.研究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9)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理论分析
    2.1 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
        2.1.2 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
    2.2 其他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论分析
        2.2.1 集团组织类型与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2.2.2 集团预算管理意义建构的理论分析
        2.2.3 战略管理与关键业绩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
        2.2.4 合并预算管理的理论分析
第3章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3.1 H集团公司简介
        3.1.1 组织结构
        3.1.2 业务情况
        3.1.3 竞争情况
    3.2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3.2.1 预算管理的机构设置
        3.2.2 预算管理流程
第4章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及问题诊断
    4.1 研究设计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调查
        4.1.3 问卷分析
        4.1.4 实地访谈
    4.2 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案例的分析及评价
        4.2.1 案例分析
        4.2.2 案例评价
    4.3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
第5章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方案
    5.1 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5.1.1 集团的战略分解及目标制定
        5.1.2 集团组织结构及职责设定
        5.1.3 预算的编制
        5.1.4 预算的执行与监控
        5.1.5 预算的考评
    5.2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环境优化
        5.2.1 建立与集团组织类型匹配的预算管理模式
        5.2.2 加强对集团预算管理行为的意义建构
    5.3 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方程式
    5.4 H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优化
        5.4.1 科学编制集团全面预算
        5.4.2 建立合并预算管理体系
    5.5 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与控制优化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A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1.4.1 主要贡献
        1.4.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2.1.1 国外文献述评
        2.1.2 国内文献述评
    2.2 内部控制评价的文献评述
        2.2.1 国外文献述评
        2.2.2 国内文献述评
    2.3 医院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述评
        2.3.1 国外文献述评
        2.3.2 国内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3.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厘清
        3.1.1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3.1.2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
    3.2 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基础
        3.2.1 委托代理理论
        3.2.2 控制理论
        3.2.3 公共利益论
    3.3 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分析框架与指标构建
        3.3.1 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结构
        3.3.2 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逻辑思路
        3.3.3 我国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3.3.4 我国公立医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3.4 灰色关联法在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可行性
        3.4.1 灰色关联法的应用原理
        3.4.2 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运用灰色关联法的适用性
    3.5 本章小结
4.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案例分析:基于灰色关联法
    4.1 A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
        4.1.1 A公立医院的历史发展
        4.1.2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
    4.2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体系构建与具体指标
        4.2.1 A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指标
        4.2.2 A公立医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指标
    4.3 问卷调查设计思路与过程
    4.4 A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的过程
        4.4.1 确定数据来源
        4.4.2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4.4.3 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无量纲化处理
        4.4.4 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关联系数
        4.4.5 确定关联度和对关联度排序
        4.4.6 评价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完善与优化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5.1 我国公立医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5.2 我国公立医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四、初论内部控制审核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关联度(论文参考文献)

  • [1]秦电信分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优化研究[D]. 王凌风. 燕山大学, 2021
  • [2]C事务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风险控制研究[D]. 李璕.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TR公司实施财务共享的风险评价研究[D]. 武子栋.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基于业财融合D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构建研究[D]. 康嘉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5]公立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Q高校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实践[D]. 罗晶.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6]洛川国际苹果会展中心工程审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刘建民.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业关联度与并购绩效研究[D]. 王凡平.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8]Z会计师事务所对H公司的整合审计研究[D]. 刘琳瑞.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9]H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 邓文文. 江苏大学, 2019(02)
  • [10]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研究 ——以A医院为例[D]. 顾治滔.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内部控制审计与会计报表审计相关程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