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萍(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1653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323-02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外科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
一病因和病理
(一)病因
阑尾腔梗阻是促使阑尾炎症状发生的重要原因。阑尾是与盲肠相通弯曲盲管,管腔狭小,蠕动慢,易被食物残渣、粪石、寄生虫等因素造成腔内梗阻,此时腔内分泌物积聚,压力增高,粘膜受损,腔内细菌即可乘机侵入引起感染。当胃肠道功能紊乱时,阑尾管壁痉挛造成排空和管壁血运障碍,也易导致细菌侵入发生感染。
(二)病理学变化
急性阑尾炎根据其发病过程的病理变化,可分为四种病理类型:
1.急性单纯阑尾炎炎症局限于阑尾粘膜层和粘膜下层。阑尾轻度肿胀,浆膜充血并失去光泽,阑尾表面附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粘膜可发生小溃疡。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此时炎症加重,阑尾肿胀明显,浆膜高度充血,有脓性渗出物附着。阑尾粘膜的溃疡面加大,腔内有积脓。
3.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局部或全部因血管栓塞而坏死,病变处呈暗紫色或黑色,常并发穿孔。
4.阑尾周围脓肿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时,大网膜可移至右下腹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出现炎性肿块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三)阑尾炎的转归
根据病人抵抗力强弱的不同,阑尾炎的转归可有以下三种形式:
1.炎症消退一部分单纯性阑尾炎通过及时的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但由于管腔狭窄、管壁增厚,阑尾粘连扭曲,易使炎症复发。
2.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阑尾被大网膜包裹粘连,炎症局限化;如脓液较多则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脓液不多亦可渐被吸收。
3.阑尾炎症较重,又未予切除或其他治疗,可使炎症扩散,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二临床表现
(一)腹痛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因初期炎症仅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由内脏神经反射引起上腹或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数小时后炎症波及阑尾浆膜层和壁层腹膜,刺激体神经,此时腹痛转移至且固定于右下腹。若病情发展快,腹痛一开始即可局限于右下腹,而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若持续性剧痛范围扩大,波及腹大部或全腹,是阑尾坏死或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二)消化道症状
早期有反射性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肠功能紊乱可有便秘或腹泻。若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可出现腹胀等麻痹性肠梗阻症状。
(三)全身症状
早期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当阑尾化脓或形成坏死疽后,体温明显增高,有脉搏、呼吸增快、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
三治疗原则
急性阑尾炎均宜行阑尾切除术。但对单纯性阑尾炎及较轻的化脓性阑尾炎,也可试用抗感染、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对有局限化倾向的阑毛周围脓肿则不宜手术,采用抗感染等非手术疗法,待肿块消失后3个月,围手术期再行手术切除阑尾。
四围手术期护理
(一)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1.病史和健康史评估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需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如有无急性肠炎、慢性胃肠道疾病、蛔虫病、生活不规律和暴饮和暴食等,以便做好预防指导。了解既有无类似发作史,尤其是怀疑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详细询问患者的起病经过,特别应了解是否有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是否伴有胃肠道和全身中毒症状等。
2.体格检查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在体检中需特别注意右下腹是否有一固定而明显的压痛点,此压痛点在腹痛转移到右下腹之前就已存在,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部位常在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虽然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部位会发生改变,但多局限于右下腹的一个小区域内。当炎症扩散波及壁腹膜时,出现不同程序的反跳痛和肌紧张。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尿液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但盲肠后位阑尾炎可刺激右输尿管,尿中机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2)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先用一手压迫左下腹结肠区,再用另一手按压其上方,驱使结肠内气体冲击有炎症的阑尾,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
(3)腰大肌试验:患者左侧卧位,左腿屈曲,被动过伸右腿(髋),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盲肠后,贴近腰大肌。
(4)闭孔内肌试验:病人仰卧位,使右髋屈曲90°并内旋,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表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
(5)直肠指检:在直肠右前方有触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低,其尖端指向盆腔。当炎症向盆腔扩散时,在直肠前壁和两侧壁有明显触痛或包块。
4.心理评估急性阑尾炎好发于青壮年,患者平素多体健,疾病突发,疼痛又逐渐加剧,病火及家属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并解除病痛。部分病人因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而将阑尾炎引起的上腹痛或脐周痛当作“胃痛”,或将胃肠道症状当作“肠胃炎”,治疗,而延误病情。
[护理诊断]
1.焦虑与对疾病缺乏了解和担心手术治疗效果有关。
2.疼痛与阑尾炎症有关。
3.体液不足与发热、呕吐、禁饮食有关。
4.体温过高与阑尾的化脓性感染有关。
5.潜在的并发症—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和门静脉炎等与阑尾炎化脓和破裂等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的焦虑减轻或消失。
2.病人疼痛缓解或减轻。
3.病人的体液平衡维持正常。
4.病人的体温基本维持正常。
5.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降低或并发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卧位病人宜取半卧位。
2.饮食和输液酌情禁食或流质饮食,并做好静脉输液的护理。
3.抗感染按时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常用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等静脉滴注。
4.严密观察病情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如体温明显升高,脉搏、呼吸增快,或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上升,或腹痛如剧且范围扩大,或出现腹膜刺激征,说明病情加重。应注意病程中腹痛突然减轻,可能是阑尾腔梗阻解除,病情好转的表现,但也可能是阑尾坏疽穿孔,使腔内压力骤减而腹痛有所缓解,但这种腹痛缓解,但这种腹痛缓解是暂时的,并且体征和全身中毒症状迅速恶化。同时,应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5.凡经非手术治疗短期内病情不见好转者,或病情已发展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者,应与医师联系,及时手术。阑尾周围脓肿非手术治疗期间,若脓肿范围逐渐增大,全身中毒症状不断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考虑手术引流,以防脓肿破裂造成急性扩散。
6.对症护理如物理降温、止吐、止痛等。宜行针刺及穴位封闭止痛,观察期间慎用或禁用止痛剂。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导致炎症扩散及阑尾穿孔。便秘者可用开塞露。
(二)术前准备
1一般急性阑尾炎病人入院后,需经1-4小时的术前准备,病情严重或小儿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应缩短。入院后即禁食水,绝对禁止灌肠。
2.在诊断未确定之前不能应用吗啡,度冷丁等止痛剂,以免掩盖病情。
3.术前2小时内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应选对胎儿无副作用的抗生素。保胎措施主要是及时镇静、安静、常规给予黄体酮10-20mg肌肉注射。
4.阑尾穿孔伴腹膜炎的病人,应进行短时间、针对性很强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包括心、肺、肝、肾功能检查和血液检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5.病人进手术室前应插入鼻胃管,吸出胃内容物,以防麻醉时误吸和术后腹胀。
6.有感染性休克表现者,术前应给予吸氧等抗休克处理。
(三)术中护理要点
术中护理可参照本章第一节化脓性腹膜病人的护理常规。另外,尚需注意以下问题。
1.手术取仰卧位,多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间隙阻滞。
2.注意协助手术医师寻找阑尾以外的病变,尤其在发现阑尾的病变与症状、体征不相符的情况下,应注意探查回肠末端有无病变,右结肠旁沟有无脓性分泌物积聚。在女性病人还要探查盆腔,观察有无积血或脓性分泌物,以排除阑尾以外的病变。
3.在阑尾切除前准备好石炭酸、乙醇及盐水棉球置于一弯盘内备用,石炭酸不要太多,以免烧灼其他组织。
4.凡与阑尾及残端接触过的器械等,一律放入弯盘内,防止污染手术区。
5.阑尾穿孔污染较重或腹腔内已有脓液或阑尾周围脓切开后,应准备相应的腹腔引流装置。
(四)术后护理
[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和腹腔内感染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阑尾炎、手术有关。
3.潜在并发症-内出血与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护理的知识与病人从未患过此种疾病和缺乏正确的术前宣教等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
1.病人能说出疼痛的原因,并掌握减轻疼痛的一些简单措施,自觉疼痛缓解。
2.病人能叙述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染的部位,症状及预护措施,病人未发生感染。
3.病人未发生内出血合并症或内出血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4.病人能够说出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
1.卧位病人回病房后,先按不同的麻醉安置体位。以后待血压平稳,改为半卧位。
2.指导病人运用缓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痛药。
3.抗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做好静脉输液的护理。
4.饮食术后1-2日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给流食,如无不适渐改半流食。术后4-6日可软质普食。但1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同时1周内忌灌肠和泻剂。
(五)出院指导
1.经非手术治疗好转后,应指导病人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等,以避免形成慢性阑尾炎或防止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出院时,嘱其3个月后再次住院作阑尾切除术。
2.手术后患者出院后,如有急、慢性腹痛,恶心呕吐等腹部不适,应及时复诊。
参考文献
[1]董慧娟,杨春梅.电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148例报告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25.
[2]林岩,谭永芳,卢玉友.实用手术护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