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时艾灸脾经穴位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择时艾灸脾经穴位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邓肖英谢雍宁(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35400)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059-02

【摘要】目的观察按子午流注择时取穴艾灸脾经穴位治疗脾虚型崩漏的疗效。方法52例脾虚型崩漏患者分为子午流注组26例(观察组)和非子午流注(对照组)26例,观察组用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午时艾灸脾经穴位,对照组取穴及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时间不定,随到随治。结果1个疗程后比较,观察组止血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顺应气血流注规律治疗脾虚型崩漏能显著提高疗效。

崩漏是妇女常见病,经血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交替出现则为崩漏。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甚至出血,或周期正常而经期延长,血量增多,月经后淋漓不断。严重的患者可持续数十天出血不止,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和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严重贫血症状。不少患者经服用西药、中药、静滴止血药,甚至妇科内膜诊刮等方法,效果不佳。笔者从2009—2011年采用子午流注择时于相关穴位艾灸治疗脾虚型崩漏,获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科按中医辨证为脾虚型崩漏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6例,年龄16—48岁;未婚者12例,已婚者14例,病情4个月—2年。对照组26例,年龄17—51岁;未婚者12例,已婚者14例;病情5个月—2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①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②停经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③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④中医辨证均属脾虚型,临床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色淡经稀;面色晄白或虚浮,气短懒言,小腹空坠,四肢欠温,纳呆便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1.3排除标准

(1)妊娠、上环、外伤及全身出血性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2)排除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出血者。(3)崩漏的其他中医辨证分型,如血热型,血瘀型,肾虚型,不在本文观察之范畴。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用子午流注纳子法,于午时(11—13)进行着肤灸。取穴:大都,隐白、太白。操作方法:①将艾绒搓成米粒大小之艾柱。②先在施灸部位涂少许凡士林以粘附艾柱,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扫除艾柱,更换另一艾柱续灸。④一般每次灸3~9壮(每个艾柱谓一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依病情可每日灸1—3次,至止血为一疗程。

2.2对照组取穴、治疗方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但病人随到随治,不需遵守特定时间。

治疗期间忌食辛烈香燥之物,忌吃生冷食物,调畅情绪,忌房事,加强营养。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经量、经期、周期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停经后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或者更年期妇人血止绝经者。好转:经量、经期、周期虽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好转,停经后不能维持3个月经周期,或者经量减少,或者经期缩短。无效:阴道出血无变化或变化不大。

3.2疗效比较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2%,2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x2=4.84,P<0.05),表明择时艾灸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艾灸组。2组治疗后阴道止血时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4-7天内阴道止血有20例,对照组治疗后4-7天内阴道止血有13例,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n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2620(76.92)5(19.23)1(3.85)96.15

对照组2610(38.46)8(30.77)8(30.77)69.22

注:20(76.92):20为治治愈病例,76.92为治愈率,依次类推。

表2两组治疗后阴道止血时间比较

组别n≤3天4-7天8-10天≥10天

观察组264(15.38)20(76.92)1(3.84)1(3.84)

对照组266(23.08)13(50.0)4(15.38)3(11.53)

4典型病例

苏某,女,48岁,就诊时间,2010年11月3日11am。患者自述近一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此次来月经已经半个多月,经血量多,色淡质稀,经中西医结合各种治疗无效。查见患者脸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胖嫩,苔薄白,脉细弱。当即于11:45于大都、隐白、太白穴作着肤灸5—7壮。并嘱患者于次日11时来复诊。第二天患者述昨天灸疗后,至晚上血量明显减少。于11:30再与灸疗一次,患者于下午用电话告知出血已止。嘱患者于每次来月经时于午时(11—13)自己灸疗以巩固疗效。经三个月经周期治疗,月经正常而告愈。

5讨论

崩漏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环境改变,精神影响,过度疲劳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中医认为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常见的原因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

子午流注针法渊远流长。人在自然环境中,外界的温热寒凉与朝夕光热的强弱对人体的气血流注有着不同的影响,人体经脉的气血周流随着时间的不同有着盛衰开合的变化。“择时”就是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选穴”则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二者结合,就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中心内容。子午流注针法有两种,其中的纳子法是根据气血流注到某经的时辰,再结合五俞穴,用补母或泻子的方法进行选穴治疗。崩漏常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脾主统血,脾虚型崩漏多因素体脾虚,加之饮食劳倦,忧思过度,损伤脾气,脾伤气陷,使脾脏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所致。《妇科玉尺》中有“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之说。相当于西医“功能性子宫出血病”。它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长时间经血淋漓会使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长期的出血,还会引发盆腔炎症,对生育功能以及全身其他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补血止血为大法。已时(9—11)时是脾经经血最旺的时辰。根据“虚则补其母”理论,我们选择于午时(11—13)时,气血已流过脾经,正是脾经气血最虚时用艾柱灸灸脾经母穴“大都”、井穴“隐白”及原穴“太白”。取母穴大都用补法灸疗,可以扶正补虚,使气血通畅;隐白作为脾经井穴,功能扶脾益气,调和气血。而原穴太白,则有补脾摄血,补中益气的功效。另外,艾叶性温辛香,入肝、脾、肾三经,有温经散寒止血止痛的作用。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腧穴具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2]。而着肤灸是用艾绒直接在腧穴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渗透及艾留或叶的温辛走窜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回阳固摄,健脾益气,收敛止血的目的。

治疗崩漏的方法很多,但如应用不当,往往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容易复发。我们采用的这种方法既辩证选穴又从时间上优选,加上艾叶的温经止血,灸疗时热气内注等多重叠加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穴位的治疗功能,从而提高疗效。从表1中看出,观察组治愈率76.92%,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率38.46%,总有效率69.2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印证了按子午流注择时取穴治疗的确可以获得更好疗效。该方法简便经济,选穴精准,患者能在家自己操作,在艾灸过程中感觉舒适,实为一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戴慎,薛建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5.

[2]杨安生,欧阳颀.艾灸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3.

标签:;  ;  ;  

择时艾灸脾经穴位治疗脾虚型崩漏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