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张雪芳陈洁秦桂华(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201601)

近6年中,在医护的密切合作下,我院共抢救了3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现将抢救护理配合体会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了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共6年的心脏骤停的病例,共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5~92岁,平均56岁。心脏骤停可能的原因:冠心病21例,心肌炎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电击伤3例,溺水2例,颅脑损伤1例。本组心脏骤停中有7例发生在院内(2例发生在抢救室,1例发生在诊疗过程中,1例发生在肠道门诊,2例发生在留观病房,还有1例发生在产科病房),其余29例心脏骤停患者全部发生在院外(家中、单位或其它场所),均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大动脉搏动消失,面色紫绀或苍白。心电图于入院时显示为室颤的5例,一直线24例,无脉性电活动的有7例;对于对后两类共31例病人,经过按压及药物的心肺复苏抢救后,有12例转化为室颤。

1.2方法:发生于院内的7例心脏骤停患者,1例由肠道医生发现,其余6例均由护士发现,立即呼叫医生及其他护士帮助抢救,同时由最初发现的医护人员采取初级心肺复苏。在抢救过程中护士除协助医生进行初级心肺复苏外,重点负责开放并维护静脉通路,按医嘱静脉用药,准备除颤仪并协助进行电复律,对上述的17例室颤病人均协助医生实施了电除颤。本组对1例13岁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室颤用胺碘酮复律未成功,于是慎重地实施了电除颤,开始用100焦耳无效,按压2分钟后又用150焦耳还无效,2分钟后增加到200焦耳,心肺脑复苏成功。协助气管插管后的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经抢救恢复了自主心跳及呼吸并能维持2小时以上者但脑复苏尚未成功的称为“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在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上,达到了脑功能的完全恢复,即意识、精神等社会功能完全恢复,这类患者定为“心肺脑复苏成功”;死亡:心肺复苏未成功或复苏成功后存活不到2小时。

2结果

经过医护密切配合抢救,在36例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肺复苏初步成功者18例;心肺脑复苏成功者8例,全部恢复窦性心律和自主呼吸,神志转清,思维正常。其中6例能继续上班或劳动;死亡10例。

3急救护理配合体会

3.1瞬间评估呼救

勤巡视病人,及时发现、迅速判断并施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争分夺秒的为心脏骤停的患者争取抢救的黄金4分钟。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拍双肩高呼无反应,触不清大动脉搏动,判断时间不超过5~10秒,若判断不清时,也不要再耽搁时间了,立即呼喊医生及同伴来帮忙,同时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启动心肺复苏术(CPR)。

3.2越早启动CPR,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越高

3.2.1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

胸外按压要及时、正确、有效,按压者尽量贴紧抢救床边站立,踩脚凳,以保持双手臂垂直向下压,避免手臂与床面成角小于90°,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厘米,否则就会产生无效按压,并易发生肋骨骨折;若在病房的宽床,病人所处的位置离床边较远,那就跪在床边,双膝紧贴病人,以保持双手臂垂直向下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因我们的留观室及产科的病床均为硬床,无需再插入按压版。从30次胸外按压开始启动C-A-B流程的CPR,即先按压30次,再开放气道,用仰头提颏法(怀疑有外伤时用推举下颌法),面罩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呼吸2次……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

3.2.2克服心外按压易疲劳现象以保证CPR的质量

无论按压者技术多么高,救活病人的愿望多么迫切,持续按压久了自然要疲劳的,随着体力的消耗,姿势就会变形的,所以尽可能在2分钟左右交换一下(一般是与捏球囊维持呼吸的护士交换),交换要迅速,时间不超过10秒内。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以便能达到有效的按压。

3.2.3进行正确的球囊面罩呼吸或气管插管球囊呼吸

心脏骤停的前几分钟内,胸外按压是最主要的,但几分钟后,或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呼吸的复苏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胸外按压仍要继续进行),开放气道,清理口腔异物、取出假牙等,正确的固定面罩气囊以免漏气。对于大咯血窒息、呼吸衰竭或分泌物堵塞气道时,不能用球囊面罩呼吸,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时护士要当好医生的帮手,加压给氧,同时使患者肩背垫高仰卧位,头低位,吸痰,协助医生插管。插管后,一边保持好插管位置,一边加压给氧,观察胸廓的起伏情况,听诊双肺的呼吸音是否相同,然后用胶布固定好气管插管,可以继续用球囊呼吸,也可接呼吸机(需医生调整好参数后)。注意在插管时仍不间断的做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后呼吸与胸外按压不同步,不再按着30:2的按压与呼吸的比例进行,而是每6—8秒给1次呼吸(即呼吸8-10次/分),每次呼吸大约持续1秒钟,注意避免过度通气,按压在100次/分钟以上,持续进行。

3.2.4及时开放静脉通路

选择近心脏的大静脉,如颈外静脉、肘静脉,争取一次成功,使抢救药迅速发挥作用。肘静脉注射时,每次注射抢救药后,用生理盐水20毫升冲洗导管,并抬高该肢体以加快药物进入循环。

3.3适时电除颤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在准备电除颤时,做好心电监护以确定是否是室颤或无脉室速,若不是(直线或无脉性电活动),无需除颤,只需胸外按压及药物抢救,待转化为室颤或无脉室速时,再进行电除颤;若是室颤或无脉室速,首选电除颤,选择非同步,成人能量:单向为360J,双向120-200J,未标仪器型号的选最大能量;儿童按体重计算,将电极板涂好导电胶膏,递给医生,喊其他人离开床边,胸外按压只有在这一刹那才停下来,除颤后,继续按压2分钟后,再进行评估。不要因评估复苏是否成功而反复中断按压。本组有17例适合除颤的患者均实施了电除颤。

3.4及早降温争取脑复苏

在心肺复苏开始时,就要想到尽早进行亚低温治疗,本组病人有21例实施了亚低温治疗,包括冰帽或冰袋、颈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处置冰袋降温。降温过程中及时更换冰水、冰块,以每小时降低1℃的速度维持全身轻度低温,肛温34℃,防止体温过低,诱发室颤,同时要防止耳廓、枕部皮肤冻伤;另外要防止寒颤,寒颤不仅增加全身耗氧量,而且影响呼吸,不利于降温,可用安定静脉注射。降温不要忽高忽低,要保持持续低温,才能达到降颅压,降低脑代谢的目的。逐步复温,当大脑皮层功能开始恢复时即听觉出现后进行复温。复温不宜过快,应逐渐撤去肢体冰袋,脑部降温需时间需适当延长。

4讨论

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简化评估并增加了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减小了胸外按压的间歇,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10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的最小化。在突发心脏骤停的最初几分钟内,人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因为在心脏刚停止的几分钟内血氧水平仍高,心肌和脑氧供有赖于已降低的血流而不是缺乏的那部分氧。心肺复苏术(CPR)是急诊医学及临床医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救命技术。但是在实施CPR评估的专家发现挽救濒死者不能仅仅靠CPR,1992年10月美国心脏病协会在权威的美国医学杂志(JAMA)发表了“生命链”,它包括紧密相扣的四个环,第一环为现场目击者呼救;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救护车到达最快4分钟,此4分钟是生命悠关的时间,心脏猝死等原因致循环骤停4分钟内,第一目击者行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第三环尽早除颤,CPR对于心室纤颤可以延缓、延长其发生,却无明显的直接除颤作用,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报告指出:早1分钟实施心脏除颤,其成功率可提高8—10%,如15分钟后实施则抢救几乎不能成功。第四环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电除颤的基础上,有效通气结合药物治疗[1]。当室颤所致突发心脏骤停实施抢救时,心肺复苏术能加倍或三倍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若是室颤发生5分钟没能得到治疗,通过有效心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将血液输送到冠脉及脑部,必要时立即除颤,预后会更好[2]。建议除颤前先行五组的CPR(约2分钟),特别是心脏骤停超过4~5分钟,没有恢复心跳,应该电除颤一次,不马上检查心跳,而是再做五组的CPR(约2分钟)后再进行评估,室颤或无脉性心动过速,抢救时推荐电击一次,而非连续三次,后立即进行CPR。这是因为新式除颤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而且已知如果首次电击失败,给予胸外按压可以改善氧供和养份运送到心肌,使得随后进行的电击更可能除颤成功[3]。2010版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在此基础上又将“生命链”增加到五个环,第五环是复苏后的综合治疗[4]。本组病例均按此方法进行抢救的,但在心脏骤停就诊较晚的患者中,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低,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而对于及时送到医院救治或院内心脏骤停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率高。

新的指南更强调按压及除颤的重要性,主张一步到位,成人以360焦耳开始,除颤一次后,接着做5次CPR,而不是连续除颤3次,如此可以一直交替进行下去,累计除颤次数无限制。以上17例成年患者电除颤均用360焦耳(儿童按体重计算),均累计超过3次及以上,且抢救时间超过半小时方获成功,因此不难看出,越早电除颤,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越高。

《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仍然强调实施高质量CPR的重要性包括按压至少100次/分,而不是大约100次,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为4cm,儿童大约为5cm),按压的深度较2005年指南要求的更深,另外要保证按压后胸廓的回弹,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避免过度通气。按着C-A-B的流程进行抢救,即先按压30次,再开放气道,面罩简易呼吸器给予人工呼吸2次……快速电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尽早脑复苏[4]。

总之,通过本组36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和护理配合,我们体会到:心肺复苏抢救的任何环节的疏忽,均可导致全局的失败。在抢救过程中,尤其是复苏阶段,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抢救过程突出了快、准、稳,各种抢救措施同步进行,所以护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脑复苏的成败,再次提醒广大护理人员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李宗浩,金辉.论心肺复苏的创立.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3-5.

[2]张蕾蕾(编译).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二)CPR概述,海南医学,2007,18(2),(112-114)

[3]宋维,编译.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概述与伦理问题.海南医学,2007,18(1),(137-140)

[4]李道海,彭翔,曾量波,等译.《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实用中文版,广州,2010,5-26.

标签:;  ;  ;  

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