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温泉梁建明
摘要: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与对策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小型座谈会和随机访谈等形式,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了实证调研,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4份,有效问卷96%。针对不同年级、学科与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进行对比研究,较为客观真实地把握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与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大学生信仰的主流健康向上的,但存在信仰选择的多元化趋势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了了解“90后”大学生面对众多信仰时如何进行抉择的,问卷设计了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资本主义、宗教信仰、金钱与权力、个人崇拜、星座等6个价值标准进行分析,发现55%的大学生选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认识世界,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10%的大学生选择了“资本主义”,12%的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和神灵”,15%的大学生认为“金钱与权力更重要”,8%的大学生选择了相信“星座”,5%的大学生选择了“个人崇拜”,这组数据说明,当前大学生的信仰主流是正确的、健康的,但信仰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明显;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的信仰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信仰宗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大学生数量也不是少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对多重信仰的认同,既反映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开放性、自由性、包容性的增强,也反映出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既有理性一面,也有迷茫困惑的一面。
(2)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功利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观的影响,“90后”的大学生与前几代大学生相比,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个人而忽视国家集体社会的实用型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越发加重了。在“学习马克主义理论的动机是什么?”调查中,33%的学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指导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是主流政治意识形态”,28%的学生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或“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23%的学生是“为了个人成功、为了方便入党”而读书,还有16%的学生选择是“为了专升本和考研”而读书。由此可见,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持肯定的态度,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观念还是呈现淡化趋势,对崇高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也呈现了漠视的趋势;在追求政治进步的过程中,弥漫着务实、功利心态。在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上看,多数大学生选择“重视的是专业以及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的学习”,相对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导致各门政治理论课的逃课率高居不下。在和一些学生座谈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什么用?学好了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多节省一些时间考证,或去单位实习多一些获得好工作的机遇”。包括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许多学生选择加入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社团组织和找工作相关的社会兼职活动,对班级举行的政治理论辩论赛、讲座、学习讨论等学术活动不感兴趣,对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学雷锋等活动也没有积极性,他们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浪费时间,对个人成功没有价值。
(3)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感召力低迷调查表明,63.1%大学生对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感到很自豪,感觉一般的占22.5%,没什么可自豪的仅占14.4%。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定要讲革命传统讲政治的,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如何讲政治性的话,就容易出现“泛政治化”或“去政治化”倾向。由于当前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单调、现实操作性不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作用的发挥。与之相对应,大学生面对中国革命传统文化,虽然理论上知晓要坚定理想、艰苦奋斗、人生价值必须同社会需要结合等等,但一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利益时,又往往患得患失,使理论认识与实际行动相矛盾。
二、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首先,以理论灌输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播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而是要通过这些知识来影响他们的信仰,早在1886年,恩格斯就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去体验,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灌输”时,一是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正确的信仰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理论的武装。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深入持久的开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大学生的信仰多元化、功利化的趋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理论灌输法取得实效的关键,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事实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如果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说教上,而不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就很难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其次,以情境感染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是能够让大学生深入地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的教化,它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人物与道德模范的影视配音”、“唱支红歌给你听”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配音或演唱,在影视中先进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时代风范,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用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来教育大学生,用他们的语言、思想、行动感召大学生,也能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成为大学生竞相模仿和学习的榜样。还可以找来往届的优秀毕业生举行专题座谈会,以“我的大学生活”、“寻找身边的榜样”为主题进行座谈,让大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优秀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也可以通过开展英模报告会等形式,从企业、事业、机关和部队等单位请来英雄和劳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宣传。向周围和身边的榜样学习,有助于鼓舞大学生的斗志,克服懒惰的思想、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积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