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川边论文_王大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滇黔川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督教,民族,传教士,创举,中国,近代,研究中心。

滇黔川边论文文献综述

王大卫[1](2006)在《叁十年研究一个课题——《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9月3日,我远赴长江流域万州地区采访东人达博士,他是重庆叁峡学院民族学系教授、系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采访东人达博士,不是因为他头上有许多名誉的光环,而是因为写作一本书的需要。东人达给我的印象有些意外,(本文来源于《贵州文史丛刊》期刊2006年01期)

王大卫[2](2005)在《苦心沉潜二十年——东人达博士与他的《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人达博士是一位从贵州走出去的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现任重庆叁峡学院民族学系教授、系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东人达博士的两本书,一本是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在未(本文来源于《当代贵州》期刊2005年24期)

东人达[3](2005)在《基督教滇黔川边传教士的民族及阶级归属》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循道公会、内地会等基督教组织,在滇黔川边广泛传播。其中循道公会的信徒达6万之众。参与基督教传播的,是一批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浪潮下来华的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可以称之为英国“康沃尔少数民族”。在劳动阶级和少数民族族群出身的圣经基督教教会传教士群体的历史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发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2期)

东人达[4](2004)在《近代民族教育的一项创举——滇黔川边石门坎教育体系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滇黔川边循道公会教育体系 ,主要凭借当地各民族的力量 ,使滇黔川 3省上万名青少年接受了规范的初等教育 ,使数万名当地群众完成了扫盲教育 ,为苗族、彝族培养出第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它的男女学生合校、双语教学、把学校办到山寨、大众扫盲教育、注重民族高等人才的培养 ,成就了我国近代教育的一个创举。(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东人达[5](2003)在《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循道公会、内地会等基督教组织,在滇黔川边广泛传播。其中循道公会的信徒达6万之众,其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的宗教、教育中心被称为“苗族文化复兴的圣地”、“海外天国”。 本命题长期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有大量成果问世。但这些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国外研究往往不能正确看待殖民侵略大背景及其影响;国内研究曾受到“左”的思潮的影响,在史料方面与国外文献脱节。 在选题人的导师胡绍华教授指导下,在笔者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其意义在于: 如实恢复这段原本在国内已经残缺的历史。 对这场各族群众的基督教运动作出恰当的分析和评价。 总结“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的办学经验与得失,为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提供借鉴。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 在广泛占有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复原历史原型,填补史实。 从整体与全时段的高度,突破以往有些成果的地域局限性。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学科方法,评判历史,探索规律。 本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基督教传播的历史背景:基督教传播的历史大背景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柏格理等传教士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西南各族群众身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苗族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对此进行综合分析,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前提。 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往有人把近代基督教新教在滇黔川边民族地区传播并引发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笼统归之于外国传教士的作用。据一系列新发掘的资料可知:它的外因是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浪潮下来华的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的柏格理等传教士;但发挥决定性主体作用的为中国西南各族群众,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场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宗教与社会改良运动。 老苗文的创制及影响:在近代基督教新教传入西南后所创制的多种民族文字中,老苗文是各族群众最为认可的一种。究其原因,在于顺应了西部苗族和相关民族改变无文字状态的要求,并吸收了地域文化特别是苗族传统文化的要素。除了宗教作用外,老苗文的广泛传播还有力地促进了近现代苗族与相关民族社会变迁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民族教育:以石门坎为中心的滇黔川边循道公会的教育体系,在40多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没有政府与外来投资,主要凭借当地各民族自己的力量,使上万名青少年接受了规范的初等教育,使数万名苗族群众完成了扫盲教育,为苗族、彝族培养出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其中把学校办到山寨、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的积极性等经验值得借鉴。 滇黔川边基督教运动的必然归宿是唯物主义:饱受压迫和剥削的滇黔川边各族群众,力图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他们 1869年爆发反清起义、20世纪初办教会、40年代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一个不断升级的奋斗过程。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曾选择了基督教,但由于主体作用的发挥,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自身文化水平的提高,国家与民族意识的增强,许多知识分子冲破宗教枷锁的程桔,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斗争。他们终于抛弃了幻想的幸福,找到了现实的幸福,实现了方法与目的的统一。 本课题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复原,在不少空缺处填补了新发掘的史实。如: 体现殖民侵略背景的经济法则——列强与旧中国不平等的货币兑换率,其实质是中国人民用血汗养活传教士并提供他们的活动经费。 循道公会圣经基督教教会传教士群体的英国劳动阶层与少数民族出身,及其自发的阶级性与民族性作用。 循道公会在华的早期活动;城镇汉人战略导致的困境。 在是否向少数民族传教问题上引发了传教团内部的争论,柏格理成为没有项目与经费的少数派;因此中国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营建教堂与学校。 基督教在云南彝族葛泼支系、J!I南苗族中的传播。 石门坎小学的创建;1905年开始的双语教学;大众教育的开展。 创制老苗文的群体,苗文《圣经》1905-1936年的5次印刷发行。 等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3-06-20)

滇黔川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人达博士是一位从贵州走出去的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现任重庆叁峡学院民族学系教授、系主任,民族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东人达博士的两本书,一本是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在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滇黔川边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大卫.叁十年研究一个课题——《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读后[J].贵州文史丛刊.2006

[2].王大卫.苦心沉潜二十年——东人达博士与他的《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J].当代贵州.2005

[3].东人达.基督教滇黔川边传教士的民族及阶级归属[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4].东人达.近代民族教育的一项创举——滇黔川边石门坎教育体系评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4

[5].东人达.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运筹帷惺.党中央组建川南游击纵队运筹帷惺.党中央组建川南游击纵队# 便凭借湘江天险#筑起了第四道封锁线#布...四川盆地构造单元图(据四川石油地质...

标签:;  ;  ;  ;  ;  ;  ;  

滇黔川边论文_王大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