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增殖培养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培养基,杆菌,组织,高密度,植物,桉树,酸乳。
增殖培养基论文文献综述
金玉洁,何国庆[1](2019)在《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响应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常用于食品工业及医疗保健领域,获得高密度菌体对其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材料,最终活菌数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选择出碳源、氮源的种类及优化浓度,通过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一步优化,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30.09 g/L、酵母浸粉35.23 g/L、牛肉浸粉25 g/L、柠檬酸叁铵4.328 g/L、磷酸氢二钾2 g/L、乙酸钠5 g/L、MgSO_4 0.2 g/L、MnSO_4 0.05 g/L、吐温80 1 g/L;最佳高密度培养条件为:3%接种量、37℃、初始pH值6.5、20%氨水溶液中和发酵液的,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活菌数达到2.16×10~(10)CFU/mL。(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马绍鋆,俞飞飞,张其安,方凌,严从生[2](2019)在《消毒时间和增殖培养基中荸荠汁添加量对荸荠组织培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荸荠是安徽省主要水生蔬菜之一,地方种质资源丰富,如杨柳荸荠、无为荸荠、舒城荸荠等为地方名优产品。安徽省荸荠主产区因长期采用荸荠球茎繁殖种苗,导致一些性状优良的荸荠品种出现种性退化、抗病性和抗逆性减退、品质和产量下降等问题。茎尖培养为无性繁殖作物品种退化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目前荸荠组培苗存在增殖系数偏低,切割后褐化比较严重等问题,制约了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本研究中以安徽无为荸荠主芽和侧芽为材料,研究不同消毒时间对其出芽率、褐化率、污染率,以及不同浓度荸荠汁对其增殖系数的影响,以期为荸荠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安徽无为‘大红袍’荸荠为试验材料,选用顶芽完整、健壮、无病虫害球茎,用清水洗净,晾干,用无菌刀片切取3~5 mm左右的芽尖(包括主芽和侧芽),先用洗洁精饱和水溶液(加入少量活性炭)浸泡20min,然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4h,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用75%乙醇消毒30 s,再用2.5%次氯酸钠分别消毒(6、8和10 min),无菌水振荡冲洗3~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主芽和侧芽分别接种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6-BA(0.5、1.0、2.0和3.0 mg·L-1)的诱导培养基中,共24个处理组合。每瓶接种2个芽尖,每个处理6瓶,4次重复。接种后先暗培养7 d,再转为光照培养,15 d后观察结果,统计外植体出芽率、褐化率和污染率,筛选出适宜的诱导培养条件。增殖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荸荠汁(100、150和200 g·L-1)、6-BA(0.4、0.8和1.2 mg·L-1)和NAA(0.05、0.1和0.15 mg·L-1),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组合。30 d后记录荸荠苗生长情况,统计增殖系数。试验所有培养基中均含琼脂粉6 g·L-1,蔗糖30g·L-1,pH5.8~6.2,116℃高压蒸汽灭菌30min。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4 h·d-1,相对湿度为50%~70%。试验结果表明,荸荠主芽的最适诱导培养条件为消毒时间10 min,培养基为MS+3.0 mg·L-16-BA,其平均出芽率为85.7%,平均褐化率为3.7%,平均污染率为10.6%;荸荠侧芽的最适诱导培养条件为消毒时间8 min,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其平均出芽率为81.8%,平均褐化率为8.4%,平均污染率为9.8%。增殖培养以MS+200 g·L-1荸荠汁+0.8 mg·L-1 6-BA+0.05 mg·L-1NAA,增殖系数最高,为4.37,而且培养的荸荠苗叶状茎生长健壮,叶色青绿。(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庞贞武,黄汉宁,覃汉夫[3](2019)在《尾巨桉无性系“DH3226”组培增殖培养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良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grandis)无性系"DH3226"组培继代培养基中的4个因子NO~+_3∶NH~-_4比值、6-BA、KT和NAA浓度变化对组培继代苗生长的影响。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对继代增殖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6-BA>NO~-_3∶NH~+_4>NAA>KT,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为NO~-_3∶NH~+_41.8、NAA0.1 mg/L、KT 0.1 mg/L、6-BA 0.4 mg/L;(2)对继代增殖芽高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KT>6-BA>NO~-_3∶NH~+_4>NAA,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为NO~-_3∶NH~+_41.8、NAA0.1 mg/L、KT 0 mg/L、6-BA 0.3 mg/L;(3)对继代增殖有效芽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NO~-_3∶NH~+_4、KT、6-BA、NAA,较好的因素水平搭配为NO~-_3∶NH~+_4 2.6、NAA0.15 mg/L、KT 0 mg/L、6-BA 0.2 mg/L。试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优化"DH3226"组培继代培养基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韩俊,王建军,龙光强,沈雪梅,余珊[4](2019)在《正交设计筛选通关藤增殖培养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筛选通关藤增殖培养基。[方法]以通关藤的诱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案研究培养基、6-BA(细胞分裂素)、NAA(萘乙酸)及不同接种部位4个试验因子对通关藤增殖苗生长状况和增殖率的影响。[结果]筛选出通关藤最佳增殖培养基方案为MS+0.5mg/L 6-BA+0.3mg/L NAA+25 g/L蔗糖+7 g/L琼脂+茎尖。[结论]该研究为通关藤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王永芬,王美存,张翠仙,张惠云,杨阳[5](2019)在《巴西蕉优选3号继代增殖培养基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西优选3号香蕉是从巴西蕉芽变选育出来的,是在本地栽培的试验性香蕉品种。本试验通过对巴西优选3号香蕉不定芽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优化改良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以获得高效、健康、优质的种苗。通过试验可知,巴西蕉优选3号不定芽的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4 mg/L+NAA 0.4 mg/L。(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朱蒙蒙,李国莹,顾秋亚,余晓斌[6](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青春双歧杆菌增殖培养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青春双歧杆菌在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以MRS为培养基,采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比较了优化前后的生长曲线与pH的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结果得到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5.85g/L、低聚果糖15.85 g/L、胰蛋白胨12.04 g/L、牛肉膏7.23 g/L、酵母粉9.63 g/L、柠檬酸铵2.75 g/L、K_2HPO_4·3H_2O 2.75 g/L、乙酸钠6.875 g/L、吐温-80 1.0 mL、MgSO_4·7H_2O 0.2 g/L、MnSO_4·H_2O 0.05 g/L、L-半胱氨酸盐酸盐0.5 g/L。该菌在增殖培养基中28 h达到稳定期,比优化前缩短12 h;活菌数达到8.9×10~9CFU/mL,是优化前的1.73倍。(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燕霞,王元弛,姚国强,赵洁,尤利军[7](2019)在《嗜酸乳杆菌IMAU30067增殖培养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酸乳杆菌IMAU30067是分离自新疆传统酸马奶中的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本研究针对嗜酸乳杆菌IMAU30067的营养需求,通过增殖培养基优化,获得其高密度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及响应面法对嗜酸乳杆菌IMAU30067的培养基成分以及静态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得到嗜酸乳杆菌IMAU30067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30.00 g/L、麦芽糖30.00 g/L、海藻糖20.00 g/L、鱼蛋白胨30.00 g/L、大豆蛋白胨10.00 g/L、柠檬酸钠2.29 g/L、乙酸钠5.74 g/L、K_2HPO_42.29 g/L、MgSO_4·7H_2O 0.80 g/L、马铃薯提取物6.00 g/L、组氨酸0.10 g/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10~6CFU/mL、初始pH值6.5,于37℃恒pH5.0厌氧培养。最后利用5L发酵罐进行小试发酵试验,优化后IMAU30067的活菌数达3.72×10~9CFU/mL。通过对IMAU30067增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优化,IMAU30067活菌数较MRS基础培养基提高了82.6倍,为其高密度培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乳品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郜李彬,曹征宇,顾韵莉,周亚辉[8](2019)在《多肉植物东云组培苗增殖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合多肉植物东云组培苗增殖的培养基配方,采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梯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素,设计了25种增殖培养基,对东云组培苗进行了增殖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BA配合一定量的NAA,能够提高东云组培苗的增殖系数;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NAA 0.1 mg/L+BA 5.0 mg/L,东云组培苗的增殖系数为5.0。(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赵春莉,汤昊,姚思扬,王曼,吴双[9](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软枣猕猴桃组培增殖培养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优化软枣猕猴桃的增殖培养基。方法:以软枣猕猴桃初代培养的不定芽为外植体,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6-BA、IAA、IBA为试验因子,植株再生频率为响应值,进行叁因素叁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叁因素对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力大小为6-BA>IBA>IAA,最终得到的二元回归方程显示,一步成苗的培养基优化结果为MS+6-BA1.61mg/L+IAA0.55 mg/L+IBA0.33 mg/L。在此条件下,最佳再生频率预测值为7.27,实际操作结果为7.23,说明该方程预测与实际试验拟合度较好,该优化方案有实际意义和可行度。(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曾卫静,王健,单义翔[10](2018)在《玉露组培增殖培养基配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S+6-BA 0.5 mg/l+NAA 0.1mg/l为基本配方,通过加入香蕉泥、椰子水和活性炭,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玉露增殖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15%的椰子水对玉露增殖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添加了10%和5%椰子水的配方。添加香蕉泥的效果稍逊于椰子水,其作用随香蕉泥含量的减少而减小。添加活性炭的作用最小,与对照组相比不明显。研究对玉露产业化育苗中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带林业》期刊2018年04期)
增殖培养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荸荠是安徽省主要水生蔬菜之一,地方种质资源丰富,如杨柳荸荠、无为荸荠、舒城荸荠等为地方名优产品。安徽省荸荠主产区因长期采用荸荠球茎繁殖种苗,导致一些性状优良的荸荠品种出现种性退化、抗病性和抗逆性减退、品质和产量下降等问题。茎尖培养为无性繁殖作物品种退化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目前荸荠组培苗存在增殖系数偏低,切割后褐化比较严重等问题,制约了组培苗的规模化生产。本研究中以安徽无为荸荠主芽和侧芽为材料,研究不同消毒时间对其出芽率、褐化率、污染率,以及不同浓度荸荠汁对其增殖系数的影响,以期为荸荠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安徽无为‘大红袍’荸荠为试验材料,选用顶芽完整、健壮、无病虫害球茎,用清水洗净,晾干,用无菌刀片切取3~5 mm左右的芽尖(包括主芽和侧芽),先用洗洁精饱和水溶液(加入少量活性炭)浸泡20min,然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4h,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备用。用75%乙醇消毒30 s,再用2.5%次氯酸钠分别消毒(6、8和10 min),无菌水振荡冲洗3~5次,用无菌滤纸吸干,主芽和侧芽分别接种在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6-BA(0.5、1.0、2.0和3.0 mg·L-1)的诱导培养基中,共24个处理组合。每瓶接种2个芽尖,每个处理6瓶,4次重复。接种后先暗培养7 d,再转为光照培养,15 d后观察结果,统计外植体出芽率、褐化率和污染率,筛选出适宜的诱导培养条件。增殖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荸荠汁(100、150和200 g·L-1)、6-BA(0.4、0.8和1.2 mg·L-1)和NAA(0.05、0.1和0.15 mg·L-1),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组合。30 d后记录荸荠苗生长情况,统计增殖系数。试验所有培养基中均含琼脂粉6 g·L-1,蔗糖30g·L-1,pH5.8~6.2,116℃高压蒸汽灭菌30min。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14 h·d-1,相对湿度为50%~70%。试验结果表明,荸荠主芽的最适诱导培养条件为消毒时间10 min,培养基为MS+3.0 mg·L-16-BA,其平均出芽率为85.7%,平均褐化率为3.7%,平均污染率为10.6%;荸荠侧芽的最适诱导培养条件为消毒时间8 min,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其平均出芽率为81.8%,平均褐化率为8.4%,平均污染率为9.8%。增殖培养以MS+200 g·L-1荸荠汁+0.8 mg·L-1 6-BA+0.05 mg·L-1NAA,增殖系数最高,为4.37,而且培养的荸荠苗叶状茎生长健壮,叶色青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殖培养基论文参考文献
[1].金玉洁,何国庆.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响应面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马绍鋆,俞飞飞,张其安,方凌,严从生.消毒时间和增殖培养基中荸荠汁添加量对荸荠组织培养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庞贞武,黄汉宁,覃汉夫.尾巨桉无性系“DH3226”组培增殖培养基优化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4].韩俊,王建军,龙光强,沈雪梅,余珊.正交设计筛选通关藤增殖培养基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王永芬,王美存,张翠仙,张惠云,杨阳.巴西蕉优选3号继代增殖培养基的筛选[J].热带农业科学.2019
[6].朱蒙蒙,李国莹,顾秋亚,余晓斌.响应面法优化青春双歧杆菌增殖培养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7].赵燕霞,王元弛,姚国强,赵洁,尤利军.嗜酸乳杆菌IMAU30067增殖培养基的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9
[8].郜李彬,曹征宇,顾韵莉,周亚辉.多肉植物东云组培苗增殖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9
[9].赵春莉,汤昊,姚思扬,王曼,吴双.响应面法优化软枣猕猴桃组培增殖培养基[J].吉林农业.2019
[10].曾卫静,王健,单义翔.玉露组培增殖培养基配方研究[J].热带林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