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脑下前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脑,动脉,动脉瘤,解剖学,突发性,延髓,血管。
小脑下前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雅,田广永,徐飘[1](2019)在《突发性聋与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及颈静脉球形态学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及颈静脉球的形态特点与突发性聋的关系。方法选取单侧起病突发性聋患者80例(80耳),36例健康成人(72耳),分别设为突聋组(80耳)和对照组(72耳),回顾分析其内耳MRI扫描及叁维重建图像,观察以下指标:(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3)颈静脉球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1)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突入内听道:突聋组35耳(43.8%)、对照组29耳(40.3%),P=0.6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关系分型:突聋组上位型9耳(11.3%)、中间型53耳(66.3%)、下位型11耳(13.8%)、前位型7耳(8.8%)、后位型0耳,对照组上位型8耳(11.1%)、中间型46耳(63.9%)、下位型11耳(15.3%)、前位型7耳(9.7%)、后位型0耳。P=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颈静脉球位置分型:突聋组I型2耳(2.5%)、Ⅱ型40耳(50.0%)、Ⅲ型36耳(45.0%)、Ⅳ型2耳(2.5%),对照组I型0耳、Ⅱ型19耳(26.4%)、Ⅲ型46耳(63.9%)、Ⅳ型7耳(9.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突发性聋与颈静脉球的位置相关,与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是否突入内听道无关,与面神经及前庭蜗神经的位置无关。颈静脉球Ⅱ型(后上型)较其它类型人群患突发性聋的比例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涵,耿园园,霍英杰,李建斌,王艳雷[2](2018)在《突发性聋患者小脑下前动脉、基底动脉与血脂水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小脑下前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基底动脉(basal artery,BA)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突发性聋86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者123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水平,磁共振成像检查AICA和BA,比较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脂水平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AICA、BA及血清HDL-C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血清CHO、LDL-C、TG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A、BA及血清H DL-C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减,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血清CHO和LDL-C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增,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血清TG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增,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清CHO、LDL-C、TG呈负相关,与血清HDL-C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脂密切相关,随病情变化升高或降低,为突发性聋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8年05期)
马小贝,陈维亮,张小林,许伟,李善杰[3](2014)在《前庭蜗神经及相关小脑下前动脉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脑下前动脉的走行和与前庭蜗神经间正常MRI表现及对神经形态的量化研究。方法常规体检者45名(90耳),行桥小脑角区MR 3D-SPACE序列检查。观察并测量内听道段前庭蜗神经、小脑下前动脉,比较不同断面对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3薄层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微小神经结构及其周围微血管情况。蜗神经直径为(1.15±0.03)mm;前庭上神经直径为(1.08±0.03)mm;前庭下神经直径为(0.84±0.04)mm。小脑下前动脉出现率为97.5%,小脑下前动脉袢为59%,迷路动脉为34%。动脉袢、迷路动脉压迫前庭蜗神经占4%;接触者占24%,疑似接触率44%,无接触18%。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在小脑脑桥角提供有用的影像解剖学数据。(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解锋,张鸿祺,张鹏,凌锋[4](2013)在《累及小脑下后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发性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年发生率为1~1.5/10万人[1],发病年龄在30~50岁的患者占80%,病死率接近70%,绝大部分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当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时,增加了临床决策和治疗的难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累及PICA起始部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保持PICA通畅的血管内栓塞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5](2012)在《治疗破裂小脑下后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尸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脑下后动脉(PICA)瘤的临床研究较少。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对1995—2008年间进行手术治疗的29例破裂PICA动脉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与手术相关的临床、放射和术中所见,并对尸检结果所示的PICA(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张永力,石祥恩,周忠清,刘方军,孙玉明[6](2009)在《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吻合术治疗颅内段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四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部分椎动脉瘤,尤其是累及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的梭形夹层动脉瘤,因无法夹闭动脉瘤的同时,保证小脑下后动脉通畅,需要行枕动脉-PICA吻合术。因发病率低,手术困难,治疗风险大,文献(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9年11期)
王琳,宿英英,缪中荣[7](2007)在《双侧小脑下后动脉闭塞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有一个古老的神话,称为昂迪氏咒语(Ondine′s curse),讲述Ondine是一位美丽的女水神,与一人世间男子热恋,如果发现这个男子对她不忠实,Ondine诅咒他不能睡眠,否则将在睡眠中死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遇到了这样的患者,在睡眠中呼吸暂(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12期)
莫万彬,杜贻庆,蒋常文,唐景峰,唐乐剑[8](2007)在《极外侧入路对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学特点,为极外侧入路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5具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于极外侧入路下对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发现小脑前下动脉出现率为100%,其中分支有中央支、迷路动脉、回返穿通动脉、弓下动脉。中央支供血于脑干,迷路动脉走行面听神经的下方,回返穿通动脉行于面听神经之间,弓下动脉行于面听神经的后上方。结论:小脑下前动脉与脑干、展神经、面听神经关系密切。脑干腹侧及桥小脑角病变手术中应妥善保护小脑下前动脉主干及分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07年06期)
苗顺来,佟树文,裴香莲,幺相环[9](2007)在《小脑下前动脉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45岁。因左耳波动性耳聋6个月,语音不清2d,于2003年2月6日来我院就诊,以“神经性聋”收入院。患者自诉于2002年5月某日下午,突然左耳听力丧失,不伴耳鸣,眩晕,发作前无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饮酒、劳累等,第2天早晨,自觉听力恢复正常,下午(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陈立华,陈凌,A.Samii,凌锋,M.Samii[10](2006)在《小脑下前动脉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脑下前动脉(AICA)的显微解剖结构,为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相关的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双侧20支AICA及其分支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AICA出现率为95%,其分支迷路动脉、回返穿动脉、弓下动脉和小脑弓下动脉,出现率分别为95%、80%、70%及5%。AICA在面神经根附近形成AICA袢,出现率为90%。AICA直径为0.56~1.87mm,平均(1.29±0.43)mm。AICA袢与内耳门关系密切,80%穿过面、蜗神经。结论熟悉AICA的显微解剖,在桥小脑角区手术中,可避免损伤相关动脉。(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小脑下前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小脑下前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基底动脉(basal artery,BA)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突发性聋86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者123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水平,磁共振成像检查AICA和BA,比较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脂水平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AICA、BA及血清HDL-C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血清CHO、LDL-C、TG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A、BA及血清H DL-C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减,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血清CHO和LDL-C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增,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血清TG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增,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清CHO、LDL-C、TG呈负相关,与血清HDL-C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脂密切相关,随病情变化升高或降低,为突发性聋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脑下前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杨静雅,田广永,徐飘.突发性聋与小脑下前动脉血管袢及颈静脉球形态学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
[2].王涵,耿园园,霍英杰,李建斌,王艳雷.突发性聋患者小脑下前动脉、基底动脉与血脂水平关系[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
[3].马小贝,陈维亮,张小林,许伟,李善杰.前庭蜗神经及相关小脑下前动脉MRI表现[J].实用医药杂志.2014
[4].解锋,张鸿祺,张鹏,凌锋.累及小脑下后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
[5]..治疗破裂小脑下后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尸检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
[6].张永力,石祥恩,周忠清,刘方军,孙玉明.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吻合术治疗颅内段椎动脉梭形动脉瘤四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
[7].王琳,宿英英,缪中荣.双侧小脑下后动脉闭塞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
[8].莫万彬,杜贻庆,蒋常文,唐景峰,唐乐剑.极外侧入路对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07
[9].苗顺来,佟树文,裴香莲,幺相环.小脑下前动脉综合征[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
[10].陈立华,陈凌,A.Samii,凌锋,M.Samii.小脑下前动脉显微外科应用解剖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