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优化青钱柳茶挥发性物质萃取的关键因素,进一步为其挥发性物质鉴定提供合适的理论方法,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青钱柳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Gaschromatographhighflux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er, GC-TOF-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设计不同的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不同料液比进行萃取实验,以确定HS-SPME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选取75μm CAR/PDMS的萃取头,在萃取温度为80℃、料液比为1:15的条件下萃取60 min为最优萃取条件。在此条件下,共检测出青钱柳茶叶229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醛类、酮类、醇类、酯类、烷烃类、烯烃类及杂环类化合物。其中,醛类、杂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相对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己醛、1-石竹烯、正己醇、2-甲基丙烯醛、2-己烯醛。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寇晓琳,李婷婷,吴彩娥,范龚健,洑香香,林杰
关键词: 青钱柳茶,萃取条件,挥发性物质
来源: 现代食品科技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化学,轻工业手工业
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南京林业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项目(CX201702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K201508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550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自主项目(PAPD)
分类号: O657.63;TS272.7
DO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9.8.037
页码: 261-270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641K
下载量: 161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钱柳种子物理方法处理及育苗技术研究[J]. 绿色科技 2020(05)
- [2].多糖检测湘西喀斯特地区野生青钱柳成分分析[J]. 现代园艺 2020(12)
- [3].湘西州青钱柳资源调查及保护开发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18(23)
- [4].桂林地区青钱柳育苗与相关问题探析[J]. 南方园艺 2019(05)
- [5].青钱柳扦插繁殖技术初步研究[J]. 现代园艺 2018(23)
- [6].贵州黎平青钱柳茶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贵州茶叶 2016(02)
- [7].青钱柳的“前身”与“今生”[J]. 大众科学 2020(07)
- [8].青钱柳,一份爱心的承诺——访江西省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文燕[J]. 中国保健营养 2008(05)
- [9].青钱柳植物生态特征与产业发展思考[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6)
- [10].青钱柳育苗繁殖栽培技术[J]. 绿色科技 2018(17)
- [11].青钱柳茶功效独特 产销创新生意火[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4(03)
- [12].青钱柳种子无菌萌发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08)
- [13].青钱柳特性分析与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8(23)
- [14].药用植物青钱柳的开发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43)
- [15].青钱柳育苗技术研究初报[J]. 种子 2018(04)
- [16].青钱柳矮化高效培育技术[J]. 林业与生态 2018(07)
- [17].浅析青钱柳苗木培育与综合利用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7(01)
- [18].青钱柳[J]. 森林与人类 2016(01)
- [19].酶法制备青钱柳茶汤的工艺研究[J].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6(04)
- [20].青钱柳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5(02)
- [21].一片树叶的深山扶贫“密码”[J]. 民族大家庭 2020(03)
- [22].青钱柳资源培育探析[J]. 科技资讯 2017(36)
- [23].硒都宝贝“小堂吉叶”——青钱柳[J]. 中国林业产业 2017(07)
- [24].不同种类的生根剂对青钱柳嫩枝扦插生根效应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9)
- [25].专家解密青钱柳[J]. 中国保健营养 2009(07)
- [26].专家解密青钱柳[J]. 中国保健营养 2009(11)
- [27].湖南青钱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钱柳项目成果展示[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24)
- [28].青钱柳叶片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年动态变化[J]. 浙江林业科技 2018(05)
- [29].复方青钱柳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1)
- [30].青钱柳降糖神茶 保健食品中的一朵奇葩[J]. 中国保健营养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