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秸秆论文_马林杰,孔凡轩,王智,罗颖,吕晓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棉花秸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秸秆,棉花,盐渍,生物,华北平原,曲霉,根系。

棉花秸秆论文文献综述

马林杰,孔凡轩,王智,罗颖,吕晓兵[1](2019)在《麦棉轮作制度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作物秸秆富含碳、氮、磷和钾等养分,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中国每年的作物秸秆产量约8亿吨,但约有40%被焚烧浪费。秸秆还田是一中高效管理秸秆的方式,且通常能够增加作物产量和提升土壤肥力。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存在多种方式。然而,在麦棉轮作制度下,棉花的生长与产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响应仍不清晰。【材料与方法】从2015年到2018年在江苏省大丰区(120o28'E, 33o12'N)(砂壤土)麦棉轮作制度下进行了4年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按照等碳量(2000 kg C hm~(-2))对应,设置秸秆生物炭、秸秆催腐、秸秆翻埋和秸秆覆盖四种还田方式,同时设置不还田对照处理。其中秸秆翻埋、秸秆覆盖和秸秆催腐还田处理的大麦秸秆还田量为5000 kg hm~(-2),秸秆生物炭还田处理的小麦秸秆生物炭还田量为3500kghm~(-2)。所有处理的施肥均按照常规生产进行。【结果与分析】(1)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铃重影响较小,能够显着增加棉花铃数,进而提高籽棉产量,且籽棉产量的增加效果逐年增大。在秸秆还田第4年,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生物炭、秸秆催腐、秸秆翻埋和秸秆覆盖处理的籽棉产量增幅分别为24.2%、16.1%、14.3%和8.2%。(2)与对照处理相比,在棉花花铃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能够显着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光能截获率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3)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能增加棉花氮磷钾吸收量和氮磷钾在棉铃中的分配率。相关分析表明棉花氮、磷和钾吸收量和在棉铃中的分配率均与籽棉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4)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能够显着提升棉花根系生物量,促进棉花根系生长。相关分析表明棉花根系生物量与棉花氮、磷和钾吸收量和在棉铃中的分配率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5)棉花籽棉产量、群体光合速率、氮磷钾吸收量和氮磷钾在棉铃中的分配率和根系生物量,在秸秆还田方式处理间均表现为秸秆生物炭还田处理最大,秸秆催腐和翻埋还田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着),而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最低。【结论】在麦棉轮作制度下,各秸秆还田方式通过促进棉花根系生长,提升棉花营养状况,进而促进棉花群体光合生产,最终增加籽棉产量;且秸秆生物炭还田在提升棉花籽棉产量上优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曾小林,潘熙鉴,刘新稳,伍琦,威海霞[2](2019)在《棉花秸秆人工起拔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类似灌木状农耕作物,根系较发达,人工清除难度大。为提高棉田棉秆人工清除效率,研制出一款简单高效棉花秸秆起拔器,利用此农具可轻松拔除秸秆,减轻棉农劳动强度,比镰刀剁秆方式可以避免棉秆兜对棉田翻耕或者下茬播种的危害。(本文来源于《棉花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杰,孙力[3](2019)在《新疆棉花秸秆饲喂模式及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全国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棉花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利用棉花秸秆饲料资源,不仅可以缓解饲草料缺乏的问题,还可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本文介绍了新疆棉花秸秆饲喂模式,并对各种饲喂模式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新疆棉花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19年04期)

刘宏元,张爱平,王永生,杨世琦,邢磊[4](2019)在《施用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施肥的情况下,研究了4种不同剂量棉花秸秆生物质炭[CK、C1(2.25 t/hm2生物质炭)、C2(4.5 t/hm2生物质炭)、C3(9.0 t/hm2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CH4、N2O)通量的影响,结合作物产量评估了不同处理对全球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不能显着影响土壤CH4的累积排放量。在夏玉米季,仅C2和C3处理可以显着降低土壤N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7.19%和48.58%;在冬小麦季,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均可以显着降低土壤N2O的排放,达24.26%~48.02%。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H4+-N含量是土壤N2O排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夏玉米季,C2和C3处理可以显着增加玉米产量,分别达9.46%和10.99%;在冬小麦季,仅C3处理可以显着增加小麦产量,达7.13%。添加4.5 t/hm2和9 t/hm2的生物质炭处理可以显着降低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而添加2.25 t/hm2的生物质炭处理仅在冬小麦季可以显着降低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强度。综上所述,将棉花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炭用于华北平原农田,既能增加作物产量,又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凯[5](2019)在《黑曲霉HQYX产酶特性及其用作棉花秸秆发酵饲料添加剂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是棉花主产区,棉秸秆生物质较丰富的地区,棉秸秆具有反刍动物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然而,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含量一直都是棉秸秆饲料化的重要限制因素。目前,利用真菌发酵棉秸秆降解木质纤维素多应用于有机基质。因此,本研究通过选育饲料中可添加的纤维素降解菌黑曲霉,对其摇瓶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黑曲霉在棉秸秆固态发酵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索,为利用真菌发酵棉秸秆饲料奠定良好的应用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刚果红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对6株黑曲霉进行初筛,滤纸条崩解试验和酶活力的测定进行复筛。结果表明黑曲霉HQYX产生透明圈最大,滤纸条降解效果最好,酶活相对最高。2.优化产酶液体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接种量等对黑曲霉HQYX在液体发酵中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利用双指标中心组合设计分析最优发酵条件,最佳条件为:可溶性淀粉质量浓度1.20 g/100mL,蛋白胨质量浓度0.25 g/100mL,磷酸氢二钾含量0.10 g/100mL,培养时间168 h,转速170 r/min和接种量8%,其内切葡聚糖酶活(CMCase酶活)达到435.45 U.mL~(-1),滤纸酶活(FPase酶活)达到183.66 U.mL~(-1)。将最佳条件下的菌液接入以棉秸秆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中,发酵30 d后,棉秸秆纤维素从40.5%降至30.6%,半纤维素11.9%降到7.7%,纤维素最高降解率为24.44%,半纤维素最高降解率为35.54%。3.分析在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下不同发酵时期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黑曲霉HQYX对棉秸秆发酵的作用机制。以粗纤维含量为指标,以棉秸秆与玉米粉质量比、含水量和发酵时间为因素,通过Box-behnken组合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固体发酵条件为:棉秸秆与玉米粉的质量比为5:1,含水量65%,接种量8%。此条件下对其黑曲霉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进行测定,其中产生了较高的木聚糖酶(Xylase)(2803.33 U.mL~(-1))、CMCase(282.01U.mL~(-1))、FPase(462.63 U.mL~(-1))和漆酶(Lac)(81.94 U.mL~(-1)),较低的锰过氧化物酶(Mnp)(16.84 U.mL~(-1))和木质素氧化酶(Lip)(约0.50~1.00 U.mL~(-1)),对棉秸秆木质纤维素成分进行测定,其纤维素从40.10%降至28.50%,11.76%降至7.90%,木质素从15.59%降至11.58%;纤维素降解率在第60 d到达最高为28.50%;半纤维素降解率在第40 d到达最高为32.89%;木质素降解率在第60 d到达最高为25.68%。4.棉秸秆经复合菌系分段发酵,通过感官评分进行评定,大部分试验组属于优等饲料;对照组pH值最高为6.8,显着高于其他试验组,试验组13(黑曲霉+干酪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pH最低为3.68。试验组13干物质含量最高为27.01%,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6.0%,棉酚含量降到最低为16.4 mg.kg~(-1)。(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倪天翼[6](2019)在《不同工程环境下棉花秸秆纤维加筋盐渍土强度劣化规律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地区地基土为软土,表层广泛分布的盐渍土更是具有盐胀、溶陷、腐蚀和吸湿软化等问题,未经固化或加固处理不能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要求。软土地基的固化处理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秸秆纤维作为优良的加筋材料,早在岩土工程中已有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秸秆纤维具有易降解的特性,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时工程性质劣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秸秆纤维加筋工程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在秸秆纤维表面涂抹防腐剂的方法来延缓其降解,改善秸秆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质,推动了秸秆纤维在加筋工程中的应用。然而防腐又引发新的问题,防腐的有效性、防腐剂的污染以及工程成本问题都不容忽视,尽管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研究了秸秆纤维及其加筋土强度衰减规律,但研究的环境大多仅限于不同PH值的溶液,这与实际的工程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秸秆纤维加筋土强度衰减规律及机理研究尚且薄弱。本文以盐城东台弶港地区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棉花秸秆纤维作为加筋材料,对水泥盐渍土和盐渍土素土两种类型的土进行加筋固化,分析并对比了棉花秸秆纤维加筋这两种类型土的加筋效果。同时对两种加筋土施加一定次数的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分别研究了两种加筋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压缩系数以及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机理,为推进秸秆纤维在加筋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棉花秸秆纤维掺量下的盐渍土素土和水泥盐渍土进行室内无侧限抗压试验,得到棉花秸秆纤维加筋水泥盐渍土的最优加筋率为0.4%,对应抗压强度值为0.66Mpa,比未掺入棉花秸秆纤维的水泥盐渍土抗压强度值提升34.69%;棉花秸秆纤维加筋盐渍土素土的最优加筋率为0.3%,对应加筋土的抗压强度值为0.94Mpa,相较于未加筋的盐渍土素土抗压强度值提升了 32.39%。(2)研究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棉花秸秆纤维加筋盐渍土抗压、抗折强度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加筋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进行到20次循环时,加筋土的抗压、抗折强度值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劣化。(3)通过对棉花秸秆纤维加筋盐渍土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压缩系数、渗透系数进行测试,确定了加筋土压缩性、渗透性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冻融循环条件下,加筋土的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都不断增大。(4)采用扫描电镜的研究手段对棉花秸秆纤维加筋盐渍土进行微观机理分析,更深入地解读了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加筋土强度劣化的原因。丰富了棉花秸秆纤维加筋工程应用的理论基础,对盐渍土地区工程建设具有技术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戴清秀[7](2019)在《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评估与补贴政策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面对环境污染与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实现“两型农业”的关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是改变我国资源过度消耗现状、合理开发、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新疆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秸秆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型农业废弃物,棉农对其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认知尤为重要,有利于提高棉花秸秆循环利用效率,推进“两型农业”的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在逐年改善,但综合利用率依然偏低,棉花秸秆资源作为新疆最主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其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及棉农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认知情况对推动棉花秸秆循环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托循环农业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以新疆7个地区、437份棉农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棉农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认知的各项因素,将其影响因素归纳为叁大类,即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政策与技术特征,并逐一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棉农的正外部性价值认知的影响程度及成因,而后,进一步探讨了棉农的棉花秸秆循环利用价值认知的差异性;其次,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棉农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支付意愿数据估算出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并以棉花秸秆还田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后,梳理出现有的关于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补贴政策,通过对比总结出现有农业废弃物资源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结合棉花秸秆循环利用正外部性价值的实证分析结果及棉农认知情况,提出完善棉花秸秆循环利用补贴政策改善的建议,以此推动新疆地区棉花秸秆循环利用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形成以下基本结论:(1)棉农对棉花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认知,按照价值认知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生态环境价值认知(54.2%)>社会价值认知(51.0%)>经济价值认知(46.5%),约一半以上棉农能够认识到棉花秸秆循环利用带来的好处,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生态环境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表示认同,棉农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认知程度较低。(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棉农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综合正外部性价值认知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类型、家庭总人口数、棉花生产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棉花种植面积、上一年棉花种植总产量、当地是否宣传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相关政策、当地是否推广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相关技术、相关政策与技术信息获取渠道,这11个变量显着影响着棉农对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综合正外部性价值认知程度。(3)基于问卷调查结果估算受访棉农的支付意愿,两种支付方式中,棉农更愿意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推进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的实现,农村地区棉农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09.75元/户,而城镇地区棉农的平均支付意愿为223.91元/户;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区域性差异,家庭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闲暇时间的多少是导致农村棉农与城镇棉农的两种支付方式并不统一的主要原因。(4)2017年新疆地区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非市场价值总额为10.371 4亿元,相当于2017年新疆农业生产总值的0.67%;农村地区的正外部性非市场价值总额为41 787.93万元,城镇地区的正外部性非市场价值总额为83 168.99亿元。(5)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棉花秸秆循环利用补贴政策的若干建议。其一,完善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加快促成科技成果转化;其二,加强补贴政策的宣传引导工作,增加对棉农教育培训的补贴;其叁,加强棉花秸秆循环利用的财政补贴力度,优化补贴路径;其四,实施配套的金融贷款补贴,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其五,精准补贴对象,扩大补贴用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其六,完善棉花秸秆补贴政策运行程序,加强后期监管。(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封玉[8](2019)在《棉花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和改性及其对PPCPs类污染物的吸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为原材料制备生物质炭和改性生物炭,将其应用于水体中PPCPs污染物氧氟沙星(Ofloxacine,OFL)和布洛芬(Ibuprofen,IBU)的去除。运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runauer emmett teller,BET)、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分别对生物炭表面、孔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同时探究了氧氟沙星和布洛芬的初始浓度、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的投加量、温度、时间以及溶液的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考察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PPCPs污染物氧氟沙星和布洛芬的吸附机理,进一步优化吸附过程,为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以提供新的途径。此外,生物活性炭的生态安全性是其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前提条件,目前对生物质炭的生物毒性了解仍较为有限,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在棉花秸秆生物炭体系的生物毒性评价中,开展棉花秸秆生物炭、改性生物炭与商业纳米炭基于蛋白核小球藻和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进行毒性对比实验,为其实际应用的生态安全性提供评价体系及基础数据。主要结论如下:(1)SEM结果表明,采用磷酸氧化和铁离子气化的方法制备的生物质炭和改性生物炭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具有丰富且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孔隙结构。BET结果表明棉花秸秆生物炭的BET表面积为1196.2 m~2/g,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高达1257.9 m~2/g,两种炭均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孔径分析表明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的孔径分布为以中孔为主的中-微孔混合结构,对大分子和小分子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FTIR结果分析可得两种炭的表面具有多种类型的官能团,其中棉花秸秆生物炭表面含有P=O C=C、C-H、C-O、C=O-OH、-NH_2、-NH等多种含氧官能团,而改性生物炭表面富含P=O、P-O-C、C=C、-OH、C=O、C-O等官能团,有利于对PPCPs药类污染物的吸附。(2)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生物吸附剂对水体中PPCPs污染物的去除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氧氟沙星和布洛芬浓度为20 mg/L时,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氧氟沙星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9%和100%,对布洛芬的去除率均可达到100%;在投加量为0.2g/L时,棉花秸秆生物炭对氧氟沙星和布洛芬的吸附量最大可达206mg/g和365.6 mg/g,而改性生物炭对两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可高达316.2 mg/g和375.04mg/g。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水体中PPCPs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且改性后的生物炭吸附效果优于改性前的棉花秸秆生物炭。(3)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棉花秸秆生物炭对氧氟沙星、布洛芬的吸附过程均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模拟合成都最高(R~2>0.999),结果表明两种炭对氧氟沙星和布洛芬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PPCPs的去除能力与其表面活性位点数量成正比。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氧氟沙星的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生物炭对氧氟沙星的去除过程属于多层吸附,而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布洛芬的吸附过程与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程度最高(R~2>0.999),这说明布洛芬的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此外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两种污染物的吸附是一个自发(ΔG<0)放热(ΔH<0)过程,这与Langmuir等温模型模拟的结果是一致的。(4)棉花秸秆生物炭、改性生物炭和商业纳米碳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的顺序为:商业纳米炭(97.8%±0.970473)>改性生物炭(51.1%±0.366804)>棉花秸秆生物炭(3%±0.397077);叁种不同的炭对BEAS-2B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强弱顺序为:商业纳米炭(68.6%±0.483543)>改性生物炭(25.1%±0.830565)>棉花秸秆生物炭(2.4%±0.68306)商业纳米碳浸提液处理显着增加BEAS-2B晚期凋亡及坏死细胞比例。商业纳米炭对BEAS-2B细胞的毒性显着高于棉花秸秆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改性生物炭浸提液的毒性明显高于棉花秸秆生物炭。(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1)

王俊淇[9](2019)在《棉花秸秆快速热解制备内醚糖及其过程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燃料消耗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开发基于木质纤维素的可再生替代能源。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的高效清洁利用成为近年来能源和环境领域研究的新热点。生物油是木质纤维素通过快速热解直接制备的液体燃料,但由于其本身存在含水量、含氧量高、热值低、难以长期稳定储存和运输等缺点使其难以直接利用。内醚糖作为生物油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制备生物燃料和化学品的重要化合物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为实现利用棉花秸秆低成本,高得率生产内醚糖,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通过优化快速热解反应条件(热解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颗粒大小和酸洗浓度),获得棉花秸秆快速热解制备高内醚糖含量的生物油,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内醚糖精确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絮凝-共沸蒸馏-萃取等方法,优化提取条件(高纯水体积、活性炭质量以及pH)从生物油中提取纯化内醚糖,并对内醚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试验基础上,建立模型并模拟从原料棉花秸秆生产生物油到提取获得内醚糖全工艺过程,通过此模型进行了经济核算和环境评估,探讨了内醚糖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和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在热解温度为500℃、反应时间为1.4 s、反应物颗粒大小为600-650μm和盐酸浓度为8%的快速热解条件下,可获得19.89 wt%的内醚糖。本研究还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油中内醚糖的含量,采用Ultisil?XB-NH_2柱,以ACN-H_2O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Alltech 2000ES蒸发光检测器,最佳的蒸发光检测器条件为:15℃柱温、70℃漂移管温度和3.0 L/min气体流速,可测定生物油中内醚糖的含量。该方法中内醚糖标准曲线校正系数>0.990,回收率为96.79-99.13%,定量限为3.632μg/mL,检测限为9.08μg/mL。(2)在内醚糖提取分离过程,使用Design Expert v8.0.6软件,利用响应面法对内醚糖分离工艺进行优化,当高纯水:生物油=1:1(v/v)、活性炭:生物油=0.05:1(m/v)、pH 12.2以及EtOAc:H_2O=2:1(v/v)时,内醚糖产率可达到7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所得内醚糖晶体进行分析,其纯度在97%以上,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法对内醚糖进行结构表征。(3)以棉花秸秆热解制备内醚糖技术为研究对象,将内醚糖生产过程分解为四个主要过程单元:原料处理、快速热解、生物油精炼和内醚糖提取。用Superpro Designer软件对此过程进行系统建模和模拟,分别对这四个过程单元进行了工艺描述,再通过系统合成得到棉花秸秆制备内醚糖的工艺过程。经济技术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估的质量和能量数据均来自于此模型。(4)对内醚糖制备过程使用Superpro Designer软件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在棉花秸秆年处理量为200,000 t时,选择连续式生产比非连续式生产获得内醚糖的生产成本低,连续式生产一年大约可产18,000 t内醚糖,此时内醚糖的净生产成本为$3.0/kg。由敏感性分析可知,生物油中内醚糖的产率、棉花秸秆价格、Ca(OH)_2价格、HCl浓度和工厂运行时间是影响内醚糖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当内醚糖的销售价格为$4.0/kg时,内部收益率可达到15%,此时生产内醚糖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5)对内醚糖制备过程使用OpenLCA软件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1 kg内醚糖的生产为功能单位,从“摇篮”到“坟墓”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将内醚糖生产过程分为六个单元,包括棉花秸秆运输、棉花秸秆预处理、快速热解、生物油精炼、生物油运输和内醚糖提取,并选择酸化潜力、富营养化潜力、生态毒性评估、全球变暖潜能值、臭氧耗竭潜力和化石能源消耗这六个环境影响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棉花秸秆预处理单元、快速热解单元和生物油精炼单元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每生产1kg内醚糖会排放1.91*10~-22 kg SO_2 eq、1.29*10~-22 kg N eq、4.57 kg CO_2 eq、8.91*10~-77 kg CFC-11 eq、24.76 CTUe的有毒物质和累积化石能源需求5.52 MJ。利用该方法获得的内醚糖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低于石化衍生途径(8.89/kg CO_2 eq.),化石能源消耗因也远远低于石化衍生途径(179.6 MJ)。因此,采用生物质衍生途径获取内醚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宋宜坤,决肯·阿尼瓦什[10](2019)在《棉花秸秆青贮加工及其对绵羊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探讨纤维素酶和秸秆青贮剂对棉花秸秆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对绵羊饲喂效果的影响,进而为改善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青贮处理可有效降低棉花猜秆中的游离棉酚含量;添加纤维素酶可显着降低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添加秸秆青贮剂可显着增加棉花秸秆青贮饲料中的乙酸和V-score。纤维素酶和秸秆青贮剂的互作效应可显着影响棉花秸秆青贮饲料的乙酸、丁酸、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V-score。经90 d饲喂后,育肥5组的经济效益为290.4元/只,显着高于其他4个处理。(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9年06期)

棉花秸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棉花是类似灌木状农耕作物,根系较发达,人工清除难度大。为提高棉田棉秆人工清除效率,研制出一款简单高效棉花秸秆起拔器,利用此农具可轻松拔除秸秆,减轻棉农劳动强度,比镰刀剁秆方式可以避免棉秆兜对棉田翻耕或者下茬播种的危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棉花秸秆论文参考文献

[1].马林杰,孔凡轩,王智,罗颖,吕晓兵.麦棉轮作制度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棉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曾小林,潘熙鉴,刘新稳,伍琦,威海霞.棉花秸秆人工起拔器的设计[J].棉花科学.2019

[3].张杰,孙力.新疆棉花秸秆饲喂模式及现状分析[J].新疆畜牧业.2019

[4].刘宏元,张爱平,王永生,杨世琦,邢磊.施用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对华北平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5].郭凯.黑曲霉HQYX产酶特性及其用作棉花秸秆发酵饲料添加剂的效果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倪天翼.不同工程环境下棉花秸秆纤维加筋盐渍土强度劣化规律及机理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7].戴清秀.新疆棉花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正外部性价值评估与补贴政策完善[D].塔里木大学.2019

[8].封玉.棉花秸秆生物炭的制备和改性及其对PPCPs类污染物的吸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9].王俊淇.棉花秸秆快速热解制备内醚糖及其过程的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宋宜坤,决肯·阿尼瓦什.棉花秸秆青贮加工及其对绵羊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畜牧.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粒度时棉花秸秆产还原糖随...棉花秸秆腐解提取液对棉花枯萎病...棉花秸秆纤维水泥土抗折破坏棉花秸秆断裂破坏Fig33Excessiv...棉花秸秆捆主秆的枝蔓结构棉花秸秆纤维水泥土抗压破坏形态

标签:;  ;  ;  ;  ;  ;  ;  

棉花秸秆论文_马林杰,孔凡轩,王智,罗颖,吕晓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