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虎民(甘肃山丹一中甘肃张掖734100)
【摘要】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让学习者置身于"问题"之中,使"学习"和"任务"、"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问题设置引导质疑培养意识问题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0-014-02
问题式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打下深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具备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技能。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化静为动,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的师讲生听模式,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观,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那么,语文"问题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呢?
一、问题的设置要深度难度兼备适宜。
语文课堂上问题的提出,要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而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把问题设在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探究的规律上。要问到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热点"上,唯其如此,方能引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的应该是那些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未进入理想境界,提高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地提出一些较深奥的,带有研究性质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上述"头轻脚重"和"头重脚轻"两种形式便是课堂提问容易陷入的误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
二、善于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和学生一起读文章,二者的读书感受常常很接近。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来教授学生,他们听课会乏味的很,因为你讲授的东西是大家咀嚼过且大体明白的问题,没有认识的新奇感和思维的挑战性;如果再浅尝辄止硬套教参,效果只能是乏味且僵化,结果语言后面的多层面的思维性没有了,语言体会的个别差异性没有了,语言内涵的丰富延展性没有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也要终止了。教师要超越与学生共有的思维层面,必须深入研读大家没有注意的地方,在看似无疑处质疑,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打破平庸,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提出问题要能激发"矛盾"意识。
问题式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必须能够引出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基本概念、原理等,这应该是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动机,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问题予以解决,同时能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思维的火花只有碰撞才能产生,真理也只有愈辩才愈明。在语文文本语言的研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需要辨证思考和认识的问题。其实,这样问题的出现是一个激发学生"矛盾"意识的有效切入点。抓住这样的切入点并善加利用,既能锻炼学生内在的分析文本语言的思维鉴赏能力,也能锻炼学生外在的语言条理表述的能力。
在研习课文《失街亭》时,大家结合课后的问题"失街亭,谁之过?"进行了讨论。结果,有的同学认为是诸葛亮的错,错在用人不当;有的同学认为是马谡的错,错在刚愎自用。于是我动员学生自己从课本上或资料上找出依据,并对对方观点提出问题。两方的辩论确实是在深入研读文本语言的基础上,做到了言之有据,驳之含情;有些同学甚至还进入了角色,怀着一种千年的思考,纵横了整个三国。
经过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深刻反思,学生思维便处于最积极活跃的状态。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最容易出现"顿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当然,有些学生问题不宜讨论。教师就需要讲解。但这讲解是启发式的。如果问题没有普遍性,可指点途径,让学生课下去自己解决,或者在课下作个别讲解。
四、讲究方法,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特级教师钱梦龙也说:"'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定向问答'的提问,问题不再是'定向的',而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发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新课堂的问题式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下去的意识,要先要求其"质疑",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略。
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是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用广博的知识、谨严的态度、可亲的教态、生动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方法,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提问,爱护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提高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努力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每一个学生随时都可以提问,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自己的意见正确与否,都会受到重视,并能得到解答。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生疑、质疑,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总之,在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问题,无论是备课中有所准备的,还是意料之外的,教师都要随机应变,实事求是,妥善解决。
五、问题式教学的延伸。
课堂教学无非是个范例,它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教材,更主要的是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落脚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这个道理。为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学生训练提问题的能力。而这能力是逐渐培养的。应由教师引出问题过渡为学生提出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问"的习惯,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求知的重要任务。习惯的养成功在平时,而不在突击训练。为此,教师在开始时可以把"问"当作练习布置下去。如:每天的作业中要问几个书本上的问题;每周的周记中要问几个生活上的问题;每月的小作文中要问几个社会上的问题。而在课前5分钟、班会课、活动课上,更可以为学生提问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这样由训练到习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把"问"作为学习的一种方法,随着"问"的扩展和深入,语文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故,在语文新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构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