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巴丁论文-李欣欣,王晓义

约翰巴丁论文-李欣欣,王晓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约翰巴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拉德福德,肖克利

约翰巴丁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沃尔特·豪泽·布拉顿及约翰·巴丁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英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一生共获得90多项专利。肖克利在加利福尼亚州长大并于1932年本科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1936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计算氯化钠晶体内的电子密度函数。1936-1955年,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曾任晶体管(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11期)

侯新杰,鲁建国,杨净晓[2](2011)在《约翰·巴丁对点接触晶体管发明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少数载流子注入、点接触晶体管发明、晶体振荡器和放大器电路、点接触晶体管的重要性方面阐述了约翰·巴丁对发明第一只半导体晶体管的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李欣欣,王晓义[3](2010)在《成功源于勤奋、毅力与协作——纪念约翰·巴丁逝世20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56年,巴丁与W.布拉顿(Brattain)以及W.肖克利(Shockley)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0年06期)

侯新杰,鲁建国,王瑞[4](2009)在《约翰·巴丁对超导理论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超导微观理论——BCS理论诞生的背景和约翰.巴丁有关超导理论的前期研究工作,接着详细叙述了巴丁、库珀和施里弗叁人组成的研究小组建立BCS理论的情况,最后介绍了有关理论发表的一些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侯新杰,杨净晓[5](2009)在《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约翰·巴丁》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巴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文章介绍了巴丁的生平,他优秀的性格、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科学风格以及他获得的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期刊2009年08期)

侯新杰,王瑞[6](2008)在《约翰·巴丁的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着名的美国物理学家,迄今为止唯一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于1956年与布拉顿和肖克利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72年与库珀和施里弗因建立超导微观理论——BCS(巴丁-库珀-施里弗)理论而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期刊2008年11期)

卢森锴,赵诗华[7](2008)在《着名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及其两次中国之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着名物理学家巴丁两次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探索历程;回顾了巴丁对中国的两次访问和对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从巴丁的科学精神和他善于发挥个人智慧与科学团队的集体创造力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与思考.(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08年09期)

李军,张红飞,于海安,赵继军[8](2008)在《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巴丁》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因晶体管的发明和超导微观理论—BCS理论的提出,分别于1956年和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8年恰逢巴丁诞辰1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08年05期)

赵继军[9](2007)在《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巴丁》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巴丁是美国着名物理学家,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因晶体管的发明和超导微观理论—BCS理论的提出,分别于1956年和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除了在科学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之外,巴丁在工业企业发展战略,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巴丁的传略,主要介绍了巴丁的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工作经历、主要成就等。第二部分回顾了巴丁与布拉顿合作发明点接触型晶体管的过程,讨论了晶体管发明的影响和有益启示,同时分析了他惜别贝尔实验室的原因。第叁部分回顾了巴丁与库珀、施里弗协作,共同建立BCS理论的过程,讨论了BCS理论的影响和意义。第四部分介绍了巴丁担任工业企业和政府顾问期间的工作,以及在此做出的贡献。第五部分概括了巴丁的品格和科学风格。(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7-05-12)

李文清[10](1995)在《物理学家──约翰·巴丁》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学家──约翰·巴丁李文清译巴丁是第一位在同一领域(凝聚态物理学)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式人物。当他第二次被授予诺日尔物理学奖时,L·卡达诺夫(Kadanoff)打电话祝贺他:“继续努力,再得一次,你就成为冠军了广1956年,巴丁与W·布拉顿(B...(本文来源于《世界科学》期刊1995年06期)

约翰巴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少数载流子注入、点接触晶体管发明、晶体振荡器和放大器电路、点接触晶体管的重要性方面阐述了约翰·巴丁对发明第一只半导体晶体管的重要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约翰巴丁论文参考文献

[1]..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沃尔特·豪泽·布拉顿及约翰·巴丁因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J].医疗装备.2018

[2].侯新杰,鲁建国,杨净晓.约翰·巴丁对点接触晶体管发明的贡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李欣欣,王晓义.成功源于勤奋、毅力与协作——纪念约翰·巴丁逝世20周年[J].现代物理知识.2010

[4].侯新杰,鲁建国,王瑞.约翰·巴丁对超导理论的贡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侯新杰,杨净晓.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传奇人物——约翰·巴丁[J].物理教学.2009

[6].侯新杰,王瑞.约翰·巴丁的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J].中学物理.2008

[7].卢森锴,赵诗华.着名物理学家约翰·巴丁及其两次中国之行[J].大学物理.2008

[8].李军,张红飞,于海安,赵继军.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巴丁[J].物理教师.2008

[9].赵继军.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巴丁[D].首都师范大学.2007

[10].李文清.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世界科学.1995

标签:;  ;  

约翰巴丁论文-李欣欣,王晓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