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紫外和蓝光激发的镥基氧化物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近紫外和蓝光激发的镥基氧化物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高效蓝光芯片(LED)的问世,使得白光LED成为获得白光的重要方式,并发展为第四代照明光源。稀土荧光粉作为白光LED的中重要的光转换材料,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蓝光LED的发射波段进一步向近紫外区域拓展,相匹配的荧光粉也要不断进行研发。大部分的三价稀土离子(Re3+)的发光源自4f-4f的组内跃迁,由于4f外层电子的屏蔽作用,其激发和发射峰位受基质影响相对较小,光谱特性相对固定。所以,本论文定位于f-d组间跃迁的过渡金属离子Cr3+和稀土离子Ce3+,研究其所处晶体场影响而体现出的光学特性的变化,也通过对其晶体场环境的强弱判断来推断其所处的具体格位。相互印证,不仅能完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还能更好地探索新的基质材料来拓展荧光粉的类型。另外,也对目前高功率白光LED照明领域所缺失的绿光荧光陶瓷,进行了制备工艺的探索。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开:(1)在过去的近几年里,近紫外激发的三基色荧光粉成为获得白光LED的研究热点。发射位于400nm附近的芯片,是目前已有的效率最高的近紫外芯片(near-UV LED)。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蓝光荧光粉在400nm的激发并不十分有效。我们开发了新型蓝色荧光粉SrLu2O4:Ce3+,能够很好地与400nm近紫外LED匹配,且热稳定性优秀。在405nm激发下,发射出峰值为于460nm的,半高宽为90nm的宽带蓝光发射。优化得到的最佳离子掺杂浓度的样品,其内量子效率为76%。在150℃工作温度下,其发射强度仍然能保持室温下发射强度的86%。通过与商业黄光荧光粉和红光荧光粉混合,涂覆在405nm近紫外芯片上获得白光LED器件。通过调节组分的比重,能够在保持高显色指数(Ra≥90)的情况下,色温控制在3094-8990K范围内可调。以上这些特性都表明,SrLu2O4:Ce3+是有前景的近紫外激发的白光LED光转换用发光材料。(2)先前关于在Ce3+掺杂的SrLn2O4类型荧光粉(Ln=Y,Lu,Sc等)中,只表现出一个发光中心,且为蓝光发射。在本章中,我们观察到了在SrLu2O4:Ce3+中的Ce3+的第二个发光中心。该发光中心可以在485nm激发下,发射出峰值位于600nm的宽带红光发射。我们认为,这个新的发光中心(Ce(II))是占据了Lu3+格位,而蓝光发光中心(Ce(I))是源自Sr2+格位的占据。光谱学分析表明,在低掺杂浓度下,优先形成Ce(I)发光中心,且发光中心的数量比Ce(I)/Ce(II)随着Ce3+掺杂浓度增加而明显减小,直到x达到0.004。两个发光中心的荧光寿命随着掺杂浓度的变化也进行了测量,可以观察到Ce(I)向Ce(II)的能量传递。当温度升高从83K到350K时,Ce(II)的发光强度的减弱的速度要明显快于Ce(I)中心,说明可以利用其相对发光强度比率来反映温度的变化,且在283K时,计算得相对敏感度高达2.28%K-1。(3)Cr3+掺杂的石榴石结构的Ca2LuZr2Al3O12(CLZA)荧光粉,是有前景的宽带近红外荧光粉,其激发峰能够与460nm蓝光芯片完美匹配。使用该荧光粉同460nm蓝光LED封装,获得750-850nm范围的近红外光的输出。而且,其电光效率为4.1%,要优于目前常规的钨灯的效率(2.9%)。在CLZA基质结构中,Cr3+占据Ca2+/Lu3+和Zr4+格位,分别形成两个发光中心Cr1、Cr2。对于CLZA:xCe3+,yCr3+系列样品,Ce3+和Cr3+分别占据正十二面体格位和正八面体格位,并对两种激活离子所处格位的晶体场强进行计算。由于Cr3+的吸收能力较弱这一固有属性,通过引入Ce3+作为敏化剂来提高荧光粉对近紫外光的吸收,并计算出Ce3+向Cr3+的高效的能量传递速率。在对CLZA:Cr3+样品的温度依赖性关系进行分析时,发现其升温过程有两个热过程,为低温热猝灭和高温热离化过程,并对两个过程的具体激活能进行了计算与分析。(4)高功率白光LED/激光照明是照明领域的发展趋势,而荧光透明陶瓷又是高功率照明领域的重要光转换材料。针对目前荧光透明陶瓷的研究还是以黄光透明陶瓷为主,部分为红光氮化物陶瓷,而绿光透明陶瓷一直是研究的短板。所以,在前期关于黄光透明陶瓷(YAG:Ce3+)制备工艺的基础上,我们对Ca3Sc2Si3O12:Ce3+基绿光透明陶瓷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于结构更为复杂的Ca3Sc2Si3O12样品,采用先合成粉体再高温生长晶体的路径。先后从球磨介质、球磨时间和球磨转速等方面对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行展开。得到了目前烧结条件下的“最优粒径分布”,以及直线透过率14%的绿光陶瓷样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白光LED概述
  •     1.1.1 白光的实现方式
  •     1.1.2 白光LED用荧光粉的发展
  •   1.2 近红外发光材料概述
  •   1.3 荧光陶瓷概述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材料的制备与测试表征
  •   2.1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     2.1.1 荧光粉体的合成方法
  •     2.1.2 透明陶瓷的工艺流程
  •     2.1.3 实验原料与设备
  •   2.2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2.2.1 晶体结构的表征
  •     2.2.2 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     2.2.3 激发和发射光谱的表征分析
  •     2.2.4 漫反射光谱
  •     2.2.5 温度依赖性
  •     2.2.6 荧光衰减特性
  •     2.2.7 粉体的粒径分布
  •     2.2.8 透明样品的直线透过率
  • 2O4:Ce3+'>第3章 405nm近紫外芯片有效激发的蓝光荧光粉SrLu2O4:Ce3+
  •   3.1 前言
  •   3.2 材料的制备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物相结构分析
  •     3.3.2 光谱学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2O4:Ce3+中红色Ce3+中心的发现以及其在温度探测的潜在应用'>第4章 SrLu2O4:Ce3+中红色Ce3+中心的发现以及其在温度探测的潜在应用
  •   4.1 前言
  •   4.2 样品的制备
  •   4.3 结果和讨论
  •     4.3.1 物相结构分析
  •     4.3.2 光谱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2LuZr2Al3O12:Cr3+'>第5章 可被蓝光芯片高效激发的宽带近红外荧光粉Ca2LuZr2Al3O12:Cr3+
  •   5.1 前言
  •   5.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物相结构分析
  •     5.3.2 光谱学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3Sc2Si3O12:Ce3+的工艺探索'>第6章 绿光透明陶瓷Ca3Sc2Si3O12:Ce3+的工艺探索
  •   6.1 研究背景
  •   6.2 材料的制备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张晟

    导师: 张家骅

    关键词: 稀土,荧光粉,镥酸锶,石榴石,透明陶瓷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物理学,有机化工

    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分类号: TQ422;O482.31

    总页数: 107

    文件大小: 11567K

    下载量: 494

    相关论文文献

    • [1].非桥氧空穴发光中心对铁钝化多孔硅光致发光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14(12)
    • [2].高亮度下具有较高效率的绿色和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英文)[J]. 发光学报 2013(01)
    • [3].稀土钇掺杂多孔硅光致发光研究[J]. 功能材料 2008(07)
    • [4].基于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为发光中心的高效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3(07)
    • [5].硫掺杂天然方钠石的光致发光特性[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6].缅甸琥珀的特殊光学效应[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2019(05)
    • [7].Sr_(0.6)Ba_(0.2)Ca_(0.2)Al_2O_4∶Eu,Dy的制备与长余辉发光性能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06)
    • [8].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乙酰丙酮铕水合物掺杂形成的差异化发光中心[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06)
    • [9].热处理温度及掺硼对富硅氧化硅发光的影响[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4)
    • [10].Na_2GdPO_4F_2:Tb~(3+)绿色荧光粉阴极射线发光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05)
    • [11].铁钝化多孔硅的制备及光致发光机理研究[J]. 发光学报 2014(02)
    • [12].长石共生方钠石的结构表征与发光性质[J]. 材料保护 2014(S1)
    • [13].掺氧氮化硅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特性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0(08)
    • [14].EuPO_4:Zn@MCM-41的制备和发光性质(英文)[J]. 无机化学学报 2010(12)
    • [15].酸根离子掺杂对多孔阳极氧化铝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08)
    • [16].Sr_6Ca_4(PO_4)_6F_2∶Eu~(2+),Mn~(2+)的发光性能调控[J]. 发光学报 2020(06)
    • [17].高低温条件下氟化锂材料的离子激发发光光谱分析[J]. 物理学报 2017(20)
    • [18].注入剂量和低温退火对硅离子注入热氧化硅层发光特性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1(06)
    • [19].白光LED用(CaO-CaCl_2-SiO_2):Eu~(2+)的合成及光谱特性研究[J]. 功能材料 2010(04)
    • [20].稀土有机配合物电致发光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12)
    • [21].Ce:GAGG闪烁晶体生长与性能研究[J]. 压电与声光 2016(03)
    • [22].氧化锆(ZrO_2)的电、光性质与应用[J]. 中国材料进展 2014(08)
    • [23].多孔玻璃中通过共掺Ce-Tb-Ca增强绿色荧光[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0(06)
    • [24].热处理温度对ZnO∶Al薄膜性能的影响[J]. 光子学报 2008(12)
    • [25].纳米结构对稀土离子及分子类发光中心荧光性质的调控[J]. 科学通报 2015(10)
    • [26].Ba~(2+)替代对Sr_4Al_(14)O_(25):Eu~(2+),Dy~(3+)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1(05)
    • [27].钨-硅基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能量传递[J]. 光谱实验室 2011(05)
    • [28].BaMgAl_(10)O_(17)∶Eu~(2+)发射光谱的谱峰形状(英文)[J]. 发光学报 2009(02)
    • [29].微波等离子体法合成SrAl_2O_4:Eu~(2+),Dy~(3+)中激活剂的浓度猝灭研究[J]. 中国稀土学报 2009(06)
    • [30].SrS:Eu,Sm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的研究[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08(04)

    标签:;  ;  ;  ;  ;  

    近紫外和蓝光激发的镥基氧化物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