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动物群落论文-孟云飞,崔恩慧,鲁甲,殷旭旺,徐宗学

底栖动物群落论文-孟云飞,崔恩慧,鲁甲,殷旭旺,徐宗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栖动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最适值

底栖动物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孟云飞,崔恩慧,鲁甲,殷旭旺,徐宗学[1](2019)在《辽河流域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水环境因子关联性的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具有较强的响应关系,为了量化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水环境因子适宜状态以及响应关系,在太子河进行3次流域水生态调查,共获得136个站位的生态数据,通过筛选得到水环境驱动因子,并利用加权平均回归分析和临界点指示类群分析的方法,探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不同多样性水平以及功能摄食类群水环境驱动因子的最适值和阈值.结果显示,显着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水环境因子是溶解氧、电导率、总氮.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种的溶解氧最适值较高,耐污种较低;敏感种的电导率和总氮最适值较低,耐污种较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0-1]区间的溶解氧最适值最低,(3-4]区间的溶解氧最适值最高,各Shannon-Wiener指数区间电导率和总氮最适值排序为:(0-1]区间<(1-2]区间<(2-3]区间<(3-4]区间;在5个功能摄食类群中溶解氧最适值最高和最低分别为撕食者和直接收集者,电导率最适值最高和最低分别为直接收集者和过滤收集者,总氮最适值最高和最低分别为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种的溶解氧阈值高于耐污种类群与其他物种,而敏感种的电导率和总氮阈值低于耐污种和其他物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Shannon-Wiener指数(0-1]区间与溶解氧阈值呈负响应关系,而与电导率和总氮阈值呈正响应关系,(1-2]区间、(2-3]区间、(3-4]区间与溶解氧阈值呈正响应关系,而与电导率和总氮阈值呈负响应关系;溶解氧指示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为撕食者,且呈正响应关系,而电导率和总氮指示的功能摄食类群都包括过滤收集者、刮食者、撕食者,且呈负响应关系,其中刮食者的电导率和总氮阈值均最高.研究表明,通过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水环境因子的最适值和阈值,能以数据的形式量化反映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河流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对河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唐以杰,崔志民,黄飘平,钟雪萌,庞敏媚[2](2019)在《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后期建设植物树种的配置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对该湿地7种人工红树林和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8种湿地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着.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支持这一结果.研究还显示:7种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大于光滩,这说明种植红树植物有利于增加湿地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011年种植的人工红树林湿地中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2014年种植的人工红树林湿地. BIOENV分析显示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受红树植物平均树高的影响,说明随着人工红树林林龄的增加,植被的修复可提高湿地中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衡,张瑛瑛,刁山洲,叶锦玉,徐博[3](2019)在《长江口盐沼湿地不同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7月—2016年6月每月在长江口盐沼湿地采集潮沟、光滩和盐沼(以海叁棱藨草为主)叁种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分析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1种,隶属4门、5纲、15科,以软甲纲(7种)和多毛纲(4种)种类较多;潮沟和盐沼亚生境的优势种无差异;盐沼底栖动物物种数最高,潮沟次之,光滩物种数最低;盐沼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2种亚生境;叁种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两两间差异显着(P<0.05),而生物量无显着差异(P>0.05);盐沼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1.08),光滩次之(1.03),而潮沟最低(0.63);光滩底栖动物群落的Simpson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值均高于潮沟和盐沼,反映光滩底栖动物群落种类密度的分布相比其他2种亚生境较为均匀;通过群落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发现,盐沼和潮沟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而与光滩差异较大,引起两者差异的主要贡献种是谭氏泥蟹、河蚬、背蚓虫等。(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郭兴然,刘宪斌,张青田,赵兴贵[4](2019)在《河北昌黎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青岛文昌鱼资源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资源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分别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6和50种,种类组成皆以环节动物为主;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87.11 m~(-2),平均生物量为11.13 g·m~(-2);青岛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31.36 m~(-2),平均生物量为1.44 g·m~(-2),体长为0.50~4.45 cm,Ⅱ、Ⅲ龄青岛文昌鱼占优势地位,体重为0.3~109.4 mg,优势体重组为>20~40和0~20 mg,昌黎海域青岛文昌鱼个体偏小,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青岛文昌鱼资源量正在逐年减少。春夏两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显示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境一般;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列尺度(MD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春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春季可分为5个群组,夏季可分为2个群组,群组组成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慧博,黄晓丽,吴计生,都雪,王秋实[5](2019)在《农业面源污染对莫力达瓦旗某水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7月采用常规方法调查了莫力达瓦旗某水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15属18种及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蓝藻门的丰度、生物量高于其他藻类。浮游植物的总平均丰度为45.36×10~4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15.3192mg/L;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属16种属,其中桡足类种类较多,生物量较高;原生动物和轮虫种类很少,但丰度较高。浮游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787.19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0.3914mg/L。仅在两个采样点发现底栖动物2目3科3种,都为优势种。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83.2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0.240g/m~2。水库水质浑浊,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物种较单一,优势种多为耐污种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结果表明,水库水环境质量属于α-中度污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水温、透明度和磷酸盐含量是影响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研究该水库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后的水生态特征,可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呼伦贝尔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宇航,彭文启,刘培斌,渠晓东,孙仕军[6](2019)在《永定河流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状况,2017年春季调查了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采集并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77个分类单元,其中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聚类分析表明,永定河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空间上与流域地理格局基本一致,上游区洋河、妫水河、桑干河以直突摇蚊、流水长跗摇蚊、间摇蚊为优势类群,中游区永定河山峡段以钩虾、台湾蜉、近岸细蜉为主,下游区五湖一线段以德永摇蚊、恩菲摇蚊、沼虾为优势类群。直接收集者成为流域内绝对优势功能摄食类群,在不同区域的相对丰度均达到90%以上。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组间差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物种数在中游区和下游区差异显着(P<0.05)。研究表明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出现了整体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重度-中度耐污类群成为优势,多数河段功能摄食类群不完整,永定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亟待开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赵瑞,赵学敏,苟婷,马千里,姚玲爱[7](2019)在《广西贝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贝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于2015年1、8月对贝江流域17个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46个分类单元,隶属于8纲20目52科,其中昆虫纲所占比例最高(86.99%),软体动物次之(6.16%)。贝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季节性差异,群落数量特征和结构复杂性均表现为冬季>夏季。无度量多维标定排序和ANOSIM分析发现,贝江流域冬季和夏季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存在显着差异(r=0.26,P<0.001)。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贝江底栖动物存在显着的空间差异,整个流域可以分为2组,组1基本分布在自然河段,组2主要包括电站采样点和贝江下游采样点,各组间差异显着(P<0.01)。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集食者(55%)和撕食者为主(16%),其次为滤食者(14%)和捕食者(11%),刮食者(4%)所占比例较小。水质评价结果显示,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H′)评价贝江水质为轻污-清洁。Hilsenhoff生物指数(BI)评价贝江流域水质属于清洁,与实际水质情况最接近。总体上,贝江流域自然河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复杂多样,整体水质清洁。(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徐丹丹,彭敏锐,王江丽,王志坚,张涵雪[8](2019)在《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着,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4期)

梁淼,姜倩,李德鹏,柳圭泽,陈兆林[9](2019)在《曹妃甸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5年9月和2016年5月采集的曹妃甸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利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AMBI指数法和M-AMBI指数法对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和生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9月和2016年5月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3种,其中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物种数占据较大比例。该海域的优势种为日本大螯蜚、日本刺沙蚕、囊叶齿吻沙蚕、轮双眼钩虾,其中日本大螯蜚具有最大的丰度和优势度。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2015年9月研究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20%的相似性可以分为4组,2016年5月以10%的相似性可以分为7组,两次调查的群落结构相似性均较低。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研究结果显示,2015年9月底栖群落受到严重污染扰动,而到2016年5月,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优势显着上升,群落受扰动状况改善,达到未受或受到轻微污染扰动状态。AMBI指数及M-AMBI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曹妃甸海域大部分站位生境质量为良好状态。本研究揭示了曹妃甸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可为该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耿世伟,陈晨,陈安,张彦[10](2019)在《天津淡水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水生态系统非常丰富,分析淡水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监测网络,开展淡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意义重大。研究结果表明,天津淡水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主要以寡毛类和摇蚊类等耐污染物种为主。引滦入津流域、于桥水库和大黄堡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种类丰富,水生态系统保持相对良好;尔王庄水库和北大港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少,丰度低,生态系统受到了较严重的人为破坏。(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7期)

底栖动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给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后期建设植物树种的配置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对该湿地7种人工红树林和光滩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8种湿地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着.等级聚类和非参数多变量标序也支持这一结果.研究还显示:7种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均大于光滩,这说明种植红树植物有利于增加湿地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011年种植的人工红树林湿地中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2014年种植的人工红树林湿地. BIOENV分析显示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受红树植物平均树高的影响,说明随着人工红树林林龄的增加,植被的修复可提高湿地中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多样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栖动物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孟云飞,崔恩慧,鲁甲,殷旭旺,徐宗学.辽河流域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水环境因子关联性的量化分析[J].湖泊科学.2019

[2].唐以杰,崔志民,黄飘平,钟雪萌,庞敏媚.广州海珠湿地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张衡,张瑛瑛,刁山洲,叶锦玉,徐博.长江口盐沼湿地不同亚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差异[J].生态学杂志.2019

[4].郭兴然,刘宪斌,张青田,赵兴贵.河北昌黎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青岛文昌鱼资源现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5].王慧博,黄晓丽,吴计生,都雪,王秋实.农业面源污染对莫力达瓦旗某水库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水产学杂志.2019

[6].张宇航,彭文启,刘培斌,渠晓东,孙仕军.永定河流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空间格局[J].中国环境监测.2019

[7].赵瑞,赵学敏,苟婷,马千里,姚玲爱.广西贝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环境监测.2019

[8].徐丹丹,彭敏锐,王江丽,王志坚,张涵雪.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J].淡水渔业.2019

[9].梁淼,姜倩,李德鹏,柳圭泽,陈兆林.曹妃甸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水产科学.2019

[10].耿世伟,陈晨,陈安,张彦.天津淡水生态系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

标签:;  ;  ;  ;  

底栖动物群落论文-孟云飞,崔恩慧,鲁甲,殷旭旺,徐宗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