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试验教学,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结构抗震试验,结构实验技术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许国山,王贞[1](2018)在《现代化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是《结构实验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这门课程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熟悉拟动力试验系统的实际操作过程,开设了《单自由度结构的子结构拟动力实验》的试验教学环节。该教学试验要求学生完成以弹簧为试件的单自由度结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52期)
薛建阳,李亚东,戚亮杰,王戈[2](2018)在《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及弹塑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按1:2缩尺比设计制作了试验模型,对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钢框架结构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应变分布、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滞回特性和耗能性能等,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试验框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其应力分布及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当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人工波和汶川波的加速度峰值为70gal、200gal和400gal时,钢框架结构基本处于弹性阶段,没有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和破坏。当汶川波的加速度峰值达到620gal时,柱Z-1的斗与柱Z-2大跨一侧的拱相继屈服,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此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3,且骨架曲线仍呈上升趋势,说明该钢框架结构具有较强的抗侧能力和较高的承载力。结构的屈服顺序为斗栱先屈服,然后梁端屈服,最后柱脚屈服,该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优越。(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涛,张锡朋,解晋珍,王啸霆[3](2018)在《钢框架减震结构拟动力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一个首层薄弱的4层钢框架结构进行消能减震设计,研究该减震结构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地震响应以及阻尼器的性能.方法根据日本隔震结构协会(JSSI)编写的《被动减震结构设计·施工手册》中介绍的被动消能减震设计方法,使用带缝钢板阻尼器,基于该结构减震性能曲线进行减震设计,对该减震结构进行拟动力子结构试验.结果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下,该减震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计角在1/50以内,阻尼器不发生面外变形,也不产生裂缝,与结构共同抵抗侧力,保证结构不发生破坏.结论该减震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所采用的带缝钢板阻尼墙能够发挥其滞回耗能性能,但在大震后面外失稳,需要提供足够的面外约束进一步提升其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薛建阳,戚亮杰,葛鸿鹏,刘祖强[4](2018)在《仿古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及静力推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仿古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某仿古建筑钢框架结构为原型,按1∶2缩尺比例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拟动力试验。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分别相当于8度多遇、8度设防和8度、9度罕遇地震的El Centro波、汶川波和兰州波,实测了框架的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和应变分布;研究了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受力特点、滞回性能、耗能性能、加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以及承载力与刚度退化规律等,并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滞回曲线未出现明显的捏拢现象,结构耗能随着输入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显着增加;在9度罕遇地震波作用下,中柱异型节点处的拱构件底部及正厅边柱斗构件屈服,骨架曲线仍未进入下降段,整体结构的承载力较高;在地震波作用下,该研究类型的仿古建筑钢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能满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1期)
郭玉荣,谢雄宇[5](2018)在《基于OpenSEES的复杂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OpenSEES为核心计算平台,针对框架结构体系取复杂子结构的拟动力试验方法开展研究。探讨了取局部结构体系为试验子结构时的边界条件模拟方法,解决了数值子结构因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无法在OpenSEES中求解的问题。通过一榀十二层五跨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和一榀八层叁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一层一跨和一层叁跨结构体系为试验子结构的拟动力试验,验证了此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4期)
卜欧文,郭玉荣[6](2018)在《基于OpenSees桥梁多点激励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进行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多点激励影响的桥梁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编写结构地震响应模拟程序。因此,在解读通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基本特征,研究基于OpenSees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桥梁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和程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虚拟子结构拟动力试验,通过和采用OpenSees的整体结构时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此外,将该程序进一步扩展用于多点激励下的桥梁子结构拟动力试验,并通过虚拟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进行可靠性验证。(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马磊,隋龑,强一,王亚明[7](2018)在《基于MTS加载系统及OpenFresco网络平台的远程协同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和新疆大学结构实验室合作,以一个两层叁跨钢框架结构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国内首例跨省远程协同子结构混合仿真拟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OpenFresco网络平台通讯性能良好,数据远程传输消耗时间可忽略;通过两所大学实验室测得的力、位移、加速度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及稳定性;通过OpenFresco网络平台,能够准确远程控制异地实验室的MTS试验系统进行协同工作,从而完成结构简单的子结构混合仿真拟动力试验,为下一步进行大型、复杂结构的子结构混合仿真拟动力试验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2期)
王向英,张洋,赵诗扬,李岩,周英明[8](2017)在《球罐地震反应分析及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流固耦合作用对球罐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1 000m3球罐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空间法对球罐进行了模态分析,并与规范算法进行对比,同时采用耦合拉格朗日欧拉算法,对考虑液固耦合作用的球罐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液固耦合作用使球形储罐的顶点位移、竖向支反力、支柱底部剪力以及拉杆应力等方面衰减得更快,并且在数值上也比附加质量法所模拟的结果小很多。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提出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应用于球形储罐的抗震性能分析,阐述了球形储罐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步骤,为球形储罐抗震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试验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谢雄宇[9](2017)在《基于OpenSees的复杂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动力试验在引入子结构技术之后,发展成为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该方法的提出不仅仅只是丰富了拟动力试验方法,更是为结构抗震研究领域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试验手段。依子结构拟动力试验的方法理念,我们可以将结构中薄弱层、易损点等部位进行足尺试验,而将余下部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再将两者结合分析,不仅能够得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更可以依据子结构试验结果得到该试验子结构的性能参数。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较其他传统的抗震试验方法优势明显,它不仅可以节约试验成本,还可以降低对实验室硬件条件的要求,再加上网络协同试验,更能整合异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在此方法基础之后,结合开源性极强的Open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研究和程序的开发。探讨了基于OpenSees的子结构拟动力方法,程序的实现,数值积分方法的选择,边界条件的处理,设备信号转换等关键问题。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仅限于单个构件模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此针对框架结构体系取复杂的子结构开展研究,探讨了取局部结构体系为试验子结构时的边界条件模拟、程序实现、数据传输等方法,解决了数值子结构因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无法在OpenSees中求解的问题。本文最后以一榀十二层五跨防屈曲支撑钢框架结构和一榀八层叁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取一层一跨和一层叁跨结构体系为试验子结构的两个拟动力试验为例,进行了方法的说明论证,验证了本文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基于OpenSees的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进行了有效拓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4)
张国伟,陈博珊,詹远,郭玉荣,高玉春[10](2017)在《钢管混凝土子结构拟动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变轴力对圆截面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对6根钢管混凝土柱分别在4个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子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轴力变化、径厚比和柱子类型等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柱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等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Open SEES软件对钢管混凝土模型柱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柱破坏现象主要为柱子塑性铰区域钢管的局部屈曲;罕遇地震作用下,轴力变化导致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曲线"捏缩效应"相比定轴力柱的滞回曲线更加明显;变轴力试验柱的侧向最大位移和极限荷载相对较小;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Open SEES软件可准确地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框架柱的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钢结构》期刊2017年06期)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按1:2缩尺比设计制作了试验模型,对其进行拟动力试验,得到钢框架结构在弹性和弹塑性阶段的应变分布、加速度反应、位移反应、滞回特性和耗能性能等,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试验框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其应力分布及破坏模式。研究表明:当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人工波和汶川波的加速度峰值为70gal、200gal和400gal时,钢框架结构基本处于弹性阶段,没有出现明显的塑性变形和破坏。当汶川波的加速度峰值达到620gal时,柱Z-1的斗与柱Z-2大跨一侧的拱相继屈服,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此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03,且骨架曲线仍呈上升趋势,说明该钢框架结构具有较强的抗侧能力和较高的承载力。结构的屈服顺序为斗栱先屈服,然后梁端屈服,最后柱脚屈服,该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优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子结构拟动力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许国山,王贞.现代化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
[2].薛建阳,李亚东,戚亮杰,王戈.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及弹塑性时程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8
[3].王涛,张锡朋,解晋珍,王啸霆.钢框架减震结构拟动力试验[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薛建阳,戚亮杰,葛鸿鹏,刘祖强.仿古建筑钢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及静力推覆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8
[5].郭玉荣,谢雄宇.基于OpenSEES的复杂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卜欧文,郭玉荣.基于OpenSees桥梁多点激励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7].马磊,隋龑,强一,王亚明.基于MTS加载系统及OpenFresco网络平台的远程协同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8].王向英,张洋,赵诗扬,李岩,周英明.球罐地震反应分析及其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J].河北工业科技.2017
[9].谢雄宇.基于OpenSees的复杂子结构拟动力试验方法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7
[10].张国伟,陈博珊,詹远,郭玉荣,高玉春.钢管混凝土子结构拟动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