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吕雅静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吕雅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持续性ST-T改变,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临床价值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文献综述

吕雅静[1](2015)在《持续性ST-T改变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持续性ST-T改变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118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动脉造影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观察患者的持续性ST-T改变,分析持续性ST-T改变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ST段动态改变阳性者有58例,阴性11例,符合率为84.06%,ST段持续改变阳性者有16例,阴性33例,符合率为32.6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段动态改变阳性者有42例,阴性6例,符合率为87.5%,T段持续改变阳性者有17例,阴性27例,符合率为38.64%,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ST-T改变能够较准确的反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情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5年06期)

任玉英,杨胜超[2](2014)在《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提出质疑及分析。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诊疗的144例胸痛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回顾性探析静息状态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44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15例,心电图正常者29例。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检查结果均异常者80例,均正常者19例,1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而心电图检查处于正常状态;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影像均表示正常,而但心电图检查结果诊断为冠心病。结论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证明其并不存在。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程度非常严重,应确保患者心肌血液循环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会引起心肌缺血,或是没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表现。(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4年14期)

闫海英[3](2011)在《心理护理对无症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干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性改变,在心电图上表现ST段水平型下移,T波对称性倒置,患者有活动后症状明显或完全无任何症状。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科飞速发展以及人么对冠状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1年25期)

王雪[4](2011)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比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与丹参注射液组,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d和丹参注射液30ml/d静脉滴注治疗并对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程度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都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改善症状及心电图的作用,为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丹红注射液优于丹参注射液。(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上旬刊)》期刊2011年06期)

李红叶[5](2011)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及其临床归宿。方法:随机抽取因胸痛而住院患者共1 44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293例,异常者1 147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者均异常者(真阳性)800例,均正常者(真阴性)186例,有10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有34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而静息心电图异常被诊断为冠心病。结论:患者静息心电图持续ST-T改变并非冠心病引起,而存在能够引起继发性ST-T改变的其他病因。(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1年09期)

臧敏,陈欣[6](2009)在《无症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诊断与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2005年11月~2008年11月收治无心绞痛症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000例,年龄35~85岁,其中35~45岁500例,45~65岁3500例,>65岁1000例。其中男3000例,女200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无力或无任何症状。常规检查多次随访诊断。仪器与方法采用光电ECG-9310p心电仪,常规12导心电图,部分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09年17期)

吴敏,师红林,董昆芸[7](2008)在《冠状动脉造影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改变,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72例不典型心前区疼痛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叁支血管病变组,分别对各组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4例(12.90%)。有冠状动脉病变的141例患者中,出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99例(70.21%)。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发生率在单支血管病变组中为52.94%,双支血管病变组为71.69%,叁支血管病变组为90.00%。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发生率增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08年04期)

丁莹,闫喜灵[8](2007)在《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图对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对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31例患者观察分析,发现ST-T改变可作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依据,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2月至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体表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11期)

卢喜烈,石亚君,朱力华[9](2005)在《报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应慎重》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电图工作者包括医师和技师对常规心电图上出现的ST段下降、T波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的变化,直接出具“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报告很常见。但经冠状动脉造影、运动核素检查证明不一定都有冠心病心肌灌注不足,这就给心电图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思考:出具“慢性冠状动脉(本文来源于《实用心电学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穆叶赛,阿不拉江,许力舒[10](2005)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及其临床归宿,即存在还是一个误区。方法:随机抽取199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而住院病人共144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 ST 段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293例,异常者1147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名均异常者(真阳性)800例,均正常者(真阴性)186例,有10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有34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而静息心电图异常被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电解持紊乱等。结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有十分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心肌的血液供需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可不存在临床缺血的症状(心绞痛),也可能不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但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任何一个轻微活动使平衡破坏,临床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改变。而持续性 ST-T 改变或许不是由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而应寻找其他原因。(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05年05期)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提出质疑及分析。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诊疗的144例胸痛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回顾性探析静息状态时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144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115例,心电图正常者29例。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二者检查结果均异常者80例,均正常者19例,11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而心电图检查处于正常状态;34例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影像均表示正常,而但心电图检查结果诊断为冠心病。结论从理论意义上来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概念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证明其并不存在。如果患者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程度非常严重,应确保患者心肌血液循环处于平衡状态,可能不会引起心肌缺血,或是没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表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参考文献

[1].吕雅静.持续性ST-T改变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

[2].任玉英,杨胜超.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概念的质疑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

[3].闫海英.心理护理对无症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干预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4].王雪.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

[5].李红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讨论[J].吉林医学.2011

[6].臧敏,陈欣.无症状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诊断与鉴别[J].中国社区医师.2009

[7].吴敏,师红林,董昆芸.冠状动脉造影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

[8].丁莹,闫喜灵.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

[9].卢喜烈,石亚君,朱力华.报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应慎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5

[10].穆叶赛,阿不拉江,许力舒.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J].新疆医学.2005

标签:;  ;  ;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论文-吕雅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