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残余寿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碳化深度,残余寿命,影响因素
残余寿命论文文献综述
黄丽,沈东美[1](2018)在《基于碳化模型的混凝土残余寿命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碳化试验的经验模型,通过室内快速碳化试验研究水泥用量、水胶比、环境温度、环境湿度、CO_2浓度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逐渐降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粉煤灰掺量的提高、环境温度的升高、CO_2浓度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碳化深度逐渐增加;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在70%湿度下最大。研究为混凝土残余寿命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通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吴红良[2](2018)在《长期服役P22钢管道材料的性能及残余寿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2.25Cr-1Mo钢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持久塑性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广泛用于火电、核电等的主蒸汽管道和过热器及再热器管道系统。本文对某电厂运行20多万小时的350MW机组的P22钢非焊口部位和焊口部位取样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和在510~600℃/60~175MPa范围内的高温持久试验;基于持久实验的结果,在540℃、1OOMPa下进行了中断试验;对试验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和硬度测定。结果表明,材料经长期运行后,晶体长大明显,组织为块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碳化物球化程度接近4级;合金元素钼、铬等的析出和在碳化物上的聚集;长期运行后P22钢材料性能有所下降。等温线外推法表明该主蒸汽管道材料的残余寿命约为P22新材料的10%~20%;根据L-M参数法得到的剩余寿命约为19%~21%;依据损伤因子推得材料残余寿命约为9%~10%;根据球化程度评估,该主蒸汽管道材料剩余寿命约为24%。综合估算材料残余寿命约为9%~24%之间。(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8-03-01)
曾金煌,万九鸣,肖月,张东,孔德智[3](2018)在《Leutner剪切实验评价路面残余寿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实际沥青路面中取回的芯样进行系统分类并对其进行Leutner剪切实验,探究路面层间抗剪切力与路面位置,老化程度及病害的关系.结果表明,路面的层间抗剪切性能与行车位置及路面老化程度具有一定对应关系,运用Leutner剪切实验判断路面残余寿命是切实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明,李俊,吴俊,刘艳会[4](2017)在《川黔线既有桥梁混凝土残余寿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基于碳化试验的经验模型,结合川黔线既有桥梁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提出相应环境条件下川黔线既有桥梁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并结合现场混凝土质量检测数据,对其桥梁及其构件残余寿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多系数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结果可靠;所检测桥梁残余寿命基本上均可达50年以上,满足桥梁设计的100年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建材世界》期刊2017年01期)
吴中鑫,盛海军,郑敏,王蔚,陈进[5](2015)在《斜拉桥旧索试验检测及残余寿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斜拉桥拆除的病害斜拉索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斜拉索外观检测和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根据斜拉索试验结果,分析了斜拉索病害原因并评估了斜拉索的残余寿命,为斜拉索后期养护提供维护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外公路》期刊2015年01期)
陈友玲,张立元,刘文科,王建华,郭金龙[6](2012)在《间接状态监测下基于维修费用及残余寿命的设备维修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能直接诊断间接状态监测下设备劣化状态的问题,提出了制定费用最优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方法.利用马尔可夫链表示设备的劣化状态,给出了设备可靠度函数,运用贝叶斯规则和马尔可夫模型进行设备状态概率分布研究,建立了间接状态下设备维修费用和设备残余寿命模型,分析了基于设备维修费用和设备残余寿命的设备维修策略.通过实例说明了间接状态监测下基于维修费用和残余寿命制定并实施最优维修决策标准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曾宇露,祝志芳[7](2012)在《基于RBF网络的后桥齿轮残余寿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有效预测汽车后桥齿轮的残余寿命,针对后桥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一种递归预处理与RBF网络相结合的齿轮残余寿命预测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进行了汽车后桥齿轮残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齿轮残余寿命的预测结果与齿轮疲劳试验结果吻合,预测精度高。(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8](2011)在《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恒定的平均应力作用下,考虑焊接接头的实际工况,利用红外热像技术建立了快速预测焊接接头疲劳参数和残余寿命的模型,实现了定量热像法对非均质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评估。通过红外热像仪监测焊接接头表面局部热点的变化,定性分析了损伤演化状态。结果表明:定量热像法克服了传统疲劳实验方法的局限性,可快速、准确地确定非均质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同时,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热点区域的实时监测说明其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1年12期)
张淑华,孙曙光[9](2011)在《塔式起重机残余寿命的评估方法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机工作多年后会产生很多缺陷,导致设计寿命与实际使用寿命不相符合,并容易造成事故;特别是对接近设计寿命的塔机,了解其实际状态,给出维修加固方案,计算其残余寿命及维修加固后的残余寿命,将为企业采取或维修加固或报废等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分析了塔式起重机的受载特点和计算残余寿命时存在的难题;介绍了钢结构的健康检测手段;总结了用于残余寿命评估的疲劳分析方法;提出了老旧塔机结构的健康检测及在此基础上的残余寿命评估策略。(本文来源于《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期刊2011年11期)
张立元[10](2011)在《间接状态监测下基于设备最小平均费用与残余寿命最优维修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制造业设备是企业的核心,为了保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多采用状态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养。状态维修是指在不同时刻点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并对与其相关的指标值进行收集以诊断设备的老化情况,最终对其易损件提前置换的一种预防性维修方法。在以往的国内外文献中,许多学者针对直接状态监测的情况提出了最优维修策略,本文旨在针对间接状态监测下劣化状态并不能直接诊断的设备制定费用最优的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其中,设备的故障率采用威布尔比例故障率模型来表示;设备的状态概率采用贝叶斯公式进行计算;决策标准的制定过程采用部分可观测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和动态规划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为了讨论的方便引入了决策标准这一概念。事实上,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决策标准取决于设备的已使用年龄、设备劣化状态的概率分布和设备置换的最小平均维修费用。本文假设设备的劣化状态用马尔可夫链表示,并运用贝叶斯规则和隐马尔可夫模型建立了指标值和老化状态之间的随机概率关系。对于决策标准中最小平均维修费用的确定本文引入了递归计算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迭代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对比了直接和间接状态监测下的设备长期平均费用,第叁章最后还研究了参数取值不同条件下的设备长期平均维修费用的变化特性。鉴于传统维修决策模型中较少考虑设备可用度这一问题,本文第四章还给出了在设备的老化状态不能直接测得但通过状态监测可获得某些有用信息情况下的设备可靠度函数及其残余寿命的建模方法。最后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间接状态监测下基于最小维修费用和残余寿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最优维修策略的实施步骤,运用最小维修成本和残余寿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设备状态维修决策标准不仅可以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有效防止设备突然停机。(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1-05-01)
残余寿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25Cr-1Mo钢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持久塑性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广泛用于火电、核电等的主蒸汽管道和过热器及再热器管道系统。本文对某电厂运行20多万小时的350MW机组的P22钢非焊口部位和焊口部位取样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和在510~600℃/60~175MPa范围内的高温持久试验;基于持久实验的结果,在540℃、1OOMPa下进行了中断试验;对试验试样进行了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和硬度测定。结果表明,材料经长期运行后,晶体长大明显,组织为块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碳化物球化程度接近4级;合金元素钼、铬等的析出和在碳化物上的聚集;长期运行后P22钢材料性能有所下降。等温线外推法表明该主蒸汽管道材料的残余寿命约为P22新材料的10%~20%;根据L-M参数法得到的剩余寿命约为19%~21%;依据损伤因子推得材料残余寿命约为9%~10%;根据球化程度评估,该主蒸汽管道材料剩余寿命约为24%。综合估算材料残余寿命约为9%~24%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余寿命论文参考文献
[1].黄丽,沈东美.基于碳化模型的混凝土残余寿命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8
[2].吴红良.长期服役P22钢管道材料的性能及残余寿命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3].曾金煌,万九鸣,肖月,张东,孔德智.Leutner剪切实验评价路面残余寿命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8
[4].张明,李俊,吴俊,刘艳会.川黔线既有桥梁混凝土残余寿命预测研究[J].建材世界.2017
[5].吴中鑫,盛海军,郑敏,王蔚,陈进.斜拉桥旧索试验检测及残余寿命评估[J].中外公路.2015
[6].陈友玲,张立元,刘文科,王建华,郭金龙.间接状态监测下基于维修费用及残余寿命的设备维修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
[7].曾宇露,祝志芳.基于RBF网络的后桥齿轮残余寿命预测研究[J].汽车技术.2012
[8].樊俊铃,郭杏林,赵延广,吴承伟.定量热像法预测焊接接头的S-N曲线和残余寿命[J].材料工程.2011
[9].张淑华,孙曙光.塔式起重机残余寿命的评估方法介绍[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1
[10].张立元.间接状态监测下基于设备最小平均费用与残余寿命最优维修决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