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烟草,转基因,人参,番茄。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孟子愉,王静雅,吴震州,赵立青,尹芝南[1](2014)在《γδT细胞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转基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原转基因(HBsAg-Tg)小鼠过表达HBV表面抗原,正常情况下无任何组织病理损伤和肝功能异常,但其体内天然免疫细胞却发生改变,对各种肝损伤刺激高度敏感,可模拟人体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刀豆素(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主要通过激活肝脏内NKT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同时伴有血清谷雨转氨酶(ALT)水平升高,肝组织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我们拟应用ConA诱导HBsAg.Tg小鼠急性肝损伤以研究γδT细胞相关亚群在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下功能特性。目的:利用TCRδ-/-小鼠和HBsAg-Tg小鼠交配及HBsAg-Tg小鼠深入探讨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下γδT细胞亚群的作用及功能特性,特别是γδT细胞与NK细胞和NKT细胞的相互作用,为今后利用γδT细胞治疗肝病奠定基础。方法:用TCRδ-/-小鼠和HBsAg-Tg小鼠交配,繁殖扩增后选出基因型为HBsAg-Tg(+)TCRd(-/-)的小鼠。取8-10周龄C57/BL6,HBsAg-Tg(+),HBsAg-Tg(+)TCRd(-/-)叁组小鼠静脉注射低剂量ConA,检测各时间点血清ALT水平变化。利用ELISA技术,检测小鼠各时间点血清中炎症因子(WN-γ,TNF-α,IL-4等)水平。注射ConA后,分离肝脏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免疫细胞亚群的改变。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肝总淋巴细胞中相关炎症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注射ConA 3ug/g,5ug/g,7ug/g body weight后,HBsAg-Tg(+)TCRd(-/-)组小鼠ALT水平显着高于HBsag-Tg(+)组小鼠且两组均显着高于wt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LT水平于ConA注射24h后达最高。利用ELISA技术检测,HBsAg-Tg(+)TCRd(-/-)组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高于HBsAg-Tg(+)组小鼠(P<0.05)。注射ConA2h后,提取肝总淋巴细胞,HBsAg-Tg(+)TCRd(-/-)组和HBsAg-Tg(+)组小鼠NKT细胞占肝总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wt组(P<0.05),NK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结论:γδT细胞在ConA诱导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基因小鼠急性肝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具体分子机制正在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8)
张艳婷,郭斌,关正君,戴佳锟,尉亚辉[2](2012)在《根癌农杆菌介导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化樱桃番茄体系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樱桃番茄为试材,建立了樱桃番茄高频再生体系,并对农杆菌介导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转化樱桃番茄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1d苗龄的子叶外植体在MS+6-BA 3.0mg/L+IAA 0.2mg/L的培养基上预培养2d后,用OD值为0.6的农杆菌侵染15min,可使樱桃番茄植株达到最佳的遗传转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2年11期)
王逸群,李田[3](2008)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对番茄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番茄植株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入番茄,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以及PCR-Southern检测,证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已转入番茄基因组中.这为番茄乙肝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7期)
李田[4](2008)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烟草和番茄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主要措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为HBV包膜蛋白的组分,不具感染性,是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现行乙肝疫苗主要通过酵母表达系统得到,其生产工序复杂、需要专门的纯化设备和相应的技术人员,成本较高,从而限制了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而利用植物生产乙肝疫苗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因此,本实验构建了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将其分别在烟草和番茄中成功进行了表达。本实验首先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RSAg,该载体具有完整的植物表达元件,具CaMV35S启动子、农杆菌T-DNA左右边界、植物报告基因gus和植物选择标记基因hpt,适用于根癌农杆菌的转化;其次将表达质粒导入农杆菌,用于对烟草外植体的遗传转化,获得的抗性植株经检测,结果表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烟草中得到表达;最后,将HBSAg基因用于番茄的遗传转化,其间建立了番茄再生体系以及番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的抗性植株经检测,证明HBSAg基因在番茄植株中也同样获得了表达,这为利用转基因番茄生产口服疫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高正伦[5](2007)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建立了人参愈伤组织细胞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植物表达系统,并就提高表达进行了培养条件的摸索。为了进一步提高HBsAg的表达,我们从表达载体的改造上做了一些探索,对调控HBsAg基因表达的启动子以及翻译增强子进行了改造,构建了十二种不同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pBI/EP、pBI/2EP、pBI/3EP、pBI/4EP、pBI/5EP、pBI/6EP、pBI/7EP、pBI/8EP、pBIBSa(pBI35S)、pBI/2EPomega、pBI/35Somega和pBI/35SRomega,用这些载体分别转化农杆菌LBA4404,再与人参愈伤组织细胞共培养,经G418筛选获得新生抗性细胞,从而将HBsAg基因以及调控基因整合到人参细胞基因组中,经过连续继代培养选育出一株高产细胞系PBIo。PBIo是由质粒pBI/35Somega转化的人参细胞选育而来,携带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5S启动子以及与之串联的烟草花叶病毒TMV(U1株)翻译增强子omega序列。通过对表达载体的改造使HBsAg基因表达有显着提高。在实验中还发现,omega反义RNA序列也具有较强的提高翻译效率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10-01)
王逸群,李田,李文明[6](2007)在《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烟草发根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HBsAg)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将HBsAg基因转入到发根农杆菌LBA1314中,采用叶盘法将HBsAg基因导入到烟草中,获得了转基因烟草发根.对转基因烟草发根的GUS检测结果表明:转HBsAg基因烟草发根可以染成蓝色,而非转基因烟草的根没有染色反应.这说明gus基因在转HBsAg基因烟草发根获得了表达.(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唐清杰[7](2007)在《马铃薯X病毒载体介导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基因的稳定整合转化方法相比,植物病毒载体除了在研究植物与植物病原分子生物学、以及植物和病原相互作用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外,作为表达系统生产外源蛋白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作为表达载体具有转化途径简单、可快速得到高拷贝的外源基因等优点,因此近年来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上都得到广泛的重视。乙型肝炎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侵染所引起的。由于HBV的保护性抗原表位(epitope,or antigen determinant )主要集中于HBsAg,目前所研制的所有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都由HBsAg组成。当前对清除病毒及控制乙型肝炎发生的惟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普遍接种乙肝病毒疫苗。目前疫苗的研制是建立在大肠杆菌和酵母培养系统之上的,虽然可行,但需要发酵技术和严格的纯化程序,其庞大的设备投资和高成本的投入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合适的。因而利用植物表达外源基因以生产口服乙肝疫苗成为新的选择。本研究首先以报告基因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 GUS)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农杆菌转化和注射渗透法为基础的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基因转化的技术体系,并对GUS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分析,获得了侵染叶片组织为蓝色、非侵染叶片无颜色反应的定性分析结果。根据Genbank登记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小蛋白S基因HBsAg(s)序列AF223961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了681bpDNA片段,构建马铃薯X病毒表达载体PVXHBs,电转化农杆菌,使用注射渗透法侵染本生烟草的不同生长年龄的叶片、茎和根。在侵染后的第11天、第21天和第45天,通过ELISA检测重组HBsAg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DS-PAGE分析技术检测重组蛋白的分子量大小,以及利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1)HBsAg含量在烟草特定发育阶段有显着不同,HBsAg蛋白在幼小叶片中的表达水平远大于已伸展的叶片,叶片中表达量也远大于茎根中含量,约相差2-60倍。HBsAg蛋白表达量会随侵染后时间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因植株而异;另外有4株烟草在侵染后的第45天提取蛋白,没有检测到阳性结果,这也验证了PVX作为一种植物病毒表达载体,类似于瞬时表达体系。活性HBsAg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67.81ng/ml,其占可溶性蛋白(total soluble protein, TSP)含量最高可达796.81ng/mg。(2)通过SDS-PAGE分析技术检测重组HBsAg蛋白的分子量大小,约为25 kDa。(3)利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HBsAg蛋白的免疫原性,重组蛋白可与鼠抗HBs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建立了马铃薯X病毒表达外源蛋白的技术体系,在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为研究利用植物病毒载体简单方便、低成本的生产药用蛋白提供一条快速高效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王宇迪[8](2007)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基因的修饰及在Pichia Pastoris系统的分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拟获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在Pichia Pastoris酵母中的稳定分泌表达。首先利用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对adr亚型preS2/S基因进行修饰。然后分别将preS2/S基因与修饰后的preS2/S基因重组到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B)上,形成重组质粒,电转GS115酵母细胞,分别得到208个重组子,经过PCR筛选、摇瓶发酵筛选及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获得了整合的阳性克隆,得到稳定表达的菌株。野生型preS2/S重组子的S抗原ELISA检测结果中阳性率为80.6%,修饰型preS2/S重组子的S抗原ELISA检测结果中阳性率为96.8%。将鉴定的阳性克隆菌株modpreS2/S 23发酵诱导表达后,发酵上清液经SDS-PAGE电泳,有特异蛋白条带,表达产物单体分子量为32,000Da左右,且在第四天表达量较高。纯化发酵上清液,可获得预期大小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middle protein, MP),经ELISA检测S抗原呈强阳性,preS2抗原呈弱阳性。以上结果表明,preS2/S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获得了稳定分泌表达。(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7-04-01)
刘丹,于海鹏,盛军,刘晓宇,王志武[9](2005)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参细胞系,构建携带HBsAg基因的植物细胞表达载体pBIBSa,采用以农杆菌LBA4404感染的方法,经G418筛选后得到13株具有抗性的人参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其中8株得到约700bp的HBsAg基因片段;提取mRNA进行RT-PCR反应,其中6株得到约700bp的HBsAg基因片段;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6株均为阳性。每克人参细胞中最高含HBsAg184ng,占细胞可溶性蛋白的0.009%。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显示HBsAg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少量位于细胞核中。这些结果表明人参细胞整合了HBsAg基因,并能稳定表达HBsAg。(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甘强,金礼吉,聂明珠,胡学军,安利佳[10](2003)在《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20-47)的单链抗体在转基因烟草根分泌物中的初步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利用植物根分泌表达重组蛋白的可行性,构建了含有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20—47)单链抗体(ScFv)基因的表达载体。该ScFv基因转化烟草后在烟草根部细胞的细胞质和内质网中获得表达。实验结果表明,5’端融合ER导向信号肽的重组ScFv可通过根分泌表达。(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3年09期)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樱桃番茄为试材,建立了樱桃番茄高频再生体系,并对农杆菌介导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转化樱桃番茄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1d苗龄的子叶外植体在MS+6-BA 3.0mg/L+IAA 0.2mg/L的培养基上预培养2d后,用OD值为0.6的农杆菌侵染15min,可使樱桃番茄植株达到最佳的遗传转化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孟子愉,王静雅,吴震州,赵立青,尹芝南.γδT细胞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转基因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C].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4
[2].张艳婷,郭斌,关正君,戴佳锟,尉亚辉.根癌农杆菌介导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转化樱桃番茄体系优化[J].北方园艺.2012
[3].王逸群,李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对番茄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番茄植株的获得[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李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烟草和番茄中的表达[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高正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高效表达[D].吉林大学.2007
[6].王逸群,李田,李文明.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烟草发根的获得[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唐清杰.马铃薯X病毒载体介导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8].王宇迪.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2/S基因的修饰及在PichiaPastoris系统的分泌表达[D].吉林大学.2007
[9].刘丹,于海鹏,盛军,刘晓宇,王志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表达[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
[10].甘强,金礼吉,聂明珠,胡学军,安利佳.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PreS1(20-47)的单链抗体在转基因烟草根分泌物中的初步表达[J].高技术通讯.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