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标记论文_任琴琴,鲁秀梅,柯思佳,钱春桃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体标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记,荧光,单倍体,肠液,离体,胃液,鹿茸。

离体标记论文文献综述

任琴琴,鲁秀梅,柯思佳,钱春桃[1](2019)在《分子标记辅助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甜瓜蔓枯病极端抗感单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抗感基因池,快速准确筛选抗感单株,进行抗蔓枯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加速育种进程,采用分子标记辅助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筛选极端抗感单株。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甜瓜F_2群体的96株植株,接种5 d后快速准确筛选到抗感单株分别为17株和15株,抗感植株的离体叶片接种鉴定与分子标记筛选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85和0.68。(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05期)

赵彤[2](2019)在《叁角梅转录组SSR分子标记开发与离体再生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叁角梅转录组SSR总体特征、开发出适用于分子育种的SSR引物,筛选出和鉴定苞片差异表达基因,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B.spectabilis cv‘Speciosa’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苞片,及初开期的花的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MISA分析'Speciosa'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利用Primer 3设计引物,并选择50对引物对6个不同种和杂交种叁角梅进行可转移性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Speciosa’转录组中,共检测出79 210个SSR位点,分布于60 318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44.91%。优势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双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76.37%和13.26%。A/T和AG/CT分别是单核苷酸、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重复类型的71.66%和6.77%。挑选的50对引物中,有42对引物可以扩增到清晰稳定的目标条带,有效扩增率为84.00%,不同品种间的平均可转移率为85.86%;其中3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平均He和PIC分别为0.5548和0.4603。为实现叁角梅种质创新的目的,诱导足够的愈伤组织,在组培水平上诱导多倍体育种做铺垫,实验取B.glabra cv‘Singerpore Pink’、B.specto-peruviana cv‘Mrs Butt’的幼嫩茎段、叶片,B.glabra cv‘Formosa’、B.spectabis cv‘Speciosa’播种两周后长出的下胚轴和子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加以比较,筛选出愈伤组织长势良好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最优配比,用最适的培养基继续增殖以获得足够的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叁角梅茎段与下胚轴更适合作为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其中,适宜‘Singerpore Pink’茎段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1.0mg/L,适宜‘Mrs Butt'的茎段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0.5-1.0mg/L;适宜'Formosa'下胚轴愈伤组织培养基为 MS+IBA 0.1mg/L+6-BA 2.Omg/L。尚未发现适宜'Speciosa'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培养基。(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冰江[3](2016)在《离体雌核发育诱导洋葱单倍体与分子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洋葱(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2n=2x=16)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Allium)二年生蔬菜,在世界范围内栽培广泛,其年生产量和生产面积居于世界蔬菜生产的第叁位。我国种植洋葱的历史虽然较短,但是发展迅速,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是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洋葱是典型的异花授粉蔬菜,自交衰退严重。传统育种方法育成优良的自交系需要6~10年的时间,而通过单倍体途径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选育出整齐一致的纯系,明显提高选择效率。此外,单倍体加倍获得的双单倍体可作为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及数量性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不同来源的中日照型洋葱自交系、常规种、杂交种为材料,通过离体雌核发育途径诱导培养洋葱花蕾,对适宜培养基的筛选、培养程序优化、植株再生、染色体倍性鉴定、染色体加倍技术、分子标记鉴定等进行了研究。利用获得的洋葱不育双单倍体、可育双单倍体以及二者杂交获得的F1,采用SLAF-seq技术进行测序,获得多态性SLAF标记,并开发出大量特异性SNP位点。主要结果如下:1.以引自日本的3个中日照型洋葱杂交种的花蕾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2,4-D和6-BA浓度及配比对单倍体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1.5 mg·L-1 2,4-D+1.5 mg·L-1 6-BA和2.0 mg·L-1 2,4-D+2.0 mg·L-1 6-BA的B5培养基适于胚的诱导,诱导率最高达到4.00%。2.对洋葱花蕾的诱导培养程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蕾大小对洋葱的离体雌核发育有很大影响。直径2.1~3.0 mm的花蕾离体诱导培养时成胚率明显低于其它直径的花蕾。直径3.1~4.0 mm的花蕾诱导成胚率最高。‘地球’的花蕾经低温预处理1 d后成胚率明显增高,预处理3 d后胚的诱导率开始明显下降。而‘大宝’的花蕾经低温预处理1 d后成胚率没有显着变化,预处理3 d后胚的诱导率明显下降。3.不同基因型洋葱雌核发育胚的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本试验供试的9个洋葱基因型中胚的诱导率最高的是杂交种‘地球’,诱导率为4.67%,其次为‘大宝’和‘阿盾’,诱导率分别为4.33%和4.00%,没有显着差异。2个常规种‘天正红玉’和‘天正黄金’分别诱导出了6枚和8枚胚,诱导率显着少于其他基因型。2个自交系503和217分别诱导出13枚和10枚胚,诱导率显着大于常规种,但显着少于5个杂交种。总的来说,杂交种的胚诱导率大于自交系,自交系的诱导率大于常规种。4.将所获得的雌核发育胚转移至含有30 g·L-1蔗糖的1/2B5+0.5mg·L-1NAA培养基中,5d后即可发育成正常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dna相对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正常二倍体的样品分离峰出现在140相对荧光强度中,据此断定分离峰出现在70荧光强度的为单倍体材料。为进一步验证再生植株的倍性,对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过的植株再进行根尖染色体计数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为二倍体的植株染色体数为2n=2x=16,鉴定为单倍体的染色体数为n=x=8,与流式细胞仪的鉴定结果完全吻合。5.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对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升高,再生植株的存活率降低,但二倍体率增加;在相同秋水仙素浓度下,随处理时间延长,植株的成活率下降,但二倍体率增加。浓度为200mg·l-1的秋水仙素处理48h,对两个供试品种的染色体加倍效果最好,成活率分别为61.11%、50.00%,加倍率分别为44.44%、38.89%。6.利用dnf-566、rns-357和acskp1标记对部分再生植株进行了检测。‘阿盾’的11株再生植株均为纯合的msms或msms,‘地球’的15株再生植株中在ms位点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大宝’的16株再生植株中,有13株在ms位点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3株是杂合的。7.生根良好的再生植株经驯化、炼苗后,移栽到试验基地网棚,绝大多数再生植株成活,形态正常,生长发育良好。洋葱单倍体植株矮小、细弱,开花期与二倍体洋葱植株基本一致,但抽生花薹矮小。整个花序较小,花蕾数少而且小。花药小,没有花粉。双单倍体植株性状表现符合二倍体特征,能正常开花。经分子标记鉴定为msms基因型的双单倍体植株育性正常,而鉴定为msms基因型的双单倍体植株表现为雄性不育。育性正常的双单倍体植株开花后套袋,放入苍蝇授粉自交,获得了发育饱满、发芽力强的自交种子。对不育双单倍体植株,利用其作为母本与可育双单倍体杂交,获得了f1代种子。8.以获得的可育双单倍体dh-17、不育双单倍体dh-1及部分f1代单株为材料,利用基于简化基因组深度测序的slaf-seq技术,选择洋葱转录组作为参考进行电子酶切预测,最终确定使用pvuii+scai酶切。将南芥的测序读长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结果显示双端比对效率为80.60%,大部分测序读长的插入片段长度都在范围之内,表明建库质量良好。通过测序共获得125.98m读长,各样品所获读长数量在29736~30825419范围内。所有样品的测序质量值q30均大于80%,说明测序碱基错误率较低,所获数据合格。测序获得平均gc含量为35.77%,而且含量比较平均,说明达到了测序要求。对满足质量要求的测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共开发出各类型标签294911个,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14776个,仅占SLAF标签总数的5%。根据基因型编码规则对筛选出的多态性标签进行基因型编码,共得到可编码8种基因型的标签6384个,其中5354个多态性标签符合aa×bb类型,占可编码标签的83.86%。利用多态性标签进一步进行SNP位点的开发,共得到36109个群体的SNP。样品亲缘关系鉴定结果表明异常标签数目所占比例均远远小于0.5%,由此可以判定样品F1-1、F1-2、F1-3、F1-4、F1-5均为DH-17和DH-1的子代。(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5-10)

王静,冯会娟,欧阳伟,孙云钢,吴菊清[4](2015)在《~(99)Tc~m标记反义miR208b寡核苷酸及其转染离体肥大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用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反义mi R208b寡核苷酸,并转染离体早期肥大心肌细胞的实验过程及方法。方法合成针对mi R208b的反义mi R寡核苷酸(AMO),LNA(带锁核酸)修饰AMO,将双功能螯合剂NHS-MAG3(N-羟基琥珀酰亚胺-巯基乙酰基叁甘氨酸)与LNA-AMO偶联后,用99Tcm标记,然后用Sep-Pak C18反相层析法对NHS-MAG3-LNA-AMO及其标记物进行洗脱纯化,前者同时经Gene Quant DNA/RNA calculator测定在26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不同检测方法测定纯化后标记物的标记率、放化纯度、稳定性以及与靶基因杂交的活性;建立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离体心肌肥大细胞模型,检验早期肥大心肌细胞内mi RNA208b的相对表达量以及经脂质体包裹的99Tcm-NHS-MAG3-LNA-AMO在早期肥大心肌细胞内的滞留率。结果纯化后的标记物标记率>84%,放化纯度>86%,标记物分别在新鲜人血清、生理盐水中孵育12 h后,放化纯度均大于80%,并具有与靶向基因杂合的能力。离体心肌肥大模型成功建立,测得早期心肌肥大细胞内mi RNA208b表达升高,且最终标记物转染细胞后6 h滞留率大于20%。结论在双功能螯合剂NHS-MAG3以及LNA的介导下,成功将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于NHSMAG3-LNA-AMO,最后将反义探针顺利转染早期离体肥大心肌细胞,这为后续的在体心肌肥大核素显像提供重要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曹剑,王怡宁,石新琳,马国涛,孔令燕[5](2012)在《双模态标记F3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心脏后离体及在体影像示踪》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标记带有红色荧光蛋白(RFP)的F3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索双模态成像示踪标记干细胞示踪的可行性。方法使用含USPIO(40μg Fe/ml)的培养基与BMSCs/RFP共孵育培养24 h,标记后行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及台盼蓝染色验证标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组(n=8)通过心肌局部注射方式将双标干细胞移植至急性心肌梗死F344大鼠的梗死心肌周围,术后不同时间点(1 d、1周、2周和4周)行磁共振成像和荧光成像,对双标干细胞进行示踪并比较信号强度变化;对照组(n=2)不注射细胞,行磁共振和光学成像。4周后将大鼠麻醉处死后取心脏病理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和荧光成像,观察双标干细胞在心肌内的分布。结果共孵育培养24 h的方式可以有效、安全地构建USPIO-RFP双标BMSCs干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USPIO标记阳性率为99%,透射电镜提示USPIO颗粒主要位于胞质内溶酶体中。台盼蓝染色显示标记组和阴性对照组活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7%比96.3%,P>0.05)。心肌局部注射双标干细胞的实验组8只大鼠,磁共振成像在术后4周内均能观察到注射区域信号强度降低,并且信号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66);在体荧光成像未能检测到荧光信号,而离体荧光成像检测到心脏表面细胞注射区域有较弱的荧光。病理切片染色显示梗死心肌周围细胞核密度增加,心肌中蓝染颗粒及荧光成像发光分布区域与HE染色中细胞核密度增加区域一致。结论USPIO-RFP双标干细胞注射至大鼠急性梗死心肌后,在体磁共振成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对干细胞的示踪成像,离体荧光成像和病理荧光成像可以示踪移植干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柴婷婷[6](2012)在《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的离体筛选及分子标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从感染青枯病的广藿香植株中分离得到的青枯菌HX5为供试菌株,制备青枯菌粗毒素,对广藿香进行接种诱导试验,一周内,植株呈现渐进的发病过程,而且体内防御相关酶也有所变化,表现一定抗性生理反应。在此基础上,以青枯菌粗毒素为选择压力,进行广藿香抗性种质的筛选。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技术以及同工酶标记对广藿香抗性种质进行分子标记的筛选,为获得稳定的广藿香抗病品系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国内外研究评述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广藿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植物抗病育种的几种主要方法;并总结了分子标记的类型及其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2青枯菌诱导广藿香的致病过程及防御相关酶同工酶分析以广藿香叶片为材料,分别接入添加了青枯菌菌株HX1、HX4、HX5制备的粗毒素培养基中,比较不同的青枯菌菌株对外植体的致毒性,结果表明,菌株HX5的致病力最强。将菌株HX5用于广藿香试管苗的诱导,结果表明,诱导1-7d后的广藿香植株,表现渐进的发病过程,开始时,植株失绿、少数叶片萎垂;逐渐地植株茎杆弯曲、整株叶片萎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诱导植株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OD同工酶在第1d、第3d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与对照共有的谱带,强度先增后减;CAT同工酶在第3d、第5d时分别出现新谱带,第6d时强度达到最大;POD同工酶在第1d和第4d时分别出现了新谱带,强度先增后减,第7d时所有谱带消失。这说明青枯病的发生呈现渐进的过程。青枯菌诱导1-7d的时间里,广藿香SOD、CAT和POD同工酶谱带在数目和强度上均有所不同,呈动态变化,表明SOD、CAT和POD在广藿香抵抗青枯菌入侵时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3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的离体筛选以青枯菌HX5作为供试菌株,广藿香不同外植体为材料,利用青枯菌粗毒素作为选择压力,筛选广藿香抗性种质。结果表明: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出芽率逐渐降低,在同一粗毒素浓度处理下,带节茎的出芽率明显高于叶片;二次筛选时,浓度为2.1×108cfu/ml的处理,芽的存活率较低,大部分芽基部变褐,叶片萎黄,仅少量抗性芽保持绿色。因此,抗性种质的筛选实验以广藿香叶片为材料,分别以浓度为1.8x108cfu/ml和2.1×1O8cfu/ml的青枯菌制备的粗毒素,作为抗性芽筛选和抗性芽二次筛选的选择压力。经过3批次的筛选,共使用外植体864个,获得了170个抗性芽,对这些抗性芽进行二次筛选后,仅18个芽存活,成活率为10.59%。将其诱导生根,其中部分植株发黄死亡,将长势较好的植株扩大培养,最终获得9个抗性株系,编号S1-S9。4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的分子标记研究以筛选得到的9个广藿香抗性株系为材料,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及同工酶标记等分子标记技术,对抗性株系进行分子标记的筛选。RAPD分析结果表明,以稳定性好、条带清晰的6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27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以抗性株系S5和S7的变化较大。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SOD、CAT、POD、PPO和MDH同工酶进行分析,以抗性株系S7和S8的变化较大。结果表明,株系S7在DNA和蛋白水平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出现了5条特异性的DNA谱带,分别位于600bp、700bp、900bp、1100bp和1200bp分子量处,将其命名为B1-B5。POD同工酶增加了迁移率为0.21、0.56的2条谱带,CAT、PPO同工酶分别缺少了迁移率为0.17、0.15的1条谱带。(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01)

张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毅[7](2011)在《荧光标记鹿茸蛋白提取物胃肠道吸收离体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鹿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肽等活性成分,对神经、心血管、免疫、生殖系统有显着的调节作用[1]。鹿茸的传统给药方式为口服给药,给药后经消化道相关酶的降解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然而,由于检测方法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张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毅[8](2011)在《荧光标记鹿茸蛋白混合物胃肠道离体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鹿茸蛋白胃肠道吸收离体实验方法,为实现鹿茸蛋白在体分析检测及活性示踪奠定基础。方法首先提取鹿茸蛋白,并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对其进行荧光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非变性电泳检测荧光蛋白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及变化过程,并通过半离体肠囊外翻实验研究荧光蛋白透过肠壁的吸收情况。结果鹿茸蛋白混合物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荧光和蛋白含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但是主要成分基本保持稳定,分子量分别为45,25和17.8 ku的蛋白带可透过肠囊壁吸收。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鹿茸蛋白混合物胃肠道吸收的离体实验方法,验证了鹿茸蛋白在离体半离体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吸收情况,为进一步实现鹿茸蛋白的在体活性示踪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同类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检测建立筛选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期刊2011-09-23)

裴晓利[9](2011)在《黄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及其DH群体SSR标记图谱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倍体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由单倍体加倍产生纯合二倍体(即DH系)是不分离群体,是AFLP,RELP,RAPD,SSR等分子标记和基因图谱研究的极好材料。本研究通过雌核发育途径诱导黄瓜单倍体,同时由辐射花粉授粉技术诱导获得的DH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黄瓜遗传图谱,结果如下:1.以29个黄瓜不同基因型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结果表明:29个不同基因型的单倍体诱导率变异幅度为0.18-2.20,平均为0.76,11个基因型单倍体诱导率在0.5-1之间,占基因型总量的37.93%,10个基因型单倍体诱导率在0.18-0.5之间,占基因型总量的34.48%;说明基因型对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2.研究了基因型、TDZ和AgNO3对黄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黄瓜品种对雌核发育启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变异幅度在65.52%-93.33%之间;诱导培养基添加TDZ有助于启动雌核发育,其最适浓度为0.08mg/L ;诱导培养基添加AgNO3有助于提高胚珠启动率,其最适浓度为5mg/L。试验共获得10株再生植株,流式细胞仪鉴定8株为单倍体,2株为二倍体。3.以两个黄瓜栽培品种的自交系PK281和PK282为作图亲本,利用75个DH系为作图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黄瓜分子遗传图谱。图谱由5个连锁群组成,覆盖基因组长度187.963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7.35cM。最大间距为14.914cM,连锁群长度为17.038-71.605cM,标记位点数3-29,平均标记间距为6.39-31.99cM。有61.19%(67个位点中有41个)的分子标记位点出现偏分离,并在统计上达到显着或极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胡建斌,刘丹华,王建丽,李雅鸽,马兴帅[10](2011)在《EMS诱导黄瓜离体变异及分子标记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对黄瓜幼苗茎段进行处理,以茎段存活率和出芽率为指标,筛选到半致死处理组合,即4%EMS处理2 h。RAPD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发现,经EMS处理获得的再生苗DNA发生了变异,共检测到8个RAPD变异位点和5个SRAP变异位点。(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离体标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叁角梅转录组SSR总体特征、开发出适用于分子育种的SSR引物,筛选出和鉴定苞片差异表达基因,本实验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B.spectabilis cv‘Speciosa’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苞片,及初开期的花的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MISA分析'Speciosa'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利用Primer 3设计引物,并选择50对引物对6个不同种和杂交种叁角梅进行可转移性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Speciosa’转录组中,共检测出79 210个SSR位点,分布于60 318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44.91%。优势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双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76.37%和13.26%。A/T和AG/CT分别是单核苷酸、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重复类型的71.66%和6.77%。挑选的50对引物中,有42对引物可以扩增到清晰稳定的目标条带,有效扩增率为84.00%,不同品种间的平均可转移率为85.86%;其中3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平均He和PIC分别为0.5548和0.4603。为实现叁角梅种质创新的目的,诱导足够的愈伤组织,在组培水平上诱导多倍体育种做铺垫,实验取B.glabra cv‘Singerpore Pink’、B.specto-peruviana cv‘Mrs Butt’的幼嫩茎段、叶片,B.glabra cv‘Formosa’、B.spectabis cv‘Speciosa’播种两周后长出的下胚轴和子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计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加以比较,筛选出愈伤组织长势良好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最优配比,用最适的培养基继续增殖以获得足够的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叁角梅茎段与下胚轴更适合作为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其中,适宜‘Singerpore Pink’茎段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1.0mg/L,适宜‘Mrs Butt'的茎段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NAA0.2mg/L+6-BA0.5-1.0mg/L;适宜'Formosa'下胚轴愈伤组织培养基为 MS+IBA 0.1mg/L+6-BA 2.Omg/L。尚未发现适宜'Speciosa'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培养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体标记论文参考文献

[1].任琴琴,鲁秀梅,柯思佳,钱春桃.分子标记辅助离体叶片接种鉴定甜瓜蔓枯病极端抗感单株[J].中国瓜菜.2019

[2].赵彤.叁角梅转录组SSR分子标记开发与离体再生体系构建[D].海南大学.2019

[3].刘冰江.离体雌核发育诱导洋葱单倍体与分子标记开发[D].山东农业大学.2016

[4].王静,冯会娟,欧阳伟,孙云钢,吴菊清.~(99)Tc~m标记反义miR208b寡核苷酸及其转染离体肥大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

[5].曹剑,王怡宁,石新琳,马国涛,孔令燕.双模态标记F34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大鼠心脏后离体及在体影像示踪[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

[6].柴婷婷.广藿香抗青枯病种质的离体筛选及分子标记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7].张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毅.荧光标记鹿茸蛋白提取物胃肠道吸收离体实验研究[J].药学学报.2011

[8].张倩,胡剑江,周秋丽,王新月,王毅.荧光标记鹿茸蛋白混合物胃肠道离体实验研究[C].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2011

[9].裴晓利.黄瓜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及其DH群体SSR标记图谱构建[D].甘肃农业大学.2011

[10].胡建斌,刘丹华,王建丽,李雅鸽,马兴帅.EMS诱导黄瓜离体变异及分子标记检测[J].江西农业学报.2011

论文知识图

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0·1mmol BUdR#~左:叁种颜色量子点标记HeLa细胞的Nu...可知,不同体系处理后的皮肤表面的荧香石竹切花茎末端细菌生物被膜35°C...2001~2005年PubMed发表的量子点相关论...与水稻离体叶片互作15mni后的芯片杂交...

标签:;  ;  ;  ;  ;  ;  ;  

离体标记论文_任琴琴,鲁秀梅,柯思佳,钱春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