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特性,动力学,速率,低温,黄铁矿,有机物,光谱。
氧化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忠,贾茹,李瑞娜,刘帅[1](2019)在《燃烧温度对柴油固体颗粒物形貌及氧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柴油机缸内的燃烧环境状态,采用TF-1200X管式炉,采集了柴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对不同燃烧温度下颗粒的平均粒径、计盒维数、元素质量分数、颗粒表面氧化活性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温度介于523~623 K之间时,柴油燃烧形成的固体颗粒物主要由颗粒状焦组成,呈片状和珠串状,颗粒中的C元素质量分数随燃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颗粒着火温度、活化能随燃烧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燃烧温度大于723 K时,颗粒呈球状和团簇状,平均粒径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的C元素质量分数、计盒维数及活化能随燃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颗粒着火温度随燃烧温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柴油在523~923 K之间燃烧形成的颗粒物,随着热重氛围气中氧体积分数的增加,颗粒氧化放热速率增加,活化能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许芸芸[2](2019)在《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的耗氧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推导煤自燃过程中的平均耗氧速率和标准耗氧速率计算式,求解各温度点煤体的平均氧浓度数值以及氧浓度和耗氧速率分布函数,确定煤自燃氧化动力学参数表达式。采用模拟实验对此系统的耗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自燃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体平均氧浓度点逐渐沿气体流动方向远离流动距离中心点,各温度点煤体氧浓度及耗氧速率沿流动路径呈负指数分布,当温度较低时可近似作线性处理。此外,分析表明,若以平均耗氧速率作为煤自燃氧化反应速率,可更全面、直观地对煤自燃氧化阶段进行划分。(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俊杰,付冬冬,汪澜[3](2019)在《高温悬浮态下硫铁矿的氧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硫铁矿的高温氧化是引起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SO2的主要原因。采用一维炉开展了高温悬浮态下硫铁矿氧化的实验研究,并对氧化产物做了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烧失量检测。XRD分析表明,FeS2在300℃时尚未发生氧化反应,从400℃开始出现Fe2O3的衍射峰,且随着温度升高,FeS2的衍射峰强度逐步减弱,Fe2O3衍射峰强度逐步增强。在400~800℃时,FeS2的氧化产物仅为Fe2O3。基于烧失量的计算表明,在10 s反应时间内,FeS2在300℃几乎没有发生氧化,这和XRD检测结果一致。在400℃和600℃时FeS2氧化率分别达到了50%和85%,800℃时达到了92%。将上述结果应用于水泥生产过程,表明在C1~C4预热器中,约64%的FeS2发生了氧化。(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彭英健,姚有利,姜玉婷[4](2019)在《信湖3煤抽提后低温氧化特性变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煤中低分子化合物对煤低温氧化规律的影响,选用四氢呋喃溶剂对信湖3煤进行微波辅助抽提,通过低温氧化实验,测试了煤样抽提前后煤体耗氧特性及气体产物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抽提前后煤样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有CO、CO_2等气体氧化产物和CH_4、C_2H_4、C_2H_6、C_3H_8等烷烃类气体,煤样抽提后这些气体的产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抽提后残煤的耗氧量和耗氧速率明显要低于抽提前原煤。可见,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存在对信湖3煤的自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志根[5](2019)在《新集二矿含黄铁矿煤样升温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黄铁矿煤样升温氧化分析对揭示新集二矿含黄铁矿顶板冒落摩擦升温氧化及自燃特性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进行了黄铁矿程序升温氧化、含硫黄铁矿程序升温氧化及含黄铁矿煤样程序升温氧化3组实验,得出了黄铁矿煤样升温氧化过程样品的温度变化规律及自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升温氧化临界温度约75℃,含硫黄铁矿升温氧化的临界温度约60℃,黄铁矿煤样发生自燃的临界温度为110℃~120℃;少量单质硫对黄铁矿粉氧化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纯煤粉升温氧化的临界温度远高于黄铁矿粉的氧化临界温度。(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蒲万芬,王亮亮,彭小强,任豪,杨洋[6](2019)在《稠油低温氧化特性及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疆J区块稠油开展了恒温静态氧化管实验,通过分析氧化后产出气及原油组分的变化来研究温度、压力、石英砂和岩屑对稠油低温氧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70℃,稠油在110℃条件下的平均耗氧速率增加了1.42%/d;压力从10 MPa增加至30 MPa时,CO+CO_2生成量增加了2.13%;石英砂和岩屑均能促进稠油氧化反应进程;与原油相比,加入石英砂和岩屑后耗氧量分别增加了1.71%和4.08%;岩屑对稠油低温氧化反应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岩屑的催化作用。采用TG-DSC同步热分析仪研究了原油氧化行为,并通过Arrhenius氧化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活化能。结果表明:稠油在低温氧化阶段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该阶段活化能仅为18.09 kJ/mol,远低于燃料沉积和高温氧化阶段的活化能(84.58 kJ/mol和113.39 kJ/mol)。(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徐瑶瑶,宋晨,路金霞,王进,岳正波[7](2019)在《寡养单胞菌对S~(2-)氧化特性及主要代谢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机硫(S2)-为目标污染物,从北京东沙河黑臭水体筛选出一株能够高效氧化S~(2-)的土着硫氧化菌,并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命名为Stenotrophomonas sp.sp3.菌株sp3在温度25℃,初始pH值7.0,初始葡萄糖浓度0.25%,初始菌浓度1.00g/L时,菌株sp3对S~(2-)的氧化率最高.在此适宜条件下,反应60h后,菌株sp3对S~(2-)的最高氧化率达到86.6%.S~(2-)的浓度在整个氧化过程中持续下降后保持稳定,在此过程中产生了S~0,S_2O_3~(2-),SO_3~(2-)以及SO_4~(2-)这4种其它存在形态的硫.随着S~(2-)被氧化,SO_4~(2-)的浓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推测菌株sp3主要是通过副球菌硫氧化途径(PSO)将非稳定态的S~(2-)逐步转化为稳定态的SO_4~(2-).在此代谢途径中,一部分S~(2-)被氧化为S~0,另一部分S~(2-)则直接氧化为SO_3~(2-);S~0与SO_3~(2-)可自发反应生成S_2O_3~(2-),而S_2O_3~(2-)发生歧化反应再释放出SO_3~(2-)和S~0;反应生成的部分SO_3~(2-)继续直接氧化为SO_4~(2-).菌株sp3在黑臭水体的水质净化过程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贾文娟,汪芬,王明铭,王大扬,郑蕾[8](2019)在《臭氧对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氧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臭氧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于缓解北方地区河流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臭氧对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氧化特性,在取自北京市砂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水样中分别持续通入不同浓度的臭氧,检测60min内各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分子量分布随时间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样中DOC去除率与臭氧浓度和通入时间呈正相关,在臭氧浓度为1.31mg/L、通入时间为60min时,可达到最大DOC去除率(70%);通入臭氧5min时,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基本消失;紫外吸光度值部分减少;分子量为5~6kDa、1~3kDa和400Da的有机物显着减少,部分转化为分子量为60Da的有机物。经过臭氧氧化处理,二级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显着减少,大分子有机物几乎被全部降解。(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邬灿春[9](2019)在《油浸煤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陕北地区煤油伴生地质特点,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岩层破裂,应力重分布,裂隙发育和发展,原油浸入煤体影响着现场矿井防火工作的工程实际背景,利用实验方法研究油浸煤氧化特性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热重分析实验及原位红外光谱实验,结合煤自燃理论、煤化学及热力学等交叉理论,从宏观表征到微观表征,分析了不同含油比煤样在升温过程中煤样的氧化特性规律,揭示了原油对煤自燃氧化过程的主要影响。(1)基于程序升温氧化实验,确定了油浸煤标志气体,给出了不同含油比煤样的耗氧速率及放热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测试温度段(30℃~190℃)煤样具有分段特征,原油浸入煤体,能延缓煤氧反应进程;引用K值概念,用φ(CO)/k、φ(CO)/φ(CO_2)、φ(C_2H_4)/k,按主辅两种指标对煤自然发火过程进行了预测预报;煤样耗氧速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上升规律。(2)基于热重分析实验,给出了不同含油比煤样氧化阶段及各阶段特征,并求解了煤样氧化过程氧化动力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含油比煤样氧化进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原油氧化进程大致分为叁个阶段,随着含油比的提高,煤样吸氧增重阶段逐渐消失,煤油氧叁相反应,耗氧量增加,含油比25%煤样出现了失重现象;采用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求解不同含油比煤样及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分析了含油比对吸氧量、活化能及氧化燃烧特性的影响。(3)基于原位红外光谱实验,从定性和半定量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含油比煤样脂肪族、芳香族和含氧官能团随着温度升高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速温度260℃煤样化学反应剧烈,可作为不同含油比煤样脂肪族、芳香族和含氧官能团演化规律的分界点;脂肪族中甲基和亚甲基不同谱峰位置随着温度变化不同;1625 cm~(-1)芳香环上C=C官能团随温度先减少后增加,1593 cm~(-1)芳香环上C=C官能团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给出了煤样脂肪族随着含油比和温升演化规律;无油煤样和含油比25%煤样芳香C=C满足多项式变化;含氧官能团C=O变化规律揭示了含油比对水分蒸发气体脱附阶段影响小。图38表13参50(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2)
郭洋,张炜,周星,邓蕾[10](2019)在《二硼化镁的热氧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氧弹式量热计、热分析仪器、高温管式炉等实验装置及手段,研究了MgB_2颗粒的热氧化特性和能量释放特性。结果表明, MgB_2的实测燃烧热值和燃烧效率均高于无定型硼。在298~1673 K的温度区间内, MgB_2在缓慢升温条件下的热氧化反应包含四个阶段,其主要的氧化放热和增重都发生在1200~1665 K之间。而无定型硼主要的氧化放热和增重都发生在1919K附近。在1665K时,MgB_2的氧化率高达94.3%,而无定型硼的氧化率仅为43.6%。与无定形硼相比, MgB_2可以在更低温度下充分氧化,热氧化特性优于无定形硼。(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氧化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推导煤自燃过程中的平均耗氧速率和标准耗氧速率计算式,求解各温度点煤体的平均氧浓度数值以及氧浓度和耗氧速率分布函数,确定煤自燃氧化动力学参数表达式。采用模拟实验对此系统的耗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自燃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体平均氧浓度点逐渐沿气体流动方向远离流动距离中心点,各温度点煤体氧浓度及耗氧速率沿流动路径呈负指数分布,当温度较低时可近似作线性处理。此外,分析表明,若以平均耗氧速率作为煤自燃氧化反应速率,可更全面、直观地对煤自燃氧化阶段进行划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忠,贾茹,李瑞娜,刘帅.燃烧温度对柴油固体颗粒物形貌及氧化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许芸芸.煤自燃氧化特性测试系统的耗氧规律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9
[3].王俊杰,付冬冬,汪澜.高温悬浮态下硫铁矿的氧化特性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4].彭英健,姚有利,姜玉婷.信湖3煤抽提后低温氧化特性变化实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志根.新集二矿含黄铁矿煤样升温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9
[6].蒲万芬,王亮亮,彭小强,任豪,杨洋.稠油低温氧化特性及行为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7].徐瑶瑶,宋晨,路金霞,王进,岳正波.寡养单胞菌对S~(2-)氧化特性及主要代谢途径[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贾文娟,汪芬,王明铭,王大扬,郑蕾.臭氧对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氧化特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
[9].邬灿春.油浸煤氧化特性的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10].郭洋,张炜,周星,邓蕾.二硼化镁的热氧化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