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论文_张莉莎,倪菁潞,刘睿杰,常明,金青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甾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物,甾醇,脂肪,鹰嘴豆,生长,代谢物,性能。

植物甾醇论文文献综述

张莉莎,倪菁潞,刘睿杰,常明,金青哲[1](2019)在《α-生育酚、γ-谷维素及植物甾醇在乙酸乙酯介质中清除自由基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Bliss模型,研究不同含量复配的3种脂质伴随物α-生育酚、γ-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在乙酸乙酯非极性介质中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相互作用类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初步阐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脂质伴随物单独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弱为α-生育酚>γ-谷维素>植物甾醇;3种脂质伴随物两两复配后清除DPPH自由基主要呈现拮抗作用。动力学研究发现,非极性介质复配体系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快慢由体系中主抗氧化剂决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复配脂质伴随物光谱,发现羟基右移,推测氢键的形成可能是导致3种脂质伴随物在乙酸乙酯中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黄志毅,李志华,孙凤刚,邹胜龙,潘忠超[2](2019)在《植物甾醇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选用240只817肉仔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g/吨植物甾醇(5%含量)。试验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为期42d。试验结果表明:①在817肉鸡基础饲粮中添加200g/吨植物甾醇,可以显着提高817肉鸡的平均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着,且试验组817肉鸡的成活率比对照组高3.4%;②试验组817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在817肉鸡饲粮中添加200g/吨植物甾醇能显着促进肉鸡的生长,提高肉鸡成活率,并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林江波,王伟英,邹晖,戴艺民[3](2019)在《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植物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茎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植物甾醇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共获得43 085条Unigenes,其中24 459条在Nr、Swiss-prot、KOG和KEGG数据库获得注释,7 333条获得共同注释。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生物合成分为3个阶段,共有50个Unigenes (30种酶)参与。表达分析表明,DXR和HMED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K和MVD;成熟期茎、叶SMT1的表达量比生长期高,SMT2则生长期高于成熟期;同一时期,SMT1和SMT2在叶的表达量都比茎高。这为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的开发利用和调控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鑫龙,王立晖,刘鹏,安娜,陈光辉[4](2019)在《基于非均相反应的新型固定化酶的构建及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植物甾醇酯的应用价值,在传统酶催化合成方法基础上,研究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以纳米管为乳化剂,利用异辛烷和含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溶液构建Pickering乳液催化剂(CRL@PE),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对该乳液催化剂形貌进行分析,确定其液滴直径为40μm~60μm的油包水构型。将CRL@PE应用于催化植物甾醇和α-亚麻酸酯化反应合成亚麻酸甾醇酯,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含水率、酸醇摩尔比、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植物甾醇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含水率4.0%、酸醇摩尔比2∶1(植物甾醇30μmol)、酶用量12 U、温度30℃、反应时间12 h,此时植物甾醇转化率为93.2%。CRL@PE重复使用10次后,甾醇转化率为90.06%;使用15次后,转化率为77.3%,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此外,CRL@PE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1期)

王晓丽,袁宜霖,李非凡,杨瑞楠,张良晓[5](2019)在《鹰嘴豆中植物甾醇的鉴定及生物接近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鹰嘴豆中植物甾醇的含量,研究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来测定鹰嘴豆经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后植物甾醇的生物接近度。以鹰嘴豆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植物甾醇种类、含量及存在形式进行鉴定分析。同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分别研究热处理、微波处理和超高压处理对鹰嘴豆中植物甾醇生物接近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鹰嘴豆中主要含有β-谷甾醇(1 003. 87±6. 27mg/kg)、菜油甾醇(164. 00±2. 86mg/kg)、Δ5-燕麦甾烯醇(100. 46±0. 93mg/kg)、豆甾醇(58. 02±0. 14mg/kg)、豆甾烷醇(20. 26±0. 16mg/kg)、Δ7-燕麦甾烯醇(14. 78±0. 16mg/kg),此外,还含有微量的胆固醇(0. 81±0. 01mg/kg)和菜油甾烷醇(0. 73±0. 01mg/kg),上述各类甾醇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热处理、微波处理与超高压处理均导致鹰嘴豆中植物甾醇生物接近度不同程度的降低。研究表明,食用鹰嘴豆时采用较短时间的热加工或微波处理有利于减少植物甾醇的生物接近度的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2019年10期)

令狐克川,张瑞强,张干,姜滢,温超[6](2019)在《植物甾醇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植物甾醇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规格相近的中华绒螯蟹360只,随机分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蟹,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5、50、100 mg/kg植物甾醇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提高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且有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含量的趋势(P=0.081);50、100 mg/kg植物甾醇添加组可食内脏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雄蟹可食内脏中的总胆固醇含量低于雌蟹,而粗蛋白含量高于雌蟹。由此可知,植物甾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绒螯蟹的生产性能且降低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改善可食内脏的抗氧化能力,50 mg/kg为适宜添加水平;与雌蟹相比,雄蟹可食内脏总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粗蛋白含量较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蒋晓彤,杨济泽[7](2019)在《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保健食品及甾醇原料中各种植物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方法,用安捷伦毛细管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以程序升温检测不同基质样品中甾醇的含量。结果在一定的色谱条件下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内标桦木醇分离良好。以甾醇总量、甾醇峰面积总和与内标桦木醇峰面积之比做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0553~6.64mg/mL,相关系数0.999,定量限为0.0550 mg/mL,加标回收率在97.78%~100.2%之间, RSD在0.49%~0.75%之间。结论该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准确。为食品、保健食品及其原料甾醇含量检测方法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陈林林,荆荣华,李伟,韩可,辛嘉英[8](2019)在《肉桂酸植物甾醇酯的酶法合成及对DPPH·的清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水相反应体系中,通过脂肪酶催化合成肉桂酸植物甾醇酯。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在5 mL 2-甲基四氢呋喃中,肉桂酸乙酯与植物甾醇底物摩尔比1∶1,反应温度60℃,Novozym435脂肪酶添加量120 mg(肉桂酸乙酯0.5 mmol),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h后肉桂酸植物甾醇酯的产率可达76.34%。通过考察产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肉桂酸植物甾醇酯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IC_(50)值为0.31 mg/mL,抗氧化能力强于底物,且通过酯化改善了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欧阳鹏凌,管玘,曲丹,丁信文,宋立华[9](2019)在《植物甾醇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部分代谢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通过考察植物甾醇酯(phytosterol esters,PSE)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liverdisease,NAFLD)大鼠肝脏部分小分子代谢物的影响,深入研究PSE对NAFLD发挥预防作用的代谢分子机制。利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的同时,PSE干预组分别灌胃低剂量(0.05 g/(100 g·d m_b))、高剂量(0.10 g/(100 g·d m_b))PSE强化牛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time-of-f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大鼠肝脏组织代谢物,通过Progenesis QI v2.3软件进行无监督和有监督的模式判别及UNIFI数据分析平台初步筛选各组差异代谢物,利用MetaboAnalyst(http://www.metaboanalyst.ca/faces/upload/PathUploadView.xhtml)等数据库寻找所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筛选出磷脂酸(16∶0/20∶2(11Z,14Z)、20∶1(11Z)/0∶0)、磷脂酰胆碱(16∶0/18∶1(11E)、18∶1(6Z)/0∶0、18∶1(9Z)/18∶0、20∶3(8Z,11Z,14Z)/0∶0、15∶0/18∶1(11Z)、16∶0/16∶1(9Z)、16∶0/2∶0、17∶1(10Z)/0∶0、19∶3(10Z,13Z,16Z)/0∶0、20∶4(5Z,8Z,11Z,14Z)/14∶0)、磷脂酰乙醇胺(20∶3(8Z,11Z,14Z)/22∶6(4Z,7Z,10Z,13Z,16Z,19Z)、22∶6(4Z,7Z,10Z,13Z,16Z,19Z)/17∶1(9Z))、磷脂酰甘油(17∶2(9Z,12Z)/22∶6(4Z,7Z,10Z,13Z,16Z,19Z))、鞘磷脂(d18∶0/16∶0)、甘氨胆酸、溶血卵磷脂(18∶1(9Z)、20∶3(5Z,8Z,11Z))、20∶3(8Z,11Z,14Z))共20种差异代谢物,高剂量PSE可更好地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的紊乱。结论:PSE可通过调节磷脂类和胆汁酸类的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来改善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许腾[10](2019)在《植物甾醇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植物甾醇为样本,将植物甾醇分别添加到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中,根据理化指标~([1])的变化趋势,综合判定其对植物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以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BHT)与VE为对照,采用Schaal烘箱法观察植物甾醇对油脂抗氧化的能力,其结果表明植物甾醇对叁种脂质过氧化反应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与用量成正比关系。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为植物甾醇> BHT> V_E。(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21期)

植物甾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选用240只817肉仔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g/吨植物甾醇(5%含量)。试验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两个阶段,为期42d。试验结果表明:①在817肉鸡基础饲粮中添加200g/吨植物甾醇,可以显着提高817肉鸡的平均末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差异不显着,且试验组817肉鸡的成活率比对照组高3.4%;②试验组817肉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综上所述,在817肉鸡饲粮中添加200g/吨植物甾醇能显着促进肉鸡的生长,提高肉鸡成活率,并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甾醇论文参考文献

[1].张莉莎,倪菁潞,刘睿杰,常明,金青哲.α-生育酚、γ-谷维素及植物甾醇在乙酸乙酯介质中清除自由基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油脂.2019

[2].黄志毅,李志华,孙凤刚,邹胜龙,潘忠超.植物甾醇对817肉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家禽科学.2019

[3].林江波,王伟英,邹晖,戴艺民.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铁皮石斛植物甾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4].刘鑫龙,王立晖,刘鹏,安娜,陈光辉.基于非均相反应的新型固定化酶的构建及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5].王晓丽,袁宜霖,李非凡,杨瑞楠,张良晓.鹰嘴豆中植物甾醇的鉴定及生物接近度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

[6].令狐克川,张瑞强,张干,姜滢,温超.植物甾醇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体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蒋晓彤,杨济泽.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8].陈林林,荆荣华,李伟,韩可,辛嘉英.肉桂酸植物甾醇酯的酶法合成及对DPPH·的清除作用[J].中国粮油学报.2019

[9].欧阳鹏凌,管玘,曲丹,丁信文,宋立华.植物甾醇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部分代谢物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9

[10].许腾.植物甾醇对油脂抗氧化作用的影响[J].食品安全导刊.2019

论文知识图

五指山-美姑地区筇竹寺组烃源岩饱和...植物油基于植物甾醇组成的聚类树...植物甾醇衍生物处理MCF-7细胞的...提取纯化后的植物甾醇与植物2005~2009年添加植物甾醇/酯的...混合植物甾醇标准品及提纯的β...

标签:;  ;  ;  ;  ;  ;  ;  

植物甾醇论文_张莉莎,倪菁潞,刘睿杰,常明,金青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