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制动电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阻,可控,模型,哈密,算法,电力系统,测量。
可控制动电阻论文文献综述
李啸骢,郑涛,梁志坚,徐俊华[1](2015)在《微分代数模型可控制动电阻与励磁系统多指标非线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分代数模型的水轮发电机组可控制动电阻(Thyristor Controlled Braking Resistor,TCBR)与励磁系统进行多指标非线性扰动解耦控制律设计。微分代数模型多指标非线性设计方法(Differential Algebraic System Multi-Index Nonlinear Control,DASMINC)将输出函数选取为系统关键变量线性组合的形式,通过扰动解耦设计,借助哈特曼-格鲁勃曼(Hartman-Grobman)定理,适当选取输出函数参数矩阵配置微分代数模型闭环系统平衡点处特征根位置,使系统获得优良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的TCBR与发电机励磁系统能大幅提高水电站输电系统暂态稳定性,抗扰能力强,且能很好协调各状态量的动、静态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16期)
张雪焱,黄少锋[2](2008)在《可控制动电阻控制器广域协调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和叁级共态预估算法的可控制动电阻控制器广域协调优化方法。将多机系统中的可控制动电阻控制器分成本地控制器和协调控制器两层,采用叁级共态预估算法对分散的本地控制器进行非线性协调优化,使系统获得全局最优的控制效果。所提方法计算量小,并能在本地形成闭环反馈控制,适合于在线应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并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张雪焱,黄少锋[3](2008)在《基于PMU的可控制动电阻协调控制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广域同步信息设计多机系统的协调控制器,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成为可能。建立了多机系统可控制动电阻(TCBR)控制器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协调控制器。控制器分为协调层和本地层,协调层利用PMU提供的全局实时信息处理各发电机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量,产生全局优化向量;本地层则结合本地信息和全局优化向量,对发电机进行闭环反馈控制。所提方法避免了分散控制器之间的不协调动作,并且所采用的叁级共态预估算法计算量小,适合于在线应用。对一个4机系统的仿真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08年05期)
彭疆南,孙元章,王海风[4](2005)在《基于能量整形的可控制动电阻暂态稳定控制器设计——单机无穷大系统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能量整形 IDA PBC方法设计了针对电力系统大干扰的可控制动电阻(TCBR)的闭环暂态稳定控制器, 能量整形IDA PBC方法直接使用系统能量作为存储函数, 物理意义明确, 较其它非线性控制器结构简单, 并避免了可能产生的不期望的高增益问题。由于设计中完整地保留了系统非线性结构, 不需进行任何线性化处理, 较各种线性化设计方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适应系统模型和参数不精确程度效果较好。建立了适合能量整形和考虑系统调节动态的简化TCBR叁阶模型, 首次提出了用于求解能量整形匹配 PDE的待定系数法用以有效设计 TCBR 闭合连续暂稳控制器,并详细探讨了求解匹配 PDE待定系数法的理论基础, 文中给出的仿真算例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有效可行。(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05年01期)
王红月,梁志珊[5](2002)在《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的非线性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 (TCBR)对电力系统的鲁棒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TCBR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并通过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的计算 ,验证了所提出的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8期)
王红月,梁志珊[6](2002)在《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的非线性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 ( TCBR)对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TCBR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通过对单机无穷大系统的计算 ,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付蓉,韩敬东,鞠平,倪辉[7](2001)在《可控制动电阻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制动电阻 (TCBR)的电阻值可以随时连续调节 ,这为改善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文章首先定性分析了 TCBR的阻尼原理 ,证明在适当条件下可以提供正阻尼 ;然后应用一种改进的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系统 ,设计了TCBR的控制器。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TCBR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对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均具有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1年02期)
可控制动电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和叁级共态预估算法的可控制动电阻控制器广域协调优化方法。将多机系统中的可控制动电阻控制器分成本地控制器和协调控制器两层,采用叁级共态预估算法对分散的本地控制器进行非线性协调优化,使系统获得全局最优的控制效果。所提方法计算量小,并能在本地形成闭环反馈控制,适合于在线应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并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制动电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啸骢,郑涛,梁志坚,徐俊华.微分代数模型可控制动电阻与励磁系统多指标非线性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2].张雪焱,黄少锋.可控制动电阻控制器广域协调优化方法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8
[3].张雪焱,黄少锋.基于PMU的可控制动电阻协调控制器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
[4].彭疆南,孙元章,王海风.基于能量整形的可控制动电阻暂态稳定控制器设计——单机无穷大系统篇[J].现代电力.2005
[5].王红月,梁志珊.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的非线性预测控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6].王红月,梁志珊.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电力系统的可控制动电阻的非线性预测控制[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2
[7].付蓉,韩敬东,鞠平,倪辉.可控制动电阻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J].电网技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