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科[1]2003年在《论鲁迅反传统思想》文中指出针对当前鲁研界存在的“鲁迅是继承了传统而并非反传统”的学术思潮,本论文提出反驳意见:“本真的鲁迅的确是反传统的”。全文共七部分:引言说明选题由来及论述的问题。第一章阐述“传统孕育了鲁迅”。第二章分析了鲁迅反传统思想深处的矛盾悖论与双声对话及复调色彩。第叁章以儒、法、墨、道、佛等为例讲述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具体评价。第四章阐明鲁迅反传统思想的文化选择及价值立场,论述鲁迅反传统思想的独特性与深刻性以及复杂内涵,并就各种贬斥鲁迅或歪曲鲁迅的观点进行反驳。第五章指出鲁迅反传统思想的巨大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中西文化之争与新旧文化转型中的不可低估的意义,同时也指出鲁迅反传统思想的历史局限。结语提出鲁迅思想的元点是“走路”,由走路必然引出反传统以及“悬空”状态。
王明科[2]2005年在《论鲁迅反传统思想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鲁迅反传统思想的价值原则不仅仅是甚至不是理论而是活动,拆屋开窗是其实践策略,执着现在与现实是其立足点,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是其根本标准,整体性是其传统功能观;鲁迅反传统是双重失望中的侧重选择,人类性是其价值眼光,其意在张扬弱者文化思想,摆脱了对西学的简单移植;鲁迅反传统是一种价值否定判断,并不是对具体内容的抛弃或断绝。鲁迅思想的元点是“走路”,由走路必然引出反传统及其“悬空”状态。
兑文强[3]2015年在《脱语境的无效命名与历史的“间隔”——对几种新文化运动评论的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3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场演说中,胡适把新文化运动比作欧洲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胡适认为,"它(新文化运动)是理性对抗传统、自由对抗权威,以及生命和人类价值的赞誉对抗其压抑的一种运动。"(2)林毓生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激进的反传统运动,"虽然反传统运动在别的地方也曾发生过;但,就‘五四’反传统思想笼罩范围之广,谴责之深,与时间上持续之久而言,在整个世界史中可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现象。"(3)余
吴中杰[4]2013年在《回归“五四”:中国文学的出路》文中认为"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一场从语言到思想观念整体革新的运动,它"革"了中国旧文学之命,更新了整个文学观念,建立了以写实、理性和发扬个性为特征的新文学,与世界文学潮流接轨,鲁迅是"五四"新文学的代表。但1928年的"革命文学运动",却以鲁迅为主要批判对象,否定了"五四"文学方向,而将文学作为宣传普罗意识的工具。沿着这种思路,中国文学其实是距离"五四"、距离鲁迅越来越远了,到最后"文艺为政治服务"口号的提出,文学之路由此愈走愈狭,甚至完全失却了现代文学精神。要使中国文学健康地发展,有必要廓清许多似是而非的误判,重新认识"五四",回归"五四"的道路。
刘贵福[5]2004年在《论鲁迅与钱玄同的晚年分歧》文中认为鲁迅与钱玄同是章门同学,又是《新青年》同人。但二人晚年关系破裂,并互有讥评。鲁、钱二人关系破裂并非私人感情交恶和性格的不同所致,而是反映了二人思想、文化、学术观点的深层分歧。有必要从五四后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立,疑古辨伪运动、20世纪30年代的国语罗马字和北方拉丁话的争论出发,对二人的分歧做一具体分析,对这一分歧作出历史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论鲁迅反传统思想[D]. 王明科.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 论鲁迅反传统思想的价值[J]. 王明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 脱语境的无效命名与历史的“间隔”——对几种新文化运动评论的反思[J]. 兑文强. 文艺争鸣. 2015
[4]. 回归“五四”:中国文学的出路[J]. 吴中杰. 学术月刊. 2013
[5]. 论鲁迅与钱玄同的晚年分歧[J]. 刘贵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