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特有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西藏半野生小麦,云南铁壳麦,新疆稻麦,染色体易位
中国特有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邹晓欢,郝明,罗江陶,张连全,袁中伟[1](2013)在《中国特有小麦的易位染色体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有小麦在研究小麦进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多色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现供试的7份中国特有小麦品种均有一对4AL-5AL-7BS易位染色体,该易位是普通小麦和四倍体小麦的物种特异易位。在云南铁壳麦AS335中,还发现另外2对以前未报道的1BS·1BL-2DL和2DS·2DL-1BL易位。由于在另外1份云南铁壳麦AS336中不存在这两对易位,表明它们不是云南铁壳麦亚种特异的易位。这两对易位是相互易位,但是易位点不在着丝点,而在染色体长臂中部。本文还讨论了相互易位的产生、在物种进化和适应中的价值及其下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彭程[2](2012)在《中国特有植物山东鹅观草(小麦族:鹅观草属)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鹅观草(Roegneria shandongensis)为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多生活于干燥贫瘠的土壤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山东鹅观草是优良的多年生牧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为重要的是,山东鹅观草含有高抗黄矮病等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库。但目前山东鹅观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未见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道,遗传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本研究材料采集来自大陆和岛屿山东鹅观草植物的不同居群,用于研究其遗传结构和变异规律,主要是通过共显性分子标记SSR和叶绿体基因trnL-rpL32来探讨大陆和岛屿山东鹅观草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地理扩散途径,以揭示山东鹅观草植物的核心种质资源和其形成路径以及地理隔离对其遗传分化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确定了多数SSR引物扩增较通用的PCR反应体系,即10×Buffer(Mg2+free)2.0μL,2.5mM MgCl22.0μL,2.5mM dNTP Mixture1.6μL,50ng DNA,2μmol/L引物各3.0μL,1单位Taq酶,甘油1μL,甜菜碱1μL,加水补足至20μL。2)确定多态性引物16对,引物来自于大麦和小麦公布的183对SSR引物中筛选获得,利用这些引物,确定岛屿及大陆各居群间Na最大为4.0000,最小1.3125;Ne最大为2.7110,最小1.3125;I最大为1.0246,最小0.2166。3)山东鹅观草的各居群材料在遗传上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即相邻地理位置、相近地理环境的居群聚集在一起,可分为竹岔岛居群、灵山岛居群等,而田横岛与仰口居群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可归于一起。4)对于山东鹅观草在岛屿内部的诸居群,它们之间虽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更多情况下是表现其一致性,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居群内部的遗传分化程度极低。5)叶绿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山东鹅观草植物的母本供体相同;但地理隔离等因素阻碍了基因流,不同岛屿间以及大陆的有些山东鹅观草植物植物形成其特异的基因型。(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2-06-06)
彭芸苹[3](2010)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和代换系以及中国特有小麦对铝的耐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酸性土壤一般指表土pH<5.50的土壤,红壤、黄壤、砖红壤和赤红壤等都是这种类型土壤。近年来,酸雨沉降及不良耕作方式加速了土壤酸化,导致酸性土壤中的铝毒害问题日益严重,限制了作物生物和经济产量的提高。酸性土壤铝毒害已成为全球性最重要的农业问题之一。为了研究酸性条件下不同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和中国特有小麦对铝耐性的差异并从中发现可能的耐铝抗源,本文通过水培法对27份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和代换系以及28份中国特有小麦进行了耐铝测试,并利用86对随机分布在小麦21条染色体的SSR引物对特有小麦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其遗传差异与耐铝的关联。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和代换系对铝的耐性差异27个不同的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和代换系对铝的耐性存在差异。DA2E在不同铝浓度下的再生根伸长量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但二者耐铝指数差异几乎都不显着;DA4E在不同铝浓度下的再生根伸长量与中国春几乎都无显着差异,但耐铝指数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其余5个二体附加系无论再生根伸长量还是耐铝指数几乎都与中国春相当,耐铝性能无显着差异。DS1E/1A在无铝、DS4E/4D在所有铝浓度处理下的再生根伸长量分别极显着高或低于中国春,但DS1E/1A以及DS4E/4D在几乎所有铝浓度处理下的耐铝指数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DS3E/3B虽在几乎所有处理下的再生根伸长量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但仅在pH4.50+200μM Al3+处理下的耐铝指数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DS5E/5B和DS7E/7A在pH4.50+200μM Al3+处理下的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的相应指标;DS6E/6A和DS6E/6B在无铝处理以及DS6E/6D在pH4.50+200μM Al3+处理下的再生根伸长量都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但与中国春在所有处理下的耐铝指数均无显着差异;DS1E/1B在几乎所有处理下的再生根伸长量与中国春都无显着差异,但在pH4.50+200μM Al3+处理下的耐铝指数极显着低于中国春。2.不同中国特有小麦对铝的耐性差异本研究所测试的3种中国特有小麦对铝耐性的差异较大,从中鉴定出了一些材料具有与中国春相似或更优的耐铝能力。云南铁壳麦耐铝能力总体较强,所有材料都能耐pH4.00+120μM Al3+,即使在pH4.00+240μM Al3+和pH4.00+360μM Al3+处理下仍可找到一些与中国春耐铝性能相当或更优的材料。新疆稻麦As360是本研究所发现的耐铝性能最佳的材料。除此之外的新疆稻麦在所有铝浓度处理下的再生根伸长量和耐铝指数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中国春,表明它们的耐铝能力不及中国春。多数西藏半野生小麦在不高于pH4.00+120μM Al3+处理下与中国春耐铝性能相当,但在高于pH4.00+120μM Al3+处理下的耐铝性能几乎都不及中国春。3.中国特有小麦遗传差异与耐铝抗源的关系根据多态性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将中国春在内的28份中国特有小麦聚为两大类,其中一类包括所有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中国春;第二类则只包括7份新疆稻麦。新疆稻麦As360的耐铝能力在不同铝浓度处理下均优于中国春,而其它新疆稻麦均不耐铝,在聚类图上,所有新疆稻麦与中国春的遗传距离较远,处于不同的分支。因此,As360具有与中国春相同或相似的耐铝基因的可能性较小,二者很可能是独立起源的耐铝抗源。所有云南铁壳麦在pH4.00+120μM Al3+处理下的耐铝能力与中国春相当,即使在pH4.00+240μM Al3+和pH4.00+360μM Al3+处理下仍可以找到部分材料与中国春的耐铝性能相当。在聚类图上它们与中国春处在同一大支下面的不同小分支,表明它们的耐铝基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部分西藏半野生小麦在pH4.00+120μM Al3+处理下的耐铝能力与中国春相当,且与中国春聚在同一分支,说明这些西藏半野生小麦可能具有与中国春相同或相似的耐铝基因。(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杜金昆,杨新泉,张义荣,倪中福,孙其信[4](2007)在《中国特有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多态性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对中国特有小麦(新疆稻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云南铁壳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研究,并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了中国特有小麦、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多态性,结果显示。斯卑尔脱小麦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上具有明显特点,在Glu-A1位点上以1亚基为优势亚基,在Glu-B1位点上以13+16亚基居多,而这2种亚基在其他六倍体小麦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新疆稻麦在Glu-1D位点上具有特殊的HMW-GS类型。结合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特有小麦的起源演化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5](2006)在《科学家破解中国特有小麦起源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位中国科学家近日称,他带领的研究小组破解了中国特有小麦的起源之谜。中国特有小麦的叁个主要类型,有两种特有小麦类型起源于中东地区,另一种特有小麦类型起源于中国新疆。中国特有小麦的主要类型为西藏半野生小麦、云南铁壳麦和新疆稻麦,目前只分布在中国的西藏、云南和新疆等地,(本文来源于《麦类文摘(种业导报)》期刊2006年04期)
魏育明,颜泽洪,吴卫,兰秀锦,张志清[6](2004)在《应用PCR技术研究中国特有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u A1x、Glu B1x、Glu A3、Glu B3和Glu 1Dx5的特异性PCR引物 ,和位于 1BS染色体上的γ -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 2对SSR标记 ,通过PCR的方法研究了 8份四川白麦子、1 4份云南铁壳麦、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 9份新疆稻麦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γ -醇溶蛋白和低分子谷蛋白 2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其次为Glu A3和Glu B3 ,而Glu Ax和Glu Bx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所有 4 0份供试材料均未扩增出Glu 1Dx5基因的特异DNA片段 ,说明这些小麦地方品种不含优质亚基 5的编码基因(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刘登才,房洪[7](2003)在《中国节节麦在中国特有小麦系统演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六倍体普通小麦是由具有AABB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然后通过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这一起源过程是自然条件下天然发生的 ,它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即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获得的天然杂交种子在自然条件 (没有幼胚培养等 )下能够正常发芽出苗。这一条件受节节麦FHSD基因所控制。本研究发现中国节节麦没有FHSD基因 ,这表明中国产节节麦没有参与中国特有普通小麦的起源与演化。(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8](2001)在《应用STS-PCR和SSR标记研究中国特有小麦的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而且中国有几类显着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区分布的小麦。这些中国特有小麦包括西藏半野生小麦(T.aestivumssp.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新疆稻麦(T.petropavlovskgi Udacz.et(本文来源于《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期刊2001-09-13)
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9](2001)在《中国特有小麦Gli-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PAGE和SDS_PAGE方法 ,研究了 32份中国特有小麦Gli_1、Gli_2和Glu_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在 1 4份云南铁壳麦 (Triticumaestivumssp .yunnaneseKing)中 ,共出现 8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3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 9份西藏半野生小麦 (T .aestivumssp .tibetanumShao )中 ,发现 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4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在 9份新疆稻麦 (T .petropavlovskyiUdacz.etMigusch .)中 ,观察到 9种醇溶蛋白带型和 5种高分子谷蛋白带型 ,其中 1份新疆稻麦 (稻麦 2 )具有Glu_D1编码的新亚基 2 .1 + 1 0 .1。在这 3种中国特有小麦群体中 ,Gli_1位点分别检测出 1 0、1 4和1 1个等位基因 ;Gli_2位点各具有 1 1、1 4和 1 2个等位基因 ;Glu_1位点也分别出现 5、6和 8个等位基因。云南铁壳麦、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群体内的Nei’s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 0 .3798、0 .56 2 5和 0 .56 93。这些结果说明 ,与云南铁壳麦相比 ,西藏半野生小麦和新疆稻麦群体内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大。(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1年08期)
陈庆富[10](1999)在《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有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后,认为:(1)西藏半野生小麦可能不是中国四倍体小麦与中国节节麦的原初双二倍体,而可能是外地传入中国的原始六倍体小麦的后代,其原始性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如闭花受精、抗穗发芽、种子休眠、碎穗、包壳、比当地品种早熟等,以及西藏的复杂地理气候条件和原始粗放耕作农业等因素作用下而得以保存;(2)西藏半野生小麦与云南铁壳麦可能有共同的祖先;(3)新疆稻麦可能来源于含有Ch1黄化基因的波兰小麦类型,而且可能是起源于波兰小麦与节节麦的天然杂交并双二倍体化途径。(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1999年01期)
中国特有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东鹅观草(Roegneria shandongensis)为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鹅观草属(Roegneria C.Koch)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多生活于干燥贫瘠的土壤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山东鹅观草是优良的多年生牧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为重要的是,山东鹅观草含有高抗黄矮病等丰富的基因资源,是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库。但目前山东鹅观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相对薄弱,未见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报道,遗传多样性研究将有助于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本研究材料采集来自大陆和岛屿山东鹅观草植物的不同居群,用于研究其遗传结构和变异规律,主要是通过共显性分子标记SSR和叶绿体基因trnL-rpL32来探讨大陆和岛屿山东鹅观草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和地理扩散途径,以揭示山东鹅观草植物的核心种质资源和其形成路径以及地理隔离对其遗传分化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确定了多数SSR引物扩增较通用的PCR反应体系,即10×Buffer(Mg2+free)2.0μL,2.5mM MgCl22.0μL,2.5mM dNTP Mixture1.6μL,50ng DNA,2μmol/L引物各3.0μL,1单位Taq酶,甘油1μL,甜菜碱1μL,加水补足至20μL。2)确定多态性引物16对,引物来自于大麦和小麦公布的183对SSR引物中筛选获得,利用这些引物,确定岛屿及大陆各居群间Na最大为4.0000,最小1.3125;Ne最大为2.7110,最小1.3125;I最大为1.0246,最小0.2166。3)山东鹅观草的各居群材料在遗传上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即相邻地理位置、相近地理环境的居群聚集在一起,可分为竹岔岛居群、灵山岛居群等,而田横岛与仰口居群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可归于一起。4)对于山东鹅观草在岛屿内部的诸居群,它们之间虽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但更多情况下是表现其一致性,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居群内部的遗传分化程度极低。5)叶绿体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山东鹅观草植物的母本供体相同;但地理隔离等因素阻碍了基因流,不同岛屿间以及大陆的有些山东鹅观草植物植物形成其特异的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特有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邹晓欢,郝明,罗江陶,张连全,袁中伟.中国特有小麦的易位染色体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3
[2].彭程.中国特有植物山东鹅观草(小麦族:鹅观草属)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2
[3].彭芸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和代换系以及中国特有小麦对铝的耐性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0
[4].杜金昆,杨新泉,张义荣,倪中福,孙其信.中国特有小麦与斯卑尔脱小麦和密穗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多态性比较分析[J].作物学报.2007
[5]..科学家破解中国特有小麦起源之谜[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
[6].魏育明,颜泽洪,吴卫,兰秀锦,张志清.应用PCR技术研究中国特有小麦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
[7].刘登才,房洪.中国节节麦在中国特有小麦系统演化中的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3
[8].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应用STS-PCR和SSR标记研究中国特有小麦的遗传多样性[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2001
[9].魏育明,郑有良,周永红,刘登才,兰秀锦.中国特有小麦Gli-1、Gli-2和Glu-1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英文)[J].植物学报.2001
[10].陈庆富.中国特有小麦起源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