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流加论文_吴彬,裴智鹏,成骋,吴斌,何冰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指数流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数,速率,直链,高密度,异亮氨酸,指数函数,生长。

指数流加论文文献综述

吴彬,裴智鹏,成骋,吴斌,何冰芳[1](2017)在《利用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重组大肠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2b-β-ffase进行高密度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工艺研究。【方法】比较溶氧反馈补料和指数流加补料对重组菌发酵产酶的影响,对不同比生长速率和诱导时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了双阶段指数流加过程中重组菌生长的比生长速率,分别控制诱导前期比生长速率为0.20 h~(-1),诱导后期比生长速率为0.13 h~(-1),诱导时机为指数中期。获得细胞干重约为51 g/L,最高酶活达到1.79×10~5 U/L,单位菌体产酶量为3 510 U/g,单位产酶速率达到3.58×10~4 U/(L·h),生物量、单位菌体产酶量和产酶速率分别是指数流加未优化前的1.8、1.7和3.0倍。【结论】双阶段指数流加补料工艺能有效提高β-呋喃果糖苷酶的产酶量,为β-呋喃果糖苷酶的进一步工业化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成林,龙辉,温冰,王健,徐国栋[2](2014)在《双底物指数流加和双阶段溶氧控制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L-异亮氨酸的高效生产,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YILW生产L-异亮氨酸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详尽分析磷酸盐和玉米浆初始浓度对L-异亮氨酸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了双底物(玉米浆、磷酸盐)指数流加与双阶段溶氧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进行L-异亮氨酸发酵。结果表明,最佳磷酸盐和玉米浆浓度分别为1.5 g/L和35 mL/L,此条件下分批补料发酵菌体生物量和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为27.66 g/L和25.89 g/L。在生长阶段进行双底物指数流加并结合双阶段溶氧控制,发酵60 h菌体生物量和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为32.29 g/L和31.32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73%和20.97%。(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4年04期)

孙艳,王长城,张玲,杨海麟,王武[3](2010)在《重组大肠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指数流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指数流加策略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胆固醇氧化酶。通过对比生长速率的分阶段控制使得细胞干重达40.128g/L。确定了最佳的诱导时机为菌体对数生长期的中期,产酶速率为1287.31U/(L·h)。菌体产酶水平达6436.56U/L,生产强度为459.75U/(L·h),实现了胆固醇氧化酶的高效生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0年01期)

李丽[4](2010)在《拟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培养重组E.coli产甲酸脱氢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dydrogenase,FDH)被认为是催化辅酶NADH高效再生的最佳酶选,绝大多数FDH是NAD_-~+依赖型,能专一性地把甲酸根氧化成CO_2和H~+,同时催化NAD~+还原得到NADH。FDH构建的辅酶NADH再生体系,可与醇脱氢酶(Alcoholdedydrogenase,ADH)耦联,催化前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制备高价值的手性醇、手性氨基酸、手性羟基酸/酯等。利用重组大肠杆菌可以高效率表达FDH基因,但副产物乙酸的积累会影响细胞内FDH的积累,这一直是FDH生产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工作的目的是建立拟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培养FDH重组大肠杆菌培养的发酵工艺,以副产物乙酸为关键控制点,优化工艺和补料策略,尽可能避免葡萄糖效应,减轻乙酸的抑制作用,提高FDH产量,缩短发酵周期,降低能源设备成本。并拟进一步研究FDH催化辅酶NADH体系的应用,将其与红串红球菌ADH组建耦联反应体系,催化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不对称还原生成(R)-4-氯-3-羟基-丁酸乙酯((R)-CHBE),验证FDH催化辅酶NADH体系的应用可行性和效率。本文首先建立并验证了分阶段匀速流加补料模拟指数流加的方法,确定重组菌E.coliBL21(DE3)/pET 28a(+)-fdh的表观得率系数Y_(X/S)。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15 L发酵罐上FDH重组菌的拟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诱导时机、诱导前的补料策略和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控制,以降低乙酸积累和提高FDH产量为主要调控指标。最终建立了批次发酵、诱导前流加补料和诱导后流加补料叁阶段的培养模式,批次发酵结束后,采用比生长速率为0.05 h~(-1)的拟指数流加补料策略,待生物量达到11.0 g DCW/L(OD_(600) 25)后加入终浓度为0.4 mM的IPTG诱导,培养温度降为28℃。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控制在0.08 h~(-1)。pH控制在7.0。最终生物量为41.20 g DCW/L(OD_(600) 114.8),FDH产量为26.24×10~3U/L,单位细胞干重FDH活力为636.9 U/g DCW。FDH的产量比批次发酵、诱导-补料(pH-stat法)两阶段法高密度培养提高了1.17倍,且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节约成本。构建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ATCC 17896的ADH重组菌E.coliBL21(DE3)/pET 28a(+)-adh,并优化了重组菌的诱导表达条件。组建ADH-FDH粗酶液耦联体系,催化COBE的不对称还原,(R)-CHBE的时空产率为7.125 mol/(L·h),对映体过量率(e.e.)值89(±1.4)%,NADH的周转率为150 mol/mol。证明FDH催化甲酸钠再生NADH的体系是可行的,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1-01)

王峰,堵国成,顾正彪,陈坚[5](2008)在《Bacillus macorous合成γ-CGT酶过程中阻遏效应与指数流加发酵》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不同搅拌转速、pH值和温度条件下,细胞生长、γ-CGT酶产量与培养液中直链麦芽低聚糖积累的关系.细胞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2h-1是γ-CGT酶产量从增长到下降的拐点.发酵液中直链麦芽低聚糖的存在能促进细胞生长并引起胞内的FDP,ATP和G6P含量增加,而对产酶显示出分解代谢阻遏效应.指数流加结果显示,通过限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可将阻遏作用控制在较低水平,酶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是分批发酵酶产量的7.9倍,达到2565U/mL.(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张君,唐昌平,刘德华,刘宏娟[6](2004)在《指数流加模型在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选择并考核了一个指数流加模型 ,同时也对比地考察了均速流加方式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 ,指数流加相比匀速流加过程的细胞生物量平均浓度增加了 1 2 2倍 ,乙醇生产速率和糖消耗速率分别提高到 3 0 1 g/(h·L)和 6 2 1g/(h·L) ,是匀速流加时的 1 2倍和 1 1 9倍。研究表明 ,在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 ,如果选用适当的指数流加模型 ,就能够消除发酵过程中底物和产物的双抑制作用 ,简单而有效地改进现有的在线分离乙醇的连续发酵工艺 ,提高乙醇生产速率(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4年07期)

钟秦,崔有信[7](1988)在《酵母生产培养基指数流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酵母生长规律和指数流加的原理,通过对限制性废物和菌体作物料平衡,推导出培养基指数流加数学模型,即:integral from 0 to t(μ/Ye/s+m)_S_0~C_0 e~(μt dt).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正确,且对面包酵母生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8年04期)

指数流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L-异亮氨酸的高效生产,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YILW生产L-异亮氨酸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详尽分析磷酸盐和玉米浆初始浓度对L-异亮氨酸发酵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了双底物(玉米浆、磷酸盐)指数流加与双阶段溶氧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进行L-异亮氨酸发酵。结果表明,最佳磷酸盐和玉米浆浓度分别为1.5 g/L和35 mL/L,此条件下分批补料发酵菌体生物量和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为27.66 g/L和25.89 g/L。在生长阶段进行双底物指数流加并结合双阶段溶氧控制,发酵60 h菌体生物量和L-异亮氨酸产量分别为32.29 g/L和31.32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16.73%和20.9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指数流加论文参考文献

[1].吴彬,裴智鹏,成骋,吴斌,何冰芳.利用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发酵产β-呋喃果糖苷酶重组大肠杆菌[J].微生物学通报.2017

[2].张成林,龙辉,温冰,王健,徐国栋.双底物指数流加和双阶段溶氧控制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L-异亮氨酸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

[3].孙艳,王长城,张玲,杨海麟,王武.重组大肠杆菌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指数流加策略[J].化工进展.2010

[4].李丽.拟指数流加补料高密度培养重组E.coli产甲酸脱氢酶[D].浙江大学.2010

[5].王峰,堵国成,顾正彪,陈坚.Bacillusmacorous合成γ-CGT酶过程中阻遏效应与指数流加发酵[J].过程工程学报.2008

[6].张君,唐昌平,刘德华,刘宏娟.指数流加模型在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

[7].钟秦,崔有信.酵母生产培养基指数流加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

论文知识图

指数流加葡萄糖对菌体生长及质...指数流加培养酵母菌生产谷胱甘肽...指数流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重组菌指数流加培养过程曲线(...指数流加培养过程曲指数流加培养

标签:;  ;  ;  ;  ;  ;  ;  

指数流加论文_吴彬,裴智鹏,成骋,吴斌,何冰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