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滤波处理论文-范琳琳,程韵,田晓冰

匹配滤波处理论文-范琳琳,程韵,田晓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匹配滤波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分割,向量场散度,高斯匹配滤波,形态学处理

匹配滤波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范琳琳,程韵,田晓冰[1](2019)在《基于匹配滤波和形态学处理的视网膜血管分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机辅助眼底视网膜血管分割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参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滤波和形态学处理的方法。首先,构造多方向多尺度的高斯匹配滤波器和计算向量场散度,分别用于提取主血管和细小血管并将两组结果图像迭加;然后,通过判别连通域数量以及形态学处理的方法优化分割图像的连续性。实验使用国际公共数据库DRIVE中的20张眼底图片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平均精确度Acc达0.9531,平均灵敏度Se达0.7035,平均特异性Sp达0.9763。(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17期)

王敏[2](2017)在《匹配滤波技术在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不同年代和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的地震资料的振幅、相位、频率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的可控震源采集和炸药震源采集的重合区域的地震数据具有统一的地震特征,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匹配滤波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江汉平原探区不同数据的特征,设计了一套合理的流程进行匹配滤波解决该探区大剖面拼接的问题,首先进行极性调查,将负极性进行相位旋转;然后对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道集进行分别迭加,在CDP点重迭部分进行分析判断两种震源是否有相位差;最后用匹配滤波技术来解决不同震源的相位时差,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两个数据集之间求出一个匹配滤波器,迫使一个数据集的相位和振幅特征与另外的数据集相匹配。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采用匹配滤波处理方法,消除了地震记录子波在振幅、相位、频率上的差异,在不同震源衔接处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得到了较好的匹配,从而使深层、浅层的反射波数据都能得到较好的拼接,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璐[3](2017)在《台阵处理技术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微弱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大地震短时间内释放巨大能量不同,微小地震每次释放的能量较小,容易被忽略。然而,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微小地震的频繁发生,可能预示着该地区地下介质达到某种临界状态,大地震发生的风险提升。微地震监测不仅可以应用于地下结构成像、地震预测等天然地震学领域,还可用于探测页岩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微裂隙位置,指导水压致裂等石油生产工作。系统探测微地震活动,也是研究灌注废水和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重要前提。在实际观测中,由于微地震的信号较弱,背景噪声水平较高,观测困难,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提高波形信噪比,提高微弱地震信号检测的能力。为了进行微弱地震信号检测,我们重点研究了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于探测微弱信号的台阵处理技术,该方法基于密集分布的台阵数据,通过一定时间偏移后的波形迭加,增强一致的事件信号,压制不一致的噪声信号。另一种是用于检测遗漏地震的模板匹配滤波技术,该方法通过波形扫描,识别出与模板事件相似度高的地震事件,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也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对于台阵处理技术,我们以2013年2月15日发生的俄罗斯陨石坠落事件为例,研究2011—2013年布设在云南及其周边地区的ChinArray一期台阵数据。在陨石坠落事件前20分钟左右,一次5.8级地震事件在汤加地区发生,该事件信号传至ChinArray的时间与俄罗斯陨石坠落事件大致相同,为我们提取信号带来难度。运用台阵处理技术中的Vespagram和FK分析,我们从中分辨出来自俄罗斯陨石坠落事件的面波震相,对应后方位角329.7°,慢度34.73s/deg。我们同样运用F-K分析对日本的F-net宽频带台阵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后方位角为316.61°的面波震相。利用ChinArray和F-net的不同后方位角,我们将俄罗斯陨石坠落事件定位在58.80°N,58.72°E,和USGS的定位结果(55.15°N,61.41°E)相差约438km。较大的定位偏差可能是由于地下介质的不均匀性,导致面波在传播过程中偏离大圆路径。尽管如此,我们的结果证明,运用恰当的台阵处理技术,可以在ChinArray上识别出远程微弱信号。在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运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检测2015年7.8级尼泊尔地震发生前1.6天至之后4.4天内,藏南地区的微地震活动。结果显示,匹配滤波扫描后,我们在藏南检测到5倍于中国地震台网(CENC)目录上的地震。尼泊尔主震发生后,藏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加,其中包括主震发生后数小时内发生的5.8级定日地震和5.3级聂拉木地震。两次地震为正断层型,与当地拉张型构造应力状态一致。此外,通过计算由尼泊尔主震导致的静态库仑应力改变和动态应力改变,我们发现,虽然静态库仑应力改变和地震活动性的相关性略高于动态应力的改变,但动态应力改变的绝对大小(~2.2 MPa)比静态库仑应力的改变(~10kPa)大两个量级。通过模板匹配滤波扫描,我们可以检测到更多微地震活动,有助于大地震的触发作用研究。除了近场触发地震外,模板匹配滤波技术还可用于远场动态触发地震活动的探测。以2012年8.6级印度洋地震为例,运用CENC目录地震活动性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我们没有在云南地区发现大范围动态触发现象。我们以腾冲地区的17个CENC目录事件作为模板,运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扫描印度洋地震前1.7天至之后3.3天的连续波形数据,得到新检测地震事件12个。扫描前后,地震活动性都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腾冲地区虽然地处容易触发地震的火山区,但是在8.6级印度洋地震后3.3天内,并没有动态触发现象产生。最后通过与2004年9.1级苏门答腊地震在云南地区明显触发现象的对比,认为两次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力大小或背景活动性的不同,是影响触发作用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基于波形的相似性,台阵处理技术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通过迭加或互相关扫描的方式,增强事件信号,压制噪声信号,提高波形信噪比。运用这两种技术,微弱地震信号可以被有效检测,并更好地用于解释近场和远场的地震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7年03期)

李璐,王宝善,侯金欣[4](2017)在《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板匹配滤波技术(Matched Filter Technique,MFT)是一种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可用于检测遗漏信号的算法,在图像识别、行星探测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地震学中,该技术通过扫描连续波形找出模板事件附近发生的、与模板事件相关性较好的遗漏地震事件,可用于完善地震目录,实现对地震活动性以及区域应力状态的更好刻画。本文综述了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首先概述基本原理,其次介绍该方法用于探测各类地震事件的实例,包括前震和余震、远程动态触发地震、诱发地震和非火山震颤等,最后展望了用于提高算法效率及探测精度的一些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7年01期)

张东良,刘芒龙,张珂[5](2015)在《频域匹配滤波算法在无线电引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匹配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匹配滤波大多在时域实现,运算速度依赖于延迟点数,在引信这种对延时敏感的领域中应用有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相关的频域匹配滤波算法;该算法将时域的输入信号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转换到频域后与自身频移相乘,替代了时域的自相关运算,从而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减少信号处理器运算时间,降低处理时延,可应用于引信信号处理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领域。(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邹云超[6](2015)在《匹配滤波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常存在2种震源激发和2种检波器交互接收的情况。针对地震子波差异较大的实际问题,对资料处理中子波一致性校正方法的应用技术和流程进行了探讨;处理中,贯彻先补偿后处理的思路,在对子波进行振幅、相位补偿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对4种子波频率、相位及振幅一致性校正处理,取得明显成效。(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潘继飞,颜坤玉,姜秋喜,尹亮[7](2014)在《一体化接收中匹配滤波的子带处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达接收机和雷达对抗侦察接收机存在的不同特征,提出了基于信号重构的雷达与雷达对抗侦察一体化接收技术。首先利用复指数调制滤波器组将中频带宽分解为若干子带,再通过频谱感知和信号重构实现非均匀动态信道化,最后利用非均匀动态信道化技术分别接收雷达回波信号和辐射源直射信号。为了满足一体化接收机的瞬时动态范围、灵敏度、监视带宽以及频率分辨率等性能指标的要求,引入一种大值高阻带衰减原型滤波器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一体化接收技术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颜坤玉,姜秋喜,沈爱国[8](2012)在《一体化接收中基于子带处理的匹配滤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雷达与雷达对抗侦察一体化接收中的雷达回波接收问题,针对雷达与雷达对抗侦察一体化接收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带处理的匹配滤波算法。该算法将雷达发射信号波形通过分析滤波器组得到相应的子带匹配滤波器系数,实现了雷达回波匹配滤波的子带处理,解决了雷达带宽大于子带带宽时雷达回波匹配滤波的问题。从而使得雷达带宽不受一体化接收中子带频率宽度的影响,能够实现宽带雷达与雷达对抗侦察一体化接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曾梅[9](2010)在《匹配滤波法在不同频率检波器接收资料处理中的探讨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煤田两块叁维资料连片处理为例,它们均为炸药震源,采用的是不同自然频率检波器接收的资料。通过引用不同震源联合采集的资料处理方法原理,并应用匹配滤波法及对其求取匹配算子的探讨与应用,得出的处理结果表明,匹配滤波法较好消除了由不同频率检波器接收的资料不一致性问题。(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0年03期)

邹华东[10](2010)在《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处理模块的开发与应用初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多种震源和仪器及接受设备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从而使采集到的混源资料的振幅(能量)、频率和相位等特征差别较大。由于上述特征差异会造成相关时移误差、静效正失效、速度谱及迭加波形失真,给储层反演和油气预测带来了不便。鉴于此问题,本文提出开发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处理模块来消除反射时差达到整形地震子波的目的。本文首先比较了匹配滤波法与其他方法在理论上的有缺点,然后给出了匹配滤波法的原理以及该模块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匹配滤波子波整形模块处理地表条件复杂下的由多种震源和仪器及接受设备联合进行地震数据采集所得的混源资料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24期)

匹配滤波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不同年代和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的地震资料的振幅、相位、频率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的可控震源采集和炸药震源采集的重合区域的地震数据具有统一的地震特征,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匹配滤波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江汉平原探区不同数据的特征,设计了一套合理的流程进行匹配滤波解决该探区大剖面拼接的问题,首先进行极性调查,将负极性进行相位旋转;然后对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道集进行分别迭加,在CDP点重迭部分进行分析判断两种震源是否有相位差;最后用匹配滤波技术来解决不同震源的相位时差,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两个数据集之间求出一个匹配滤波器,迫使一个数据集的相位和振幅特征与另外的数据集相匹配。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采用匹配滤波处理方法,消除了地震记录子波在振幅、相位、频率上的差异,在不同震源衔接处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得到了较好的匹配,从而使深层、浅层的反射波数据都能得到较好的拼接,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匹配滤波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范琳琳,程韵,田晓冰.基于匹配滤波和形态学处理的视网膜血管分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2].王敏.匹配滤波技术在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7

[3].李璐.台阵处理技术和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微弱地震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7

[4].李璐,王宝善,侯金欣.模板匹配滤波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地震.2017

[5].张东良,刘芒龙,张珂.频域匹配滤波算法在无线电引信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四川兵工学报.2015

[6].邹云超.匹配滤波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5

[7].潘继飞,颜坤玉,姜秋喜,尹亮.一体化接收中匹配滤波的子带处理算法[J].现代防御技术.2014

[8].颜坤玉,姜秋喜,沈爱国.一体化接收中基于子带处理的匹配滤波算法[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

[9].曾梅.匹配滤波法在不同频率检波器接收资料处理中的探讨及应用[J].地质学刊.2010

[10].邹华东.匹配滤波法子波整形处理模块的开发与应用初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标签:;  ;  ;  ;  

匹配滤波处理论文-范琳琳,程韵,田晓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