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研磨论文-胡仙超,严俊,朱选民

干法研磨论文-胡仙超,严俊,朱选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干法研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叶腊石,干法研磨,石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干法研磨论文文献综述

胡仙超,严俊,朱选民[1](2015)在《干法研磨中叶腊石型青田石的微结构改变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仪(IR)、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粉晶衍射(XRD)仪与热重(TG)等方法对叶腊石型青田石在干法研磨过程中形貌与晶体结构改变、影响研磨效率的因素及研磨的最终产物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磨最终使得单斜晶系叶腊石变成无定形态,因粉体表面能的增加,机械力研磨使得叶腊石颗粒发生"细化-团聚-细化"的反复过程。HR-TEM及XRD测试结果表明研磨产物只存在石英相。此外,研磨的球料比可以显着影响叶腊石晶体结构的改变速率,球料比越大时,破坏速率越大。同时因原矿中石英的硬度高于叶腊石,使得研磨过程中石英对叶腊石晶体结构的改变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5年08期)

严俊,张俭,严雪俊,方飚,徐利强[2](2013)在《叶腊石干法研磨过程中偏叶腊石相的HRTE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叶腊石研磨的中间产物偏叶腊石相进行晶体结构的研究,并就研磨与热处理对叶腊石晶体结构的影响首次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的对比。结果表明:(1)干法研磨过程中,叶腊石研磨的中间相为偏叶腊石,且研磨使得叶腊石的晶体结构出现明显的晶格膨胀,其中研磨作用对叶腊石沿其c轴方向的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2)研磨或者热处理条件下,叶腊石的FTIR光谱中3673 cm-1处峰形尖锐的羟基伸缩振动峰的强度随着研磨时间或煅烧温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最终消失。该结论表明热与机械力研磨处理对叶腊石晶体结构的破坏具有相似性。(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3年10期)

严俊,张俭,方伟,董楠,邵佳明[3](2013)在《叶腊石干法研磨微结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及X射线粉晶衍射对叶腊石不同干法研磨条件下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磨过程中,叶腊石微粉粒径逐渐减小,但随着研磨强度进一步加大,粉体颗粒因其表面能的增大而出现团聚;不同研磨强度下,研磨后粉体的形貌存在明显差异。较大研磨强度下小颗粒粉体因团聚而呈"准球形"团聚体,且随着研磨的进行团聚颗粒粒径逐渐增大,低强度下粉体随着研磨时间的延长呈粒径减小行为,而片层状原粉形貌无明显改变;在研磨过程中叶腊石粉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表现出显着的惰性特征,该矿物中游离态二氧化硅是导致该红外惰性的直接原因。(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严俊,胡仙超,邵佳明,方伟,张俭[4](2011)在《叶腊石干法研磨中微结构及物相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X射线粉晶衍射对叶腊石研磨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研磨初期,片层结构叶腊石粉体逐渐微细化,随着研磨强度的增大,粉体颗粒进一步细化并出现团聚;(2)研磨作用使得叶腊石晶体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由初期的叶腊石相转变为偏叶腊石相,最终产物为石英和无定形态氧化铝,其中晶态的石英源自叶腊石原矿。(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1年05期)

李大强[5](2010)在《研磨助剂在干法生产超细重质碳酸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磨机添加研磨助剂提高干法超细重质碳酸钙生产效率;改善重质碳酸钙粉末的分散性、流动性等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及末端产品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0年12期)

刘娟,王喜存[6](2009)在《干法研磨制备芳酰基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条件下,以PEG-400为催化剂,芳甲酰氯为原料,首先研磨合成了中间体异硫氰酸酯,进一步分别与芳胺反应,高产率地合成了芳酰基硫脲,其直接与水合高碘酸在研钵中进行研磨氧化反应,便得到相应的脲的衍生物.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且不使用有机溶剂,属于绿色合成.(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冯平仓[7](2009)在《干法超细研磨设备发展趋势及在新材料产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超细研磨设备的概述在充满生机,竞争激烈的21世纪,信息产业、生物技术、能源供应、环境保护、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新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元件小型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速传输对材料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超细;航空航天、军事装备制造、特殊切割刀具对新材料的硬度要求越来越高→超硬;工程及电子陶瓷对新材料纯度的要求高(本文来源于《2009国际粉体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期刊2009-04-01)

刘娟,王喜存[8](2008)在《干法研磨制备芳酰基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条件下,以 PEG-400为催化剂,芳甲酰氯为原料,首先研磨合成了中间体异硫氰酸酯,进一步分别与芳胺反应,高产率的合成了芳酰基硫脲,其直接与水合高碘酸在研钵了进行研磨氧化反应,便可得到相应的脲的衍生物.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生理活性. 该法不使用有机溶剂,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产率极高,属于绿色合成.(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期刊2008-08-01)

权正军,刘娟,李政,王喜存[9](2005)在《室温干法研磨合成1,4-二(芳氧基乙酰基)氨基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溶剂条件下,以1,4 二(芳氧基乙酰基)氨基硫脲为原料,高碘酸作氧化剂,室温研磨合成了14个新型 1,4 二(芳氧基乙酰基)氨基脲化合物,该法具有无有机溶剂污染、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等优点.用IR、1HNMR及元 素分析表征了产物结构.(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王献忠,肖汉宁,施卫国,易雯雯[10](2004)在《行星快速研磨干法制备90瓷原料粉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干法制备氧化铝粉末进行了研究 ,通过大量的实验 ,对影响粉碎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确定了粉碎的最佳条件 ,为提高氧化铝粉制备效率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干法研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叶腊石研磨的中间产物偏叶腊石相进行晶体结构的研究,并就研磨与热处理对叶腊石晶体结构的影响首次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的对比。结果表明:(1)干法研磨过程中,叶腊石研磨的中间相为偏叶腊石,且研磨使得叶腊石的晶体结构出现明显的晶格膨胀,其中研磨作用对叶腊石沿其c轴方向的晶体结构的影响较大。(2)研磨或者热处理条件下,叶腊石的FTIR光谱中3673 cm-1处峰形尖锐的羟基伸缩振动峰的强度随着研磨时间或煅烧温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最终消失。该结论表明热与机械力研磨处理对叶腊石晶体结构的破坏具有相似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干法研磨论文参考文献

[1].胡仙超,严俊,朱选民.干法研磨中叶腊石型青田石的微结构改变机制[J].材料导报.2015

[2].严俊,张俭,严雪俊,方飚,徐利强.叶腊石干法研磨过程中偏叶腊石相的HRTEM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

[3].严俊,张俭,方伟,董楠,邵佳明.叶腊石干法研磨微结构变化特征[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

[4].严俊,胡仙超,邵佳明,方伟,张俭.叶腊石干法研磨中微结构及物相变化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1

[5].李大强.研磨助剂在干法生产超细重质碳酸钙中的应用[J].中华纸业.2010

[6].刘娟,王喜存.干法研磨制备芳酰基脲[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冯平仓.干法超细研磨设备发展趋势及在新材料产业中的应用[C].2009国际粉体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2009

[8].刘娟,王喜存.干法研磨制备芳酰基脲[C].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2008

[9].权正军,刘娟,李政,王喜存.室温干法研磨合成1,4-二(芳氧基乙酰基)氨基脲[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0].王献忠,肖汉宁,施卫国,易雯雯.行星快速研磨干法制备90瓷原料粉末的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标签:;  ;  ;  ;  

干法研磨论文-胡仙超,严俊,朱选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