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定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动定向浮标,跟踪潜艇,优化布放
被动定向论文文献综述
梁巍,杨日杰,熊雄[1](2017)在《被动定向声纳浮标跟踪潜艇优化布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定位跟踪潜艇,对反潜战术中被动定向声纳浮标布阵进行优化研究。依据被动定向定位原理仿真分析不同浮标阵型下的定位精度,得出跟踪潜艇布阵原则;结合潜艇跟踪滤波模型提出用被动定向浮标跟踪潜艇优化布放流程;并对现有浮标跟踪潜艇方法进行改进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浮标布阵方法能够实现对潜艇的连续有效跟踪。(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7年10期)
匡开锋,张雷,王森[2](2017)在《基于DSP的被动定向浮标算法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介绍了被动定向浮标复合信号解复用的过程,以及利用互谱法测向的原理。基于C语言进行编码,在TMS320C6678DSP实现了被动定向浮标算法。利用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新的信号处理平台大大提高了声纳信号仿真和处理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7年08期)
罗博,骆澎勇[3](2016)在《被动定向浮标阵定位误差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真分析了被动定向浮标阵为正叁角形阵时,阵元间距等几种因素对利用最小二乘法解算目标位置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位置误差和测向误差下,当目标在一定范围内时,阵元间距增大,定位误差增大,当目标位置超出该范围后,浮标阵定位误差急剧增大,阵元间距大的浮标阵定位误差反而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位置误差(测向误差)增大,定位误差增大。因此,为提高叁角形阵的定位精度,应尽量提高浮标的测向精度和浮标位置精度;使用中应根据浮标性能和实际使用需求选取合理的布阵间距。(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战和,杨日杰,金中原[4](2016)在《被动定向浮标探潜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潜战中,被动定向声呐浮标是一种主要的探潜手段,两枚被动定向浮标同时发现目标即可对其进行定位。研究了初始浮标阵中仅有一枚浮标能够发现目标但不能实现定位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补投被动定向浮标对目标进行定位的模型问题。根据水下目标和反潜机的运动特点,将实际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讨论,建立了被动定向浮标的补投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模型的探测效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为被动定向浮标的战术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6年02期)
徐菲[5](2014)在《基于时延估计的四元十字阵被动定向近似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时延估计的四元十字阵被动定向算法,给出了计算目标方位的精确公式和近似公式,由于近似公式的应用必须符合目标"远场"条件,因此本文利用MATLAB对公式近似引起的目标俯仰角和方位角估计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近似公式适用的"远场"范围,得出了目标俯仰角和方位角的近似误差主要受目标距离与四元十字阵阵列间距比值大小影响的重要结论,以上结论为不同工程应用中四元十字阵的基阵尺寸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姜宇翔[6](2014)在《多目标被动声探测定向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架武装直升机协同作战是现代空战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反直升机智能雷弹是地面防空系统的主要武器装备,其以被动声探测技术为基础,结合其他复合探测手段,实现对低空武装直升机的定位打击。一旦目标数量增加,就会导致大量的虚警率。采用空间谱估计技术,对多目标的被动声探测定向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直升机噪声在空气中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直升机噪声信号的声场特点,确定了用于系统探测定向的直升机噪声频谱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空间谱估计技术,建立了传感器阵列接收目标声源的数学模型;其次,分析了在复杂环境下的多目标定向算法,研究了适合多目标被动声探测定向系统的改进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其在解相干目标声源精度方面较其他算法的优越性。最后完成了能够验证多目标被动声探测定向算法的多通道声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实验,验证了多通道声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改进后的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对多目标的定向性能。研究为雷群中任意阵列的声探测定位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为多目标的反直升机雷弹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4-01-01)
朱峰,罗建,董海涛,杨青[7](2013)在《基于声传感器阵的舰船被动定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被动声探测设备中声传感器阵对舰船目标宽带噪声源的精确定向取决于时延估计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将自适应参量模型算法与变步长的LMS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高精度估计任意时延,且收敛速度快的时延估计算法。结合舰船辐射宽带噪声,以正四面体声传感器定向阵列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估计所得的方位角误差小于0.1°,俯仰角误差小于1°,实现了对舰船目标宽带噪声源的精确定向,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蔡宗义,许学忠,李家武,孙德玉,郭晓辉[8](2013)在《一种概率密度分析声测被动定向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概率密度分析的多传声器被动定向方法,并对定向算法和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该方法将两两传声器估计的目标信号时间延迟看成是满足一定概率分布的一种可能的目标方向测量子集,根据每两个传声器得到的目标方向的概率,计算目标方向在整个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将概率密度最大方向作为目标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该声测被动定向方法具有较高的定向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可直接用于空中运动目标的探测和定向,而且也适用于水中运动目标的探测与定向。(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期刊2013-08-20)
白晓娟,李亚安,张伟,房媛媛,魏晓晴[9](2012)在《小尺度基阵空气声被动定向及精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如何有效地对抗超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根据声测被动定向系统对声学基阵提出的要求,给出了当基阵尺寸较小的情况下空气声被动定向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远、近场环境下平面四元十字阵的定向原理和算法,重点分析了该阵的定向精度,同时对远场环境下基阵的目标定向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四元十字阵空气声被动定向系统的空间定向精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为空中运动目标声测被动定向算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2年11期)
李居伟,徐以成,孙明太[10](2011)在《被动定向声纳浮标的目标运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被动定向声纳浮标多站纯方位定位的使用特点,采用分步进行的方法估计潜艇目标的运动状态。首先,使用最小二乘法融合多枚浮标的测量信息,给出某一时刻目标位置的综合定位结果和定位误差;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目标在该时刻的位置、航速和航向等运动参数,避免了直接从方位测量入手时,需要建立非线性量测方程,再进行线性化的问题;最后,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统计分析了系统的误差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目标运动分析精度,而将目标运动参数估计改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时,精度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1年12期)
被动定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文介绍了被动定向浮标复合信号解复用的过程,以及利用互谱法测向的原理。基于C语言进行编码,在TMS320C6678DSP实现了被动定向浮标算法。利用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新的信号处理平台大大提高了声纳信号仿真和处理的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定向论文参考文献
[1].梁巍,杨日杰,熊雄.被动定向声纳浮标跟踪潜艇优化布放[J].兵工自动化.2017
[2].匡开锋,张雷,王森.基于DSP的被动定向浮标算法的实现[J].舰船电子工程.2017
[3].罗博,骆澎勇.被动定向浮标阵定位误差仿真分析[J].声学技术.2016
[4].战和,杨日杰,金中原.被动定向浮标探潜模型研究[J].声学技术.2016
[5].徐菲.基于时延估计的四元十字阵被动定向近似误差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4
[6].姜宇翔.多目标被动声探测定向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7].朱峰,罗建,董海涛,杨青.基于声传感器阵的舰船被动定向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3
[8].蔡宗义,许学忠,李家武,孙德玉,郭晓辉.一种概率密度分析声测被动定向算法[C].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2013
[9].白晓娟,李亚安,张伟,房媛媛,魏晓晴.小尺度基阵空气声被动定向及精度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
[10].李居伟,徐以成,孙明太.被动定向声纳浮标的目标运动分析[J].电光与控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