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兵红[1]2007年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转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目的: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mRNA,并用免疫组化(I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的CK20和CD44 v6的表达水平。结果: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9.16%(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37.50%(9/24),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CK20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和CD44 v6(71.4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和CD44 v6(47.06 %)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水平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第二部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中黏附分子的影响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CD44v6、sICAM-1和sVCAM-1各类黏附分子手术前后表达的影响及这些黏附分子水平对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24例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术患者和31例开腹结直肠癌术患者血清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sCD44v6、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低分化组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与高中分化组无明显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比淋巴结未转移组增加,有显着性意义(P<0.05)。Ⅲ期的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P<0.05)。腹腔镜结直肠癌组中,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和开腹组手术前后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D44v6、sICAM-1和sVCAM-1含量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但与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有关。sCD44v6、sICAM-1和sVCAM-1在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诊断、预后判断、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之一。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不促进肿瘤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不增加结直肠癌细胞转移的趋势。
周坤[2]2004年在《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微转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临床研究发现在腹腔镜肿瘤切除手术后存在穿刺点肿瘤转移、腹腔肿瘤细胞播散等情况。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术后穿刺点肿瘤转移方面,而对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尚少见文献报道。我们通过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对肿瘤术后微转移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以第叁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2003年9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48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5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23例)两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第1天晨取肘前静脉血2.5ml。对各组血液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后提取总RNA,进行CK-20mRNA RT-PCR检测,而后对实验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手术前后外周血中肿瘤数目的变化与手术术式及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临床病理分期(Dukes分期)以及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48例大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K-20均为阳性者共35例,总阳性率72.92%。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5例,阳性20例,阳性率80%;传统开腹手术组23例,阳性15例,阳性率65.22%,两组阳性率无显着差异(P >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中肿瘤数量高于术前,两者具有非常显着差异(P <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增加数量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两者具有显着差异(P <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增加程度与患者年龄无明显联系(P >0.05),而与患者大肠癌的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Dukes分期)、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P <0.05)。结论:1、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大肠癌根治术相比,增加术后发生肿瘤血行微转移危险性的可能性更高。2、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后外周血肿瘤数量的增加与患者年龄无显着关系而与患者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率有显着关联,
周坤, 史忠, 葛海燕[3]2007年在《肿瘤分化程度对大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肿瘤细胞微转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Dukes分期)对大肠癌经腹腔镜根治术后肿瘤细胞微转移的影响。方法以CK-20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25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增加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着密切联系(P<0.05)。结论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对肿瘤分化程度低以及较晚Dukes分期的大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血行转移的危险性更大。
孙圣茜[4]2013年在《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为了进一步观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后微转移进行测定,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根治手术方法对微转移的影响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昆明医科大学第叁附属医院大肠癌中心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腹腔镜手术40例和传统开腹手术40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第1天清晨取肘前静脉血,对各血液标本提取总RNA,进行mRNA的FQ-PCR检测,而后对实验数据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的手术方式对肿瘤微转移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CDX2手术开始时阳性率分别为80.0%(32/40)、82.5%(33/40);手术结束时阳性率分别为65.0%(26/40)、72.5%(29/40);CK20mRNA手术开始时阳性率分别为40.0%(16/40)、37.5(15/50);手术结束时阳性率分别为50.0%(20/40)、45.0%(18/40);腹腔镜组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前后与开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降低外周静脉血CDX2mRNA及增加CK20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
陈晓明[5]2012年在《联合检测外周血CK19 mRNA和Survivin mRNA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中的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CK19mRNA及Survivin mRNA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判断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对比研究开腹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28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和25例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外周静脉血CK19mRNA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①结直肠癌患者CK19mRNA和Survivin 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6.0%(35/53),与CK19mRNA单项阳性率35.8%(19/53)及Survivin mRNA单项阳性率37.7%(2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外周血CK19mRNA和Survivin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无关(P>0.05)。③开腹组手术前、后CK19mRNA、Survivin mRNA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表达无差异(P>0.05);腹腔镜组手术前、后CK19mRNA、 Survivin mRNA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表达无差异(P>0.05),并且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CK19mRNA和Survivin mRNA表达阳性率改变在手术前、手术后及手术前后均无差异(P>0.05)。结论:1.CK19mRNA和Survivin mRNA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结直肠癌外周血肿瘤细胞的阳性检出率;2.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做预后的参考指标;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并不增加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机率,但可靠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董纯秀, 彭波, 刘月, 熊兵红, 程勇[6]2010年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31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并用免疫组化(I 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的CK20和CD44 v6的表达水平。结果TNM分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的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K20手术开始时阳性率为29.16%(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为37.50%(9/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和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和CD44 v6(71.4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 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和CD44 v6(47.06%)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水平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 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
胡德升[7]2010年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自上世纪90年代初Jacobs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以来,因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同时伴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如超声刀、氩气刀、腔内切割吻合器(Endo-GIA)等的出现,近10余年来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是迄今为止腹腔镜用于消化道肿瘤手术中最成熟的手术方式之一。但一系列关于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术后恶性肿瘤生长加快、易复发、术后病人预后、远期生存率及如何预防等仍存在争议,其中尤以二氧化碳气腹对恶性肿瘤的影响备受人们的关注,争议焦点之一就是二氧化碳气腹是否会促进肿瘤的生长和种植转移,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术后穿刺孔肿瘤转移及二氧化碳气腹促进恶性肿瘤增殖等方面,而对肿瘤细胞血行转移情况与肿瘤的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尚鲜见报道。目的检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的变化(CK20mRNA的表达),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河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直肠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6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24例)两组,所有患者于手术前1天及手术后第1天晨取肘前静脉血3ml。两组血液标本进行细胞单个分离,对每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对CK20mRNA检测,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术前、术后外周血中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的变化与以上两种术式、患者的年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并用免疫组化(IHC)SP法测定术后组织标本中的CK20的表达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CK20mRNA手术开始时阳性率分别为30.77%(8/26)、29.17%(7/24);手术结束时阳性率分别为为38.46%(10/26)、37.50%(8/26);腹腔镜组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前后与开腹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期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Ⅰ期+Ⅱ期患者(P<0.05)。CK20mRNA阳性表达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CK20(57.1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K20mRNA阴性表达患者的CK20(35.29%)阳性表达率(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显着的联系(P<0.05)。结论1、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并不增加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阳性率,不增加术后肿瘤血行微转移的危险性。2、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外周血中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的增加与患者年龄无显着联系,而与肿瘤患者外周静脉血CK20mRNA的表达水平、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江厚象, 潘凯, 芮景, 朱家胜, 李仁志[8]2009年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微转移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以细胞角蛋白20(eytokeratin,CK-20)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观察5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增加数量低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增加的程度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手术时间的长短有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增加术后肿瘤血行转移的危险性,但较开腹手术小;手术时间大于4h者术后发生血行转移的危险性明显加大。
佚名[9]2011年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说明:(1)本索引按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冠有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西文姓氏的主题词,按其后的汉字拼音顺序排序;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
江少锋[10]2012年在《GCC mRNA、hTERT mRNA联合检测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鸟苷酸环化酶C(GCC) mRNA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血循环微转移的影响及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28例)和腹腔镜手术组(23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分别检测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GCC mRNA和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外周血中GCC mRNA和hTERT mRNA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肿瘤TNM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2、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GCC mRNA和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以及两者的联合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术前(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前术后外周血GCC mRNA和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以及两者的联合阳性表达率与开腹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检测GCC mRNA和hTERT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单一检测GCC mRNA或hTERT mRNA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1、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可增大结直肠癌患者血循环微转移的可能性。2、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不增加结直肠癌患者血循环微转移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转移影响的研究[D]. 熊兵红. 重庆医科大学. 2007
[2]. 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微转移影响的研究[D]. 周坤. 第叁军医大学. 2004
[3]. 肿瘤分化程度对大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肿瘤细胞微转移影响的研究[J]. 周坤, 史忠, 葛海燕. 重庆医学. 2007
[4]. 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癌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D]. 孙圣茜. 昆明医科大学. 2013
[5]. 联合检测外周血CK19 mRNA和Survivin mRNA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中的意义[D]. 陈晓明. 中南大学. 2012
[6].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研究[J]. 董纯秀, 彭波, 刘月, 熊兵红, 程勇. 重庆医学. 2010
[7].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细胞血循环微转移的研究[D]. 胡德升. 郑州大学. 2010
[8].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肿瘤微转移影响的临床研究[J]. 江厚象, 潘凯, 芮景, 朱家胜, 李仁志. 中国内镜杂志. 2009
[9].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5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10]. GCC mRNA、hTERT mRNA联合检测开腹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血循环微转移影响的临床研究[D]. 江少锋. 中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