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何海燕

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何海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控制,交通诱导,数据库设计

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何海燕[1](2012)在《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诱导协调一体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是缓解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二者都是通过改变交通流的分布方式以实现道路交通畅通。基于交通控制系统和诱导系统相互联系、功能上相互补充的特性,深入探究城市交通控制与城市交通诱导两个系统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实现一体化的数据库设计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2年13期)

杨波[2](2010)在《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系统一体化集成理论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传统措施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鉴于城市交通的复杂性和传统交通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本文运用多智能体技术、博弈论、蚂蚁算法、遗传算法等,对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集成的优化理论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系统一体化集成的相关研究,对智能体的特征属性、结构模型以及多智能体间的协作与协调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UTFGS)和城市交通控制系统(UTCS)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分别进行综述,重点从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的时空特性、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集成集合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分配四个方面阐述了UTFGS与UTCS一体化集成的理论基础。接着,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动态交通诱导策略,采用“分层递阶”思想,构建了包括中心Agent(决策层)、区域Agent(区域诱导层)、路段Agent(执行层)的叁层动态交通诱导系统结构的框架。建立了路段Agent路径寻优模型,并根据蚂蚁寻径原理给出了路段Agent路径寻优方法。最后,通过多智能体技术将交通诱导系统和交通控制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集成框架。并应用博弈论知识,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建立了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获得了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最后进行了博弈模型求解算法的分析。实例应用表明,论文提出的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集成理论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4-01)

谭学龙[3](2008)在《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正承受着日益沉重的压力,严重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对人们的出行及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不利影响。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城市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以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为核心的智能交通系统被认为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宏观交通流理论,将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两大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建立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系统的实施框架,提出了基于交通控制产生交通诱导信息,交通诱导实施结果改变交通控制策略的交通管理的新模式。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流特点的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一体化的实施框架,深入研究实施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开发集动态交通信息存储、分析处理、共享与一体的信息处理平台,为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的实现提供数据支撑;结合数学规划和最优控制等理论,以优化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为前提,充分考虑交通控制方案与交通诱导策略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路网容量的限制,建立基于交通控制的交通诱导模型以及基于交通诱导的交通控制模型在内的一体化基础模型;提出了适合求解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基础模型的算法即遗传算法和遗传退火算法,并以实例进行仿真验证。以上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一体化具体实施提供技术指导。综合交通数据库是一体化的“中枢”,函数模型是一体化的基础,优化算法及仿真是一体化的手段。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使得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的实现成为可能,进而达到合理分配车流、减少行车延误、降低交通拥堵、提高路网运行效率的目的,有效地缓解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刘帅[4](2007)在《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协调管理的核心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负责人马寿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系统工程学会秘书长。近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天津市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重要参加者完成了1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07-06-07)

王祥生[5](2007)在《交通控制诱导一体化的智能模型及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从交通控制和诱导相结合思想出发,研究了交通控制诱导的智能模型以及其算法。从系统最优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在线控制和离线优化相结合的控制诱导一体化的智能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算法设计了求解方法,同时对于算法的效率进行了研究。该模型分成四个单元:检测单元,离线优化单元,在线控制和诱导单元,评价单元。论文的结构是按照模型,解法和实例论证,分成叁章分别进行介绍。在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智能交通系统。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本文建立的控制诱导一体化的智能交通模型,第叁章针对模型中的离线优化单元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算法。第四章给出了离线优化单元的实证分析,并对算法的效率和满意解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的重点在第叁章――离线优化单元,本章充分考虑了路网中信号灯对于车流的影响,利用绿信比对路口延迟时间影响的延迟公式,建立了新的离线优化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可解性,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由于在线控制时效性的要求,本文对该模型的遗传算法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实例验证过程中,根据路网状况,对模型进行特别的实例化处理,并重新设计种群,经过多次实验,证明遗传算法对于该模型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够求出满意解。在要求快速优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种群和进化代数的设计,极大的提高算法效率,缩短算法运行时间,并能够求出可行解。文章的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做出了总结,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6-01)

王秋平,谭学龙[6](2007)在《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系统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城市交通控制与城市交通诱导两大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建立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系统的实施框架,提出了基于交通控制产生交通诱导信息,交通诱导实施结果改变交通控制策略的循环动态的城市交通管理的新模式,为城市交通智能运输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城市公共交通》期刊2007年01期)

鲁丛林[7](2005)在《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中用户最优—系统最优协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一体化研究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复杂课题。现有的研究并未将控制和诱导完全实现真正的集成,没有有效协调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两个原则。本文对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的用户最优与系统最优协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中,交通管理者希望按系统最优原则分配交通流,出行者在根据诱导信息选择路径时却只可能遵循用户最优原则,目标不同,二者是有冲突的博弈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协调二者关系,建立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以提高路网效率的解决方案:当交通管理者以系统最优的方法进行交通流分配时,应预先考虑用户的路径选择行为,利用其信息优势和主导地位通过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使交通流接近或达到系统最优状态,同时实现出行者信息缺乏状态下的用户最优。 针对控制与诱导系统一体化中分配、控制与诱导的问题,本文建立了用户最优-系统最优协调模型。模型基于出行者之间及出行者与诱导系统之间的博弈关系,确定出行者依据用户最优原则选择路径,模型的目标是实现系统最优,决策变量是诱导信息和交通信号配时,方法则是利用诱导信息影响出行者的路径选择。针对该模型,设计了微粒群智能求解算法。最后针对一虚拟路网对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预期结果,分析了微粒群算法的收敛性及算法效率。 本文还采用博弈论方法,以交通管理者和出行者为局中人,反映出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出行者与诱导系统的对抗合作关系,并分析了不同诱导策略的作用和出行者的行为,以及路网中交通量的变化。实例仿真表明,某些策略的诱导结果可能与预期相反,使路网中交通出现大幅度波动,降低路网效率。 通过建立的控制与诱导一体化中用户最优与系统最优协调的交通分配模型,实现了实际意义上的系统最优,实现控制和诱导真正的集成和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两个原则有效协调,可有效提高城市路网效率和实际通行能力。对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具较大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5-10-01)

李艳君[8](2003)在《基于博弈论的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交通系统(ITS)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的综合系统。交通控制和线路诱导则是现今城市交通的两个重要管理手段,是ITS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且功能互补。控制与诱导的一体化研究是ITS的主要发展方向。 近年来,交通工程人员从迭代优化分配和全局优化两个方向对控制与分配的结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最初的静态条件下的结合逐步发展到动态条件下结合。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即现有的控制与分配相结合的方法和模型一般是以其中一种管理方法控制或分配(诱导)为主,而将另一种作为外生变量或约束条件,其实质是一种改进的控制或分配的方法。另外,现有模型的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就是交通流按照用户最优均衡得到,没有充分发挥诱导作为一种管理手段的重要作用,是控制与分配的结合而不是控制与诱导的结合,没有真正把诱导和控制相结合为交通管理的统一手段。无论从交通管理的目标还是从信息的角度,这一假设都是不合理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交通管理者应从系统最优的原则出发制定诱导与交通控制结合的交通管理策略的论点,并引入了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解决由系统最优带来的系统管理与个体出行之间的矛盾。在单一控制、单一诱导、诱导与控制协调不同管理模式下,分别建立了管理者与出行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给出相应求解算法。 最后利用典型路网对上述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叁种不同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得出结论:在系统最优原则下的诱导比用户最优下可以使路网更加均衡,系统总出行费用减少,提高了路网整体性能,而在控制与诱导协调的情况下效果更加显着,从而验证了本文博弈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3-01-01)

杨兆升,徐立群[9](1999)在《模糊控制原理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一体化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模糊控制原理将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与城市交通控制系统联系起来, 通过改变路段进口绿灯时间, 实现交通流诱导控制。(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1999年S1期)

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传统措施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鉴于城市交通的复杂性和传统交通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本文运用多智能体技术、博弈论、蚂蚁算法、遗传算法等,对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集成的优化理论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系统一体化集成的相关研究,对智能体的特征属性、结构模型以及多智能体间的协作与协调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UTFGS)和城市交通控制系统(UTCS)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分别进行综述,重点从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的时空特性、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集成集合的理论基础、动态交通分配四个方面阐述了UTFGS与UTCS一体化集成的理论基础。接着,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动态交通诱导策略,采用“分层递阶”思想,构建了包括中心Agent(决策层)、区域Agent(区域诱导层)、路段Agent(执行层)的叁层动态交通诱导系统结构的框架。建立了路段Agent路径寻优模型,并根据蚂蚁寻径原理给出了路段Agent路径寻优方法。最后,通过多智能体技术将交通诱导系统和交通控制系统进行一体化集成,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集成框架。并应用博弈论知识,对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建立了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获得了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最后进行了博弈模型求解算法的分析。实例应用表明,论文提出的交通诱导与控制一体化集成理论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对于城市交通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何海燕.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诱导协调一体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

[2].杨波.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系统一体化集成理论与技术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

[3].谭学龙.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刘帅.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协调管理的核心技术研究[N].科技日报.2007

[5].王祥生.交通控制诱导一体化的智能模型及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

[6].王秋平,谭学龙.城市道路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一体化系统方案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7

[7].鲁丛林.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中用户最优—系统最优协调模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8].李艳君.基于博弈论的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

[9].杨兆升,徐立群.模糊控制原理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一体化研究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1999

标签:;  ;  ;  

控制与诱导一体化论文-何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