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丽颖[1]2003年在《现行国际汇率制度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研究》文中指出现行的国际汇率制度给每一个国家以汇率制度选择的自主权。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制度是一国实现外部经济平衡和内部经济稳定的基础。 本文首先对国际汇率制度的演变加以介绍,重点介绍了牙买加体系的形成和牙买加体系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现状。然后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进行了分类介绍,把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分为发展趋势论和成本收益决定论。并对 IMF 提出的汇率制度选择需要注意的12个因素加以介绍。 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分析利用了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别对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与不同的资本管制相结合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处于不同的经济失衡状态的发展中国家选择汇率制度的基本原则。根据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经验,一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汇率制度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经常处于错配状态,本文对处于不同错配区的发展中国家选择汇率制度提出了基本原则。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利用前文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结论,结合中国的实际,评价了中国目前的汇率制度选择。强调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汇率制度从长期看有增加浮动范围的必要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在文章的结尾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方向进行了预测。
李志刚[2]2005年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行的国际汇率制度赋予每个国家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的自由,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有着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内外的经济均衡目标。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面临着许多困难,无论是固定汇率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度都不适合发展中国家,本文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这种困境进行了分析。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呈现出两极化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趋势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思路。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理论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就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介绍了原罪论,害怕浮动论和中间空洞论假说。不同的汇率制度与国家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呢?文章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与相关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接着本文对不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进行了横向比较,旨在通过这样的比较得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经验总结。最后介绍了我国汇率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方案。
姜凌, 马先仙[3]2007年在《G-3国家汇率波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兼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汇率制度选择与应对G-3国家①汇率波动冲击之间关系的研究证实:就发展中国家应对G-3国家汇率波动的冲击而言,从汇率管理方式看,依据均衡汇率②进行的管理优于依据一篮子货币进行的管理;从汇率制度选择看,在国际金融一体化背景下,浮动汇率制度优于固定汇率制度。从总的趋势看,外汇市场的发展和灵活的汇率安排有利于消减G-3国家汇率波动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冲击。据此,本文认为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的人民币新的汇率形成机制,尽管更为适合我国国内外经济的实际,有利于应对G-3国家汇率波动冲击,但仍然具有过渡性质。
丁一兵[4]2004年在《经济发展中的汇率制度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汇率是经济活动中一重要的相对价格指标,汇率制度对资源配置与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乃至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转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汇率制度本身意味着不同的政策规则。因此,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些新现象而显得愈加突出。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汇率制度的选择提供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原则,不仅对现有国际货币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计量分析工具,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1)从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发展进程和对外开放进程两个方面出发,探讨不同汇率制度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分析其福利效应。(2)在此基础上,考察经济发展进程与国际经济环境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作用,分析汇率制度的内生性,并探讨汇率制度内生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3)通过实证方法对汇率制度的福利效应及其内生性进行检验,并将理论结论应用于个案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特征上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区别,因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选择汇率制度的原则明显不同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处于不同阶段造成的。因此必须根据各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具体选择,首先就要了解对于处在不同发<WP=234>展阶段、具有不同经济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什么是能够满足其利益最大化要求的汇率制度,也就是什么是它们的合意汇率制度。本文从国内经济部门和对外经济关系两个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国内经济部门看,不同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稳定、金融深化等关键变量具有不同影响:(1)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2)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也可以由其他货币规则替代;(3)固定汇率更适合应对名义经济冲击,浮动汇率更适合应对实际经济冲击,二者都不能隔离外部冲击;(4)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下,金融深化发展更快。综上所述,根据身处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国内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目标,其合意汇率制度会随着发展进程而演变:在发展初期,由于本国市场不发达,浮动汇率制的某些不利影响实际上不会体现出来,这时发展中国家在汇率制度选择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而且出于提高国际信誉度和实行扩张性政策的目的,它们很可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们变得越来越适合采纳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直到它们在各种经济特征上接近发达国家,并且有了较大的经济规模,才又适合采纳浮动汇率制度。从对外开放进程看,不同汇率制度与贸易、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国际收支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1)浮动汇率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贸易尤其是出口的发展;(2)浮动汇率对FDI流入有微弱的阻碍作用;(3)资本账户的开放会增加促使发展中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的压力;(4)不同汇率制对国际收支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总之,在对外关系上,合意汇率制度同样是由最初的无序或浮动走向固定再走向浮动。尽管我们了解了合意汇率制度随经济发展进程而变化的路径。但是,发展中国家往往不能自由选择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是一个可以随意选择的外生变量,而是一个内生变量,它的确定与变迁并不取决于政策当局的公开宣示,甚至也不取决于当局的意愿。我们对于内生决定汇率制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国际产品市场的<WP=235>结合,将促使一国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而资本管制的放松则会迫使一国放弃这种制度,这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合意汇率制度与可持续汇率制度的矛盾,发展中国家将由此陷入汇率制度选择困境。另一方面,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成本就越小,就越适合实行这一制度,这意味着开放小国在一国层次上很难将合意汇率制度与可持续汇率制度统一起来,同时也意味着,一个内部实行严格固定汇率或统一货币,而对外实行浮动汇率的货币联盟,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将汇率制度的合意性与可持续性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上述理论结论分析了东亚地区的具体情况,指出东亚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原有的货币制度,不仅不再适应东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而且还成为了东亚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造成了东亚经济发展的困境。1997年危机的教训、日本多年来支撑日美汇率的努力与近年来ASEAN各国实施浮动汇率或资本管制的尝试都表明,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制下货币金融政策上的任何单边行动都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如果仅从单边角度考察,东亚各经济体已经陷入了一种汇
徐念榕[5]2001年在《金融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研究》文中指出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化浪潮席卷全球。它意味着允许资金不受地域、国别的限制流向能提供最高回报率的地方,相应促成了国际资本的跨国境流动,国际金融市场也随之得以扩展。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资本流动的自由,采用钉住汇率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逐步提高,特别是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重新引发了对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学探讨,汇率制度选择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所独有的问题。事实上从决定汇率制度的物质基础——纯粹信用本位、汇率制度选择的成本收益比较——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适用性以及汇率制度选择的抗风险能力比较——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叁大层面即可论证浮动汇率制度将是国际汇率制度演变的必然趋势,而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角度分析也可说明浮动汇率制度应当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
郑玉琳[6]2002年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文中提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储备货币多元化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流的汇率制度选择自由化 ,发展中国家似乎摆脱了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纪律和约束。但实际上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 ,发展中国家在储备货币依赖、汇率制度选择、国际收支调节和抑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等方面均受到不利的影响 (甚至是伤害 )。本文首先论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性的表现 ,然后深入分析了其根源 ,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若干策略
郑玉琳[7]2002年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文中指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储备货币多元化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流的汇率制度选择自由化 ,发展中国家似乎摆脱了原有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纪律和约束。但实际上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 ,发展中国家在储备货币依赖、汇率制度选择、国际收支调节和抑制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等方面均受到不利的影响 (甚至是伤害 )。本文首先论述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发展中国家不公正性的表现 ,然后深入分析了其根源 ,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若干策略。
吴洁[8]2007年在《资本帐户开放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行的国际汇率制度赋予每个国家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的自由,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有着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合理的汇率制度安排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实现内外的经济均衡目标。文章首先介绍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演变的历史和现状,从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依次介绍了各阶段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特点和原因,并且回顾了当时的资本帐户开放情况;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环境进行了分析,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次,综述了不同国际货币体系时期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和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新发展,其中主要介绍了中间制度消失论,原罪论和害怕浮动论。同时,从理论上具体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再次,不同的汇率制度与国家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显着的相关性呢?文章对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与相关经济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本文也对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对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经验总结。最后介绍了我国汇率制度安排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和远期方案。并运用计量模型对中国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赵家悦[9]2017年在《中心—外围视角下国际资本流动非对称性研究》文中认为“中心-外围”理论是基于贸易渠道解读非对称国际经济关系的一个视角,揭示了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的整体性、差异性和不平等性。21世纪以来,金融全球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资本流动成为继贸易往来之后,连接全球的新载体。根据资本流动格局的特征,可以推测“中心-外围”理论在资本流动中同样存在,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其运转动力,美元霸权支撑美国成为最主要的中心国家。基于此,本文提出全球资本流动的两个命题并进行实证检验:(1)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具有非对称性;(2)全球资本流动引发的全球财富分配结果具有非对称性。在梳理资本流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主要介绍“中心-外围”理论的发展,并构建“中心-外围”理论与资本流动的联系,提出全球资本流动同样具备“中心-外围”不对称的特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外围国家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的假设。结合中心外围框架在贸易层面的运转模式,本文提出,有两个可能实现的途径:途径一是中心国家通过金融周期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并“施加”给身处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二是通过资本流动利益分配的不平等,使得中心外围框架在资本流动格局中得以持续。为检验中心国家通过金融周期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这一途径,本文首先通过回顾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理论,并基于Fernandez-Arias和Montiel提出的影响资本流动因素的推力-拉力的框架,通过加入典型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对52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受外部推力因素影响明显;进一步通过对32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建立GVAR模型,使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到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动外部推力影响明显大于国内拉力的影响,且拉美地区较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受外部推力影响更为显着。为考察现阶段资本流动利益分配是否平等,本文借鉴了丁志杰和田园(2016)提出的基于财务绩效指标的分析框架,对138个样本国家2004年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发现,在资本流动格局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确存在不平等的利益分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更大的债务人却享受了更多的正收益,而发展中国家在输出资本的同时还要支付成本,并且收益率受金融周期影响较发达国家更为明显。其中,净收益率的差异主要因为发展中国家为使用外资支付了过高的成本,而非发达国家获得了显着的高收益。收益的波动性差异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在资本流入中处于被动地位,资产价格和汇率等因素易受到外部冲击,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后受到发达国家的波及,成为过剩资金的“泄洪区”,造成表外收益率的巨大变化,进而导致净国际投资头寸的蒸发。接下来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资本流动的管理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其近期提出的资本流动管理框架进行了梳理,发现IMF虽然意识到了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动管理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资本自由流动与成员国资本账户开放仍是其主要的政策导向。除此之外,IMF虽然已意识到推力因素在资本流动影响因素中的重要作用,也提出应对资本流动的来源国的政策予以关注,但并未提出行之有效的响应对策。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资本流动管理与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国际规则中争取主动权,对资本流动进行常态化管理,抑制跨境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确保在开放中获益,并主要着手于对资本流入的管理的建议。
邓宝凌[10]2003年在《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与中国的汇率制度调整》文中提出本文主要通过对已经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发展中国家的经历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我国退出现行钉住单一美元制借鉴的经验;并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际经济环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的有关前提条件、政策搭配、步骤以及时机等问题提出建议。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僵化的钉住汇率制被认为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认为钉住汇率制难以长期维持,实行该制度的国家事先做好退出安排是十分必要的。事实证明,一国能够实现向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转换而同时不使经济受到冲击。我国在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建立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却实际上钉住了美元。中国加入WTO组织后,对外开放程度将会逐步提高,钉住制将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目前应当做好退出准备,逐步对现行汇率制度进行调整。 本文第一部分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的发展变化趋势,探讨了钉住汇率制难以维系的原因,说明了做好退出安排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对目前有关退出钉住汇率制的理论进行了描述,具体分析了退出钉住汇率制的时机,前提条件、相关政策搭配以及退出步骤等有关问题。第叁部分介绍了智利的经历,智利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从钉住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期间分别实行过爬行钉住、爬行区间等多种中间制度,并于1999年2月成功的转换为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智利在退出钉住汇率制的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最后一部分重点对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目前实际钉住单一美元制的形成,对现行制度做出调整的必要性,以及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前提条件、政策搭配和退出后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现行国际汇率制度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 付丽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研究[D]. 李志刚. 天津财经学院. 2005
[3]. G-3国家汇率波动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兼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完善[J]. 姜凌, 马先仙. 财贸经济. 2007
[4]. 经济发展中的汇率制度选择[D]. 丁一兵. 吉林大学. 2004
[5]. 金融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研究[D]. 徐念榕. 苏州大学. 2001
[6].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J]. 郑玉琳. 浙江学刊. 2002
[7].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与发展中国家的策略[J]. 郑玉琳. 当代经济科学. 2002
[8]. 资本帐户开放进程中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D]. 吴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9]. 中心—外围视角下国际资本流动非对称性研究[D]. 赵家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10]. 退出钉住汇率制的实践与中国的汇率制度调整[D]. 邓宝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标签:金融论文; 国际货币体系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汇率决定理论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汇率改革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