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辐射时间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序列,电磁辐射,太阳,时间,地压,前兆,负荷。
辐射时间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吕留根,罗义英,黄晨[1](2019)在《基于辐射时间序列法的房间空调负荷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辐射时间序列法是计算房间空调负荷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24项辐射时间因子计算辐射得热到辐射负荷的转化过程。利用对流辐射分离方法,实测环境室24个时刻逐时辐射得热,采用PRF/RTF Generator软件计算环境室的辐射时间因子,由此计算辐射负荷,与对流负荷相加得到房间空调负荷,并与实测房间空调负荷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辐射时间序列法计算房间空调负荷的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峰值误差为-2.1%~0.7%,均值误差最大为3.8%,平均相对误差低于6.4%。实验中环境室回风温度平均值为25.2℃,回风控制系统稳定且精度良好。(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伟康,马慧云,邹峥嵘,何卓臣,赵国庆[2](2014)在《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型的夜间辐射雾自动检测及时间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夜间辐射雾、晴空地表和中高云一直是雾检测研究的重点。圣巴巴拉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SBDART)可模拟雾顶亮度温度。基于该模型获取MODIS B20与B31波段的亮温差(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BTD),将其用于夜间辐射雾检测。以MODIS卫星数据为可行性试验数据,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验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监测夜间雾的准确率达78.3%,误判率为21.7%,可靠性指标为0.643,Kappa系数为0.730。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选取8景卫星序列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Kappa系数均值为0.744,说明应用当前阈值方法对MODIS夜间雾检测具有可适用性。该方法为夜间雾预报和夜间雾参数反演提供了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4年02期)
黄富祥,江月,黄光东,张效信[3](2013)在《利用F10.7和MgII构建太阳极紫外辐射长时间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HO/SEM在1996—2008年的太阳EUV观测数据,比较和评估F10.7和MgII作为EUV代理参数的代表性,不能支持Viereck等关于Mg II是比F10.7更好的代理参数的结论.通过比较对两种参数的多种回归计算结果,确立双因子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构建EUV计算模式,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SEM观测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重建EUV数据系列.利用该模式,构建了1978年11月以来的太阳极紫外辐射数据序列.(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李余琪,彭江北,甘敏[4](2012)在《太阳辐射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检验太阳辐射时间序列是否有非线性特征,对于分析、建模和预测太阳辐射量是重要、有益的.提出用基于替代数据的检验方法来检验太阳辐射时间序列是否存在非线性特征,并将数据序列的叁阶矩作为检验统计量.选取了美国Montana州Dillon地区和Wyoming州Green Rivet地区每日总辐射量、Utah州Moab地区的每月日平均总辐射量时间序列作为检验对象.数值分析的统计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日总辐射时间序列存在非线性,而每月日平均总辐射时间序列未检测出非线性.因而,对太阳辐射时间序列建模和预测之前,检验其是否有非线性特征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2年22期)
黄海霞[5](2011)在《时间序列的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反射波段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传感器的在轨绝对辐射定标是遥感定量化的基本前提。为了及时监测传感器性能的变化,提高遥感数据的质量,促进定量遥感科学发展,必须对卫星传感器进行长期的在轨辐射定标。交叉辐射定标是一种高效、可靠的定标方法,它不但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定标,而且不需要太多的地面同步测量数据,大大降低了由于仪器误差、测量误差等引起的定标精度的误差,因而,交叉辐射定标有着场地定标无法比拟的优势。交叉辐射定标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传感器通道光谱响应、观测目标几何状态的一致性和观测目标的地表特性的均匀性、稳定性,即在地面观测目标特性稳定的情况下需考虑光谱响应差异及地表BRDF的影响。本文以巴丹吉林沙漠地区作为定标试验场,发展了时间序列的方法来对中低分辨率数据可见光近红外遥感数据进行交叉辐射定标的方法,并以NOAA17-AVHRR为例实现了该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区地表稳定性验证。利用2000年至2010年间的Landsat星TM、ETM+传感器图像的地表反射率,经比较发现十年间的地表反射率基本无变化;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区地表特性较稳定,可以用于交叉辐射定标。(2)利用MODIS时间序列数据同时反演地表BRDF和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550nm处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基于定标实验场地表特性稳定的特点,在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上总能找到受大气污染较小的“干净”像元,从而可以求得“干净”像元的地表反射率,根据已有的地表BRDF模型可以插值出其它“模糊”像元的地表反射率,从而实现地表BRDF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同时反演,并将该方法推广到全球沙漠地表BRDF的反演。(3)利用MOIDS基于(2)实现NOAA17/AVHRR数据的交叉辐射定标。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表观反射率与AVHRR场地定标得到的表观反射率基本一致。因此,我们认为本文所采用的交叉辐射定标方法可以替代场地定标,可以将该方法用于中低分辨率传感器VNIR数据的交叉辐射定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11-06-01)
刘晓斐,王恩元,何学秋[6](2010)在《孤岛煤柱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时间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时序特征,以南山矿孤岛煤柱冲击地压为例,将其电磁辐射前兆序列划分为有危险和无危险两个样本,并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的随机性和平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无危险状态样本只是一个平稳白噪声时间序列,而有危险状态样本则是一个平稳非白噪声时间序列,其合适的ARMA拟合模型为AR(3)模型。(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丁琨,王艳霞,张健,周汝良[7](2010)在《基于时间序列的MODIS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于统计量的辐射相对定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提升分解的小波变换算法,以解决时间序列上的MODIS遥感图像的辐射定标问题。该方法使用不同年限获取的MODIS卫星影像分别进行提升小波分解,对低频信号进行灰度辐射定标后再与高频信号重构,通过提升小波逆变换得到结果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遥感信息》期刊2010年02期)
徐维[8](2009)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短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现有的太阳辐射模型及其特点,研究了短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提出相关的建模、模拟与预报方法。建立了4种时间尺度的ARMA模型,验证了ARMA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存在于短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数据中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Z1期)
刘贞堂,赵恩来,王恩元,王静[9](2009)在《不同尺度电磁辐射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混沌理论,研究了不同尺度煤岩电磁辐射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尺度煤岩电磁辐射脉冲数序列和现场煤岩电磁辐射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均收敛于稳定的饱和值,具有混沌特性;有冲击危险时,电磁辐射时序的饱和关联维D2数值较大,变化剧烈;无冲击危险时,电磁辐射时序的饱和关联维数D2数值较小,变化平缓.电磁辐射时序饱和关联维数的变化,可用于监测预报煤岩动力灾害.(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刘晓斐[10](2008)在《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及群体识别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辐射技术已经在国内多个煤矿用于冲击地压灾害的预测。如何有效地识别冲击地压电磁辐射监测数据中的前兆信息,研究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特征,实现冲击地压准确预报,是电磁辐射预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实验室研究了冲击煤岩的电磁辐射特征,现场测试和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变化和不同构造的电磁辐射响应规律;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方法,对冲击地压电磁辐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对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进行了定量识别,建立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群体识别体系。(1)实验研究了冲击煤岩在全应力应变峰前、峰后阶段以及煤岩摩擦的电磁辐射特征。煤岩在全应力应变峰前阶段的电磁辐射信号随应力增加而增强,在峰后阶段随应力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煤岩摩擦面切应力的增加和加载速率的增加,使得电磁辐射信号增强。(2)现场测试和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变化和不同构造的电磁辐射响应规律。电磁辐射的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工作面应力分布及变化的规律;断层和褶曲等地质构造周围的电磁辐射信号有异常反映。(3)运用传统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变量R聚类的数据挖掘方法,度量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子序列的相似性。研究表明,有冲击危险的电磁辐射数据是一个非白噪声平稳序列,蕴含有可提取的前兆信息,可以用ARMA时间序列模型来拟合及预测;依据相似性度量结果能够对监测范围进行危险性区域划分,确定冲击地压的重点防治区域。(4)建立了以均值和方差为参数的电磁辐射强度异常判别及预警准则,提出了个体和群体电磁辐射异常的判别指标,对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进行了定量识别。结果表明,电磁辐射强度异常判别及预警准则能够评价电磁辐射异常的危险程度,个体和群体电磁辐射异常判别指标能够对前兆信息进行有效识别。(5)基于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定量识别,建立了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群体识别体系,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叁个识别层次(包括:个体异常识别、子群体异常识别和群体异常识别)能够对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和识别。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和前兆信息群体识别研究两个方面。本文对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识别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对冲击地压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08-05-01)
辐射时间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来区分夜间辐射雾、晴空地表和中高云一直是雾检测研究的重点。圣巴巴拉DISORT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anta Barbara DISORT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SBDART)可模拟雾顶亮度温度。基于该模型获取MODIS B20与B31波段的亮温差(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BTD),将其用于夜间辐射雾检测。以MODIS卫星数据为可行性试验数据,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地面验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监测夜间雾的准确率达78.3%,误判率为21.7%,可靠性指标为0.643,Kappa系数为0.730。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稳定性,选取8景卫星序列图像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Kappa系数均值为0.744,说明应用当前阈值方法对MODIS夜间雾检测具有可适用性。该方法为夜间雾预报和夜间雾参数反演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辐射时间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吕留根,罗义英,黄晨.基于辐射时间序列法的房间空调负荷实验研究[J].科技通报.2019
[2].张伟康,马慧云,邹峥嵘,何卓臣,赵国庆.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型的夜间辐射雾自动检测及时间序列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4
[3].黄富祥,江月,黄光东,张效信.利用F10.7和MgII构建太阳极紫外辐射长时间序列[J].地球物理学报.2013
[4].李余琪,彭江北,甘敏.太阳辐射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检验[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
[5].黄海霞.时间序列的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反射波段交叉辐射定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
[6].刘晓斐,王恩元,何学秋.孤岛煤柱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时间序列分析[J].煤炭学报.2010
[7].丁琨,王艳霞,张健,周汝良.基于时间序列的MODIS遥感数据的辐射定标[J].遥感信息.2010
[8].徐维.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短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模型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
[9].刘贞堂,赵恩来,王恩元,王静.不同尺度电磁辐射时间序列的混沌特征初步分析[J].煤炭学报.2009
[10].刘晓斐.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前兆信息的时间序列数据挖掘及群体识别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