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尺度涡论文_王茹,李海艳,孟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尺度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尺度,高度计,黑潮,南海,遥感,陆架,水文学。

中尺度涡论文文献综述

王茹,李海艳,孟雷[1](2019)在《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区域和副热带逆流区域中尺度涡能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科研工作者对黑潮延伸体区域和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域的中尺度现象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对两区域中尺度涡进行统一比较分析的工作较少。因此,本文利用11年的卫星高度计海表面高度异常资料分别对这两个区域的中尺度现象特征及其能量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两区域的气旋涡与反气旋涡在分布、振幅、能量和寿命上均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动能谱分析和能量串级讨论发现:两区域的动能谱密度虽均集中在2×10~(-3)~4×10~(-3)周/km的波数域上,但黑潮延伸体区域大部分涡旋信号分布在经向上,而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域主要分布在纬向上,这可能与两区域中尺度涡能量来源的不同有关。由于两区域在2×10~(-3)~3×10~(-3)周/km的波数域上动能转移项以负值为主,这说明两区域在此波数域上均存在能量源,并且发生能量逆向串级。(本文来源于《海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守亭,周玉淑[2](2019)在《近年来中尺度涡动力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国内外近年来中尺度涡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聚焦中尺度对流涡的涡度方程和热量方程,对中尺度对流涡的动力学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指出环境风切变、垂直运动、平流的动力辐合、风场变形、热力场变化及地形等对中尺度涡的涡度发展均有作用。此外,中尺度涡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还体现在能量方程和中尺度垂直运动方程的推导和诊断方面。强对流系统中,垂直运动的变化与不稳定能量及对流层中层水平运动的风速有关。(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9年05期)

王萌,张艳伟,刘志飞,吴家望[3](2019)在《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尺度涡在南海活动频繁,尤其是持续时间长的强中尺度涡对海区内多尺度环流系统的能量输送和物质搬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利用AVISO卫星高度计资料和最外层闭合等值线法,对2011—2018年南海北部的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重点讨论中尺度涡在最近几年的时空分布变化。统计结果显示,南海北部平均每年生成8.6个反气旋涡和4.5个气旋涡(持续时间大于28天),其中近1/3为强中尺度涡(持续时间大于45天),表现出较强的涡动能和非线性等动力特征,基本与前人统计的其他年份结果一致。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生成地点、传播路径以及活动频率分布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特征。对比发现,反气旋涡在秋季和冬季主要形成于吕宋海峡北侧,沿等深线向西南移动,最高活动频率超过30%;夏季主要在菲律宾吕宋岛西侧形成,平行于纬线向西移动。而气旋涡在冬季和春季主要形成于吕宋海峡西侧,向西南移动,最高活动频率约为26%。另外,台湾岛西南岸外易生成强中尺度涡涡对,综合黑潮指数进一步分析发现,黑潮入侵南海形成流套是促使该强涡对生成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曾伟强,张书文,马永贵,王同宇[4](2019)在《1993-2017年南海中尺度涡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993-2017年南海中尺度涡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移动速度等特征。【方法】根据AVISO提供的地转流数据,应用Nencioli等人提出的涡旋识别算法。【结果】南海中尺度涡主要分布在南海东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冬(夏)季有利于(反)气旋涡产生,中尺度涡以2.0~9.0cm/s的速度向西传播。【结论】南海气旋涡与反气旋逐年生成个数与ENSO事件相关,在1993-2007年期间,强(温和)厄尔尼诺年气旋涡生成数大于反气旋,弱(温和)拉尼娜年反气旋生成数大于气旋涡。2008-2017年,强厄尔尼诺年气旋涡生成数大于反气旋,温和拉尼娜年反气旋生成数小于气旋涡。在涡旋的生命周期内,涡旋半径与移动速度变化趋势相反。复杂海底地形会阻碍涡旋的传播。(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春玲,胡松[5](2019)在《海洋中尺度涡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海洋观测课程中尺度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叁个中尺度涡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结合现代化仿真技术,构建多元化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实现中尺度涡的识别方法、水平演变、垂向运动等的虚拟仿真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陈捷,杨继锋,许素芹,陶荣华[6](2019)在《基于面积梯度的中尺度涡参数自动提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中尺度涡出现的海域会出现海水流场、高度场、温盐场和声学性质的异常,得到海洋战场环境研究的极大重视。为了从遥感资料中自动提取中尺度涡特征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海面动力高度数据的中尺度涡自动提取算法。通过将海面动力高度数据按照等高线分层,计算闭合区域包含的面积梯度,自动提取中尺度涡区域的特征参数。对海面动力高度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可知,采用该方法进行中尺度涡检测不需要人工干预,能很好地定位中尺度涡位置并提取基本参数。(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常景龙,邱云,林新宇,靖春生[7](2019)在《孟加拉湾中尺度涡的总体特征与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VISO提供的中尺度涡最新数据集,分析了孟加拉湾1993—2016年中尺度涡的总体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在孟加拉湾共有822个气旋涡,731个反气旋涡,主要分布在湾北部(15°N以北海域)和安达曼海。涡旋生命周期以28~59 d为主,平均振幅为7. 5 cm,平均半径为119. 6 km。在纬度变化上,涡旋振幅随纬度的增加有两个峰值,分别位于6°~9°N和15°~20°N之间,而涡旋半径随纬度增加而减少。涡旋的振幅、半径在随生命周期演变过程中生长过程较慢,消散过程较快。气旋涡和反气旋涡主要是向西移动,且均以向赤道方向偏移为主。在季节变化上,孟加拉湾较长生命周期(60 d以上)的中尺度涡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生成的涡旋数量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通过合成分析得出风应力旋度是孟加拉湾中尺度涡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沿岸Kelvin波激发的西传Rossby波对涡旋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涡动能分析表明,涡动能的高值区主要位于海盆的西边界和斯里兰卡东部海域,同时,在冬季、春季海盆的西边界和夏季、秋季海盆的北部涡旋活动较多的区域对应着较大的涡动能。(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匡晓迪,李竞时,李云[8](2019)在《中尺度涡业务化检验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业务化海洋预报的实际需求,探讨了一种新的中尺度涡检验方法——匹配检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中尺度涡的检验评分方案。业务化预报检验,是开展中尺度涡业务化预报必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的技巧评分方案,能够更客观地表述模式模拟或预报的中尺度涡的准确预报、空报和漏报,更好地掌握预报的质量和表现,为中尺度涡业务化预报提供更符合业务化实际的检验方案和方法指导。(本文来源于《海洋预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春华,安文韬,邵连军,赵钊,方乐[9](2019)在《多源数据中尺度涡叁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海洋中尺度现象之一,中尺度涡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数值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卫星资料的累积、时间更长以及更多更有效的海上实测数据的取得,使得综合利用实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数据源,对中尺度涡进行自动识别与叁维结构分析成为中尺度涡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前期对卫星遥感资料中尺度涡自动检测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源资料中尺度涡叁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以表面漂流浮标运动轨迹为中尺度涡的判定依据,综合利用高度计观测、红外遥感观测、以及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中尺度涡叁维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尺度涡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全面分析中尺度涡的时空特性提供技术途径,为中尺度涡的动力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金[10](2019)在《南海北部跨陆架输运的变化及中尺度涡对叶绿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中尺度过程盛行,例如,中尺度涡、跨陆架输运、射流、锋面与沿岸上升流等。本文主要研究南海北部跨陆架输运的变化及中尺度涡对叶绿素的影响,对观测数据缺乏的近岸海域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更加深入了解中尺度涡在海洋生态学的作用。本文使用1993年3月至2016年9月卫星高度计数据研究南海北部跨陆架输运的季节循环和年际变化。首先,通过沿轨卫星高度计数据反演沿岸地转流异常,其与附近的ADCP实测数据对比一致。然后,将沿岸地转流异常沿着卫星高度计地面轨道从海岸线积分至200米等深线获得沿陆架输运异常,结果显示,沿陆架输运异常从4月至8月为东北向输运,从10月至2月为西南向输运,这与该海域前人的研究一致。假设通过每条卫星高度计地面轨道的沿陆架输运长期平均相等,根据目标控制体内辐聚辐散的原则,跨陆架输运为通过两相邻卫星高度计轨道的沿陆架输运异常之差,结果显示,南海北部6月为离岸输运,10月为向岸输运。卫星高度计和ADCP估算的跨陆架输运对比良好,特别是当该海域中尺度过程和径流量输入很小时。我们进一步使用多元线性回归重构南海北部跨陆架输运,结果表明,季节循环是驱动南海北部跨陆架输运的主要因素,厄尔尼诺和风具有第二作用,珠江径流量和黑潮入侵对珠江口附近跨陆架输运有重要影响。基于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尺度涡数据集和叶绿素数据,本文还研究了南海北部中尺度涡对海表面叶绿素影响随着中尺度涡生命周期的变化。首先对叶绿素进行预处理,提高叶绿素在南海的覆盖率,并提取由于中尺度涡引起的叶绿素变化信号。之后,合成南海北部两个海域(吕宋海峡、吕宋岛西北侧)生成的中尺度涡生命周期内叶绿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吕宋海峡气旋涡生成时由于源地原因具有很高的叶绿素,随着气旋涡西向运动叶绿素迅速降低,而后保持相对稳定直到气旋涡消亡时叶绿素升高。吕宋岛西北侧气旋涡生成后涡内叶绿素逐渐升高并保持相对高值,直至气旋涡消亡时叶绿素降低。反气旋涡内叶绿素变化明显弱于气旋涡,吕宋海峡反气旋涡生成后叶绿素迅速减小,然后保持平稳,最后逐渐回升。通过量化南海北部影响中尺度涡生命周期内叶绿素变化的不同机制(涡对流、涡携带、涡抽吸和涡致埃克曼抽吸),结合不同机制的变化趋势和机制引起叶绿素变化的空间分布,与中尺度涡生命周期内叶绿素变化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吕宋岛西北侧生成的气旋涡内叶绿素分解的第1模态方差贡献率为43.80%,其空间分布为正值占主导的单极子分布,该模态主要受涡抽吸影响,涡抽吸引起的上升流能够引起叶绿素升高,并且这种强化作用在气旋涡生命周期的一半时达到最强;而吕宋海峡生成的气旋涡内叶绿素分解的第2模态和第3模态方差贡献率之和为34.06%,前者是涡对流通过搅拌作用引起涡边缘叶绿素变化,后者受涡对流和线性埃克曼抽吸影响。吕宋海峡生成的反气旋涡内叶绿素分解的第1模态空间部分为负值,时间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但一直为正,该模态是由于涡携带和非线性埃克曼抽吸在反气旋涡生成后经历了先增强再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从而对叶绿素产生同样变化的抑制作用;第2模态受涡抽吸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4)

中尺度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围绕国内外近年来中尺度涡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聚焦中尺度对流涡的涡度方程和热量方程,对中尺度对流涡的动力学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指出环境风切变、垂直运动、平流的动力辐合、风场变形、热力场变化及地形等对中尺度涡的涡度发展均有作用。此外,中尺度涡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还体现在能量方程和中尺度垂直运动方程的推导和诊断方面。强对流系统中,垂直运动的变化与不稳定能量及对流层中层水平运动的风速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尺度涡论文参考文献

[1].王茹,李海艳,孟雷.北太平洋黑潮延伸体区域和副热带逆流区域中尺度涡能量特征研究[J].海洋学报.2019

[2].高守亭,周玉淑.近年来中尺度涡动力学研究进展[J].暴雨灾害.2019

[3].王萌,张艳伟,刘志飞,吴家望.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9

[4].曾伟强,张书文,马永贵,王同宇.1993-2017年南海中尺度涡特征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5].张春玲,胡松.海洋中尺度涡虚拟仿真实验设计[J].中国地质教育.2019

[6].陈捷,杨继锋,许素芹,陶荣华.基于面积梯度的中尺度涡参数自动提取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9

[7].常景龙,邱云,林新宇,靖春生.孟加拉湾中尺度涡的总体特征与季节变化[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

[8].匡晓迪,李竞时,李云.中尺度涡业务化检验方法探讨[J].海洋预报.2019

[9].张春华,安文韬,邵连军,赵钊,方乐.多源数据中尺度涡叁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J].海洋技术学报.2019

[10].刘金.南海北部跨陆架输运的变化及中尺度涡对叶绿素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模态对顺风向动量通量(a)和感热通...石垣与苏澳的海表面高度异常时间序...(a)夏季和(b)冬季黑潮主要流径和...地转流涡度EOF第一(a)和第二(b)空...地转流涡度EOF第一(a)和第二(b)时...台湾西南部气旋涡(a)和反气旋涡(b...

标签:;  ;  ;  ;  ;  ;  ;  

中尺度涡论文_王茹,李海艳,孟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