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负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负载,文化,对等,策略,共同体,面食,走出去。
文化负载论文文献综述
吕春敏[1](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下涉外导游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导游词,即导游解说词,指导游在引领游客游览景点时进行讲解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本,既具有信息传递功能,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又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旅游者,实现文化传递的功能。在本文中,笔者以宁夏境内部分景区的导游词为研究文本,从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视角对涉外导游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33期)
石金鹭,程丽霞[2](2019)在《基于OED的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面食种类丰富多样,地域特色明显,而面食的英译则是将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世界的关键一环。译者在翻译时是否应保留面食名称的原本发音,食材原料或烹饪方法等信息,直接影响着对其本身文化特色的继承。该文基于OED语料库所收录的11个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并结合在COCA和BNC的数据搜集,以这些词在英语世界流通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分析它们的使用现状;通过总结现有学者关于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分析现阶段面食文化负载词英译的主要方法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为面食英译进一步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22期)
高照慧,李桂华[3](2019)在《《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基于翻译转换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负载词体现着每个国家语言文化独特的魅力,在译成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时,因语言文化的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翻译转换。在对《红高粱》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转换时,译者主要从层次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叁个方面着手,使得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在译成日语时更易懂、更能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进而更贴近日本的语言文化。(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玉兰[4](2019)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文化负载词"这一特殊词语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至关重要,梳理当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情况显得迫在眉睫。从研究的阶段性、题材和视角叁个角度梳理了当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现状,以期对该类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宏观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邹岚苹,李君遥,孟陈欣,皮欢,杨丽琴[5](2019)在《葛浩文英译《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译技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奈达文化分类视角出发,从中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等角度,对汉学家葛浩文英译莫言小说《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探讨译者运用哪些翻译技巧处理文化障碍,使译本在异域文化语境中得到顺利传播和接受,希望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张效瑾[6](2019)在《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初探——以《孔乙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负载词是表示某一文化中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本文选取杨戴夫妇《孔乙己》两个不同时期译本,通过对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分析,对比总结了两种译本分别采用的翻译策略,并进一步探究其翻译变化的深层原因。(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11期)
刘琦琪[7](2019)在《“答中外记者问”中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答中外记者问"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是翻译专业学生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基于目的论,分析张璐在翻译答中外记者问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时所采取的口译翻译策略。研究发现张璐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特定的受众以及翻译的目的选取增译、转译、减译等策略,从而到达传递信息以及政策解读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6期)
洪紫荆[8](2019)在《基于归化异化理论的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两国均使用汉字,但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两国人民对于相同汉字的文化认知会出现偏差,这将妨碍到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本文将基于归化异化理论,分析文化负载词的原文和译文,比较中日文化和文化认知的异同,并提出日译的改进方法。(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张冰姿[9](2019)在《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究文化负载词的日译方法——以《朝花夕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该作品在日本也广为流传,这与竹内好的翻译密不可分。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主张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选择,认为译者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翻译文本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本文以《朝花夕拾》及竹内好译本为文本,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探讨文化负载词的日译方法。(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1期)
张梦原[10](2019)在《从释意理论看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释意理论的原则,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例,针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及特点和对口译员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0期)
文化负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面食种类丰富多样,地域特色明显,而面食的英译则是将中国饮食文化推向世界的关键一环。译者在翻译时是否应保留面食名称的原本发音,食材原料或烹饪方法等信息,直接影响着对其本身文化特色的继承。该文基于OED语料库所收录的11个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并结合在COCA和BNC的数据搜集,以这些词在英语世界流通度为主要衡量标准,分析它们的使用现状;通过总结现有学者关于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分析现阶段面食文化负载词英译的主要方法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为面食英译进一步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负载论文参考文献
[1].吕春敏.功能对等理论下涉外导游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长江丛刊.2019
[2].石金鹭,程丽霞.基于OED的中国面食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19
[3].高照慧,李桂华.《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基于翻译转换理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4].王玉兰.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述评[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5].邹岚苹,李君遥,孟陈欣,皮欢,杨丽琴.葛浩文英译《蛙》中的文化负载词译技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张效瑾.跨文化视域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初探——以《孔乙己》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2019
[7].刘琦琪.“答中外记者问”中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研究[J].校园英语.2019
[8].洪紫荆.基于归化异化理论的文化负载词的日译研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
[9].张冰姿.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究文化负载词的日译方法——以《朝花夕拾》为例[J].作家天地.2019
[10].张梦原.从释意理论看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为例[J].新西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