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行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模型,方程,变量,因素,结构,交通。
出行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袁亚运[1](2020)在《心理驱动抑或结构束缚:城镇居民低碳出行的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认为,城镇居民低碳出行受到内部心理性因素和外部结构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是何种因素起主导作用,至今尚无定论。以江苏省镇江市城镇居民低碳出行调查所得的2212份有效数据为样本,运用系数集束化方法,从意愿与行为两个维度出发,比较上述两类因素对城镇居民低碳出行的影响强度。研究发现,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因素的情况下,心理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显着影响城镇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和行为,但是结构性因素的作用强度始终大幅度高于心理性因素。性别上的交互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可见,城镇居民低碳出行尽管受到心理性因素驱动,但是主要受制于结构性因素。因此,相较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心理性因素,破除外在因素的结构性束缚,是提高城镇居民实践低碳出行更为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3期)
朱海燕,关宏志,韩艳,李婉莹,赵磊[2](2019)在《心理因素影响下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错峰出行是解决出行时间集中引起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节假日游客错峰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潜变量对其错峰出行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节假日旅游满意度,构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节假日旅游满意度4个心理因素对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行为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潜在变量对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意向具有显着影响,其中知觉行为控制是关键因素且影响最大,节假日旅游满意度对节假日错峰出行行为意向及行为有显着负向影响.本研究可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徐媛,徐薇,周晶,卢珂[3](2019)在《考虑心理距离的随机后悔最小化出行选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交通拥堵这一城市问题需要对居民的出行决策规则进行准确刻画。作为期望效用理论的补充,后悔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但已有模型鲜少考虑影响后悔情绪度量的心理因素。根据后悔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理论""后悔一致性模型"等做出基本行为假设,引入心理距离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出行方案,构建改进的考虑心理距离的随机后悔最小化交通出行选择模型,以解释心理因素会影响感知后悔情绪的现象。使用瑞士地铁SP调查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与原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模型对居民出行行为机理的描述更为贴切。(本文来源于《系统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白雪菲[4](2019)在《出行时间心理账户及心理预算对出行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行时间是影响人们日常交通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现有文献中以研究外部客观因素(如天气、设施、信息等)对出行者出行时间感知影响的居多,很少有在时间心理账户的视角下研究出行者内在主观因素对出行时间感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使用统计软件SPSS22和Amos24,对以通勤为目的的出行过程中的时间花费分类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探索和验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心理账户分类结构。结果显示人们一般将出行时间心理账户分为5类,包括等待时间、车内时间、步行时间、寻车时间、堵车时间。其次,本文让受访者分别在步行时间与等待时间,步行时间与车内时间,以及等待时间与车内时间叁项调查中进行独立权衡,借助MNL(Multinomial Logit Model)模型,并使用BIOGEME软件对相关参数进行估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叁类出行时间花费之间不可替代,验证了出行时间心理账户的不可替代性特征。总体来说,出行者不喜欢将时间过多得用于步行和等待。从人们对车内时间的态度来看,人们倾向于减少总的出行时间,即尽可能缩短一段行程的总时间。最后,论文考虑到心理账户中的心理预算行为,通过建立考虑时间心理预算作为参照点的MNL模型,使用BIOGEME软件估计相关参数,并与不考虑心理预算的原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在日常出行中对步行时间、等待时间和车内时间有各自的心理预算,并会试图平衡他们的心理预算。步行时间和车内时间能够显着地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步行时间和车内时间花的越多,人们得到的效用就越小。步行时间的超出值、节省值和车内时间的超出值、节省值都能显着得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步行时间和车内时间超出心理预算会给人们带来负面效用,而步行时间和车内时间越小于心理预算,人们得到的正的效用会越大。对比两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和匹配率发现,引入心理预算参照点的模型对变量的解释能力更好也可以更准确的预测受访者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3)
卢德佑[5](2019)在《基于心理潜变量和出行者异质性的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者对出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出行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等心理潜变量对出行者选择省际客运出行方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出行者具有异质性,出行者在出行方式选择偏好和出行感知上会有差异性的表现,出行者异质性对出行者选择省际客运出行方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利用不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logit模型研究显变量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针对心理潜变量和出行者异质性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基于心理潜变量和出行者异质性对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开展研究,从而为运输企业制定运营策略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引入出行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出行者对高铁服务质量的评价、出行者对大巴服务质量的评价这叁个心理潜变量,进行问卷设计及调查,并采用Rasch模型估计心理潜变量,最后利用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对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出行以及城际出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省际客运出行的概念,对出行者异质性进行了定义,并对logit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2、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调查问卷,在问卷中设计了出行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出行者对高铁服务质量的评价、出行者对大巴服务质量的评价这叁个心理潜变量的测量题目,然后设计SP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3、阐述Rasch模型的相关理论,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单维性检验和局部独立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asch模型分别估计出行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出行者对高铁服务质量的评价以及出行者对大巴服务质量的评价这叁个心理潜变量。4、分别利用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随机参数logit模型、FCM-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通过模型对比确定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为最优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对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将出行者划分为高铁偏好者和大巴偏好者两个类别。潜在类别条件logit模型结果表明,以上两个类别的出行者在服务质量敏感性、行程时间价值感知、从家到车站的时间的敏感性、对高铁的偏好程度上表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在对出行者个人特征对潜在类别的影响进行研究时,发现女性出行者、已购房的出行者、拥有小汽车的出行者、高收入的出行者以及对出行服务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出行者更倾向于选择高铁出行。(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3)
王翔翔,严凌[6](2018)在《考虑心理潜变量的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居民共享单车选择行为过程,提出了考虑心理潜变量的选择模型来增强模型解释能力。首先采用多原因、多指标模型识别选择行为中的潜变量,估计出模型参数之后预测潜变量拟合值,加入离散选择模型形成混合选择模型以描述出行者的社会经济属性、共享单车出行特性及潜变量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对出行者进行问卷调查,将得到的274份有效数据整理分析后,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小汽车拥有率对态度变量的影响较大,方便性、灵活性与骑行时的环境对选择行为的影响较大;考虑了心理潜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拥有更高的拟合度。(本文来源于《物流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糯米团,chiko[7](2018)在《带TA出行的心理安全攻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气逐渐暖和,不准备带猫咪出门吗?然而无论怎么出行,对猫咪来说可不是快乐旅游,小猫咪的心理建设不做好怎么行?出行前,做不好这些就很BAD!无论是你要带它去哪里玩,怎么玩,都要先做到以下这些,再说其他的。免疫一定要确保猫咪进行了免疫,这样不仅可以防止与其他猫咪互相传染疾病,还可以避免猫咪应激情绪下发病的可能。如果猫咪今年还可有一两个月就到免疫期,那么出行之前可以提前进行免疫。(本文来源于《宠物世界(猫迷)》期刊2018年04期)
钟建林[8](2017)在《愿孩子出行安全、心理阳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再现】2017年7月24日,五点四十左右,孩子打电话来说,打篮球结束,教练和同学都走了,问到哪里找我。我叫他打车到我单位,并把单位的地址发到他的微信上。大约过了十分钟,我给他打电话,想确认一下他是否上车,提示"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我以为他误设置了这个功能。上出租车后或到达目的地,给我发信息或打电(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期刊2017年12期)
何耀[9](2017)在《公众低碳出行心理影响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己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研究如何促使公众由碳密集型出行方式转为低碳出行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公众低碳出行心理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收集的量表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数据和模型均通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碳出行行为影响效应最大的是低碳心理意向,其次是低碳个人态度,影响效应最小的是低碳主观规范。根据各影响因素对低碳出行行为的作用效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站场与枢纽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01)
蔡言[10](2016)在《残疾人出行心理的研究综述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残疾人口比重上升、经济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社会价值观念改变的背景下,关注、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等工作愈加重要。残疾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各项障碍中,出行障碍不仅降低残疾人出行能力,还进一步成为残疾人获得健康护理、参与就业与社会交往的障碍,使残疾人面临社会孤立甚至是社会排斥现象。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观心理感受对残疾人的出行活动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认为残疾人的出行心理主要体现为心理障碍和心理需求两类,心理障碍主要存在于出行决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畏惧出行、对他人的看法敏感、自卑等;心理需求主要存在于出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对安全出行、出行可控、独立出行和与健全人平等共享城市交通。通过降低心理障碍、满足心理需求,能够促进残疾人增加出行次数,进一步改善其机动性缺失与社会排斥的情况。最后,结合残疾人的出行心理与当前城市交通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连续的无障碍出行环境、普及出行环境中的通用设计、优化交通信息供给及避免过度特殊化的出行关怀等城市交通规划建议。(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期刊2016-09-24)
出行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错峰出行是解决出行时间集中引起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节假日游客错峰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探究心理潜变量对其错峰出行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同时考虑节假日旅游满意度,构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了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节假日旅游满意度4个心理因素对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行为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潜在变量对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意向具有显着影响,其中知觉行为控制是关键因素且影响最大,节假日旅游满意度对节假日错峰出行行为意向及行为有显着负向影响.本研究可为节假日游客错峰旅游出行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行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袁亚运.心理驱动抑或结构束缚:城镇居民低碳出行的机制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2].朱海燕,关宏志,韩艳,李婉莹,赵磊.心理因素影响下游客节假日错峰旅游出行行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9
[3].徐媛,徐薇,周晶,卢珂.考虑心理距离的随机后悔最小化出行选择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9
[4].白雪菲.出行时间心理账户及心理预算对出行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9
[5].卢德佑.基于心理潜变量和出行者异质性的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王翔翔,严凌.考虑心理潜变量的共享单车出行选择行为研究[J].物流科技.2018
[7].糯米团,chiko.带TA出行的心理安全攻略[J].宠物世界(猫迷).2018
[8].钟建林.愿孩子出行安全、心理阳光[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7
[9].何耀.公众低碳出行心理影响模型的研究[C].第十八届站场与枢纽年会论文集.2017
[10].蔡言.残疾人出行心理的研究综述与城市交通规划建议[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交通规划).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