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月球激光测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月球,激光,地形,光学,自适应,大气,重力场。
月球激光测距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飞,丁亮,高海波,刘振,胡艳明[1](2018)在《基于激光测距的月球探测重载六足机器人自主避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面未知环境下具有高承载力的六足移动机器人是月球探测中不可或缺的装备。六足机器人虽然可以借助足地接触信息和姿态信息在不平坦路面行走,在遇到较小障碍物时可以做出适当的反射动作,但当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物时,基于视觉信息实现腿式机器人避障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电驱动六边形对称分布的六足机器人,基于激光测距仪的信息实现了模拟月壤地面的地形建模,提出基于虚拟机体模型的自主避障策略,获得最优可行方向和运动最短距离,规划了实时避障的机体和足端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六足机器人可以实时、准确地跟踪避障策略得到实时偏航角度,实现了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的自主避障运动,为月球探测重载足式机器人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语强,伏红林,李荣旺,汤儒峰,李祝莲[2](2019)在《云南天文台月球激光测距研究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嫦娥四号中继星的激光测距,需要开展月球激光测距(LLR)进行技术验证。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基于1.2m的望远镜研制了共光路LLR系统,在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后,于2018年1月22日成功探测到Apollo 15月面反射器的回波信号,实现了LLR。多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该LLR系统具备极弱激光信号探测能力,系统测量精度达到米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1期)
陈京元,常翔,周钰,熊耀恒[3](2013)在《月球激光测距自适应光学系统回波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强度起伏Gamma-Gamma分布模型为基础,研究月球激光测距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回波统计性质。建立了包含整个测距光束传播过程的光场强度或回波光子数涨落的完全统计描述即概率密度函数的具体表达式。以此为基础,计算了一般条件和场景下激光测月的回波光子数平均值、起伏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累积概率函数等一系列统计量,从而获得系统性能改善的基本的定量估计。(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3期)
华阳,黄乘利[4](2012)在《月球激光测距观测与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全球激光测月LLR(Lunar Laser Ranging)工作的发展现状,包括地面台站与月面反射器情况、观测资料与数据格式,并对全球几个主要的激光测月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介绍了Apache Point的LLR站有关技术和观测情况,对影响观测结果精度的各因素做了分析。总结了近40年来通过激光测月技术获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引力理论的检验、测定台站和反射器的坐标、地球自转参数、星历表、月球物理参数、内部结构与天平动以及月球潮汐等方面的成果,并介绍了我国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的情况,最后对测月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天文学进展》期刊2012年03期)
左维,刘阳,任鑫,李春来[5](2012)在《基于嫦娥一号CCD相机和激光测距数据的月球叁维可视化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嫦娥一号成功地获取了月球表面高分辨率和高清晰的地形和影像数据,为建立全月球叁维场景的可视化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数据源.通过分析大规模空间数据的叁维可视化,介绍了所设计和实现的月球叁维可视化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并对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讨论.实例结果表明,月球叁维可视化系统在空间数据可视化建模、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组织方式、极区数据的叁维表现,以及数据的动态调度和叁维场景的实时渲染技术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全月球大规模数据的无缝组织、高效访问和无缝浏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郑伟,许厚泽,钟敏,员美娟[6](2011)在《基于激光干涉星间测距原理的下一代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需求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卫星重力测量是21世纪国际开展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和追逐热点。月球重力场的精密测量是国际探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月球探测器的轨道优化设计和载人登月飞船月面理想着陆点的合适选取。本文首先介绍未来国际GRAIL(Gravity Recovery and Interior Laboratory)月球重力场探测双星计划的总体概述、关键载荷以及科学目标和研究方向。其次,重点阐述月球卫星观测模式可行性论证、月球卫星关键载荷的优化选取、卫星轨道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模拟研究的先期开展等我国将来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实施建议。第一,由于高低/低低卫星跟踪卫星结合多普勒和甚长基线干涉系统观测模式(SST-HL/LL-Doppler-VLBI)对中长波月球重力场的探测精度较高,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月球重力场测定速度快、代价低和效益高,可借鉴地球重力卫星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系统的成功经验,对定轨精度的要求较低,而且可有效探测远月面区域的月球重力场信号,因此我国将来首期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采用SST-HL/LL-Doppler-VLBI观测模式较优。第二,我国应先期开展高精度的月球重力卫星关键载荷(激光干涉星间测距仪、非保守力补偿系统等)和地面Doppler-VLBI系统的研制工作。第叁,月球卫星轨道高度(50~100 km)和星间距离(100±50 km)的优化设计是成功实施将来我国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重要保证。第四,建议我国将仿真技术应用于月球重力卫星的方案论证、系统设计、部件研制、产品检验、实际应用、故障分析等研制和运行的全过程。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我国将来首期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未来国际太阳系行星重力探测的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李春来,任鑫,刘建军,邹小端,牟伶俐[7](2010)在《嫦娥一号激光测距数据及全月球DEM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高度计是搭载在CE-1上的主要载荷之一,用于月球表面的地形测量.2007年11月28日02点22分,激光高度计成功获得第一个探测数据,截止到2008年12月4日,总共获取了约912万个探测数据,数据覆盖全月面.我们利用这些探测数据制作了空间分辨率为3km的全月DEM模型,月表地形地貌特征反映明显,地形细节表达层次分明、清晰可辨.DEM模型的平面定位精度为445m(1σ),高程测量精度为60m(1σ).根据这一DEM模型,测得月球表面最大高差为19.807km,最高点位于Engel’gardt撞击坑东缘(158.656°W,5.441°N,+10.629km),最低点位于Antoniadi撞击坑底部(172.413°W,70.368°S,?9.178km).通过比较,CE-1的激光高度计DEM模型,在精度和分辨率上明显优于美国ULCN2005,与日本SELENE激光高度计DEM模型相当,测量到的最高点与SELEN结果相似,但CE-1数据新发现了比SELEN结果更低的最低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郑向明,郭锐,李语强,李祝莲,伏红林[8](2007)在《我国月球激光测距研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激光测距是国内外所瞩目的宏伟目标,代表着单光子探测技术的高峰。文中概述了全球月球激光测距的现状以及21世纪初月球激光测距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开展月球激光测距的意义。最后介绍了云南天文台1.2m望远镜进行月球激光测距的发展战略和科学目标。(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郭锐,李荣旺,熊耀恒[9](2007)在《自适应光学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中视场旋转对大气波前倾斜量提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试验中需要实时针对月面扩展源进行大气波前倾斜量的提取,望远镜在跟踪月亮的过程中存在月面本身相对望远镜的物方视场的旋转以及望远镜自身的运动所引起的像方视场的旋转,本文讨论了望远镜物方视场及像方视场旋转的规律以及其对大气波前倾斜量提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郭锐[10](2007)在《自适应光学在月球激光测距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月球激光测距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试验,涉及光学、机械、电子等多个学科,是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由于种种因素的困扰,月球激光测距的回波光子数非常少,单个脉冲的回波甚至为亚单光子的量级。为了提高月球激光测距的回波光子数,我们考虑将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中,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倾斜镜对望远镜的跟踪误差、望远镜自身的光学系统的不完美性以及激光束经过湍流大气传播至月面反射器的过程中所受大气湍流的随机抖动效应进行实时校正,从而使到达月面的激光束时时对准月面反射器,保证较多的激光能量被反射器接收并反射回地面望远镜,以此来提高回波光子数,保证月球激光测距试验的顺利开展。本文讨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中涉及的几个问题:首先,根据大气湍流的统计特性结合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和云南天文台1.2米地平式望远镜的性能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了自适应光学系统对月球激光测距的回波数的补偿效果估计,为自适应光学系统在月球激光测距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针对月面为低对比度扩展光源的特点,为了在大气湍流变化的时间内实时探测并校正由于大气湍流等因素造成的到达月面反射器的激光束的抖动,考虑利用绝对差分算法和互相关函数法两种算法进行图像间相对偏移量的提取。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我们利用61单元自适应光学系统对不同时段、不同天气APOLLP 11和APPLLO 15两个月面反射器附近的月貌图像进行了数据采集,软件模拟了用绝对差分算法与互相关函数法提取采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对偏移量,算出了不同数据、不同参考图像大小、不同参考图像位置的两个方向的图像间的相对偏移量。比较了去除相对偏移量和未去除相对偏移量的月面长曝光像的对比度。经过比较,去除相对偏移量和未去除相对偏移量的月面长曝光像的对比度有了较大提高,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以后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再次,月球激光测距中折轴地平式望远镜跟踪月面反射器的过程中由于光路中反射镜的相对运动造成最终成像的旋转,本文考查了视场旋转对图像间相对偏移量提取的两种算法的影响。基于云南天文台1.2米地平式望远镜,计算了不同情况下月球的物方视场旋转以及望远镜像方视场旋转的数量及旋转方向,并且模拟了图像旋转对图像间相对偏移量提取算法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球激光测距中视场旋转将对图像间相对偏移量的提取算法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应在短时间内更换参考图像或使探测器根据视场旋转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实时旋转以抵消其影响。最后,根据1.2米望远镜光路特点提出了倾斜校正自适应光学系统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的初步的系统光路布局。本文是对自适应光学技术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的进一步探讨,下面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希望本文的讨论可以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一点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期刊2007-06-01)
月球激光测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嫦娥四号中继星的激光测距,需要开展月球激光测距(LLR)进行技术验证。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基于1.2m的望远镜研制了共光路LLR系统,在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后,于2018年1月22日成功探测到Apollo 15月面反射器的回波信号,实现了LLR。多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该LLR系统具备极弱激光信号探测能力,系统测量精度达到米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月球激光测距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宇飞,丁亮,高海波,刘振,胡艳明.基于激光测距的月球探测重载六足机器人自主避障控制[J].宇航学报.2018
[2].李语强,伏红林,李荣旺,汤儒峰,李祝莲.云南天文台月球激光测距研究与实验[J].中国激光.2019
[3].陈京元,常翔,周钰,熊耀恒.月球激光测距自适应光学系统回波统计分析[J].中国激光.2013
[4].华阳,黄乘利.月球激光测距观测与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2
[5].左维,刘阳,任鑫,李春来.基于嫦娥一号CCD相机和激光测距数据的月球叁维可视化系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2
[6].郑伟,许厚泽,钟敏,员美娟.基于激光干涉星间测距原理的下一代月球卫星重力测量计划需求论证[J].宇航学报.2011
[7].李春来,任鑫,刘建军,邹小端,牟伶俐.嫦娥一号激光测距数据及全月球DEM模型[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
[8].郑向明,郭锐,李语强,李祝莲,伏红林.我国月球激光测距研究与进展[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
[9].郭锐,李荣旺,熊耀恒.自适应光学应用于月球激光测距中视场旋转对大气波前倾斜量提取的影响[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
[10].郭锐.自适应光学在月球激光测距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