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基因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基因,成分,大豆,能力,作物,荧光,实时。
转基因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霞,朱虹霖,周浩,张洪伟,朱文斌[1](2019)在《大豆粉转基因成分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实验室对转基因大豆定性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通过核酸蛋白仪器分析法和单重实时荧光PCR (simplex real-time fluorescence PCR)法对样品内源基因扩增的循环阈值的影响来比较2种方法,分析2种DNA提取试剂盒的提取质量。对标准SN/T 1204-2016《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验方法》扩增反应体系中DNA模板量进行优化后,对样品进行检测。再依据标准SN/T 1202-2010《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的要求,对样品进行检测。最后对2个标准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通过内源基因扩增循环阈值的数据确认,更能准确反映试剂盒提取的DNA是否满足后续外源基因的分析检测要求。2种标准方法对19-N578和19-M913 2个待测样品的检测显示3种外源基因CaMV35S、NOS、CP4-EPSPS均为阴性, 19-N578和19-M913待测样品均为非转基因大豆。结论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评价。DNA提取质量的评估,体系中DNA模板量的优化,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实验的质量控制都是影响能力验证结果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2](2019)在《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转基因成分,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从"功能核酸"与"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出发,重新认知、归纳、总结了基于分子扩增技术的转基因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基于不同信号输出方式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最后,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做出了展望。本文有助于推动转基因检测技术与功能核酸传感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夏莹,肖晓琳,张飞燕,梁晋刚,王颢潜[3](2019)在《转基因玉米成分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检测实验室对转基因玉米成分的检测能力和检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中心实验室依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农业部公告的要求,参与了ACAS-PT570(2018)粮食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测试,分别对编号18-F750和18-K388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 18-F750和18-K388待测样品中, CaMV35S启动子、F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基因、CP4 EPSPS基因、bar/pat基因、59122转化体、MIR162转化体和Bt11转化体均为阳性。结论本次能力验证获得满意评价。(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肖维威,张宝,赵卫,朱利,吴清华[4](2019)在《用于筛查转基因作物成分的质粒标准分子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传统标准物质的缺乏,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筛查转基因作物成分的质粒标准分子。首先,通过PCR扩增获得454 bp的RBCL基因、236 bp的CaMV35S启动子以及200 bp的NOS终止子目的片段,经两次重迭延伸PCR扩增将上述3个片段连接成849 bp的重组子。随后,将该重组子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扩增、测序分析后成功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MD-RBCL-CaMV35S-NOS。进一步的替代性研究显示,该重组质粒DNA与标准物质基因组DNA的检测分析结果一致。因此,该重组质粒标准分子可作为阳性标准物质用于转基因作物成分的初步筛查检测。(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许银叶,许佩勤,庄俊钰,冯志强[5](2019)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腐乳中大豆转基因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条件,运用此技术检测从腐乳中提取的DNA来判定腐乳样品是否含有大豆转基因成分。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法检出限为0. 1%,而且操作简便,可以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江苏调味副食品》期刊2019年02期)
谢实龙[6](2019)在《转基因成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制品进入市场,势必会对其安全监管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恒温核酸扩增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RPA扩增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中的应用,RPA技术良好的性能、简单的操作、便捷的设备、低廉的价格,迅速引起高度关注及开发研究热潮,可以真正实现便携式的检测设备。本实验旨在利用实时荧光RPA扩增技术建立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快速检测,并为其他检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叁部分实验构成:实验一为了实现对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初步快速筛查,通过ISAAA Briefs发布的数据分析,挑选出4种应用最广泛的转基因通用元件CaMV35s、BT、NOS、PAT,根据转基因通用元件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结合冻干粉技术建立6连管实时荧光RPA快速筛查体系。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有效的检出最低48拷贝数的模板。对实际样品的筛查中,筛查结果稳定可靠,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实验二为了实现对转基因大豆MON89788品系检测,根据其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建立了转基因大豆MON89788的RPA实时荧光检测方法,并就影响RPA扩增的关键因子,如最佳引物的筛选、引物与探针终浓度的配制、反应温度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对MON89788的绝对检测限达到40拷贝,相对检测限为0.05%。实验叁根据转基因玉米品系MON86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设计了引物与探针,建立了转基因大豆MON863的RPA实时荧光检测方法,测试不同的反应温度和探针和引物的浓度,优化出了最佳反应条件。使用便携式仪器实时监测RPA的荧光。通过实时RPA结合基于NaOH的DNA提取方法来省略纯化步骤直接扩增来自粗细胞裂解物的游离DNA提取物,并且实时显示扩增结果,并与RT-PCR检测的结果和检测耗时比较,其中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RT-RPA的平均检测时间为8.46分钟,RT-PCR的平均检测时间为37.23。与RT-PCR相比,RT-RPA花费的时间要少得多。包括1分钟的准备样品,RT-RPA整个检测过程大约10分钟。综上所述,基于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表现出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耗时短、操作简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转基因成分的现场筛选,在其他诸多领域同样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6-14)
石盼盼,王璐,郝丽花,谢文佳,陈蕾[7](2019)在《大豆及其加工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发展,形形色色的转基因食品应运而生。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都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制度。科学有效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是实现我国转基因产品标识管理的前提。我国食品成分多样且基质复杂,针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工业加工食品尤其是深加工食品。这对食品监管及技术检测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技术原理的不同分类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除介绍现在已经成熟应用的技术方法外,本文还重点介绍了国内学者新近研发出的几种新技术,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发新技术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彦泓,杨滴[8](2019)在《豆粉中大豆转基因成分检测能力验证项目检验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行能力验证,以阳性样品转基因大豆GTS40-3-2为例,采用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得出准确的定性检验结果,。针对PCR实验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的情况,给出避免污染的建议,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同时建议选择两种以上检验方法,比较后得出检验结论。(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毛慎[9](2019)在《纳米复合物模拟酶信号放大的食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为它们具有抗除草剂,抗病毒,抗虫性,抗病能力,延迟成熟和改善营养成分等理想特性。然而,转基因技术仍存在一些风险,例如环境风险和潜在的食品安全。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是大多数食品中转基因成分两种特定的外源序列,因此CaMV 35S启动子或NOS终止子基因片段的检出从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判断出该样品来自于食品转基因成分。基于此,本研究以转基因作物中常用的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序列作为检测对象,利用纳米复合物模拟酶实现检测信号放大,分别采用电化学法和比色法技术实现对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靶基因序列的定量检测。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基于Fe_3O_4-Au@Ag作为纳米探针的转基因食品中CaMV 35S基因的超灵敏电化学DNA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基于负载Au@Ag的磁性纳米颗粒(Fe_3O_4-Au@Ag)模拟酶催化过氧化氢实现信号放大的夹心型电化学生物传感策略,用于灵敏地检测CaMV35S基因。通过捕获探针(cDNA)和靶CaMV 35S(tDNA),tDNA和Fe_3O_4-Au@Ag标记的sDNA之间的特异性生物识别反应,在羧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和AuNPs修饰玻碳电极(GCE)的传感界面上高灵敏检测靶标DNA。利用Fe_3O_4-Au@Ag纳米复合材料模拟酶显着的电催化活性,通过催化H_2O_2的放大还原信号实现了灵敏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所提出的生物传感器的H_2O_2还原信号增加与目标CaMV 35S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在1×10~(-16)-1×10~-1010 M的宽范围内,检出限低至2.31×10~-1717 M。该生物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选择性和重现性。并用于转基因番茄的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令人满意。二、氯化血红素-石墨烯杂化纳米片模拟过氧化物酶用于无标记比色检测NOS基因序列基于氯化血红素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H-GNs)表现出的过氧化酶活性,设计了一种叁明治杂交法对转基因NOS的靶序列(tDNA)进行比色法检测策略。首先将巯基修饰的捕获探针(cDNA)通过Au-S键固载在Fe_3O_4-Au磁性纳米粒子上,再与NOS靶序列及H-GNs修饰的信号探针(sDNA)进行杂交形成叁明治结构。磁性分离后,与Fe_3O_4-Au-cDNA杂交上的tDNA以及H-GNs-sDNA被磁性分离下来,收集上清液。上清液中未杂交上的H-GNs-sDNA在TMB-H_2O_2体系中发生显色反应,显色体系反应3 min后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测其在652nm处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值变化对NOS靶序列进行定量的检测。在最优的条件下,NOS基因浓度在0.5~100 nM范围内,652 nm处的吸光度值与NOS基因浓度的对数之间成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是0.22 nM。对转基因番茄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沙淼,李亚楠,李宏铎,杨晓东[10](2019)在《大豆转基因成分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水平,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方法根据能力验证计划作业指导书中推荐使用的GB/T 19495.5-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量PCR检测方法》中提供的3种方法分别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样品013和083为GTS-40-3-2品系转基因大豆,142为非转基因大豆。能力验证获得满意结果。结论转基因成分检测应重点关注DNA提取效率和实验过程质控等因素。(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转基因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转基因成分,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从"功能核酸"与"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出发,重新认知、归纳、总结了基于分子扩增技术的转基因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基于不同信号输出方式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最后,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做出了展望。本文有助于推动转基因检测技术与功能核酸传感学科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基因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霞,朱虹霖,周浩,张洪伟,朱文斌.大豆粉转基因成分能力验证样品的检测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2].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李夏莹,肖晓琳,张飞燕,梁晋刚,王颢潜.转基因玉米成分定性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4].肖维威,张宝,赵卫,朱利,吴清华.用于筛查转基因作物成分的质粒标准分子的研制[J].生命科学研究.2019
[5].许银叶,许佩勤,庄俊钰,冯志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腐乳中大豆转基因成分[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9
[6].谢实龙.转基因成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阜阳师范学院.2019
[7].石盼盼,王璐,郝丽花,谢文佳,陈蕾.大豆及其加工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8].刘彦泓,杨滴.豆粉中大豆转基因成分检测能力验证项目检验方法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
[9].毛慎.纳米复合物模拟酶信号放大的食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沙淼,李亚楠,李宏铎,杨晓东.大豆转基因成分测定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