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断面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面,形态,腓骨,球墨铸铁,应力,河床,水文。
断面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周惦武,刘金水,张福全,邵斌[1](2019)在《孕育处理对大断面球铁件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金相组织、石墨结晶核心、变异石墨形态、力学性能和拉伸断口特征分析,研究孕育处理对大断面QT600-3球铁件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炉熔炼工艺生产大断面球铁件,随流瞬时孕育条件下,孕育衰退作用减慢,本体试块球化等级2-3级,石墨大小稳定在6级水平,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YFY-1A作瞬时孕育剂,试样Y平均含量高,Sb平均含量少,Sb是反球化元素,Y氧化生成氧化钇,石墨以Y_2O_3为核心进行形核和生长,在铁液中残存时间长,起有效核心作用,石墨形态良好,抗石墨衰退能力强,球化等级高,石墨球大小稳定,石墨发生变异主要在于O含量高,导致球化元素氧化,富集在晶界的氧化物破坏奥氏体壳的稳定性;SPI作瞬时孕育剂,试样Sb、Ti反球化元素以及Cu、Ti偏析元素含量高,由于Sb、Ti元素在石墨与铁液之间形成界面层,通过成分过冷方式影响球状石墨生长,Mg不能清除O、S,因此导致石墨形态发生变异。(本文来源于《创新引领 铸造未来--湖南2019绿色智能铸造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19-08-24)
童小波[2](2019)在《基于损伤生物力学的骨折断面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自道路交通行业兴起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道路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提升,尽管经过努力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数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的控制,但由于总体基数过大,现阶段,国内道路交通事故所致伤亡情况仍然非常严峻,据统计,近五年里,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造成6.0万人死亡,21.2万人受伤。在交通事故中,下肢损伤虽致死率低,但其为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给伤者与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活负担。因此,在已发生的交通事故处置过程中,对事故责任的准确划分尤为重要。在行人参与的交通事故中,由于行人的移动路线难以规范,给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及责任划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下肢长骨在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所造成的长骨断裂形态,分析小轿车-行人交通事故中,小轿车接触行人时行人的不同朝向与行人下肢胫腓骨断面形态之间的关系,可望为交通医学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现如今,国内外存在大量关于下肢损伤机制及骨骼断裂阈值的研究,但鲜有研究涉及长骨断面形态与载荷方向之间的关系。本课题借助重庆市安心交通事故鉴定平台,收集重庆市交通事故中汽车与行人碰撞的案例,通过统计归纳不同行人-汽车碰撞姿态下行人下肢胫腓骨断面形态,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通过力学公式推导、行人-小轿车事故有限元仿真以及新鲜猪腓骨叁点弯曲低速碰撞实验对案例分析结果加以验证及补充。1)案例收集及下肢骨折研究:通过重庆市安心交通事故鉴定所等平台,收集2010年至今重庆市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60起行人-汽车事故中人车碰撞的姿态,并通过力学公式初步推导骨折形态与碰撞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结论:事故中行人下肢长骨绝大部分呈楔形骨折或者斜行骨折,经初步理论推导,在长骨受不同方位的横向载荷时,其断裂部位均应为载荷点附近,且存在产生楔块的可能。2)有限元碰撞仿真实验:首先,主要在中高速碰撞情形下调整仿真中行人朝向汽车的部位,对小轿车与行人正面、左侧、右侧、后侧的撞击过程依次进行仿真实验;此外,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获取低速挤压工况下骨骼的断裂情况。结论:中高速碰撞下,胫骨的断面形态与受撞击的方向有关,其中,前侧撞击、右侧撞击及左侧撞击均呈楔形骨折,楔块位于胫骨被撞击侧;后侧撞击下的胫骨较前侧撞击以及侧面撞击难于发生骨折现象,且若发生骨折,断面多呈横行骨折,骨折部位整体位于撞击载荷附近;低速挤压下,胫骨多呈斜行骨折。3)猪腓骨叁点弯曲低速碰撞实验:搭建力学实验平台,选择、制备合适的试件,进行长骨叁点弯曲力学实验。在实验中根据施加在猪腓骨上的载荷方向将叁点弯曲实验分成叁组,由外向内、由内向外以及前后向,采集相应数据并加以分析。结论:叁组实验中,骨骼断裂部位均出现在腓骨被施加载荷处,且断面均呈斜行骨折;其中,前后向施加载荷的腓骨伴随着扭转,无法显示无扭转状态下的骨折形态;其次,由内向外施加载荷的实验中,相较于由外向内情形而言,其断裂前弯曲更严重,且失效过程中峰值载荷较小,更易于发生骨折。(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韩剑桥,高建恩,李兴华,孙彭成[3](2019)在《降雨和径流综合作用下的细沟断面形态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特定细沟自身的空间形态差异及其形成机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沿程冲刷与溯源侵蚀共同作用条件下细沟断面形态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沟宽与宽深比沿坡长方向呈先减小后增大的非线性规律,沟深则呈沿程减小的线性规律;沟宽与流量、坡度指数关系中的流量指数、坡度指数沿坡长方向分别由0.95、0.79降至0.47、0.31,沟深关系中流量与坡度指数也呈类似的沿程递减规律,宽深比指数关系中的两个指数在坡面下方均接近于0;沿程冲刷对细沟断面的塑造作用体现为沟宽与沟深的同时增加,作用强度沿坡长方向降低;溯源侵蚀的塑造作用体现为沟宽增大速率大于沟深,断面向宽浅方向发展,作用强度逆坡长方向降低;沿程冲刷与溯源侵蚀在空间上的迭加效应导致了细沟断面形态的分异特征。因此,在沟蚀防治过程中,可在一定汇流范围内布置截排水设施,以避免形成较大股流导致沿程冲刷与溯源侵蚀。(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任涓,张宽地,杨明义[4](2019)在《非恒定流细沟断面形态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细沟形态变化规律,采用室内人工模拟放水冲刷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流量组合类型(凹陷型、峰值型、均匀型、增加型)与5个坡度(4°、6°、8°、10°、12°)组合的黄土地区细沟横纵断面的几何形态及各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各流量组合类型下细沟宽深比为1.97~5.32,且同一流量组合类型情况下,随坡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同一坡度下,流量变化对其影响无明显规律;细沟断面形态指数η为0.29~0.54。增加型和峰值型的细沟横断面形态主要以"U形叁角形"为主;均匀型的细沟横断面形态主要以"V形"内壁外凸为主;凹陷型的细沟横断面形态主要以"深V形"为主。表征纵断面形态特征的跌坑发育系数SP为1.014~1.10,跌坑发育系数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个坡度下,峰值型的SP值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02期)
于红波[5](2019)在《改进随机森林算法在北方河流测流断面形态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汛期高洪水影响,水文站测流断面冲淤变化大,对流量测验精度产生较大影响。引入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以北方典型测流断面为实例,综合断面流速、河流宽度以及河流水位3个影响因子进行测流断面形态的预测,基于断面形态预测结果对流量精度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流量测验精度。预测结果表明:该方式下断面测流流量误差有所减少,减少比例为5%~11%之间,可以作为水文站流量测验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本文来源于《水利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1期)
李明,胡春宏,方春明[6](2018)在《叁峡水库坝下游河道断面形态调整模式与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叁峡水库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对新水沙条件的自适应调整十分复杂。本文重点关注河道横断面形态调整问题,分析表明,在减沙效应影响的河段内,河道总体冲刷过程中断面形态的变化可以分为3种模式:整体下切型、平移调整型和复合调整型。针对长江中下游大部分为受控型河道的现状,提出采用形心相对深度指标对断面形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河道冲刷过程中,断面形态既存在冲滩为主的坦化现象,也存在冲槽为主的锐化现象。结合水沙条件变化分析,阐述了3种断面形态调整模式的水沙作用机理,指出在新水沙条件下河道转变为冲刷型后,断面形态的调整方向由主流区的强冲刷效应所主导,且因中水流量级的造床作用凸显,洪水流量级的造床作用被明显削弱。在原始深槽走向与优势流量级主流倾向位置差别较大的河段,河道横断面优先表现出平移调整模式;在深槽走向相对平顺的河段,河道横断面的调整以复合调整模式为主,呈现出冲深淤浅的锐化特征。(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许江,王威,刘义鑫,彭守建,吴善康[7](2018)在《剪切-渗流作用下煤岩剪断面形态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岩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煤岩剪切-渗流耦合试验研究,并对剪断面进行立体扫描,分析不同法向应力作用下煤岩剪断面的二维断面特征参数和叁维断面特征参数。结果表明:(1)煤岩试件剪切破坏主要是塑性破坏,在恒定气压条件下,法向应力越大,煤岩的峰值剪应力越高,且煤岩的峰值剪应力与法向应力近似呈线性关系;(2)法向应力是煤岩剪断面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恒定气压条件下,其施加的法向应力越大,二维断面特征参数和叁维断面特征参数基本都呈减小趋势,也即法向应力越大,煤岩剪断面的起伏度和粗糙度都越小;(3)在煤岩剪切过程中,法向应力能通过影响剪切裂纹的扩展区域进而影响煤岩试件的渗流特性和剪断面的形貌特征。(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2期)
刘克,李冠[8](2018)在《叁维点云数据在不规则断面形态的地铁轨行区主体结构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市某线路中的车站轨行区、断面形态变化区域作为不规则断面形态区域的范例,以叁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叁维点云数据作为基础,对叁维点云数据用于地铁轨行区的主体结构检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8年S1期)
蒋立鹏[9](2018)在《Bi对铸态厚大断面球铁石墨形态和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体为铁素体的球墨铸铁可以通过铸态的方式直接制备,具有强度高、低温下冲击韧性好和塑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长期工作在低温环境下的大型机械的主要结构部件中,这些部件的壁厚往往超过100mm,属于厚大断面铁素体球铁铸件,由于其壁厚过大,导致各部分的凝固冷却速度不同,在其心部容易出现碎块状石墨等异型石墨,最终导致力学性能的下降。因此,研究碎块状石墨对厚大断面球墨铸铁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石墨形态,为进一步提高厚大断面球墨铸铁力学性能提供可能。通过熔体保温的实验手段来延长熔体的凝固时间,从而对厚大断面铁素体球墨铸铁中石墨析出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熔体的凝固时间不超过4h时,石墨呈球状石墨的方式析出。当熔体凝固时间超过41h时,石墨呈碎块状石墨的方式析出。继续延长熔体的凝固时间,蠕状石墨和片状石墨相继出现。采用能谱分析了铸态组织中石墨球周围微量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Mg、、La等除了与S等形成高熔点化合物作为石墨生长的异质核心外,还分布在球状石墨与基体之间。根据Wulf原理分析,由于微量元素Bi吸附在各个晶面上,所以使晶体的各晶面生长速度趋于一致,这样石墨的形状才会更圆整。通过电子理论对Bi元素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分析得出,加入Bi之后,结构形成因子S值变大,也就说明自发形核的能力变强。根据余氏理论,其FC'D增大,C原子在铁液中扩散阻力增大,使石墨球数量增多。通过对200mm壁厚的立方体厚大断面的铸件不同位置进行取样,对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添加元素Bi之后,石墨球数提高,石墨球尺寸减少。由于厚大断面铸件中心部位碎块状石墨的存在,其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和伸长率分别比其外侧低24.1%、76.5%和76.9%。当Bi的含量不超过0.011wt.%时,石墨形态改善,力学性能提高。观察中心部位的冲击断口发现表面上的韧窝大小和分布不均匀,存在着石墨共晶团脱落的现象。对厚大断面铁素体球铁铸件不同部位进行取样,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示波冲击试验并绘制示波冲击曲线观察发现:在韧脆转变温度以上,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裂纹扩展功减小,而裂纹形成功几乎无变化;在韧脆转变温度以下,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裂纹形成功与扩展功大幅度减小。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厚大断面球铁铸件冲击断口横截面的形貌进行叁维重建与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冲击断口横截面的粗糙度随着环境温度下降而减小,其变化规律与冲击功随温度的的变化规律一致。随着碎块状石墨比例的增加,冲击功逐渐减小,试样断裂类型由韧性断裂经过混合断裂逐过度到脆性断裂。冲击试样断口金相原位观察了不同温度下厚大断面球铁裂纹萌生与扩展路径以及断口附近组织的演变规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冲击温度对裂纹扩展路径的影响,冲击试样断口形态随着温度的降低趋于平滑。随着温度的降低裂纹扩展越易沿着碎块状石墨扩展。通过ANSYS对石墨之间进行受力分析,并与原位观察图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型石墨有助于冲击过程中微裂纹的形成和裂纹的扩展。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冲击断口附近滑移带分布,随着温度的下降,冲击断口附近位错滑移带逐渐更浅并减少,位错的滑移阻力增加。通过透射电镜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冲击断口周围的组织进行观察发现,位错组态由分散变化到相互缠结。(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8-30)
邹健,李涛,曲少军,王玮[10](2018)在《断面形态对支流分流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渠侧向取水受取水口门形态的约束,水流流态紊乱,对支渠引水影响很大。对此采用Mike21数值模拟手段模拟3种边坡系数分别为0、1、2的断面在流量1~10 L/s下的水流运动,分析分流口门处的流态,研究各参数对分流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边坡系数,随着上游来流流量的增加,回流区范围增大,有效宽度减小,收缩系数减小,分流比减小;相同流量,随着边坡系数的增大,支流内回流区范围变小,有效宽度增加,收缩系数增大,分流比增大;随着弗劳德数的增加,分流比逐渐减小,且边坡系数越大,变化越明显。最后获得了分流比与弗劳德数与收缩系数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度较好,并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6期)
断面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路交通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自道路交通行业兴起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道路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机动车保有量的稳步提升,尽管经过努力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总数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的控制,但由于总体基数过大,现阶段,国内道路交通事故所致伤亡情况仍然非常严峻,据统计,近五年里,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造成6.0万人死亡,21.2万人受伤。在交通事故中,下肢损伤虽致死率低,但其为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给伤者与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生活负担。因此,在已发生的交通事故处置过程中,对事故责任的准确划分尤为重要。在行人参与的交通事故中,由于行人的移动路线难以规范,给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及责任划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课题尝试通过研究下肢长骨在不同方向载荷作用下所造成的长骨断裂形态,分析小轿车-行人交通事故中,小轿车接触行人时行人的不同朝向与行人下肢胫腓骨断面形态之间的关系,可望为交通医学研究提供一定数据支持。现如今,国内外存在大量关于下肢损伤机制及骨骼断裂阈值的研究,但鲜有研究涉及长骨断面形态与载荷方向之间的关系。本课题借助重庆市安心交通事故鉴定平台,收集重庆市交通事故中汽车与行人碰撞的案例,通过统计归纳不同行人-汽车碰撞姿态下行人下肢胫腓骨断面形态,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通过力学公式推导、行人-小轿车事故有限元仿真以及新鲜猪腓骨叁点弯曲低速碰撞实验对案例分析结果加以验证及补充。1)案例收集及下肢骨折研究:通过重庆市安心交通事故鉴定所等平台,收集2010年至今重庆市发生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460起行人-汽车事故中人车碰撞的姿态,并通过力学公式初步推导骨折形态与碰撞受力方向之间的关系。结论:事故中行人下肢长骨绝大部分呈楔形骨折或者斜行骨折,经初步理论推导,在长骨受不同方位的横向载荷时,其断裂部位均应为载荷点附近,且存在产生楔块的可能。2)有限元碰撞仿真实验:首先,主要在中高速碰撞情形下调整仿真中行人朝向汽车的部位,对小轿车与行人正面、左侧、右侧、后侧的撞击过程依次进行仿真实验;此外,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实验,获取低速挤压工况下骨骼的断裂情况。结论:中高速碰撞下,胫骨的断面形态与受撞击的方向有关,其中,前侧撞击、右侧撞击及左侧撞击均呈楔形骨折,楔块位于胫骨被撞击侧;后侧撞击下的胫骨较前侧撞击以及侧面撞击难于发生骨折现象,且若发生骨折,断面多呈横行骨折,骨折部位整体位于撞击载荷附近;低速挤压下,胫骨多呈斜行骨折。3)猪腓骨叁点弯曲低速碰撞实验:搭建力学实验平台,选择、制备合适的试件,进行长骨叁点弯曲力学实验。在实验中根据施加在猪腓骨上的载荷方向将叁点弯曲实验分成叁组,由外向内、由内向外以及前后向,采集相应数据并加以分析。结论:叁组实验中,骨骼断裂部位均出现在腓骨被施加载荷处,且断面均呈斜行骨折;其中,前后向施加载荷的腓骨伴随着扭转,无法显示无扭转状态下的骨折形态;其次,由内向外施加载荷的实验中,相较于由外向内情形而言,其断裂前弯曲更严重,且失效过程中峰值载荷较小,更易于发生骨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断面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周惦武,刘金水,张福全,邵斌.孕育处理对大断面球铁件石墨形态和力学性能影响[C].创新引领铸造未来--湖南2019绿色智能铸造报告会论文集.2019
[2].童小波.基于损伤生物力学的骨折断面形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3].韩剑桥,高建恩,李兴华,孙彭成.降雨和径流综合作用下的细沟断面形态分异特征[J].水电能源科学.2019
[4].任涓,张宽地,杨明义.非恒定流细沟断面形态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5].于红波.改进随机森林算法在北方河流测流断面形态预测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9
[6].李明,胡春宏,方春明.叁峡水库坝下游河道断面形态调整模式与机理研究[J].水利学报.2018
[7].许江,王威,刘义鑫,彭守建,吴善康.剪切-渗流作用下煤岩剪断面形态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8
[8].刘克,李冠.叁维点云数据在不规则断面形态的地铁轨行区主体结构检测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8
[9].蒋立鹏.Bi对铸态厚大断面球铁石墨形态和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8
[10].邹健,李涛,曲少军,王玮.断面形态对支流分流比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