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电离层F层中含有多种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它们是重要的空间天气现象。这些不规则体的出现,通常能够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这些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及其详细的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使用子午工程被动光学探测结果和我们团队建立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All-sky imager)探测网的观测数据、C/NOFS(Communication/Navigation Outage Forecasting System)卫星的观测数据、中国环境监测网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观测数据以及子午工程海南台站数字测高仪的监测数据,并结合再分析资料,对在我国上空观测到的特殊赤道等离子体泡(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EPBs)事件及边缘等离子体增强(Edge Plasma Enhancements of Equatorial Plasma Depletion,EPEEPDs)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特殊等离子体泡事件的研究中,发现观测到的类波结构的等离子体泡很可能是由底层台风引起的大气重力波诱发所致,预示了某些特殊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形成与低层大气活动存在重要的耦合关系。此外,在对EPEEPDs的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其可能的形成机制。该机制揭示了等离子体泡演化过程中,等离子体的再分配机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结果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形成及演化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归结如下:1.利用富克(109.1°E,19.5°N)台站以及桂平(110.7°E,23.8°N)台站全天空气辉成像仪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我国上空2013年10月04日(事件1)及2013年9月29日(事件2)夜晚观测到的赤道等离子体泡,对其结构特征以及演化过程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中发现,事件1中的等离子体泡午夜前呈现出明显的类波结构特征,且相邻等离子体泡相互平行。结合再分析资料及台风观测数据,研究发现底层台风引起的大气重力波很可能是这些类波结构等离子体泡形成的重要诱因。此外,这些等离子体泡沿着西北-东南向分布,与磁子午方向有一个大约30°的夹角。其中一个等离子体泡的高纬度部分突然向东旋转,最后形成一个类似“C”形结构的等离子体泡,这样的演化过程首次被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观测到。午夜之后,一个等离子体泡融合进入另一个等离子体泡,石化的等离子体泡的融合过程首次被观测到。事件2中的观测结果呈现了“I”,“S”以及“Y”三种不同形状的等离子体泡。此外,研究结果证实等离子体泡的特殊形态以及与磁子午方向形成的夹角可能和不同纬度夜晚电离层的背景中性风及电导率有关。在“Y”形结构的等离子体泡发展过程中,其东向分支的速度大于西向分支的速度。2.利用曲靖(103.8°E,25.5°N)台站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以及C/NOFS卫星观测数据详细研究了伴随着赤道等离子体泡出现的边缘性等离子体增强(EPEEPDs)。我们发现EPEEPDs伴随着等离子体泡而产生,其形成机制可能和等离子体泡演化过程中的极化电场相关。同时,该机制也揭示了等离子体泡演化过程中,等离子体的再分配机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等离子体泡有较为广泛的研究,然而出现在等离子体泡边缘的等离子体增强却很少被研究。使用曲靖台站气辉成像仪及C/NOFS卫星四年(2012-2015)的观测数据对EPEEPDs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EPEEPDs仅仅出现在等离子体泡的东西边缘,在其极向边缘并没有出现。在等离子体泡的演化过程中,这是一个高发的现象,四年的平均发生率达到约82%。EPEEPDs随经度及当地时间的发生变化相似于等离子体泡的发生,在当地时间20:00-22:00有明显的发生峰值。其纬向尺度随着高度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3.利用曲靖台站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观测数据以及中国环境监测网络GNSS的TEC数据对2015年11月08日出现在我国上空的一个特殊赤道等离子体泡的演化过程做了详细研究。在过去的研究中,大量赤道等离子体泡都出现在日落后的短暂时间,并且通常是自西向东运动。而在我们的观测数据中显示,当天捕捉到的等离子体泡,出现在接近日出附近,并且在日出之后保持着继续生长,一直到日出后大约1小时才消失。这样一个特殊的等离子体泡的演化过程被全天空气辉成像仪及GNSS观测网络首次捕捉到。同时,在气辉观测结果及GNSS的TEC观测结果中显示这些等离子体泡是西向漂移的,和早期观测到的东向漂移的日落附近等离子体泡的运动方向相反。此外,在观测结果中,等离子体泡的断裂及复合过程也首次被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观测到。这些等离子体泡出现在一个磁暴的恢复相期间,磁暴引起的电离层反馈很可能是诱发这些特殊赤道等离子体泡产生的重要因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吴坤
导师: 徐寄遥
关键词: 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赤道等离子体泡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球物理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分类号: P352.7
总页数: 114
文件大小: 14400K
下载量: 159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暗夜空求关注[J]. 十万个为什么 2017(04)
- [2].探测器图像揭示了火星夜气辉[J]. 科学大观园 2017(01)
- [3].北京近郊夜空气辉的观测和分析——中国第一批气辉观测数据(1986~1989)[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02)
- [4].135.6nm夜气辉峰值电子密度反演算法及误差[J]. 空间科学学报 2018(01)
- [5].夜气辉对天基光学碎片探测的影响分析[J]. 宇航学报 2019(07)
- [6].基于紫外辐射传输模型AURIC-2012的气辉辐射模拟[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11)
- [7].海南电离层F区不规则体的气辉观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 [8].黑夜天空中的铁元素[J]. 物理 2011(04)
- [9].1.27μm气辉的星载成像干涉仪风温探测技术[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9(02)
- [10].地基Fabry-Perot中高层大气风速反演及误差分析[J]. 空间科学学报 2014(04)
- [11].TIMED卫星测量得到的OH和O_2(1.27μm)夜气辉全球分布特征[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1(03)
- [12].利用气辉测量结果研究高频电波加热电离层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3)
- [13].多波段全天空气辉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J]. 光子学报 2019(05)
- [14].基于OI130.4nm光谱数据的热层O/N_2反演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08)
- [15].Fabry-Perot干涉仪非全干涉圆环反演中高层大气风场方法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8)
- [16].利用OH夜气辉反演原子氧数密度时输入参数的不确定度对反演结果的影响[J]. 空间科学学报 2009(03)
- [17].氟化钡晶体真空紫外透过率温度特性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3)
- [18].法布里-珀罗气辉干涉成像仪的大气温度测量原理[J]. 应用光学 2008(06)
- [19].利用OI135.6nm夜气辉辐射探测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及电子总含量的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1)
- [20].释放SF_6气体扰动电离层时的人工气辉研究[J]. 空间科学学报 2012(03)
- [21].基于Fabry-Perot干涉仪气辉观测数据反演中性风速方法比较[J]. 空间科学学报 2019(01)
- [22].四分束风成像偏振干涉仪信噪比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3(03)
- [23].基于氧分子O_2(a~1Δ_g)O_(19)P_(18)发射谱线的平流层、中间层大气风场星载探测可行性探讨[J]. 光子学报 2019(02)
- [24].基于O_2(0-1)谱带反演气辉层转动温度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10)
- [25].基于中国东港台站的OH气辉成像观测数据对重力波波源的事件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6)
- [26].大气辐射在臭氧反演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6)
标签: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论文; 赤道等离子体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